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005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物袋,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可循环再生利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
的网状结构的承物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国家"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人 在购物时选择了无纺布袋,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产生的"白色污染"。但无纺布袋的强 度和通风透气性较差,在放置重物时,无纺布袋所能承受的压力强度有限,在放置蔬菜 水果时,如果放置时间较长,会导致蔬果发霉变质。而且无纺布本身也是塑料材料,无 法再生利用,用焚烧法处理废弃的无纺布袋会污染空气,深埋地下的废弃无纺布袋也不 易降解,依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目前市场上也会使用大孔径的网袋携带水果。这种网袋虽然能够保证通风透 气性,但其缺点是经线与纬线之间缺乏约束力,结合力比较薄弱。当蔬果以杂乱的方式 挤入袋内时,袋体由于受力会导致网孔严重变形,不仅蔬菜水果容易从网孔中漏出,也 会造成相互挤压,使之变形破坏。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无纺布袋和网袋的缺点与不足,目前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再 回收利用、透气性良好且牢固耐用的承物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状承物袋,承重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透气性良好。此 外,这种网状承物袋可重复使用,所用的聚丙烯PP丝可再生利用,能很好地实现资源再 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本发明的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包括袋身、提手、底面或底边,袋身和 底面由网片构成,所述网片采用聚丙烯丝编织而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袋身的袋口边、构成袋身的相邻网片之间的拼接 处、袋身与底面的各边之间的拼接处、底边处均包有包边,包边由缝制线缝制固定到袋 子上。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片采用聚丙烯丝以蜂巢组织或纱罗组织的方式编 织而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网片采用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聚丙烯丝编织而成。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丝由包含再生PP料与PP料的混合PP料 纺成,再生PP料的含量小于等于80重量X,以混合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混合料的各 组分含量总和为100重量%。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的再生PP料来源于将废弃网片回收后粉碎 而成的颗粒物。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聚丙烯丝是由添加了抗菌防霉剂的PP料纺成。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丝的丝径范围是0.12 0.28mm。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米。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PET。
所述袋身的形状选自圆筒形、椭圆筒形、或多边
所述网片的经向、纬向密度均为10 24根丝/厘 所述包边采用的材料是PVC,缝制线采用的材料是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立体形。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裁剪而得的一块整体网片构成。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径、密度相同或不同。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同。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相同或不同。 在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所述圆筒形或椭圆筒形袋身是由从筒形巻材中直接 所述多边立体形袋身由多个网片组成,各网片的丝
所述袋身与底面所用的网片丝径、密度相同或不 所述底面的形状与袋身的袋口形状相同,面积尺寸
直接将所述圆筒形或椭圆筒形袋身的一端开口压
扁,形成底边,该底边用包边包住,并用缝制线缝制固定'


