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7638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力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环保机械设备领域,特别设及利用动力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动力去除尘埃的除尘器的基本原理是在除尘器的旋转机构中,利用叶轮抽运气体并带动含尘气体高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用离心力实现对尘埃的分 离。由于被分离而落到沉降面的尘埃仍随系统高速旋转,它与同样旋转的气流之间相对速 度很小,所以没有二次扬尘的问题,系统的转速可以设置得很高,因而这种系统可以具有较 高的分离因素。尽管这种装置吸引了许多发明人,但较为实用的装置一直未能实现。其主 要问题就是超细尘粒在旋转分离空间里所需的平均分离时间远大于尘粒在此空间中的滞 留时间。早期的装置,尘粒迁移到边缘沉降面的距离大,分离空间的轴向长度短,这使得远 离沉降面的尘粒未及抵达沉降面就被带到了出口端,所以除尘装置只能对10 μ m以上的大 尘粒进行分离。基于此有发明人改进了上述装置,加长了分离空间的轴向长度,并在入口端 置有喷雾机构,以便提高分离效率,但对超细尘粒而言,其所需迁移到边缘沉降面的时间仍 大于尘粒在分离空间中滞留的时间,所以改进的除尘装置仍不能满足要求,且喷水雾后在 旋转机构内部形成泥垢,需要经常清除,从而增加了维护成本及降低了运行效率。而另一种 改进的装置缩短了尘粒迁移到边缘沉降面的距离,这虽然提高了分离效率,但它减少了气 体的有效流通截面,导致了处理量的不足而局限了实用性。因此,以往相关的动力驱动除尘装置因尘埃沉降距离过大而导致的分离效率低, 而降低沉降距离又导致除尘装置处理流量小的矛盾成了长久以来难以克服的难题。有关参考文献如下(I)Centrifugal dust s印arator (离心除尘器)US Patent 3191364,(2) Dust s印arator (除尘器)US Patent 4543111,(3) 一种离心分离器CN ZL200410049704. 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往动力驱动除尘器中,因尘埃沉降距离过大而导致的分离 效率低,而降低沉降距离又导致除尘装置处理流量小的矛盾,实现一种高效而又具有较大 处理流量的动力除尘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除尘器,它是一种动力驱 动的悬浮物去除装置,包含出入口端、固定腔体及在该腔体内通过轴驱动的可旋转机构。可 旋转机构包含将旋转空间分割成诸多沿着轴向的狭窄空间的浆片及隔片。浆片的数量为三 个以上。浆片采用相对于径向倾斜的结构,即沿径向及方位角方向由内向外伸展。浆片的 正面推动流体高速旋转,浆片的反面是朝向转轴的光滑曲面,作为优选曲面上任一点的法 线与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间的夹角大于30°而小于90°,倾斜的光滑曲面收集抵达其上 的尘埃,但不会使尘埃在其上积累,而是使尘埃汇集结块并滑向外侧。隔片分布在可旋转机构周边构成其外围结构,隔片朝着转轴的一面也是光滑的曲面,作为优选该曲面上任一点 的法线与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的夹角大于30°而小于120°,此曲面也使得落于其上的尘 埃不积累,而是滑向背离转轴的外侧。支承体保证对浆片或隔片的刚性支撑。一系列倾斜的浆片及隔片将旋转空间分割成诸多特殊的狭窄子空间,在这些子空 间里,任何过轴且垂直于轴线的径向矢径被二个内壁所截得的截距都很短,而这个截距正 是尘粒在子空间里的迁移距离(或沉降距离),它远小于旋转机构的外径,而后者是以往类 似装置中尘粒所需迁移的距离。因此采用本结构极大地缩短了尘粒的迁移距离,减小了其 迁移时间使得除尘装置具有极高的分离效率,同时这种旋转空间的分割基本不减小总的旋 转机构的横截面积,所以它可保持有较高的处理流量。