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除尘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550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动力除尘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转运的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皮带转运装置主要包括有落料筒和下传输皮带扣槽,落料筒 竖直设置与扣槽相通,两者内空间构成了粉尘处理空间,可在该 空间中设置淋水降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或封闭软帘等设施。现 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气流回旋式除尘技术,即由扣槽连通至落料 筒上部设置引导粉尘冲击气流回流至落料筒的回旋通道,在其设 计构思中,通过气流粉尘上行中主要经动能与势能的转换,使粉 尘气流动能得以有效衰减,从而促使粉尘沉降,达到除尘目的。 但是,粉尘气流冲击动能巨大,仅单一增设回旋结构无法达到国 家除尘技术标准要求,因而必须辅以淋水除尘设施。然而许多物 料是不允许掺水,如化工产品、水泥、石灰等物料不允许掺水, 即便能掺水的物料,如电厂用煤,也必须烘干后方可进高炉使用, 需要巨大的能源支持;再者,转运装置大多露天使用,尤其在北 方地区,水管路容易被冻堵、冻裂,所以很多用户为避免冬天运 行和维护上的各种麻烦,常常断掉水源,使整个除尘装置形同虚 设;还有电器、水管路部件较多, 一方面维护量较大,另一方面 在易燃易爆场合,电器的应用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爆标准要求,有 时甚至是限制使用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电力及电器设备、 无需水除尘及其管路设置、实现无动力除尘运行的无动力除尘 站。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展现的无动力除尘站,包括扣罩于下 传输皮带起始段的扣槽,和下端通入扣槽的落料筒,落料筒的扣 槽通口的前方、由扣槽顶部向上连通至落料筒上部设置有回旋通道,回旋通道与扣槽连通处的前方扣槽设置空间高度方向膨起的 回旋减压室,回旋减压室前端与扣槽连通端口设有密封软帘,回 旋减压室内位于扣槽主体气流上方、且与主体气流方向设置呈不 大于直角的导风板,沿导风板周边形成回旋流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动力除尘站技术方案,是与现有的回 旋通道结构相结合,构成了两路气流回旋的结构设置,粉尘冲击 气流通过第一道回旋和第二道回旋过程,经过势能与动能之间的 转换,同时粉尘颗粒与回旋通道、回旋减压室壁表面以及导风板 等撞击、摩擦,使颗粒动能有效的衰减而得以大量沉降,从而实 现除尘的技术目的。实践也证明,本技术方案是一种无需再设置 淋水装置及其它能源支持的除尘设施,即可达到除尘技术标准要 求。本技术方案由于无需水、电等动力支持,而且结构简单,维 护量极小,同时其应用范围得到扩展,可应用于如化工产品、水 泥、石灰等物料的转运除尘领域。

图1为本无动力除尘站的整体结构及运行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除尘站,其实施例结构如图l所示, 包括扣罩于下传输皮带4起始段的扣槽3,和下端通入扣槽3 的落料筒1。由落料筒1的扣槽通口前方的扣槽上壁引出,连 通至落料筒l上部设置回旋通道2,该回旋通道2为弧形通道 或倒V形通道,即回旋通道2具有将气流顺向并入落料筒1 气流的通道方向。扣槽3上、位于回旋通道3的气流前方设置 有空间高度方向膨起的回旋减压室5,回旋减压室5前端通入 扣槽3本体空间的端口位置设有密封软帘50,回旋减压室5 内位于扣槽主体气流方向的上方设置与该气流方向呈不大于 直角的导风板51。扣槽主体气流继续穿行于回旋减压室5范 围时,遇阻于前端的密封软帘50,上行并由导风板51引导进入回旋减压室,为了加强导风板的导向作用,在回旋减压室5 内平行设置若干导风板,各导风板上端设有折向板52,由每 一导风板51'作为前方折向板52'的气流强制导向板, 一部 分气流被分流继续按前行惯性流动,另一分流由沿后方导风板 51'下行引导汇入扣槽主体气流,即在每一导风板及其折向板 上行周边形成多个小回旋流道,在其每一回旋过程中,气流夹 带粉尘再一次经过势能与动能转换和与室壁、导风板等碰撞, 其动能得到进一步衰减而沉降在下传输皮带上,气流粉尘的净 化效果尤为明显。
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除尘站,包括扣罩于下传输皮带起始段的扣槽(3),和下端通入扣槽的落料筒(1),由落料筒的扣槽通口前方的扣槽顶部引出连通至落料筒上部设置有回旋通道(2),其特征在于回旋通道与扣槽连通处的前方扣槽设置空间高度方向膨起的回旋减压室(5),回旋减压室前端与扣槽连通端口设有密封软帘(50),回旋减压室内位于扣槽主体气流上方、且与主体气流方向设置呈不大于直角的导风板(51),沿导风板周边形成回旋流道。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无动力除尘站,其特征在于回旋 减压室内平行设置若干导风板,各导风板上端设有折向板(52), 每一导风板分别作为其前方折向板的气流强制导向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转运的除尘设备。由于现有的采用回旋通道结构的皮带转运除尘站必须辅以淋水等设施才能达到有效的除尘作用,因而无法应用在不允许掺水的技术领域中,还存在受季节影响、结构复杂、维护量大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除尘站,它是在原有回旋通道的结构基础上在扣槽设置了一回旋减压室,在回旋减压室前端设置密封软帘、内部设置导风板,使本除尘站形成了两路气流回旋除尘处理空间。实践证明,本技术方案无需水、电等动力支持,除尘效果优良,维护量小,可广泛应用于如化工产品、水泥、石灰等物料的转运除尘领域。
文档编号B65G47/02GK201264820SQ200820218038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魏松山, 齐梦晓 申请人:齐梦晓;魏松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