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593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
技术背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再现性及操作性优异、能够廉价地形成高画质图像,故被广泛地使用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具有上述2种以上的功能的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 定影装置。感光体是在其表面形成有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的部件。带电装置是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部件。曝光装置是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信号光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部件。显影装置是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而在感光体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的部件。转印装置是将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记录介质)的部件。定影装置是使用纸上的调色剂像在用纸上定影的部件。为了使纸张顺利地被传送到每个功能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还设置了片材供给部,该片材供给部由纸盒、搓纸辊、输送辊和定位辊构成,其中的输送辊共两条,它们相互对压,当纸张在纸盒内被搓纸辊带走后,到达输送辊时,利用两对压辊的对压作用,拉动纸张继续向前传送,虽然这种送纸结构能基本满足平时打印的需要,但可靠性非常差,通过两对压辊进行送纸时,由于与纸张接触面积小,导致传送过程,纸张常常出现打滑情况,最终影响打印图像的质量,有时还会因与定位辊的作用而撕烂纸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传送纸张稳定可靠的图像形成装置片材供给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包括有纸盒、搓纸辊、输送辊和定位辊,所述的输送辊设有两对,分设于纸张的两侧,每对输送辊的两辊之间紧箍有输送带,两输送带压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把传统采用辊对传送纸张改为两条传送带压接传送纸张, 从而增加传送时夹纸的面积,增大传送所需的摩擦力,使纸张传送不会出现打滑现象,保证送纸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影装置的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1、转印装置2、片材供给部3、定影装置4、排出部5、图像读取部6。图像读取部6包括原稿台、光源与CCD(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在原稿台的上面载放作为复印处理的对象的原稿。原稿台上使用由透明玻璃等透明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光源照明载放于原稿台的原稿。CCD图像传感器通过对从被光源照明的原稿反射回的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将反射光转换成图像信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的图像信息被后述的控制单元7 (图2参照)进行数字信号化,进而存储。调色剂像形成部1包括感光鼓11、带电装置12、光扫描单元13、显影装置14、显影剂补给容器15、感光鼓清理器16、感光体除电装置17。感光鼓11是被支承为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而可绕轴线做旋转的辊状部件。 感光鼓11是包括感光层且在该感光层的表面担载有静电潜像乃至调色剂像的像担载体。作为感光鼓11,例如可使用包括由铝等构成的导电性基体、和形成于该导电性基体表面的感光层的构成。对于导电性基体可使用圆筒状、圆柱状、片材状等导电性基体,其中优选使用圆筒状的导电性基体。作为感光层可列举有机感光层、无机感光层等。作为有机感光层,可列举作为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发生层与作为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的电荷输送层的积层体、或者在1个树脂层中含有电荷发生物质与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等。作为无机感光层,可列举含有氧化锌、硒、非晶硅等中选取出的1种或2种以上的树脂层。在导电性基体与感光层之间还可存在基底层。另外,在感光层的表面还可设置用于保护感光层的表面层(保护层)。带电装置12是使感光鼓11表面带上规定的极性及电位的电荷的部件。带电装置 12在面向感光鼓11的位置沿感光鼓11的长度方向设置。当为接触带电方式时,带电装置 12被设置为与感光鼓11表面接触。当为非接触带电方式时,带电装置12被设置为与感光鼓11表面分离。作为带电装置12,可使用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等。刷型带电装置及辊型带电装置是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刷型带电装置中,存在使用带电刷的装置和使用磁性刷的装置等。电晕放电装置及离子发生装置是非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中存在使用线状的放电电极的装置、使用锯齿状的放电电极的装置、和使用针状的放电电极的装置等。光扫描单元13向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表面照射与由数字信号构成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与该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作为光扫描单元13 可使用半导体激光装置等。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辊、显影槽、搅拌辊。