塑料制品补强肋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027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制品补强肋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制品补强肋的改良结构,特别适用于一般可构成盒体、箱体或单位收纳篮等的塑料制品,当采用射出成形大量生产时能确保外型平整,不致因材料特质而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塑料制品1的周边缘采用内、外框11形式间所沿适当段落设置补强肋部件12,所述的补强肋部件12在与外框或内框交接处的至少一侧有适当间距的开缝13,使补强肋部件12在与外框(或内框)交接处形成适当的间距,有效防止上述塑料制品在进行射出成形时,因材料收缩率不稳定造成外观轮廓不平整的变形,提升塑料制品的品质形象与实用价值。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依据设计的塑料制品的结构特征及达成手段,在此结合最佳实施例配合下列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塑料制品组成外观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制品的构造外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制品的构造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编号为
(1)塑料制品(11)外框(或内框)(12)补强肋部件 (13)开缝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4、5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根据塑料制品(1)(例如顶盖、支座、底座或侧盖部份等等)的构造,在采用内、外框形式所设在沿着四周所朝下延伸一定长度的外框(11)(或内框)间于底层部位适当段落所垂直设立为辅助加强塑料制品(1)硬度的数个补强肋部件(12),是在与外框(11)(或内框)交接之处形成有适当间距的开缝(13),该开缝(13)可使塑料制品(1)的外框(11)(或内框)缘面与补强肋部件(12)保持一段间距。
本实用新型在塑料制品(1)外框(11)(或内框)与补强肋部件(12)交接之间设计开缝(13),可使该塑料制品(1)在通过射出成形大量生产时,由于其外框(11)(或内框)与补强肋部(12)保持一段弹性空间距离,可使其外框(11)(或内框)不致因为塑料材料收缩率不同的影响而产生呈现不平整的变形瑕疵,可以有效确保塑料制品(1)的整体外观的品质完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塑料制品(1)在其补强肋结构上具以开缝的改良,可达到在与其它塑料制品的配件间相互的单层或多层组合得以形成完整外观的平整架构,进而提升制胶制品的品质形象与经济效益,同时亦能增加消费者对该塑料制品的购买意愿;因此本实用新型构造上的设计不仅能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产品的结构缺陷,而且具有进步性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制品补强肋的改良结构,是在塑料制品[1]的周边缘采用内、外框[11]形式间所沿适当段落设置补强肋部件[12],其特征是所述的补强肋部件[12]在与外框或内框交接处的至少一侧有适当间距的开缝[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制品补强肋的改良结构,是在塑料制品1的周边缘采用内、外框11形式间所沿适当段落设置补强肋部件12,该补强肋部件12在与外框或内框交接处的至少一侧有适当间距的开缝13,使补强肋部件在与外框(或内框)交接处形成适当的间距。有效防止上述塑料制品在进行射出成形时,因材料收缩率不稳定造成外观轮廓不平整的变形,提升塑料制品的品质形象与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B65D6/00GK2503006SQ0126420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8日
发明者叶凯伦 申请人:叶凯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