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010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从筒管送来的纱线施加张力的张力装置的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自动络纱机是这种纤维机械的代表例子,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47629号公报中 公知有一种具备张力装置的自动络纱机。在该公报中其是用一对梳状的门部件以纱线弯曲 的形式夹持并施加张力。另外,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用旋转型螺线管来开闭地摇动可动侧 的门部件时的摇动角度,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来判定纱线的张力。控制装置根 据作用于纱线的张力的变化来改变加于螺线管的电压,从而使纱线的张力最佳化。
在日本特开平6-247629号公报的张力装置中,其是用角度传感器检测可动侧门 部件的摇动角度,并将该检测信号与装载在控制程序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判定纱线的张力 程度。在这样间接地测量纱线张力的方式中,控制装置判定的纱线的张力与实际作用于纱 线的张力易产生微小的偏差。于是,为了避免测量的偏差进行更严密的张力测量,可以用张 力传感器直接测量纱线的张力。 然而,当接头时,其在将可动侧门部件向待机位置摇动的状态下进行纱线的引导, 先前说明的角度传感器可以用作确认可动侧门部件的开闭状态的单元。例如在可动侧的 门部件上缠绕了飞花而无法摇动到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由于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达 到规定的值,因此可知会产生某些缺陷。这点,先前的张力装置由于仅仅监视纱线的张力状 态,因而接线时无法获知可动侧的门部件是否摇动到待机位置,因此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巻 装。 如果并用角度传感器和先前叙述的张力装置来相互弥补两个传感器的缺点,则就 能够准确地确认可动侧门部件的开闭状态,进而能够严密地测量纱线的张力。然而,由于需 要装配角度传感器和张力装置,因此仅此而言就不可避免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简单的构造且能够准确地确认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动作 状态的张力装置的纤维机械。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准确地确认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 动作状态,而且能够严密地测量纱线张力的张力装置的纤维机械。 本发明涉及的纤维装置具备对移动的纱线施加张力的张力装置。张力装置包括 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将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 和待机位置之一的驱动机构、检测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的开闭传感器(open/ close sensor)。
开闭传感器包括检测对象,其与驱动机构的切换操作连动地进行移动;传感器 主体,其检测检测对象被切换到待机位置而输出通/断信号。
检测对象由永久磁铁构成,传感器主体由簧片开关构成。 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和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由夹持纱线并使其弯曲的梳状的固定侧门部件和梳状的可动侧门部件构成。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式的螺线管、固定于螺线管的 输出轴的杆、连接杆和可动侧门部件的操作棒。在杆上固定检测对象。 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式第一螺线管,其将可动侧门部件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切
换操作;旋转式第二螺线管,其将可动侧门部件从动作位置向待机位置切换操作;固定于
各螺线管的输出轴的第一杆和第二杆;可连动地连结第一杆、第二杆的连动棒;连接第一
杆、第二杆中的任意一个杆和上述可动侧门部件的操作棒。 在穿过张力装置的纱线的纱道上配置测量纱线张力的张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中,张力装置包括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和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将可