图l是有底面的椭圆筒形可再生利用网状承物袋示意图,其中的(a)、 (b)和(c) 分别为该袋的立体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2是有底边的椭圆筒形可再生利用网状承物袋示意图,其中的(a)、 (b)和(C) 分别为该袋的立体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3是有底面的长方体形可再生利用网状承物袋示意图,其中(a)、 (b)和(C)分 别为该袋的立体图、正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包括袋身l、提手2、底面3或底 边33。袋身1和底面3由聚丙烯(PP)网片6制成。在袋身的袋口边处、袋身的相邻网 片的拼接处、袋身与底面的各边的拼接处、和底边均有包边4,由缝制线5缝制固定到袋 子上。 网片是组成袋身的主要部分,可以由新聚丙烯PP料纺成丝,再织成网片;也可 以由再生利用聚丙烯PP料与新聚丙烯PP料混合后,纺成丝,再织成网片,其中再生利用 聚丙烯PP料,可以采用任何本行业内的回收PP料,优选来源于将废弃网片回收后粉碎成 的颗粒物。采用再生PP料时,其含量小于等于80重量%,以混合料的总重量为基准, 所述混合料的各组分含量总和为100重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向新PP料中或在再生利用PP料与新PP料的混合料中 分别添加抗菌防霉剂,然后纺成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聚丙烯PP丝,再织成网片。在织网过程中,优选蜂巢组织或纱罗组织的编织方式。 网片丝的直径优选0.12-0.28mm。在本发明中,若所用的丝径小于0.12mm,则 网片的硬挺度不够,在受力情况下经纬丝容易移位,使网孔变形,容易引起所装物品漏 出或相互挤压;若所用的丝径大于0.28mm,则PP丝的刚性过大,给编织及缝制过程带 来一定的工艺难度。 根据经向、纬向密度的不同,可以编织多种密度规格的网片,经纬向密度优选 10_24根丝/厘米。若所用的经纬丝密度小于10根丝/厘米,则网孔过大,不宜放置体 积较小的物品,或容易使所装物品伸到拎袋外面;若所用的经纬丝密度大于24根丝/厘 米,则承物袋透气性变差而且制作成本增加。 袋身有多种形状,优选筒形和多边立体形。筒形优选圆筒形、或椭圆筒形。多 边立体形可以选自长方体形、正方体形、五边立体形、六边立体形、七边立体形、八 边立体形等。。 当袋身是筒形例如圆筒形或椭圆筒形时,由一块整体的网片组成,所述网片是 直接从圆筒形网巻材上裁剪而得的。 当袋身是多边立体形时,袋身由多片网片拼接而成,各网片的丝径、密度相同 或不同,优选其丝径、密度相同。 底面所用网片的丝径、密度与袋身所用网片的丝径、密度相同或不同,优选其 丝径、密度相同。 底面的形状根据袋身的形状而定,优选袋身的袋口形状相同。但是两者的尺寸 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相同。 当袋身是筒形时,例如圆筒形或椭圆筒形,也可以取消底面,即直接将圆筒形 袋身的一端开口压扁,用包边包住,并用缝制线缝制,形成底边33。 袋身的袋口边、构成袋身的相邻网片的拼接处、袋身与底面的各边拼接处有包 边4,所述包边的材料优选PVC材料。包边由缝制线固定到袋子上。所述缝制线的材料 优选PET材料。 本发明的网袋采用本行业内已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简述如下。
(1)首先制备袋身 当袋身是筒形例如圆筒形或椭圆筒形时,直接采用一块整体的网片,所述网片 是直接从圆筒形网巻材上裁剪而得的。 当袋身是多边立体形时,将所需网片两两的纵向边缘对齐,用包边包住两者对
齐的边缘,并用缝制线将包边、以及两两网片的边缘缝制固定在一起。将所需个数的网
片均采用该方式两两连接起来,构成多边立体形的袋身。其中相邻网片连接处的包边和
缝制线均位于袋身内部。 (2)袋身与底面的结合 使袋身反面朝外;即使构成袋身的网片的边缘包边均露在外面。然后裁剪 一块网片作为底面网片,将底面网片的周边边缘与袋身的底边边缘对齐,并将对齐的两 者两边缘用包边包住,开始缝制,直至底面网片周边和袋身底边的整条边缘都结合在一 起,包边的宽度优选为10-15mm。缝制好后,再将袋身翻转,正面朝外,使袋身与底面 结合处的包边位于袋身的内部。
(3)然后将袋身的袋口边缘包边,包边由缝制线缝制固定到袋身上,并装上提 手。 当本发明的承物袋没有底面,只有底边33时,袋身优选是筒形。其底边的形成 方式是直接将筒形例如圆筒形或椭圆筒形袋身的一端开口压扁,形成底边33,该底边 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缝制固定到袋身上。其它制备工序参见上述方法,与之相 同。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承物袋。 图l为椭圆筒形承物袋,由一块整体的网片6组成,所述网片是直接从圆筒形网 巻材上裁剪而得的,底面3的形状与袋身1的袋口形状相同。袋身1的袋口边缘处、袋 身1的拼接处、袋身l与底面3的拼接处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缝制,在袋口边缘 处安装有提手2。 图2为取消了底面的筒形承物袋,由一块整体的网片6组成,所述网片是直接从 圆筒形网巻材上裁剪而得的。袋身l的开口袋口边缘处、袋身1的拼接处用包边4包住, 并用缝制线5缝制,在袋口边缘处安装有提手2。将圆筒形袋身l的另一端开口压扁,合 在一起,并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缝制,形成底边33。 图3为长方体形承物袋,袋身1由多片网片6拼接而成,底面3的形状与袋身1 的袋口形状相同。