在旋转空间里分割的狭窄子空间亦可再细分,通过隔片固定在另一个浆片上或隔 片上来实现。即在浆片的正面可焊上顺着轴向排布的隔片,隔片的另一端伸向子空间内另 一侧浆片的光滑曲面,并与之形成狭缝,以便集尘析出,狭缝宽度为1至5mm。在细分出的次 空间里,尘粒的迁移距离可进一步减小。上述旋转空间的分割不仅降低了尘粒的迁移距离,也减小了旋转空间里的气流产 生的湍流,但内部通道(子空间)里气流扰动还是存在的,为减少这种气流扰动对浆片内侧 光滑面上集尘的影响,可以在浆片内侧或隔片的光滑曲面上开凿或冲压出光滑的凹槽,其 方向在径向上从内到外沿着光滑曲面伸向外端,凹槽深度为l-8mm,其目的就是让集尘在凹 槽中滑向外端的固定腔室,使之不受与之垂直流动的气体的影响。浆片上凹槽也可采用在 浆片或隔片的光滑曲面上放置由内向外伸展的多个隔条而成。在浆片的外端,为防止抛向固定腔体中的尘粒返回内部旋转空间,在可旋转机构 远离转轴的外围,采用诸多的隔片将可旋转机构的内部空间与固定腔体隔开,诸多的隔片 及浆片二二组合同时构成一系列狭缝,使得析出的尘埃通过狭缝被抛向固定腔体,并防止 尘埃返回可旋转机构的内部,狭缝的宽度为0. 2-5mm。当旋转机构高速旋转时,气体受离心 力作用在内部旋转空间和固定腔里产生的气压差,狭缝二边的气压差可以更进一步抑制返
/K土。狭缝的构成有几种形式。按照二组片体的放置方向分类一种结构是,隔片与浆片 或另一个隔片相对而放置,侧视成V型夹角,夹角顶端朝外背离转轴。另一种结构是,构成 狭缝的组片相对于转轴是对称放置的,组片间近似平行。狭缝的另一种构成形式是相对于转轴的方位而言的,一种是近似平行于转轴的 直形狭缝,采用一系列直条形的隔片,隔片环绕转轴对称排布成圆台壳状,每个隔片的长边 顺着圆台的母线放置,相邻的隔片间或隔片与浆片间形成便于尘埃析出的狭缝。另一种是 环绕转轴的环形狭缝,它是由圆台形环片排列而成,采用的隔片是内壁相对于转轴呈对称 圆台状的环体,这些环体环绕在可旋转机构周边构成其外围结构,各隔片相互错开,沿轴向 延展排布,相邻的隔片形成环绕转轴的环形狭缝。环形狭缝也可是螺旋形的,即由两个螺旋 形的环片相对而置在可旋转机构的外围旋绕并沿轴向螺旋伸展。狭缝做为集尘析出的端口,一般是常开的,也可以是由弹性隔片平时将狭缝封住, 当有集尘抵达狭缝时,靠离心力撑开狭缝而析出。此外,还可在构成狭缝的隔片或浆片上焊 一些与子空间里气流方向相垂直的小隔片,以减少内部气流扰动对狭缝处集中的尘埃的影 响。
在浆片远离转轴的外端,采用狭缝的结构虽然可抑制尘埃返回内部处理空间,但 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可以省略以便简化工艺,此时将浆片外端视为浆片与隔片合为一体,即 浆片在远离转轴的端头与隔片平滑对接成一体,所有浆片相对于转轴呈对称分布。可以省 略狭缝结构的前提是有一定的措施防止析出的尘埃返回旋转机构内部。一种情况是,当在 固定腔室对着旋转腔体的侧壁上加有水膜,这时从旋转腔体析出的尘粒被水膜吸收不会折 返。另一种情况是,在旋转腔体外设置有固定的防返尘折片(挡片),使得尘埃只易于朝固 定腔体移动。再一种是在旋转腔体内置有雾化液体喷口,尘粒被液滴俘获甩向固定腔内壁 亦不会折返。本发明所采用的这些结构不仅极大的缩短了尘粒抵达沉降面的迁移距 离,同时也 增加了许多光滑的沉降面,当装置高速旋转时,气流会在这些沉降面上产生一定的压强,如 果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喷雾机构并喷入雾化液体时,就会在这些沉降面上产生一层吸收液 膜,这时除尘装置工作在扩散吸收状态下,可以对S0X、NOx等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本发明亦利用动力驱动旋转装置对流体实现抽运,一种是采用流体出口端平均外 径大于入口端的平均外径的方法,实现离心抽运;另一种方法是在旋转机构的入口端或出 口端,在转轴上置有常规轴流风机的叶片,驱动流体进入或流出旋转机构的处理空间。总而言之,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依靠下述三个点实现高分离效率及高处理效率。 