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切换操作的驱动机构、检测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的开闭传感
器。这样,当利用开闭传感器检测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时,与以往的张力装置相
比,能够简化传感器构造。另外,利用开闭传感器准确地确认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开闭状
态,从而能够对可能产生的某些缺陷进行判定。 当由与驱动机构的切换操作连动地进行移动的检测对象和传感器主体构成开闭 传感器时,与用角度传感器检测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的以往的张力装置相比, 能够进一步简化传感器构造而实现低成本化。另外,仅仅通过识别从传感器主体输出的导 通信号或切断信号的简单的控制处理,就能够准确地判定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 态,因此与以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基准进行控制时相比,能够简化络纱机的控制程序。 此外,利用从传感器主体输出的导通信号或切断信号,能够恰当地调整与可动侧张力施加 部件的切换动作连续动作的设备的动作时机。 根据用永久磁铁构成检测对象、用簧片开关构成传感器主体的开闭传感器,能够 以低成本构成开闭传感器,而且由于构造简单因此没有产生误动作或故障的余地,从而能 够提高其可靠性。另外,用簧片开关来检测与驱动机构的切换操作连动地进行移动的永久 磁铁,并根据簧片开关输出的导通信号或切断信号的有无,来判定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 切换状态,因此能进一步准确地进行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的确认。 根据分别由形成为梳状的固定侧门部件和可动侧门部件构成张力施加构造,并以 旋转式的螺线管作为驱动源,将后者门部件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一的张力装 置,能够将驱动机构紧凑地集中。详细而言,由于构造和动作是以简单的旋转式的螺线管作 为驱动源,因此与例如以直动式的螺线管等其他传动器作为驱动源时相比,能够使驱动机 构所占的占有空间量最小化。此外,无需进行旋转型的螺线管的输出动作的变换,而直接传 递至可动侧门部件即可。另外,由于将检测对象固定于驱动机构的杆,因而能够利用上述杆 的动作空间配置传感器主体,这也有助于将驱动机构紧凑地集中。 当以旋转式第一螺线管、第二螺线管作为驱动源构成驱动机构时,能够用各螺线 管分别将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一。由此,例如与利用弹 簧进行将张力施加部件向待机位置切换时相比,除了能够减轻螺线管的负荷实现小型化以 外,还能够提高驱动机构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能够縮短接头时从引导纱线时起到纱线巻 绕的一系列作业所需的时间,能够提高纤维机械的处理效率。由于利用第一杆、第二杆和连 动棒可连动地连结第一螺线管、第二螺线管,因此能够省略各螺线管的复位弹簧,仅此而言 就具有能够节约成本的优点。 除上述开闭传感器以外,当在穿过张力装置的纱线的纱道上配置张力传感器时,除了确认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动作状态的功能以外,还能够严密地测量纱线的张力。因 此,能够分别准确地进行接头时的纱线引导和接头后的纱线的张力调整,因而能够恰当地 进行纱线的巻绕处理,能够可靠地防止不良巻装的产生。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张力装置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2是络纱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张力装置的动作的横截面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张力装置的横截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纤维机械)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了便 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中用交叉箭头和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标记所示的方向规定为 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自动络纱机以竖立的纵长箱状的主体机架1 为基体构成,并巻绕供纱筒管B的纱线Y来形成巻装P。