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074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盒,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可收纳的伸缩式工具盒握把结构。
背景技术
按,当前手工具业界为提供多种态样的螺固组件的螺卸之用,便依各种螺固组件的外观、属性,研制出便于套入螺、卸之用的辅助手工具,以便不同作业环境下,皆能顺利完成手头工作。
尤其是经由复杂结构组件所组成的大型机具,所用的螺固组件态样之多,往往不是单单一种手工具,或是单一尺寸手工具即能进行作业,是以,业界为方便零零总总的手工具外出携带的便捷性,兹研发出内置有各种手工具外观泡壳的工具盒,以利手工具置入对应形状凹槽的泡壳内,再将工具盒的上外壳体扣合携带外出作业。
从而,为达工具盒的外出携带便利性,塑胶工具盒一端皆会成型出具透空孔槽的握把,以利手部穿入握提。由于习知的工具盒握把多和工具盒一体成型,对于方整外观的工具盒而言,凸设一握把实造成工具盒整体有严重的突兀感,且,突出的握把亦容易和衣角、裤角勾扯之虞,甚至,就收纳时亦衍生有占据空间的事情,整体而言,确实有改良的必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工具盒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工具盒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工具盒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工具盒,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工具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工具盒本体的下壳体底面开设一容置缺口,容置缺口两侧边并形成有一滑轨,将握把两侧边朝外凸设的限止导块套入滑轨,可令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盒握把内缩成不占空间状态,携带时则再将握把推出呈外露状,以利握持携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主要包括一工具盒本体,本体是由上、下壳体以可掀、合方式枢接而成,该本体并形成有一扣合部,本体上形成有一容置缺口,该容置缺口容设有一对应状的握把,该握把两侧边并凸设有一限止导块,限止导块并以可自由滑移方式滑设在容置缺口两侧边的滑轨内,握把呈自由内缩或外露滑移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中所述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下壳体的底面。
前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中所述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面。
前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中所述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上、下壳体中央。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主要是将工具盒本体的下壳体底面开设一容置缺口,容置缺口两侧边并形成有一滑轨,然后将握把两侧边朝外凸设的限止导块套入滑轨,即可令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盒握把内缩成不占空间状态,携带时则再将握把推出呈外露状以利握持携带,通过握把内缩时和工具盒融为一体,而使用者可轻推即可供手指穿入握持,以利携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握柄两侧形成一限止导块,再配合下壳体底面形成两侧具滑轨的容置缺口,即令工具盒本体上的握把具内缩收纳、外露握持好携带功效,且内缩呈收纳状时略突出的顶端面更和本体融为一体,实能改善习知结构外露式握把造成外部结构突兀的缺失,对于收纳时更不用担心占空间及不易的事情发生,亦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凸露的握把勾扯衣、裤情事,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具有收纳不占空间,便于握持携带。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工具盒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握把收纳状态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握把推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本体11上壳体111窗口部12下壳体121扣合部14容置缺口141滑轨 20握把21槽孔 22限止导块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一工具盒本体1,为一长方型的中空盒体,主要是由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以可掀、合方式枢接而成,且,由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枢接而成的工具盒本体1,则可收纳容置各式各样手工具,工具盒本体1达到收纳手工具的手段,显于习知的结构,主要于下壳体12内缘增设一对应状的泡壳,泡壳表面凹设有配合各种手工具外观形状的槽穴,以利各对应槽穴形状的手工具套置;而为方便使用者观看工具盒本体1内容置的手工具种类,本实用新型人特别将上壳体11采双色塑胶色料射出成型,令上壳体11局部形成一梯形透明窗口部111;该工具盒本体1的下壳体12顶端面两侧适当处形成有扣合部121,以利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盖合时一扣卡结合之用(扣合部非本实用新型核心结构,且属习知的结构,熟习该项技术者自然加以推导,在此不再赘述),对称扣合部121间的下壳体12底面朝上凹设有一长条状的容置缺口14,该容置缺口14两侧边内缘面剖设有一滑轨141,滑轨141恰和容设在该容置缺口14内的握把20呈可自由滑移关系;上述的握把20和容置缺口14呈对应状设计,其上端形成有贯穿两端面的槽孔21,槽孔21是供使用者手指穿入握持之用,握把20两侧边底端则朝外一体延伸出一对应滑轨141形状的限止导块22,以利握把20套入容置缺口14时,限止导块22得于滑轨141自由滑移者。
组装时,由于握把20是采塑性材料(塑、橡胶材质)制成,故可将握把20朝内弯折以缩小握把横向宽度,再将限位导块22对准滑轨141套入即可快速组装完毕。
而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所达到的结构功效,兹请配合图3、4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握把20通过两侧的限止导块22容设在容置缺口14的滑轨141内,故,可将握把20沿滑轨方向推入,而形成仅顶端略为突出下壳体顶端面,实不会和工具盒本体1构成视觉上的突兀感,且收纳时亦不用担心握把20突露占空间不易收折问题。
欲携带外出时,使用者只需将手指穿入握柄的槽孔21并往上提,即可令原本呈收纳状的握把20沿滑轨141往上滑移,并通过握把两侧的限止导块22和滑轨141顶端抵挡限位,即可形成易于握持的外露式握把20。
本实用新型通过握柄20两侧形成一限止导块22,再配合下壳体12底面形成两侧具滑轨141的容置缺口14,即令工具盒本体1上的握把20具内缩收纳、外露握持好携带功效,且内缩呈收纳状时略突出的顶端面更和本体融为一体,实能改善习知结构外露式握把造成外部结构突兀的缺失,对于收纳时更不用担心占空间及不易的事情发生,亦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凸露的握把勾扯衣、裤情事,实可谓是一极具进步性的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主要包括一工具盒本体,本体是由上、下壳体以可掀、合方式枢接而成,该本体并形成有一扣合部,其特征在于本体上形成有一容置缺口,该容置缺口容设有一对应状的握把,该握把两侧边并凸设有一限止导块,限止导块并以可自由滑移方式滑设在容置缺口两侧边的滑轨内,握把呈自由内缩或外露滑移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下壳体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上壳体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容置缺口是设置在上、下壳体中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收折式工具盒握把结构,其主要是将工具盒本体的下壳体底面开设一容置缺口,容置缺口两侧边并形成有一滑轨,然后将握把两侧边朝外凸设的限止导块套入滑轨,即可令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盒握把内缩成不占空间状态,携带时则再将握把推出呈外露状以利握持携带,通过握把内缩时和工具盒融为一体,而使用者可轻推即可供手指穿入握持,以利携带,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B65D25/28GK2830009SQ20052010350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陈章英 申请人:陈章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