首先是,采用倾斜的浆片对旋转处理空间进行分割,这一方面在每个子空间里降低了尘粒 的迁移距离,但又不减小总的通导截面,这样实现了高的分离效率又保证了大流量的处理; 其次采用倾斜的光滑沉降壁防止了集尘在其上的积聚,并将集尘导向外侧固定腔体的集尘 室,从而实现自清洁;其三,浆片外端,浆片与隔片构成的狭缝,一方面保证内部子空间里分 离出的尘埃析出至固定腔体,一方面又抑制尘埃的返回,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除尘装置的分 离效率及工作效率。综合上面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尘装置因尘埃 沉降距离过大而导致的分离效率低,而降低沉降距离又导致除尘装置处理流量小的矛盾难 题,其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处理流量大,且具有自清洁功能,它还具有体积小及易于维护的 优点。


图1-1是本发明除尘装置采用直条形隔片的结构,即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半剖视图;图2-1是本发明除尘装置采用圆台环形隔片的结构,即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所述浆片、隔片及狭缝的局部放大图;图3-1是本发明除尘装置采用弯折形浆片的结构,即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本发明除尘装置中浆片正面设有诸多隔片的结构,即实施例4的示意 图;图3-3是本发明除尘装置的隔片平行排布的结构,即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4-1本发明除尘装置中浆片与隔片在边缘上合为一体的结构,即实施例6的示 意图;图4-2本发明除尘装置中浆片与隔片在边缘上合并且固定腔室内壁有水膜的结构,即实施例7的示意图;图5-1本发明除尘装置内部通道有喷雾的结构,即实施例8的示意图;图5-2是图5-1的A-A剖视图;图5-3是图5-1的I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除尘装置中浆片隔片特殊组合的实施例9的示意图;图7-1是本发明除尘装置中浆片弯曲方向不同的实施例10的示意图;图7-2是图7-1沿B-B向的剖视图特例一;图7-3是图7-1沿B-B向的剖视图特例二。图中1入口通道、2驱动空间、3筒体、4浆片、5浆片正面、6支承板、7光滑背面、8 隔片、9狭缝、10固定腔室、11出口段、12出口端(实施例1-2),A入口端、C箱体;31浆片内侧、32固定腔内壁、33狭缝、34集尘箱、37浆片正面、 3A隔片、3B隔片顶点、3D子空间、3E间隙、3S固定腔、3P浆片、3T防返尘挡板(实施例3_5、 10),4a浆片背面、4b防返尘固定折片、4c固定腔内壁、4h水膜(实施例6_7),5a管道、5b固定环片、5c环形隔片、5F雾化吸收液、5L浆片内侧、5M电机、5P喷雾 口、5Q浆片、5S环缝、5W固定腔内壁、5X转轴、5Z收集箱(实施例8),33狭缝、34集尘箱、61导尘间隙、62支撑体、3A隔片、3P浆片、3S沉降室(实施例 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1、图1-2所示,是本发明在边缘上采用直条形隔片的除尘装置的实施例1。 它其包括入口端、入口通道1及浆片驱动空间2。其中,浆片4是绕转轴对称分布的,浆片 4相对于转轴由内向外沿径向逆旋转方向倾斜延展,浆片4的光滑曲面7上任一点的法线与 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间的夹角都是40°,该夹角还可以是在大于30°而小于90°的范围 内。浆片4的光滑曲面7在横截面上的投影是一条螺旋形的特殊曲线。在浆片4远离转轴 的外侧,浆片4与一系列平行于转轴轴线的隔片8构成用于析尘的狭缝9。所有隔片8均相 对转轴对称分布,所有构成的狭缝9也是对转轴对称分布。狭缝9可以是平行于转轴,亦可 以是与转轴成一定倾角。隔片8的光滑曲面上任一点的法线与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间的夹 角亦是40°,该夹角还可以是大于30°而小于120°的范围。浆片4在出口段11的那一段 没有设置与之相配的隔片8组成狭缝9。