在主体机架l的左侧沿着从下向上 延伸的纱线Y的纱道配置解舒辅助装置2、张力装置3、张力传感器7、接头装置4、清纱器 (slub catcher)5以及巻绕部6等各设备。 解舒辅助装置2抑制因供纱筒管B的纱线巻绕量的减少而引起的解舒张力的上升 而辅助进行来自供纱筒管B的纱线Y的解舒。张力装置3对从供纱筒管B送来的纱线Y施 加规定的张力。其细节后述。张力传感器7设置于穿过张力装置3的纱线Y的纱道,测量 纱线Y的张力并输出该测量数据。作为张力传感器7例如相当于在两根固定棒之间配置可 动棒,基于由横跨固定棒和可动棒而悬挂的纱线Y施加可动棒的力来测量纱线Y的张力的 装置。 当清纱器5检测出纱线瑕疵时,接头装置4剪断纱线Y除去纱线瑕疵部分,并将除 去该纱线瑕疵部分的供纱筒管B侧的下纱线与巻装侧P的上纱线联结起来。因此,将捕捉 上述下纱线并向接头装置4引导的中间接头管12、和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向接头装置4引导 的吸嘴13,按能够分别摇动的状态安装于主体机架1。在中间接头管12将下纱线向接头装 置4引导的过程中进行相对于张力装置3的纱线Y的导入。巻绕部6由将纱线Y在一定宽 度范围移动操作(横动)的横动鼓14、支承巻装P的巻芯9的摇架15等构成。
如图1及图3所示,张力装置3包括梳状的固定侧门部件(固定侧张力施加部 件)17和梳状的可动侧门部件(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18、驱动机构19、开闭传感器20、壳 体23。驱动机构19构成为能够将可动侧门部件18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图1的实线位 置)和待机位置(图1的假想线的位置)之一。可动侧门部件18在动作位置上与固定侧 门部件17协作夹持纱线Y并对纱线Y施加张力,在待机位置上与固定侧门部件17分离,向 可动侧门部件18和固定侧门部件17间导入纱线。 开闭传感器20检测可动侧门部件18的切换状态。具体而言,开闭传感器20的构 造包括永久磁铁(检测对象)22,其与驱动机构19的切换操作连动而进行往复移动;簧片开关(传感器主体)21,其通过检测永久磁铁被切换到待机位置的情况来输出通/断信号。 簧片开关21为接点输出形式,当永久磁铁22接近(对置)时因其磁力使接点闭合而导通, 当永久磁铁22离开时接点断开而切断。该通/断状态以信号(通/断信号)输出。
壳体23形成为箱形,在其内部容纳有驱动机构19。壳体23按相对于固定于主体 机架1的辅助架24能够装卸的状态进行安装。在图1和图3中,在壳体23的左侧壁的上 下方,伸出并形成一对平板状的托架25、26,在与该托架25、26相对置的空间内配置两个门 部件17、18。在两个托架25、26上分别形成前后较长的引导槽27、28,引导槽27、28在该托 架25、26的前缘处开口。如图5所示,接头时被中间接头管12捕捉的下纱线,从张力装置 3的前方经由引导槽27、28被导入位于待机位置的可动侧门部件18和固定侧门部件17之 间,该下纱线的上端侧向接头装置4引导。 如图l所示,驱动机构19具有用于对可动侧门部件18进行切换操作的一对旋转 式第一螺线管和第二螺线管30、31、第一杆32、第二杆33、连动棒34、操作棒35。第一杆32 弯曲成锐角状,并且其弯曲部被固定于第一螺线管30的旋转轴。第二杆33弯曲成钝角状, 并且其弯曲部被固定于第二螺线管31的旋转轴。连动棒34可连动地连结第一杆32的一 端与第二杆33的一端。操作棒35可连动地连结第一杆32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可动侧门部 件18的连结轴套37。第二杆33的另一端被固定于永久磁铁22。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侧门部件17固定于壳体23的左侧壁的外表面,可动侧门 部件18被固定在下侧的托架25上的摇动轴39可摇动地支承。固定侧门部件17在平板状 的基底40的一侧上下并列地形成七个水平的固定梳齿41。为了顺畅的引导纱线Y而对各 固定梳齿41的前端部取圆,并且在各固定梳齿41的后部突出有用于限制纱线Y向后方移 动的半圆状的突起部42。 可动侧门部件18的构造包括被先前的摇动轴39轴支承的轴套43、在该轴套43 的前侧上下并列地形成的六个水平的可动梳齿44、在轴套43上突出设置的连结轴套37。各 可动梳齿44配置为与先前的固定梳齿41相互错开状交叉,并使各可动梳齿44的固定梳齿 41侧弯曲成向内凹的状态。通过弯曲可动梳齿44,在由可动梳齿44和固定梳齿41协作夹 持纱线Y时限制纱线Y向前方移动。 两个螺线管30、31的驱动,由控制自动络纱机的各部的控制装置46(图2)来控 制。第二螺线管31的旋转动力经由第二杆33、连动棒34、第一杆32以及操作棒35传递至 可动侧门部件18。当驱动第二螺线管31时,可动侧门部件18被从动作位置向待机位置切 换。 第一螺线管30的旋转动力经由第一杆32和操作棒35传递向可动侧门部件18。 当驱动第一螺线管30时,可动侧门部件18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切换。如图1所示,在可 动侧门部件18处于动作位置时,可动梳齿44与固定梳齿41交叉。由此,如图4所示,纱线 Y被两个梳齿41、44以向左右方向弯曲的形式夹持,并利用作用于该弯曲部的摩擦力对纱 线Y施加张力。 开闭传感器20的簧片开关21配置在壳体23的下壁,如图5所示,在可动侧门部 件18处于待机位置时与永久磁铁22隔着较小的间隙而对置。控制装置46根据来自张力 传感器7的测量数据来控制加于第一螺线管30的电压(电流),从而调节作用于可动侧门 部件18的扭矩值,以使纱线Y的张力恰当。
