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升由多个容器或类似物组成的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942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提升由多个容器或类似物组成的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ー种层的装置,所述层包括多个容器或类似物,特别是包括多行优选地彼此平行设置的容器或类似物,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具有运送表面,该运送表面尤其体现为防护板且可平行于所述底座移动。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形成为其可通过围绕容器的层滑动或通过将容器送入框架中而被卷绕。其中,在提升所述层之前,提升装置朝着该层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从而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所述运送表面定位成其前边缘位于层的第一行之前,井随后通过相对容器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上的容器下方的提升位置。容器还包括単独包装的货物,例如,罐头、瓶子、空心玻璃、容器玻璃或桶体,在下侧它们具有一 平台,采用该平台,它们可竖立在底座上。
背景技术
在行业中,例如在玻璃行业或其它容器的行业中,所生产的容器,例如,瓶子必须从底座移动到托盘上。在托盘上,随后通过薄膜管加以固定的多个容器层被随后一个置于另ー个顶上地堆叠在一起,其中,该薄膜管在容器层之上滑动。典型地,底座是运送容器的循环往复的传送帯。容器随后通过一止动件堆叠在与托盘的尺寸对应的平台中。这ー区域也称作堆集区。一旦容器层摆放完成,所述容器即通过提升装置被拾取井分别存放在托盘上以及已存放好的托盘堆垛上部的层上。在已知的装置中,为了此目的,高度可调的移动平台与堆集区相邻。单独包装的货物,例如容器的层被水平地推到移动平台上。随后,依次与托盘相邻的移动平台移动到指定的高度,从而最终将单独包装的货物,例如容器的层在最后的步骤中推到托盘上,或者如果多个层已经ー个置于另ー个顶上地堆叠在托盘上,则将所述层推到已放置在上侧上的最后存放的层上的中间底部上。因此产生的缺点在于,由于移动平台必须额外地高度可调,这样的装置需要的空间増大。进而,由于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移动平台的存在,因此设置堆集区和存放区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另外,由于一方面在堆集区和移动平台之间存在过渡和另一方面在移动平台和存放区之间存在过渡,这样的装置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例如,用于具有很小直径的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以上提及的缺点并给出ー种装置,该装置使下述情形成为可能以小的所需空间,例如分别从层平台和堆集区移动单独包装的货物,例如容器或罐头到达存放区,也就是托盘上,而不必大量地改变建立在层平台上的层模式。同时,所述装置还可使具有不同直径和/或形状的容器运动,而无需适配器。按本发明的提升ー种层的装置,所述层包括多个容器,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具有运送表面,该运送表面可平行于所述底座移动,其中,在提升所述层之前,提升装置朝着该层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所述运送表面定位成其前边缘位于层的第一行A的前面,井随后通过相对容器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上的容器下方的提升位置,其特征在干设置有用于提升底座的底座提升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提升装置沿下通道方向,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移动的容器的行A相邻而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区域中,设置成与运送表面的前边缘相隔微小的间距,并设置成可与可沿提升位置移动的运送表面同步地移动;所述底座提升装置体现为在侧向上平坦的隆起,该隆起至少位于沿下通道方向的横截面上且延伸穿过所述行的整个宽度;以及所述装置以这样的方式体现,底座的局部区域在时间上的任何一点都定位在每个容器的下方,以及,在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A中,在底座被向下引导之前,在所述行A的容器的底部和底座之间至少在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上形成ー间隙,从而运送表面可以在所述行A的容器的下方被引导。 一种用于提升ー种层的装置,所述层包括多个容器,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具有运送表面,该运送表面可平行于所述底座移动,其中,在提升所述层之前,提升装置朝着该层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所述运送表面定位成其前边缘位于层的第一行A的前面,井随后通过相对容器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上的容器下方的提升位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提升底座的底座提升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提升装置沿下通道方向,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移动的容器的行A相邻而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区域中,设置成与运送表面的前边缘相隔微小的间距,并设置成可与可沿提升位置移动的运送表面同步地移动;所述底座提升装置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至少两个表面构件,所述表面构件可相对彼此在所述平面内一方面移动到它们在其中相互配合的位置,以及另一方面移动到邻接位置,其中,各自指向对方的各表面构件的边缘体现为梳形且具有设置成在所述平面内相互偏置且突伸的表面局部区域;以及所述装置以这样的方式体现,底座的局部区域在时间上的任何一点都定位在每个容器的下方,以及,在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A中,在底座被向下引导之前,在所述行A的容器的底部和底座之间至少在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上形成ー间隙,从而运送表面可以在所述行A的容器的下方被引导。