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184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中果粒可以是软果料也可以是硬果料,属于食品包装机械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包含果粒的饮料,其中果粒部分(包括的软果粒和硬果粒)灌装主要有两种方式是手工灌装,即先采用手工方式灌装好果粒,再对灌装好果粒的瓶子进行液体的灌装直至灌装到位。这种灌装方式需要较多的果粒灌装人员配合流水线的生产,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同时,这种灌装方式也难以对果粒进行精确灌装,误差较大。
另一种将果粒与液体混合后进行灌装,这种灌装方式需要在灌装之前对果粒和液体进行混合操作,工序较多,同时,在灌装过程中也必须对混合体不断的混匀,否则将导致灌装后的饮料果粒与液体的含量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分次灌装果粒和液体,容易定量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解决了现有手工灌装果粒方式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误差较大或混合灌装方式存在的工序较多,易导致饮料中的果粒和液体含量不均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包括由称重传感器与精灌装机构组构成的液体精灌装部分和输送带,所述液体精灌装部分之前设有果粒灌装部分,所述果粒灌装部分与液体精灌装部分之间设有液体粗灌装机构组,所述液体粗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及每一组果粒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数目相一致。瓶子由输送带按一定步进输送,当在果粒灌装处检测到瓶子到位后,由气缸打开阀进行果粒灌装,果粒灌装完成,由输送带继续步进输送,到达液体粗灌装处,由气缸控制进行液体粗灌装,液体粗灌装完成继续由输送带输送至液体精灌装处进行液体精灌装,精灌装完成由输送带继续输送直至拧盖处,由拧盖机构拧紧瓶盖后送出,就完成了灌装。由于采用了机器对果粒进行灌装,从而减少了人员配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小了误差,可对果粒进行较为精确的灌装。
作为优选,所述果粒灌装部分包括至少两组呈直线排列的果粒灌装机构组,所述每组果粒灌装机构组包括2-4个灌装头。其中,每一组果粒灌装机构组对应于一种果粒的灌装,即有几种果粒则设置几组果粒灌装机构组即可,而每组果粒灌装机构组又包括多个果粒灌装机构,每个果粒灌装机构设有一个灌装头,一个果粒灌装组可同时对多个瓶子进行同一种果粒的灌装,提高了灌装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空瓶进口一侧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螺距与瓶的轮廓相配,可将待灌装瓶间隔成与果粒灌装机构组的各个果粒灌转机构间的距离相同的距离,从而进行精确的灌装,同时也便于后续的粗灌装和精灌装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精灌装机构组设于输送带一侧并与果粒灌装机构组和液体粗灌装机构组平行设置,相对液体精灌装机构组的输送带另一侧设有瓶推入机构,液体精灌装机构组旁设有相应的瓶推出机构。液体粗灌装完成继续由输送带输送至液体精灌装处,然后由瓶推入气缸推至液体精灌装处进行精灌装,称重传感器称到设定重量时再由瓶推出气缸推至输送带处继续输送直至拧盖处。
作为优选,所述瓶推入机构和瓶推出机构靠近输送带一侧设有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的灌装头数目相一致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瓶的轮廓相配。瓶推入机构的弧形面可将瓶准确地推到液体精灌装机构的灌装头下,而瓶推出机构的弧形面则可将瓶定位而将其从新推至输送带上进行下道工序。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粗灌装机构组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安装于同一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果粒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包括果粒缸和灌装头,所述果粒缸设于推进腔的后端上方并与推进腔连通,所述推进腔内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送料螺杆,所述灌装头设于推进腔的前端下方并与推进腔连通,推进腔与灌装头之间设有转阀。瓶到位后气缸推动转阀打开,送料螺杆由驱动器带动旋转把果粒缸中落下的果粒推至打开的转阀处落下,一定时间后气缸回位,关闭转阀,驱动器也停止运动,瓶由输送带带动前行,待检测到下一瓶停于这位置,重复上述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转阀与气缸连接由气缸控制启闭,所述气缸和驱动源连接定时控制电路。定时控制电路控制气缸和驱动源工作,进而控制转阀和送料螺杆,实现果粒灌装的定量。
作为优选,所述送料螺杆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与送料螺杆间设有减速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分次灌装果粒和液体,容易定量等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果粒灌装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液体精灌装部分1包括由称重传感器9与精灌装机构组7,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设于输送带12一侧,液体精灌装部分1之前设有果粒灌装部分11,果粒灌装部分11包括两组呈直线排列的果粒灌装机构组4,每组果粒灌装机构组4包括3个灌装机构,每个灌装机构设有1个灌装头。相对于第1组果粒灌装机构组4的输送带12的另一侧设有螺杆5,螺杆5螺距与瓶10的轮廓相配。