筒体3及外侧支承板6除了围封子空间2外,同时 保证对浆片4的刚性支撑。在出口段11,浆片4工作在离心风机状态,由于除尘装置入口 端的外径小于除尘装置出口段11浆片4的旋转外径,所以除尘装置旋转时对气体能实现抽 运。在浆片4与隔片8形成的狭缝9的外侧,是收集尘埃的固定腔室10,其下面是支撑除尘 装置及收集积尘的箱体C。当电机M驱动除尘装置旋转时,由于除尘装置的抽运作用,含尘气体经入口通道1进入被浆片4分割出的子空间2,在此子空间2内,浆片4的正面5推动气体高速旋转,离心 力使得气体中的尘粒沿径向向外迁移,抵达子空间2的另一侧相邻浆片的光滑背面7,尘粒与此光滑曲面7的相对速度很小,尘粒在其上不会产生剧烈的摩擦而减速,而是仍保持与 子空间2中气流相近的旋转速度,所以不会被气流重新扬起;尘粒也不会在抵达的光滑曲 面上积累,受离心力作用,它沿着倾斜的浆片4的光滑背面7向外侧滑动,直至边缘上浆片 4与隔片8形成的狭缝9,在此处尘粒逸出并被甩向固定腔10的内壁,并沿此内壁下滑,落 入下部的集尘室C。由于高速旋转使气体在径向上产生压差,使得狭缝9内部的气压高于外 部固定腔10内侧的压力,这使得被抛出狭缝9的尘粒难以返回内部空间。当尘埃被分离后,清洁气体从出口端12排出除尘装置。实施例2如图2-1、图2-2所示,是本发明在浆片4边缘上采用圆台环形的隔片8的另一个实施例2。它包括入口端A、入口通道1、浆片4分割出的子空间2。其中,浆片4是绕转轴 对称分布的,浆片4相对于转轴由内至外且逆旋转方向倾斜延展。在浆片4的外侧,浆片4 与一系列圆台环状的隔片8相连,这些隔片8相对转轴对称,二个成一组相对而置,各组首 尾相连沿轴向排布,分隔开子空间2及固定腔室10,每组隔片顶端的两个圆台环状隔片相 互错开形成环形狭缝9。为保证子空间2相互隔绝,浆片4在外侧边缘加工成同圆台环状隔 片8紧密相配的锯齿状(参见图2-2)。浆片4在出口段11处没有与之相连的圆台环状隔 片8,在这一段浆片4构成离心风机,处理后的清洁空气从出口段11排出至出口端12。当除尘装置高速旋转时,含尘气流经入口通道1被抽入子空间2并高速旋转,尘粒 受离心力的作用移向子空间2中的另一侧浆片的光滑背面7,然后集尘沿光滑曲面7滑向外 侧,经狭缝9抛向固定腔室10,并沿其内壁下滑,落入下部的集尘室C。清洁气体最后经出 口段11及出口端12排出除尘装置。实施例3如图3-1所示,是本发明所述除尘装置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是 在此结构中浆片是由等厚的金属平板在三处弯折而成,在弯折处,浆片靠外一侧的内壁31 的法线与弯折处至转轴引的垂线的夹角为60°,其他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当内部 机构高速旋转时,尘粒受离心力作用移向浆片内侧31,然后集尘沿浆片内侧31的光滑曲面 滑向外侧,经最外侧的狭缝33抛向固定腔内壁32,并滑入底部的集尘箱34中。防返尘板 3T用于将析出的尘埃导向集尘箱并阻止其返回。实施例4如图3-2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是在结构中 浆片正面37焊有顺着轴向排布的一系列隔片3A,这些隔片3A从其坐落的浆片正面37伸向 相邻的浆片背面,隔片3A的顶点3B与相邻浆片背面31保持一定间隙3E为1至5mm,其他 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当内部机构高速旋转时,在由一系列隔片3A再次分割出来的 子空间3D里,尘粒受离心力作用落在浆片背面31及隔片3A对着转轴的这一面,并沿着两 个光滑曲面滑向间隙3E,在间隙3E处,隔片3A上的集尘滑向浆片的光滑面,然后所有集尘 再沿着浆片背面31引向外侧滑移,直至边缘处的狭缝33,然后抛向固定腔内壁32,沿固定 腔内壁32及防返尘板3T最终落入底部的集尘箱34中。在本结构中,对浆片已分割好的狭 条子空间进一步细分,一方面进一步减小了尘粒的沉降距离;另一方面减小了气流在每个 通道中可能产生的湍流及扰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实施例5