一种用于提升ー种层的装置,所述层包括多个容器,所述装置包括底座,以及提升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具有运送表面,该运送表面可平行于所述底座移动,其中,在提升所述层之前,提升装置朝着该层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所述运送表面定位成其前边缘位于层的第一行A的前面,井随后通过相对容器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上的容器下方的提升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表面体现为防护板;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相邻而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区域内,底座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表面上具有至少ー个凹进部,运送表面在其沿下通道方向的前边缘处具有至少ー个前边缘区域,所述前边缘区域体现为如下方式,响应于运送表面重新定位进入其提升位置,其可插入相应的凹进部,所述运送表面因此可从容器的行A的下方通过。此目的得以实现是由于所述装置以如下方式体现底座的局部区域在时间上的每一点都定位在每个容器的下方,在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中,在所述行的容器的底部和底座之间至少在所述底座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给定ー间隙,特别地,所述间隙优选地只是暂时产生,以便运送表面可在所述行的容器下方被引导。通过所述在所述底座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在所述行的容器的底部和底座之间分别给定和形成的间隙,底座可被向下导向,而不会在向下移动运送表面时与容器在侧向上接触,从而避免了损坏。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形成为其可通过围绕容器的层滑动或通过将容器送入到框架中而被卷绕。在所述装置的ー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行的所述容器例如通过借助螺旋可沿垂直方向移动的止动件可摆放在上側,从而产生ー间隙,并且因此所述底座可以从下方通过。可用其它的结构措施产生间隙。

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因而容许分别从堆集平台和堆集区直接接收容器,从而不必如目前的情形那样,使用需要额外空间的移动平台。同时,本发明所所请求的装置使得这样的接收成为可能即使在层平台和堆集平台上分別建立了层模式的情况下,不必为了接收而进行改变。具有不同直径和形状的容器也可分别通过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进行接收,而不需要根据待接收的物体使用特殊的适配器,例如,其它的夹具或吸盘。相邻行的容器可根据棋盘的类型彼此相邻地放置。然而,相邻行相对彼此错开容器直径的一半地放置也是可能的。层的外轮廓也是任意的。毋庸讳言,其它的层图案也是可能的。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相邻、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所述区域内,底座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表面上具有至少ー个凹进部,并且运送表面在沿下通道方向的前边缘处可具有至少ー个前边缘区域,所述前边缘区域体现为如下方式,响应于运送表面重新定位进入其提升位置,其可插入相应的凹进部,所述运送表面因此可从容器的行的下方通过。随着前边缘的各前边缘区域插入相应的凹进部,由于所述行的容器不以其侧壁与所述区域接触,运送表面可轻易地从容器的行的下方通过。优选地,提供与下通道方向平行地定位、且以槽形的方式体现的多个凹进部。如果底座是固定的,则凹进部必须延伸穿过层的整个长度。情况不一定如此,如果,例如当运送表面从下方通过时,底座与运送表面一起沿下通道的方向移动。至少ー个凹进部可体现为与下通道方向垂直的槽。由于在从下方通过时前边缘位于凹进部内这一事实,底座在沿下通道方向从运送表面下方通过时必定与运送表面同步地移动。显然,凹进部不必体现为分别连续地穿过底座和容器的行的整个宽度。沿所述行提供至少与容器间距相同地设置的凹进部局部区域也是可能的,其中,前边缘以及相应体现的前边缘区域可插入相应的凹进部局部区域内。凹进部局部区域的间距以及凹进部局部区域的宽度分别是所述容器的直径和容积的函数。优选地,底座可体现为至少沿移动方向是柔性的。毋庸讳言,底座也可体现为柔性地垂直于移动方向。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底座例如体现为传送带。
