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779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具体地,但非排除地, 涉及运输船只集装箱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货物集装箱广泛地应用到通过陆路、航空、海运传输货物。货物集装 箱是典型的立方体钢容器,带有门设置在一面以提供进入到容器内部,用 于货物贮存和移除。
由于集装箱用于运输多种不同货物,典型地需要为集装箱内部提供充 足通风。因而,大多数集装箱包括有设置在两个最大侧面的上或下角处的 通风孔。传统通风系统可以简单地包括穿过集装箱壁的多个穿孔,空气可 以通过所述孔流动,以提供集装箱内部的通风。
当这种集装箱通过海上运输,传统集装箱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大海狂 暴时,水可以穿过船体进入与集装箱接触并且通过通风开口流进集装箱内 部。导致损坏货物并且有可能侵蚀集装箱内部。
需要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运输货物集装箱的通风系统。

发明内容
因而,发明人提供一种通风装置,配置用于定位在货物集装箱的通风 口处,以防止一旦水进入与货物集装箱接触,特别是与集装箱通风口接触 时,水进入货物集装箱内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可运输的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 置,所述装置包括
主体,用于定位在空气流动通风上,所述空气流动通风口形成在货物集装箱的外表面中;
第一间隔区域,定位在所述主体处,包括空气出口以允许在第一间隔 区域与货物集装箱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
第二间隔区域,定位在所述主体处,包括空气进口以允许空气流进第 二间隔区域;
隔开装置,其用于分开所述第一间隔区域与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内部 流体连通,所述隔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孔以允许空气在第一间隔区域与第
二间隔区域之间流动连通;
浮子,容纳在第二间隔区域中,设置为相对于孔来回往复;
其中所述浮子设置为移动进入到与隔开装置的孔接合接触,以防止流 体从第二间隔区域流动到第一间隔区域并进入到货物集装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设备包括手动执行元件,其连接到所述浮子,以提供手 动控制所述第二间隔区域中的浮子的位置,并且移动浮子与所述孔接触以 防止流体流动穿过所述装置。手动执行元件可以包括杆,其定位在第二室 的外部区域处。所述杆可以形成并设置到可以被人的手指或者拇指抓住, 以允许手动操作。
优选的,所述在第二间隔区域处的空气进口可以包括多个孔洞或者 孔,通过它们液体可以流动。
优选的,主体通过整体一片材料形成,其被成形并且设置以限定空腔 或者槽。所述间隔可以在空腔或者槽内延伸以限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间隔区 域,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相互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间 隔区域可以通过后板被封闭,所述后板与主体整体或者非整体形成。可选 的,只有当所述装置位于靠着货物集装箱的外表面时,所述第一和第二间 隔区域可以被打开和环绕。如果装置包括后板,适合的孔或者孔洞可以设 置在第一间隔区域以允许空气流通到货物集装箱的下部通风口。当所述装 置不包括后板,则不需要这些孔或者洞,因为所述第一间隔在货物集装箱 的通风口上设置为开放的流体连通。
可选择地,所述通风装置形成为限定内部室的盒。所述内部室被阻碍 件状分隔物分成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所述分隔物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孔。一个或者多个浮子可以被定位在所述第二间隔区域以相对于内部阻碍件 来回往复,以提供通风装置的"开"或者"关"阀状态,分别地允许或者 防止空气流过所述装置并且进入货物集装箱内部。因而,所述通风箱可以 包括孔,洞或者网孔,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在第一间隔区域的所 述孔或者网孔设置到位于通风口上,所述通风口形成在货物集装箱的侧 壁,同时,所述孔或者网孔形成在所述第二间隔区域的侧壁,允许空气流 进所述通风装置。
优选地,所述浮子包括密封装置以相对于所述内部阻碍件的孔安装, 当所述浮子是在关闭位置时,在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提供防流体密 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这里所述的通风装置的可运 输货物集装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运输货物集装箱,包括 空气流动通风口,其形成在至少一个集装箱壁中; 通风安装件,位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风口上,所述通风安装件包括 第一间隔区域,包括空气出口以允许空气在第一间隔区域和货物集装
箱的通风口之间流通;
第二间隔区域,包括空气进口以允许空气流进所述第二间隔区域; 分隔装置,其用于分开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所述
内部流体连通,所述分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孔以允许空气在所述第一间隔
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流通;和
浮子,其容纳在第二间隔区域之中,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孔来回往复;