如图3-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是在此结构 中,在浆片的外侧,隔片3A沿着圆周方向绕转轴顺序排置,隔片3A之间及隔片3A与浆片3P 间形成不易于固定腔3S中已析出的尘埃返回的狭缝,各组片间近似平行。其他相同之处本 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6如图4-1所示的本发明所述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是在本 除尘装置中浆片与隔片在远离转轴的边缘上平滑并接融合在一起,浆片背面4a上的集尘 沿光滑曲面4a滑移到边缘后直接抛向外沉降室上的一系列防返尘固定折片4b。固定折片 4b呈收口状,大口朝内,小口朝外,用以减小尘埃返回内部旋转空间。整个除尘装置竖直放 置,固定腔内壁4c上的集尘受重力作用下落,滑入底部的积尘室。与实施例1的其它相同 之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1所述的除尘装置亦可竖直放置,但要在可旋转机构外围 加上类同实施例6的一系列防返尘固定折片4b。实施例7如图4-2所示的本发明所述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是在本 除尘装置中浆片与隔片在远离转轴的边缘上平滑并接融合为一体,且在沉降室内壁4c上 布置有水膜4h,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整个除尘装置竖直放置,当内部 机构高速旋转时,浆片背面4a上集尘沿光滑曲面4a移到边缘,然后被抛向水膜4h,泥浆受 重力作用流入底部的积尘室。实施例8如图5-1、5-2、5_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8,为流体通道内带喷雾装置的实施例。所 述除尘装置采用一系列环形隔片5c形成环缝5S,由电机5M驱动转轴5X使旋转机构高速旋 转,气体在旋转机构入口处的半径小于出口处的半径,使得除尘装置实现离心风机式的抽 运。这个装置中吸收液体由管道5a经固定环片5b引入旋转机构中,它在内部喷出雾化吸 收液5F。固定环片5b的作用,一方面引入喷雾口 5P ;—方面保证旋转机构里流体通道的连 贯性,使气体不直接通到固定腔里。喷雾口 5P喷出的雾化吸收液5F,一方面在气流中吸收 有害气体,一方面被浆片5Q截获并在浆片内侧5L形成一层液膜,高速旋转的气体由于离心 力的作用在此液膜上形成一定压力,使得气体中的有害成份被液膜吸收,液膜受离心力作 用沿浆片内侧5L向边缘流动,最终经过环缝5S抛向固定腔内壁5W并汇入收集箱5Z中。实施例9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9,为浆片和隔片特殊组合的实施例。在此结构中,浆片 3P是固定在支承体62上,当旋转机构绕轴旋转时,尘粒向沉降面31上迁移,然后集尘沿光 滑曲面滑向外侧,通过导尘间隙61被抛向固定沉降室3S中,或通过边缘处隔片3A形成的 狭缝33抛向沉降室3S中,最终积尘落入集尘室34。实施例10如图7-1、7-2、7_3是除尘装置浆片弯曲方向不同的实施例。图7_1是所述除尘装 置的横截面图,图7-2是图7-1所述除尘装置在B-B方向的一个局部剖面图,该图显示的 是浆片的螺旋弯曲只是在径向及方位角方向,但浆片3K的剖面图在轴向上是平直的,既 是平行于转轴,图7-1所示的结构易于加工,通常情况下都采用它。图7-3也是在图7-1所 述除尘装置在B-B方向的一个局部剖面图,但同图7-2所示浆片结构不同处在于,在此结构中,浆片除了在径向及方位角方向的弯曲外,它在轴向上也是绕轴弯转的,从图中可见浆片 3K的剖面图在轴向上是弯转的。以上所述的各个实施例,浆片的旋转方向与浆片倾斜的方向相反,用以保证浆片 做为离心抽运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其实浆片的旋转方向与浆片倾斜的方向可以相同,但出 口方向得转180度,此时系统仍可工作且除尘效率不受太大的影响,但做为离心抽运的效 率将大为下降。