底座可体现为运送表面,其可沿移动方向移动且优选地包括通过由轴构成的构件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且相对移动方向垂直定位的多个片段。如果片段延伸穿过底座的整个宽度,例如,可提供连续的槽作为凹进部。毋庸讳言,凹进部也可与下通道方向平行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底座也可是固定的。运送表面以其前边缘延伸进入相应的凹进部内并从容器的行的下方通过。与下通道方向平行地定位的凹进部的间距是容器尺寸的函数。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用于提升底座的底座提升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提升装置沿下通道方向,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相邻、另ー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所述区域内,设置成与运送表面的前边缘相隔微小的间距,并设置成可与可沿提升位置移动的运送表面同步地移动。底座提升装置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的间距分别小于待提升容器的直径的一半,以及待提升的単独包装的货物厚度的一半。间隙起初通过底座提升装置产生,从而运送表面可从下方通过。底座提升装置可通过用以产生固定间距的连接构件与运送表面连接。 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底座提升装置可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移动。底座提升装置自身设置成可被下放,这样,在到达运送表面的提升位置之后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这是因为当底座提升装置返回之后,由于所述下放,底座不再被提升。底座提升装置可体现为侧向平坦的隆起,优选地至少位于沿下通道方向的横截面上且延伸穿过所述行的整个宽度。底座提升装置不必具有贯穿所述行的整个宽度的同样高度。优选地,底座提升装置可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至少两个表面构件,所述表面构件可相对彼此在所述平面内一方面移动到二者在其中相互配合的位置,以及另一方面移动到邻接位置,其中,各自指向对方的各表面构件的边缘体现为梳形,并且具有设置成在所述平面内相互偏置且突伸的表面局部区域。当朝着待容纳的容器层移动提升装置时,表面构件处于相互邻接的位置。运送表面与邻接的表面构件随后一起同步地移动。响应于所述相对移动,两个梳形的表面构件相互移近。一旦运送表面到达其提升位置,表面构件就进入ニ者在其中相互配合的位置。用于代替各自指向对方的各表面构件的梳形边缘的其它实施例,例如剪形机构,当然也是可能的。它们体现为这样的方式,从而容器也被夹持在所述表面构件的相互邻接的位置中。优选地,运送表面的传送边缘可具有向下延伸至自由端且以斜面的方式向下延伸至底座的表面,从而由于渐缩的前缘,进一歩简化从下方通过的过程。所述行的容器因此至少可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的区域内被提升。毋庸讳言,所述行的容器也可被整体提升。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在一方面与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移动的容器的行相邻、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的所述区域内,底座可被下放。毋庸讳言,在所述区域内,底座的下放以及所述行的容器的提升至少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的区域内也是可能的。借助所述行的容器,间隙起初仅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产生,并且容器的取向可以改变,特别是响应于由运送表面的前边缘与容器的下侧的至少ー个区域的接触所造成的运送表面从下方通过的过程。在第一步骤中,间隙的产生可伴有或没有容器取向的改变。如果,例如,所述行中的容器起初仅在其朝向运送表面的ー侧略微提升,藉此,所述行的容器的取向改变,根据响应于运送表面的前边缘与容器的下侧的至少ー个区域的接触而向下导向运送表面,容器的取向再次被改变。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行的容器的底部和底座之间的所述间隙可以借助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而产生,这样,一旦运送表面从下方通过,容器的取向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这ー过程,所产生的间隙响应于运送表面从下方通过的过程,足以用于保持由与运送表面之间的间隙间隔开的容器的取向。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可与下通道方向基本垂直地放置在运送表面的平面上。毋庸讳言,运送表面的前边缘也能够以相对下通道方向成非90°角的方向而定向,这样,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导向的所述行的容器与层相比,位干“不同的”行中。毋庸讳言,通过相应的构造实施例,运送表面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的行也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例如,以Z字形方式。

可提供传送带作为底座,在其上,容器层借助堆垛或借助另外的装置以指定的层模式建立。例如,容器可堆叠在特别是垂直于传送装置而定位的止动件之前,或者它们可通过此装置不受限制且不承受压カ地堆集。毋庸讳言,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点上,仅有传送带的局部区域位于层下方。响应于传送带的移动,容器堆叠在所述止动件之前直至产生满载层。随后,使提升装置朝着层以如下方式移动,从而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运送表面定位成其前边缘位于层的第一行之前井随后通过相对容器的相对移动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上的容器下方的提升位置。


以下对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图I显示了投在堆垛机上的顶视图,堆垛机包括堆集平台和存放区,图2-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8-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14-图1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19和图2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所请求的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图21显示了用于说明可能的运动方向的概略图A-I0在所有图中,相应的參考数字分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所示为投在堆垛机上的顶视图。体现为支承件I的传送带位于图I的左侧部。如图2-图21所示,传送带循环往复并在两个未图示的换向辊之间换向。与此同吋,图I所示传送带部分表示堆集区。容器2的层堆垛在堆集区内的未显示出的止动件的前面。并且,设置提升装置3,其包括运送表面4,该运送表面4可平行于底座I运动,且体现为防护板,该提升装置还具有框架5。在图示实施例中,框架5具有四个凸缘6,这些凸缘6可移动,从而使容器2沿层中心的方向集中。