果粒灌装部分11与液体精灌装部分1之间设有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与果粒灌装机构组4和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平行设置,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安装于同一安装板6上,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及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的灌装机构数目和每一组果粒灌装机构组4的灌装机构数目相一致。相对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的输送带12另一侧设有瓶推入机构2,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旁设有相应的瓶推出机构8。瓶推入机构2和瓶推出机构8靠近输送带12一侧设有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的灌装头数目相一致的弧形面13,弧形面13与瓶10的轮廓相配。
如图2所示,果粒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包括果粒缸16和灌装头22,果粒缸16设于推进腔23的后端上方并与推进腔23连通,推进腔23内设有由电机18驱动的送料螺杆17,电机18与送料螺杆17间设有减速器19。灌装头22设于推进腔23的前端下方并与推进腔23连通,推进腔23与灌装头22之间设有转阀21,转阀21与气缸20连接由气缸20控制启闭,气缸20和电机18连接定时控制电路。
诚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软果料饮料的灌装,也可以用于硬果料饮料的灌装,还可以用于既含有软果料又含有硬果料的饮料的灌装。
权利要求1.一种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包括由称重传感器(9)与精灌装机构组(7)构成的液体精灌装部分(1)和输送带(1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精灌装部分(1)之前设有果粒灌装部分(11),所述果粒灌装部分(11)与液体精灌装部分(1)之间设有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所述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的灌装机构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及每一组果粒灌装机构组(4)的灌装机构数目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果粒灌装部分(11)包括至少两组呈直线排列的果粒灌装机构组(4),所述每组果粒灌装机构组(4)包括2-4个灌装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2)空瓶进口一侧设有螺杆(5),所述螺杆(5)螺距与瓶(10)的轮廓相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设于输送带(12)一侧并与果粒灌装机构组(4)和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平行设置,相对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的输送带(12)另一侧设有瓶推入机构(2),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旁设有相应的瓶推出机构(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推入机构(2)和瓶推出机构(8)靠近输送带(12)一侧设有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的灌装头数目相一致的弧形面(13),所述弧形面(13)与瓶(10)的轮廓相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粗灌装机构组(3)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7)安装于同一安装板(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果粒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包括果粒缸(16)和灌装头(22),所述果粒缸(16)设于推进腔(23)的后端上方并与推进腔(23)连通,所述推进腔(23)内设有由动力源驱动的送料螺杆(17),所述灌装头(22)设于推进腔(23)的前端下方并与推进腔(23)连通,推进腔(23)与灌装头(22)之间设有转阀(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21)与气缸(20)连接由气缸(20)控制启闭,所述气缸(20)和驱动源连接定时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螺杆(17)由电机(18)驱动,所述电机(18)与送料螺杆(17)间设有减速器(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螺杆(17)由电机(18)驱动,所述电机(18)与送料螺杆(17)间设有减速器(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种果粒饮料灌装装置,属于食品包装机械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由称重传感器与精灌装机构组构成的液体精灌装部分和输送带,所述液体精灌装部分之前设有果粒灌装部分,所述果粒灌装部分与液体精灌装部分之间设有液体粗灌装机构组,所述液体粗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数目与液体精灌装机构组及每一组果粒灌装机构组的灌装机构数目相一致。它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分次灌装果粒和液体,容易定量,解决了现有手工灌装果粒方式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误差较大或混合灌装方式存在的工序较多,易导致饮料中的果粒和液体含量不均等问题。
文档编号B67C3/24GK2883314SQ20052013444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30日
发明者史正, 吉永林, 候高强 申请人: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