6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自动络纱机中,例如在发现纱线瑕疵并利用设置于清纱器5等 的刀具切断纱线瑕疵部分后,用中间接头管12和吸嘴13来吸引捕捉上述被切断的纱线Y。 此时,控制装置46驱动第二螺线管31来将可动侧门部件18从动作位置向待机位置切换。 一旦通过该切换操作使可动侧门部件18到达待机位置,则开闭传感器20的簧片开关21与 永久磁铁22对置而导通。 接下来,通过使中间接头管12向上方旋转,将纱线Y经由托架25、26的引导槽27、 28向位于待机位置的可动侧门部件18和固定侧门部件17之间引导。之后,控制装置46驱 动第一螺线管30,以使可动侧门部件18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返回。由此,固定侧门部件 17和可动侧门部件18的两个梳齿41、44以弯曲的形式夹持纱线Y并对纱线Y施加张力。 通过下述方式来调节该张力,即控制装置46根据张力传感器7的测量结果控制第一螺线 管30的驱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自动络纱机,由于将开闭传感器20的传感器主体作为簧片 开关21,因此与用角度传感器检测可动侧门部件18的切换状态时相比,显著地简化传感器 构造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仅仅通过识别从簧片开关21输出的导通信号的简单的控 制处理,就能够准确地判定可动侧门部件18的切换状态,因此与以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为基准进行控制时相比,能够简化络纱机的控制程序。此外,利用从簧片开关21输出的导 通信号,能够恰当地调整与可动侧门部件18的切换动作连续动作的中间接头管12等的动 作时机。 在自动络纱机上配置张力传感器7,因此除了确认可动侧门部件18的动作状态的 功能以外,还能够严密地测量纱线Y的张力。因此,能够分别准确地进行接头时的纱线引导 和接头后的纱线的张力调整,能够恰当地进行纱线Y的巻绕处理,能够可靠地防止因不恰 当的张力而巻绕成的不良巻装的产生。 如果以旋转式第一螺线管、第二螺线管30、31作为驱动源来构成驱动机构19,则 能够用各螺线管30、31分别将可动侧门部件18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一。由 此,例如与利用弹簧进行可动侧门部件18的向待机位置切换时相比,除了能够减轻螺线管 30、31的负荷而实现小型化以外,还能够提高驱动机构19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能够縮短 接头时的从引导纱线时起到纱线Y巻绕的一系列作业所需的时间,能够提高络纱机的处理 效率。由于利用第一杆、第二杆32、33和连动棒34可连动地连结第一螺线管、第二螺线管 30、31,因此能够省略各螺线管30、31的复位弹簧,仅此而言就具有节约成本的优点。
图6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第二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其是利用 一对盘51、52的对置面来夹持、保持纱线Y,并对纱线Y施加张力。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在 图6中将图中用交叉箭头和前后及左右标记所示的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固定 盘(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51由设置于托架25的杆52支承。驱动机构19包括直动式螺 线管54、经由套筒等滑动自由地支承于壳体23的左侧壁的棒55、连结螺线管54的输出轴 56和棒55的连动片57。 在棒55的右端固定永久磁铁22,在壳体23的内表面且与永久磁铁22相对置的位 置配置簧片开关21。可动盘53(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通过螺线管54在动作位置(图6 的实线位置)和待机位置(图6的假想线的位置)进行切换操作。在利用固定盘41和可 动盘42夹持纱线Y的状态下,控制装置46根据来自张力传感器7的测量数据来驱动螺线管54,以使纱线Y的张力恰当。 另外,例如发现纱线瑕疵并切断纱线瑕疵部分后,控制装置46驱动螺线管54到永 久磁铁22被簧片开关21检测到的待机位置为止,使可动盘53离开固定盘51 。 