其中,所述浮子设置到移动进入与分隔装置的孔接合接触,以防止流 体从第二间隔区域流动到第一间隔区域,并且防止进入到货物集装箱的内部。
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包括流体控制阀,具有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根据 自动操作模式,所述阀响应于所述装置与水接触、并且特别地、水进入到 所述装置的内部室中是可控制的。内部阀机构设计成, 一旦流进货物箱中、 具体地是其阀中,自动地关闭穿过所述装置并且进入到货物箱内部的空气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可运输的货物集装箱的通风 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主体,限定内部室;
阻隔件,位于内部室中以限定所述阻隔件流通的第一间隔和第二间
隔;
往复体,容纳在第二间隔中,能够来回往复与阻隔件接触; 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处的流体进口和位于第一间隔处的流体出口。


只是以例子的方式,并且参照附图,发明人设计的用于实现本发明的 最佳模式将被说明如下,其中
图l是可运输货物集装箱透视图,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其定 位在空气流动通风口上,根据特别实施例,所述通风口形成在货物集装箱 侧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外侧正面图,带有部分剖 分面;
图3是通过图2中通风装置的平面A-A的截面侧视图;和 图4是通过图2中通风装置的平面A-A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l,所述货物集装箱是大致立方体,包括顶101,底102,侧壁 103、 104、 105和门106,所述门安装在侧壁105的对侧。所述有最大表面 区域的侧壁103、 104包括,在顶101和底102之间垂直延伸的折皱110。空 气流动通风口107定位在每个侧壁103、 104的最上角,以提供空气流动进 入集装箱400的内部,参照图4。替代地或者另外,多个空气流动通风口108 可以被设置在集装箱100的每个最下角处,在每一个最大面103、 104上。
集装箱100包括通风装置109,定位在上部和/或者下部空,流动通风 口107、 108上。通风装置有效地覆盖通风口107、 108,因而流动进入货物集装箱内部400的空气必须穿过与每个空气流动通风口107、 108连接的通 风装置109。
参照图2到4,通风装置109包括主体200,设置用于与所述侧壁103、 104的外部表面302接触安装,凸缘201从主体200延伸,配置为与外表面302 配合。凸缘201可以使用传统技术被焊接、铆接或者螺栓结合到侧壁103、 104上,因而将通风装置109安装在货物集装箱100的每个空气流动通风口 107、 108上方和周围的合适位置。
主体200成形以限定相对于凸缘201的槽或者内部空腔/室区域202。室 区域202通过隔开壁或者隔板206被分成第一间隔区域300和第二间隔区域 301。正常使用中,如图1到图4的图示,区域300直接在区域301上。第一 和第二孔207被形成在隔离物206中以允许有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300、 301 之间的流体连通。参照图2、图3和图4的切掉部分210,第一和第二浮子203 被容纳在第二间隔区域301中。每个浮子203包括末端区域205,其被设置 为当浮子203移动进入与隔离物206接合时与孔207配合。垫圈或者合适的O 型圈204定位在浮子203的每个末端区域205处,以当浮子203位于如图4所 示位置时提供防流体密封。
所述装置包括流动或者阀执行元件设置以提供基于浮动的阀的手动 控制,尤其是,浮子203在相对于间隔部206、具体地孔207的接合和不接 合位置之间在间隔301中来回移动。手动执行元件包括通过转动轴210与邻 接肩部连接的杆208。肩部209直接位于浮子203的下部,并且设置为通过 移动杆208和转动轴210,与浮子203的最下部区域接触,以在垂直方向朝 向隔离物206升起浮子203,如图4所示。
多个孔洞211穿过间隔区域301的侧壁形成,以提供进入通风装置109 的流通路径。根据所述具体实施例,主体201围绕间隔区域300、 301的三 侧,剩余一侧由集装箱侧壁103、 104的外部面对表面302包围。根据进一 步具体实施例,后板(未显示)在上部和下部凸缘201之间伸展全部长度 以围绕间隔区域300、 301。如果装置109包括箱形结构,包括后板,所述 后板包括孔洞或者其它合适装置(例如网眼)以允许在第^间隔区域300 和集装箱100的内部400之间通过通风口107、 108的空气流通连通。
9在使用中,通风装置109位于通风107、 108中每个之上,被设置以防 止液体从外部区域401进入集装箱内部400。在正常使用中,浮子203被容 纳于第二间隔区域301之中,相对孔207在空间上分开。因而,空气可以流 动,从外部区域401,通过孔洞211、第二间隔区域301、孔207、第一间隔 区域300并且通过空气流动通风口108,根据图3的"开"阀设置,进入内 部400。
在图4的阀"关"位置图示中,当浮子203定位到堵住孔207,空气被 防止从第二间隔区域300流出并且进入第一间隔区域301。浮子203进入所 述图4的"关"位置的移动可以响应于引进第二间隔区域300的液体,例如 在水接触货物集装箱100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替代地或者另外地,可以通 过使用者执行杠208以垂直地升起浮子203到关闭孔207,移动浮子203到所 述"关"的位置。
根据进一步具体实施例,空气流动进口211可以形成为网孔。同样地, 网孔或者穿孔盖可以伸展在第一间隔区域300的部分上,以相对货物集装 箱100的空气流动通风口107设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所述装置 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浮子203和相应的分隔阻碍106、 107。因而,所述 装置可以包括串联设置的多个互连接的间隔区域,通过浮子闭合机构分 开,如图2到4所示,以限定多个串联设置的基于浮动阀以防止水进入货仓 箱内部400。如果所述装置包括如图2到4详细说明的多个串联的基于浮子 阀,每个串联阀可以独立或者共同地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手动执行元件208、 209、 210控制。