袋身l的袋口边缘处、袋身l各边的拼接处、袋身1与底面3的拼接 处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缝制,在袋口边缘处安装有提手2。 本发明袋子的包边和缝制对承物袋的受力强度有加强作用,可以使袋身各网片 之间及袋身与底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提高承物袋整体的强度。同时,包边还有 保持承物袋不变形,增加硬挺度的作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的横向、纵向断裂强力均在500N/5cm 以上,比普通无纺布袋所建议的强力(横向45 70N/5cm,纵向125 180N/5cm)高出 好几倍。其强度高,通风透气性好,若在纺丝原料中加入抗菌防霉剂则具有抗菌防霉作 用,可以更好的保证袋内的清洁卫生。 本发明的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可用作购物袋或拎袋,可重复使用,强度比 常用的无纺布袋高,尺寸稳定性比现有的网袋好,可用于携带较重的物品,并能保持所 装物品或蔬果与外界空气的持续流通,使之不易变质,同时,还具有抗菌防霉功能,可 以更好地保持袋内的清洁与卫生。 本发明的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更大的优点是,制成袋子的的网片是由可以 再生循环利用的PP丝编织而成,对废弃承物袋不采用焚烧或地下深埋的方法处理,而是 将废弃网片回收后粉碎成粒状,与新的PP粒子混合后造粒,再去纺丝,再用于编织成网 片,用于制做新的承物袋,达到资源再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行业内 的常规条件进行。比例和百分比基于体积,除非特别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
以聚丙烯PP料为原料进行纺丝,所得长丝丝径为0.18mm,采用蜂巢组织的编 织方式织成圆筒状的网片巻材,网片6的经、纬丝的密度均为15根/厘米,从网片巻材上 截取一定长度的网片6作为袋身1,选择袋身1的一端为开口袋口,在袋口的边缘装上包 边4,并用缝制线5缝制。另一端为底端,将两边合在一起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 缝制,形成底边33。包边宽度15mm。最后,在袋口端装上提手2,即得到可再生利用 的网状承物袋。 经测试,该承物袋的横向、纵向断裂强力均为550N/5cm。
实施例2 : 回收废弃网片6后粉碎成粒状,以60重量%的用量,与新的聚丙烯PP粒子混 合,并加入适量的抗菌防霉剂后造粒,以此原料进行纺丝,所得长丝丝径为0.20mm,采 用蜂巢组织的编织方式织成圆筒状的网片巻材,网片6的经、纬丝的密度均为18根/厘 米,从网片巻材上截取一定长度的网片6作为袋身1,选择袋身1的一端为开口袋口,在 袋口的边缘装上包边4,并用缝制线5缝制。另外,从网片巻材上截取一片网片,做成底 面3,底面3的形状、尺寸与袋口相同。将袋身底端的周边边缘与底面3的周边边缘逐点 对齐,同时用包边包住逐点对齐的边缘,并用缝制线5缝制固定在一起。直至底面网片 周边和袋身底边的整条边缘都结合在一起,包边的宽度为10mm。缝制好后,再将袋身 翻转,正面朝外,使袋身与底面结合处的包边位于袋身的内部。最后,在袋口端装上提 手2,即得到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该承物袋具有抗菌防霉功能。
经测试,该承物袋的横向、纵向断裂强力均为500N/5cm。
实施例3 : 回收废弃网片6后粉碎成粒状,以20重量%的用量,与新的聚丙烯PP粒子混合 后造粒,以此原料进行纺丝,所得长丝丝径为0.22mm。 用这样的长丝,采用纱罗组织的编织方式织成网片6,网片6的经丝密度为16根 /厘米,纬丝密度为18根/厘米。 构成长方体袋身的四面网片均采用相同密度的网片6,前后两网的尺寸为 30cm*40cm,两侧面的尺寸为20cm*40cm。袋身1高度为40cm。将这些网片按照它们构 成袋身的位置,使相邻两片的纵向边缘对齐,用包边包住相邻两网片对齐的纵向边缘, 并用缝制线将包边、以及两网片的边缘缝制固定在一起。构成袋身的所有相邻网片的边 缘都用该方式包边并用缝制线缝制固定,形成多边立体形的袋身。其中相邻网片连接处 的包边和缝制线均位于袋身内部。 将袋身反面朝外;即使构成袋身的网片的边缘包边均露在外面。然后裁剪一 块网片作为底面网片。底面采用与袋身l相同密度的网,尺寸为20Cm*30cm。将底面网 片的四边边缘与袋身相应的底边边缘对齐,并将对齐的两者两边缘用包边包住,用缝制 线缝制固定,直至底面网片四周和袋身底边的四周边缘都结合固定在一起,包边的宽度 为12mm。缝制好后,再将袋身翻转,正面朝外,使袋身与底面结合处的包边位于袋身 的内部。 然后将袋身的袋口边缘包边,并由缝制线缝制固定到袋身上,装上提手,即得 到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 经测试,该承物袋的横向、纵向断裂强力均为520N/5cm。
实施例4 : 采用常规的聚丙烯回收料,以80重量%的用量,与新的聚丙烯PP粒子混合并加 入常规量的抗菌防霉剂后造粒,以此原料进行纺丝,所得长丝丝径为0.12mm。
用这样的长丝,采用蜂巢组织的编织方式织成两种不同密度的网片6a, 一种网 片6的经纬丝密度都为20根/厘米,另一种网片6b的经纬丝密度都为24根/厘米。