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几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出口端、入口端、固定腔体及在固定腔体内通过转轴驱动的可旋转机构,可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浆片、多个隔片及其支承体,浆片相对于转轴沿径向及方位角方向由内向外伸展,隔片分布在可旋转机构周边构成其外围结构,浆片及隔片对着转轴的一面皆为光滑的曲面,浆片与隔片将旋转机构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流体通道,流体通过这些流体通道时,悬浮物沉降在这些光滑的曲面上,并滑向远离转轴的一端,最终被析出抛向周边的固定腔体并被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片的光滑曲面上任一点的 法线与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间的夹角大于30°而小于90°,所述隔片的光滑曲面上任一 点的法线与该点至转轴所引垂线间的夹角大于30°而小于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旋转机构远离转轴的外 围,诸多的隔片将可旋转机构的内部空间与固定腔体隔开,这些隔片及浆片二二组合构成 一系列狭缝,使得析出的尘埃通过狭缝被抛向固定腔体,并防止尘埃返回可旋转机构的内 部,狭缝的宽度为0. 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片可以固定在另一个隔片 上或浆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片在远离转轴的端头与隔 片平滑对接成一体,所有浆片相对于转轴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腔室对着旋转机构的内 壁上设有水膜,用以收纳析出的尘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在其流体通道内设置有 喷雾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片或隔片的光滑曲面上具 有光滑的凹槽,其方向在径向上从内到外沿着沉降面伸向外端,凹槽深度为l-8mm,用于减 小轴向流动的气体对浆片上集尘的影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机构在流体出口端的平 均外径大于其在入口端的平均外径,从而实现对流体的抽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动力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机构的 入口端或出口端,在转轴上设置有轴流风机的叶片,除尘装置旋转时对流体实现抽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除尘器,包含出口端、入口端、固定腔体及在其内通过转轴驱动的可旋转机构,可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浆片、多个隔片及其支承体,浆片相对于转轴沿径向及方位角方向由内向外倾斜伸展,浆片及隔片对着转轴的一面皆为光滑的曲面,浆片与隔片将旋转机构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流体通道,流体通过这些流体通道时,悬浮物沉降在这些光滑的曲面上,并滑向远离转轴的一端,最终被析出抛向周边的固定腔体并被收集。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尘埃沉降距离过大而导致的分离效率低,降低沉降距离又导致除尘装置处理流量小的问题;而且其还具有高的分离效率、处理流量大、自清洁、体积小及易于维护的优点。
文档编号B01D45/14GK101829455SQ2009100794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潘雨力 申请人:潘雨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