本发明通风装置形成并且包括尺寸,适合用于安装和设置在凹进的区 域或者槽中,其为货物集装箱100的侧壁103、 104的垂直延伸的皱110的凹 进的区域或者槽。主体200可以由钢或者任何适合金属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可运输的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体,用于定位在空气流动通风口上,所述空气流动通风口形成在货物集装箱的外表面中;第一间隔区域,定位在所述主体处,包括空气出口以允许在第一间隔区域与货物集装箱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动;第二间隔区域,定位在所述主体处,包括空气进口以允许空气流进第二间隔区域;隔开装置,以分开所述第一间隔区域与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隔开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孔以允许在第一间隔区域与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空气流动;和浮子,其容纳在第二间隔区域中,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孔来回往复;其中,所述浮子配置为移动进入到与隔开装置的孔接合接触,以防止流体从第二间隔区域流动到第一间隔区域并进入到货物集装箱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手动执行元件,所述手动 执行元件连接到所述浮子,以提供浮子在第二间隔区域中的位置的手动控 制,并且移动浮子与所述孔接触以防止流体流动穿过所述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手动执行元件包括定位在第 二间隔外部的杆。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间隔区域的空气进口包括多 个孔洞。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由 所述主体限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主体限定空腔,并且所述隔开装 置位于所述空腔中,从而主体和所述隔开装置限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间隔区域。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浮子或者孔处,所述密封装置配置为位于所述浮子和所述孔之 间,以在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提供防流体密封。
8. —种可运输货物集装箱,包括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通风装置。
9. 一种可运输货物集装箱,包括 空气流动通风口,形成在集装箱的至少一个壁中; 通风装置,位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风口上方,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第一间隔区域,包括空气出口以允许在第一间隔区域和货物集装箱的通风口之间的空气流通;第二间隔区域,包括空气进口以允许空气流进所述第二间隔区域; 分隔装置,以分开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内部流体连通,所述分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孔以允许在所述第一间隔区域和第二间隔区域之间的空气流通;和浮子,容纳在第二间隔区域之中,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孔来回往复; 其中,所述浮子设置为移动进入与分隔装置的孔接合接触,以防止流体从第二间隔区域流动到第一间隔区域,并且防止进入到货物集装箱的内部。
10. —种用于可运输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体,其限定内部室;分隔件,其位于内部室中以限定通过所述分隔件流体连通的第一间隔 和第二间隔;往复体,其容纳在第二间隔中,能够来回往复与分隔件接触; 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处的流体进口和位于第一间隔处的流体出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往复体包括浮子,其 设置为响应于被引导进入所述第二间隔中的水在第二间隔中移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往复体构造成移动进 入与所述分隔件接触,以提供阀"关"状态,和从所述分隔件移开以提供 阀"开"状态,在阀"开"状态中流体能够流过所述装置并且进入到货物 集装箱内部。
13. —种货物集装箱,包括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风口,形成在所述集装箱的至少一个的壁中;和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安装在至少一个空气流动通风口上的通风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配置为防止水进入到货仓内部。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基于浮动的阀,设置为响应与水的接触而来回往复。阀动作以打开和关闭穿过装置的空气流动通路,并且安装在集装箱的空气流动通风口上。手动上升执行元件可以设置以手动打开和关闭阀。
文档编号B65D88/12GK101301954SQ20081009706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0日
发明者肯尼思·列那德 申请人:杜洛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