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防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52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集装箱防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集装箱防跳装置属于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标准集装箱的八个角均设有角件,角件有一个长圆形的底孔和两个侧孔,以便于 吊装和运输。在运输集装箱——尤其是铁路车辆运输集装箱时,仅通过集装箱锁来固定集 装箱,而无另外的加固措施。集装箱锁固定在集装箱运输工具如铁路平车的地板上,其锁头 为一般为扁圆形尖头结构,能插入集装箱角件的底孔,每四个锁头固定一个集装箱。在角件 的支撑下,集装箱的箱体与运载工具的地板间有一定间隙,运动时集装箱上方的空气流速 快、集装箱下方的空气流速慢,由空气流速差产生一个向上托举集装箱的托箱力。例如铁路 车辆运输处于空载状态的集装箱快速运行时,在遭遇强风的情况下,空气对集装箱的托箱 力可能会超过集装箱的自重,使集装箱向脱离锁头、危及运输安全。目前,在我国有部分运输集装箱的铁路车辆采用直台式集装箱锁固定集装箱。由 于直台式集装箱锁不能阻挡集装箱作垂直向上的运动,缺少防止集装箱跳起的装置,不能 充分保证集装箱的运输安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解决集装 箱运输时集装箱可能会脱离锁头的集装箱防跳装置。采用技术方案如下它包括压板、支座板、销轴和圆销,支座板固定安装于底板上,压板通过圆销与支 座板活动连接,压板上的第一圆孔至圆销轴心的距离与支座板上的第三圆孔至圆销轴心的 距离相同,当压板处于锁闭位时,销轴穿过压板上第一圆孔、支座板上第三圆孔将压板与支 座板固定;当压板处于开启位时,销轴位于支座板上的第五圆孔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可防止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脱离锁 头,提高了集装箱运输安全性;不用改变原有集装箱锁的结构,安装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向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销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压板,1. 1是第一圆孔,1. 2是第二圆孔,2是支座板,2. 1是第三圆孔, 2. 2是第四圆孔,2. 3是第五圆孔,3是销轴,4是圆销,5是底板,6是集装箱锁头,7是集装 箱,7.1是集装箱角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压板1、支座板2、销轴3和圆销4,支座板2固定 安装于底板5上,平行于集装箱7横向中心线、位于集装箱锁头6外侧;压板1通过圆销4 与支座板2活动连接,压板1上的第一圆孔1. 1至圆销4轴心的距离与支座板2上的第三 圆孔2. 1至圆销4轴心的距离相同,当压板1处于锁闭位时,销轴3穿过第一圆孔1. 1、第 三圆孔2. 1将压板1与支座板2固定,压板1头部插入集装箱角件7. 1侧面的孔,二者保持 约5mm的垂向间隙;当压板1处于开启位时,销轴3位于支座板2上的第五圆孔2. 3中,防 止压板1跳起。压板1为L形板件。销轴3为阶梯轴,直径小的一端有螺纹,尾端安装弹簧 垫圈和螺母,圆销4尾端安装开口销,以防止脱落。
权利要求一种集装箱防跳装置,包括压板(1)、支座板(2)、销轴(3)和圆销(4),其特征是支座板(2)固定安装于底板(5)上,压板(1)通过圆销(4)与支座板(2)活动连接,压板(1)上的第一圆孔(1.1)至圆销(4)轴心的距离与支座板(2)上的第三圆孔(2.1)至圆销(4)轴心的距离相同,当压板(1)处于锁闭位时,销轴(3)穿过压板(1)上的第一圆孔(1.1)、支座板(2)上的第三圆孔(2.1)将压板(1)与支座板(2)固定;当压板(1)处于开启位时,销轴(3)位于支座板(2)上的第五圆孔(2.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防跳装置,其特征是支座板(2)平行于集装箱(7)横 向中心线、位于集装箱锁头(6)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防跳装置,其特征是压板(1)为L形板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防跳装置,其特征是压板(1)处于锁闭位时,压板(1) 头部插入集装箱角件(7. 1)侧面的孔,二者保持约5mm的垂向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防跳装置,其特征是销轴(3)为阶梯轴,直径小的一端 有螺纹。
专利摘要集装箱防跳装置,属于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装置。它包括压板、支座板、销轴和圆销,支座板固定安装于底板上,压板通过圆销与支座板活动连接,压板上的第一圆孔至圆销轴心的距离与支座板上的第三圆孔至圆销轴心的距离相同,当压板处于锁闭位时,销轴穿过压板上第一圆孔、支座板上第三圆孔将压板与支座板固定;当压板处于开启位时,销轴位于支座板上的第五圆孔中。该集装箱防跳装置可防止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脱离锁头,提高了集装箱运输安全性,且不用改变原有集装箱锁的结构,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B65D90/52GK201686231SQ20102015907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
发明者刘兵, 李冬, 王爱民 申请人: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