显影辊是在显影槽中被支承为可绕轴线做旋转的辊状部件。显影辊被设置为其一部分从显影槽的、形成于面向感光鼓11的面上的开口部向外方突出而接近感光鼓11表面。显影辊内置有未图示的固定磁极,通过该固定磁极在显影辊表面担载显影剂。显影辊以显影辊与感光鼓11的接近部(显影密合部),将担载的显影剂供给到感光鼓11表面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显影辊被朝与感光鼓11的相反方向驱动旋转。因此,在显影密合部,显影辊表面与感光鼓11表面朝相同方向移动。[0022]显影辊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由此从该电源施加直流电压(显影电压)。由此,显影辊表面的显影剂被顺利地供给到静电潜像。显影槽在面临感光鼓11的面上形成有开口部,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容器状部件。显影槽在其内部空间具备搅拌辊,并存储显影剂。作为显影剂,可采用该领域内常使用的显影剂。显影剂既可是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一成分显影剂,亦可是由调色剂与载体构成的2成分显影剂。搅拌辊是被支承为可在显影槽的内部空间绕轴线被驱动旋转的螺旋状部件。搅拌辊通过被驱动旋转而将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供给到显影辊的表面周边。显影剂补给容器15是在其内部空间存留显影剂的容器状部件。显影剂补给容器 15根据显影装置14中的显影剂的消耗情况向显影槽补给显影剂。感光鼓清理器16是在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片材上后除去并回收残存于感光鼓11表面的显影剂的装置。感光体除电装置17对被感光鼓清理器16回收显影剂后的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除电。在感光体除电装置17使用灯等照明装置。转印装置2是被设置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被驱动为可绕轴线旋转的辊状部件。转印装置2与感光鼓11压接。转印装置2与感光鼓11的压接部称为转印密合部。转印装置2是用于在转印密合部将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片材供给部3供给的片材上的装置。此外,通过了转印密合部的片材被输送向定影装置4。对于转印装置2,例如使用包括金属制轴体和覆盖该金属制轴体的表面的导电性层的辊状部件。金属制轴体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导电性层由导电性的弹性体等形成。作为导电性的弹性体,可使用该领域内常用的形态,例如列举包括炭黑等导电剂的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发泡EPDM、发泡聚氨酯等。转印装置2与未图示的高压电源连接。从高压电源对转印装置2施加极性与形成于感光鼓1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的带电极性相反的高电压。由此,形成于感光鼓11表面的调色剂像被顺利地转印到片材的表面。片材供给部3包括纸盒31a、31b、31c、搓纸辊32、输送辊34、定位辊;35。纸盒31a、 31b、31c中存储有片材(记录介质)。作为片材,例如有普过纸、涂层纸、彩色复印专用用纸、 OHP用薄膜、明信片等。片材尺寸例如为A4、A3、B5、B4、明信片尺寸等。搓纸辊32是一张张地向输送辊34输送片材的部件。纸盒31a中保存的片材被搓纸辊32输送。纸盒31b中保存的片材经由片材收入口 33a被输送向输送辊34。保存于纸盒31c的片材经过片材收入口 33b)或片材收入口 33c被输送向输送辊34。输送辊34设有两对,分设于纸张的两侧,每对输送辊的两辊之间紧箍有输送带 36,两输送带压合。输送带36向定位辊35输送片材。定位辊35是相互压接的一对部件地被设置。定位辊35与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转印密合部的动作同步地向该转印密合部输送片材。定影装置4是使片材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在片材上定影的装置。片材从转印装置 2向定影装置4输送,在定影装置4被加热及加压。由此,构成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受热溶融而在片材上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后的片材向排出部5被输送。定影装置4包括定影辊41、加压辊42、热敏电阻44、恒温器45、加热源43 (参照图2)。定影辊41是被未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部件。加压辊42是用规定的按压力按压定影辊41的外周面的部件,随着定影辊41的旋转驱动而从动旋转。定影辊41与加压辊 42的抵接部被称为定影密合部。片材在定影密合部被两辊41、42加热及加压。加热源43 是设置在定影辊41的内部的电热装置。加热源43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从内部加热定影辊41。关于定影辊41、加压辊42、及加热源43,后边做详细描述。热敏电阻44是用于检测定影辊41的温度的传感器。加热源43在由热敏电阻44 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定影辊41,在设定值以上时停止加热。恒温器45是用于检测定影辊41的异常升温的装置。当检测出异常升温时,加热源43会立即停止定影辊41的加热。恒温器45在定影辊41的表面设置在靠近加热源43 的区域。排出部5包括输送辊51、排出辊52、存留部53a、53b、切换闸门M。输送辊51将定影处理后的片材从定影装置4向排出辊52输送。排出辊52将从定影装置4输送来的片材排除到存留部53a或存留部53b。存留部53a、5;3b保存调色剂像定影后的片材。切换闸门讨是用于确定排出辊52排出片材的排出目标为存留部53a及存留部53b中的哪一个的部件。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气的构成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2所示,包括控制单元7、检测部8、电源部9、驱动部10。检测部8是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的各处的传感器。检测部8中含有上述的热敏电阻44、恒温器45等。电源部9向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件供给电力。