构成长方体袋身的前后两面网的密度相同,采用经纬丝密度都为20根/厘米的 网片6a,尺寸为50Cm*40cm,左右侧网的密度也相同,采用经纬丝密度都为24根/厘米 的网片6b,尺寸为20Cm*40cm,袋身1高度为40cm。将这些网片按照它们构成袋身的 位置,使相邻两网片的纵向边缘对齐,用包边包住相邻两网片对齐的纵向边缘,并用缝 制线将包边、以及两网片的边缘缝制固定在一起。构成袋身的所有相邻网片的边缘都用 该方式包边并用缝制线缝制固定,形成多边立体形的袋身。其中相邻网片连接处的包边 和缝制线均位于袋身内部。 将袋身反面朝外;即使构成袋身的网片的边缘包边均露在外面。然后裁 剪一块网片作为底面网片。底面采用经纬丝密度都为24根/厘米的网片6b,尺寸为 50Cm*20cm。将底面网片的四边边缘与袋身相应的底边边缘对齐,并将对齐的两者边缘 用包边包住,用缝制线缝制固定,直至底面网片四周和袋身底边的四周边缘都结合固定 在一起,包边的宽度为12mm。缝制好后,再将袋身翻转,正面朝外,使袋身与底面结 合处的包边位于袋身的内部。 然后将袋身的袋口边缘包边,并由缝制线缝制固定到袋身上,装上提手,即得 到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 该承物袋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经测试,该承物袋的横向、纵向断裂强力均为 500N/5cm。
权利要求
一种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包括袋身(1)、提手(2)、底面(3)或底边(33),袋身(1)和底面(3)由网片(6)构成,所述网片(6)采用聚丙烯丝编织而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在袋身(l)的袋口边、构成袋身(l)的相邻网片(6)之间的拼接处、袋身(1)与底面(3)的各边之间的拼接处、底边(33)处均包有包边(4),包边(4)由缝制线(5)缝制固定到袋子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网片(6)采用聚丙烯(PP)丝以蜂巢组织或纱罗组织的方式编织而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网片(6)采用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聚丙烯丝编织而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PP)丝由包含再生PP料与PP料的混合PP料纺成,再生PP料的含量小于等于80重量X,以混合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混合料的各组分含量总和为100重量%。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中所述的再生PP料来源于将废弃网片回收后粉碎而成的颗粒物。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聚丙烯丝是由添加了抗菌防霉剂的PP料纺成。
8.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PP)丝的丝径范围是0.12 0.28mm。
9.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6)的经向、纬向密度均为10 24根丝/厘米。
10.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4)采用的材料是PVC,缝制线(5)采用的材料是PET。
11.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l)的形状选自圆筒形、椭圆筒形、或多边立体形。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或椭圆筒形袋身是由从筒形巻材中直接裁剪而得的一块整体网片(6)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立体形袋身(1)由多个网片(6)组成,各网片的丝径、密度相同或不同。
14.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1)与底面(3)所用的网片丝径、密度相同或不同。
15.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3)的形状与袋身(i;)的袋口形状相同,面积尺寸相同或不同。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状承物袋,其特征在于,直接将所述圆筒形或椭圆筒形袋身(l)的一端开口压扁,形成底边(33),该底边用包边(4)包住,并用缝制线(5)缝制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生利用的网状承物袋,包括袋身、提手、底面或底边,袋身和底面由网片制成,其中,网片采用聚丙烯丝编织而成。在袋口边缘处、构成袋身的相邻网片的拼接处、袋身与底面各边之间的拼接处、或底边处均有包边,由缝制线缝制固定到袋子上。本发明提供的网状承物袋承重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透气性良好,并且网片所采用的聚丙烯丝可再生利用,能达到资源再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D30/10GK101691152SQ20091020522
公开日2010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丁宏广, 史锃瑛, 张士忠 申请人:汇投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