一旦可动盘 53到达待机位置,则簧片开关21检测到永久磁铁22。 接下来,通过使中间接头管12向上方旋转,将纱线Y引导到规定位置(图6的位 置)。之后,控制装置46驱动螺线管54使可动盘53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返回。由此,由 固定盘51和可动盘53夹持纱线Y并对纱线Y施与张力。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因此对相同部件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也是将开闭传感器20的传感器主体作为簧片开关21,因此与用角 度传感器检测可动盘53的切换状态时相比,显著地简化传感器构造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仅仅通过识别从簧片开关21输出的导通信号的简单的控制处理,就能够准确地判定 可动盘53的切换状态,因此与以角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基准进行控制时相比,能够简化 络纱机的控制程序。此外,通过利用从簧片开关21输出的导通信号,能够恰当地调整与可 动盘53的切换动作连续动作的中间接头管12等的动作时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一对螺线管30、31来驱动可动侧梳体22,然而也可以用一个 螺线管和复位弹簧构成驱动机构19。簧片开关21可以采用下述装置,即当永久磁铁22接 近(对置)时通过其磁力成为切断,当永久磁铁22离开时成为导通。作为开闭传感器20, 其可以是使用霍尔元件等来检测永久磁铁22的磁传感器、由光电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构 成的光传感器等。在采用光传感器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永久磁铁22而将可动侧门部件18 或第二杆33等作为直接的检测对象。
8
权利要求
一种纤维机械,具备对移动的纱线施加张力的张力装置,所述张力装置包括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将所述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一的驱动机构、检测所述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的切换状态的开闭传感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所述开闭传感器包括检测对象,其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切换操作连动地进行移动; 传感器主体,其检测所述检测对象被切换到待机位置而输出通/断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所述检测对象由永久磁铁构成,所述传感器主体由簧片开关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所述固定侧张力施加部件和所述可动侧张力施加部件由夹持所述纱线并使其弯曲的 梳状的固定侧门部件和梳状的可动侧门部件构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式的螺线管、固定于所述螺线管的输出轴的杆、连接所述杆和 所述可动侧门部件的操作棒,在所述杆上固定所述检测对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式的第一螺线管,其将所述可动侧门部件从待机位置向动作位置切换操作; 旋转式的第二螺线管,其将所述可动侧门部件从动作位置向待机位置切换操作; 固定于所述各螺线管的输出轴的第一杆和第二杆; 可连动地连结所述第一杆、第二杆的连动棒;连接所述第一杆、第二杆中的任意一个杆和所述可动侧门部件的操作棒。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纤维机械,其中在穿过所述张力装置的所述纱线的纱道上配置张力传感器,该张力传感器测量所述纱 线的张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张力装置的纤维机械。上述张力装置(3)包括固定侧门部件(17)、可动侧门部件(18)、将可动侧门部件(18)切换操作的驱动机构(19)、检测可动侧门部件(18)的切换状态的开闭传感器(20)。驱动机构(19)构成为将可动侧门部件(18)切换操作为动作位置和待机位置之一。开闭传感器(20)包括永久磁铁(22),其与驱动机构的切换操作连动地进行移动;传感器主体(21),其检测永久磁铁(22)被切换到待机位置而输出通/断信号。
文档编号B65H59/00GK101746644SQ20091020882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清水亮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