电源部9中包含用于对加热源43加热的电源等。驱动部10使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件驱动。驱动部10中包含驱动上述的定影辊41使之旋转的驱动马达等。控制单元7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的上方侧,对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100的各部件进行控制。控制单元7包括存储部71、运算部72、控制部73。存储部71存储经由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的操作面板(未图示)输入的各种设定值、检测部8的检测结果、从外部设备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等。外部设备是可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的、且可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电连接的电气、电子设备,例如是终端装置(个人计算机)、数码照相机、电视图像接收设备、视频记录器、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 记录器、HDDVD(High-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记录器、蓝光光碟记录器、传真机装置、便携终端装置等。另外,存储部71存储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各种处理例如是片材判定处理、附着量控制处理、定影控制处理等。存储部71可使用公知的设备,例如有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硬盘驱动器(HDD)等。运算部72取出存储部71所存储的各种数据(各种设定值、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及各种处理的程序,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控制部73根据运算部72的处理结果向作为控制的对象的装置发送控制信号,由此进行装置的动作控制。控制部73及运算部72是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机等计算机。控制单元7的定影控制处理例如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控制部73,在接收到图像形成指示的输入时,对向加热源43供给电力的电源发送控制信号,并且向驱动定影辊41旋转的驱动马达发送控制信号。图像形成指示,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面板、与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的外部设备等输入。接收到控制信号的电源向加热源43供给电力。由此,加热源43发热,对定影辊41加热。接收到控制信号的驱动马达使定影辊41旋转。伴随着定影辊41的旋转驱动,加压辊42从动旋转。该状态中,热敏电阻44检测定影辊41的表面的温度,并将该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单元7。运算部72根据热敏电阻44的温度检测结果及存储部71中存储的设定值判断定影辊41的表面温度是否达到设定值。当判断为定影辊41 的表面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部73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所具备的各装置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由此,形成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片材被输送到定影密合部。这样控制定影装置4的处理为定影控制处理。接着,对定影装置4的具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定影装置4的断面的图。具体而言,图3是表示用与定影辊41的轴线垂直的面剖切定影辊41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时的断面的示意图。定影装置4具有定影辊41、加压辊42和加热源43。定影辊41是被支承为其转轴的轴方向两端部可做旋转,且被未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部)驱动旋转的辊状部件。加压辊42是被支承为其转轴的轴方向两端部可做旋转,而从动于定影辊41的旋转驱动进行旋转的辊状部件。加热源43是配置于定影辊41的内部而从定影辊41的内部加热定影辊41 的部件,使用卤素灯等的加热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4中,如图3所示,通过将加压辊42与定影辊41压接,使加压辊42产生弹性变形。利用该弹性变形形成了两辊相互接触的压接部(定影密合部)。 而且,定影辊41及加压辊42通过在压接部夹持并输送片材,使得片材的与定影辊41接触一侧的面上的未定影调色剂热溶融,进而在上述片材上定影。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包括有纸盒、搓纸辊、输送辊和定位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辊设有两对,分设于纸张的两侧,每对输送辊的两辊之间紧箍有输送带,两输送带压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供给部结构,包括有纸盒、搓纸辊、输送辊和定位辊,所述的输送辊设有两对,分设于纸张的两侧,每对输送辊的两辊之间紧箍有输送带,两输送带压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把传统采用辊对传送纸张改为两条传送带压接传送纸张,从而增加传送时夹纸的面积,增大传送所需的摩擦力,使纸张传送不会出现打滑现象,保证送纸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文档编号B65H5/06GK202193471SQ20112028801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刘江 申请人:佛山市埃申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