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3164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镀锌板生产中的带钢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钢镀锌生产过程中,毛坯带钢需要经过酸洗、热处理、镀锌、冷却、钝化等エ序。其中从酸洗到热处理的中间传送段上设有带钢纠偏装置。目前,带钢纠偏装置由底座
I、中部支撑框架2、安装在中部支撑框架上的第一辊子3和第二辊子4及设在底座与中部框架之间的驱动油缸5和设在四个边角的纠偏调整机构6构成。其中第一辊子到框架上端面的距离与第二辊子到框架上端面的距离相等。在实际使用状态下,整个纠偏装置垂直设置,即第二辊子位于第一辊子的正下方,从酸洗エ序输出的带钢7与第二辊子的下部相切,然后绕过第二辊子和第一辊子后,从第二辊子的上部反向输出。使用上述纠偏装置进行带钢纠偏吋,由于带钢输送过程所形成的平面与带钢纠偏调整平面呈一定夹角,因此在纠偏时带钢与辊子不能沿宽度方向完全接触,导致辊子作用在带钢上的摩擦カ较小,纠偏性能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大摩擦力、提高纠偏性能的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由底座、中部支撑框架、安装在中部支撑框架上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及设在底座与中部支撑框架之间的驱动油缸和设在四个边角的纠偏调整机构构成,其特征在干所述底座安装在与带钢输送方向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一辊子在空间位置上高于第二辊子。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等径,所述第一辊子中心与第二辊子中心的距离为半个辊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纠偏装置,使从酸洗エ序输出的带钢与第一辊子的上部相切,然后绕过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后,从第二辊子的下部同向输出。由于该纠偏装置的纠偏调整平面与带钢输送过程所形成的平面始終处于平行状态,保证纠偏时带钢与辊子沿宽度方向完全接触,从而增大了辊子作用在带钢上的摩擦カ和提高了纠偏性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框架;3、第一辊子;4、第二辊子;5、驱动油缸;6、纠偏调整机构;7、带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參阅图1,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由底座I、中部支撑框架2、安装在中部支撑框架上的第一辊子3和第二辊子4及设在底座与中部支撑框架之间的驱动油缸5和设在四个边角的纠 偏调整机构6构成。所述底座安装在与带钢输送方向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一辊子在空间位置上高于第二辊子。从便于加工和使用的角度考虑,上述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优选为等径。所述第一辊子中心与第二辊子中心的距离优选为为半个辊径。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纠偏装置,使带钢7由上而下缠绕在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上。由于该纠偏装置的纠偏调整平面与带钢输送过程所形成的平面始終处于平行状态,保证纠偏时带钢与辊子沿宽度方向完全接触,从而增大了辊子作用在带钢上的摩擦カ和提高了纠偏性能。
权利要求1.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由底座、中部支撑框架、安装在中部支撑框架上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及设在底座与中部支撑框架之间的驱动油缸和设在四个边角的纠偏调整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安装在与带钢输送方向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一辊子在空间位置上高于第二辊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子与第二辊子等径,所述第一辊子中心与第二辊子中心的距离为半个辊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镀锌生产线中的带钢纠偏装置,由底座、中部支撑框架、安装在中部支撑框架上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及设在底座与中部支撑框架之间的驱动油缸和设在四个边角的纠偏调整机构构成,其特点是所述底座安装在与带钢输送方向平行的位置,所述第一辊子在空间位置上高于第二辊子。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纠偏装置,使从酸洗工序输出的带钢与第一辊子的上部相切,然后绕过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后,从第二辊子的下部同向输出。由于该纠偏装置的纠偏调整平面与带钢输送过程所形成的平面始终处于平行状态,保证纠偏时带钢与辊子沿宽度方向完全接触,从而增大了辊子作用在带钢上的摩擦力和提高了纠偏性能。
文档编号B65H23/038GK202389999SQ20112053435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9日
发明者刘顺来, 赵国印 申请人:天津市凤鸣冷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