提升装置3通过支承结构7固定在移动托架8上。支承结构7容许提升装置3沿垂直方向提升。为实现水平位移,将移动托架8放置在移动结构9上,以便可移动。存放区与堆集区平行地且相隔一定间距地设置,其中,层在该存放区中存放于托盘10上。在存放下ー层之前,借助建议的中间底部操作装置11,将各个中间底部放置在上侧并置于已存放好的层之上,这样,一个位于另ー个顶上地堆垛的容器2的层相互之间不直接接触。层放置完毕之后,提升装置3再次返回堆集平台。在提升层之前,将提升装置3以如下方式移向待提升的层使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运送表面4定位成其前边缘12位于层的第一行之前,井随后通过相对于容器2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I上的容器2下方的提升位置。在新的层提升完毕之后,提升装置3再次移动进入存放区,将层存放在中间底部上。重复这ー过程直至存放了所需数目的层。然后,包括层的托 盘10被运送离开,新的托盘10存放在存放区中。图2-图7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在底座I下方设置底座提升装置13。底座提升装置13体现为在侧向上平坦的隆起,优选地位于至少沿下通道方向14的横截面内并延伸穿过所述行的整个宽度。底座提升装置13设置在体现为底座I的传送带的下方。特别如图5所示的,底座提升装置13使底座I局部提升了高度“a”。因此,在运送表面4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2的行A中,间隙15在所述行A的容器2的底部和底座I之间形成在其朝向运送表面4的ー侧上。所述间隙15容许运送表面4轻易地从容器2的行A下方通过。所述提升一行一行地进行直至运送表面4从层的所有容器2下方通过并随后到达其提升位置。在图2-图7所示的位置中,运送表面4已经从约半数的层的行下方通过。为了更好地从下方通过,运送表面4的前边缘12具有向下延伸至自由端且以倾斜的方式向下到达底座I的表面。在图2-图5中,底座提升装置13通过用以产生恒定距离的连接构件16与底座提升装置13的运送表面4相结合。底座提升装置13沿图中所示箭头的方向被支承以便可被下放,这样,底座提升装置13在到达运送表面4的提升位置后,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藉此,当底座提升装置返回吋,由于所述下放,底座I不再被提升。在图6和7中,底座提升装置13可通过单独的驱动装置与运送表面4同步地运动。图8-图13示出了底座提升装置13的ー个可供选择的实施例。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提升装置13包括两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表面构件17,18,其中,各自指向对方的两个表面构件17,18的边缘体现为梳形,并具有设置成在所述平面内相互偏置且突伸的表面局部区域19,20。在根据图4-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基本上仅有行A通过底座提升装置13提升,与之相反,在根据图8-图1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有的容器2位于同一高度。表面构件17,18在其下侧支承在滑轨21上。在这些图的左侧示出的表面构件17因而是固定的,而在这些图的右侧示出的表面构件18可与运送表面4同步地运动。为此,设置有未显示出的驱动装置。两个表面构件17,18的相对位置分别在图8-图11各幅顶视图的左下侧区域中示出。为简化起见,图8-图11不再示出位于层的侧面上的、与运送表面4相对设置的传送帯,因此,位于传送带下方的表面构件17可见。在图10中,表面构件17,18位于相互邻接的位置。运送表面4因此也不在其提升位置。表面局部区域19,20的宽度与容器2的直径匹配。容器2直径越小,表面局部区域19,20的宽度就越小。如果运送表面4沿左侧表面构件17以及右侧表面构件18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沿图12中所示的下通道方向14,那么在底座I被向下导向之前,间隙15形成在运送表面4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行A的容器2的底部和底座I之间,位于其朝向运送表面4的ー侧上。运送表面4因此可在容器2的行A下方被导向。由于传送带在这该区域通过表面构件18被下放一高度a”,因此形成间隙15。所述下放可由底座I的静负荷加以调整。然而,底座I通过未示出的结构,例如,以滚轮结构的形式,被向下导向也是非常可能的,其中,所述结构可与运送表面4 一同沿下通道方向14同步地运动。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高度a”大致与运送表面4的高度相当且约为20mm。在运送表面4位于传送带上方的这一区域中,传送带与滑轨21接触并因而和与表面构件17,18,也就是底座提升装置13接触的所述区域相比低所述高度“a”。这对于根据图2-图7的底座提升装置13同样适用。在图9和图13中,运送表面4位于其提升位置,也就是说,它已经从所述层的所有容器2的下方通过。表面构件17,18因而也位于它们相互配合的位置。层因而可由底座提升装置3提升。层由提升装置3提升之后,右侧的表面构件18再次重新定位进入图10和图11所示的位置。新的容器2的层随后堆垛在底座I上,包括框架5的提升装置3定位在容器2的层周围,其中,运送表面4仍未定位在提升位置。通过重新定位右侧的表面构件18和运送表面4,运送表面4可随后再次从层下方通过。图14-18在一方面以及图19和图20在另一方面分别示出了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在运送表面4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2的行A的下方,间隙15给定在至少其朝向运送表面4的ー侧上、在行A的容器2的底部和底座I之间。在根据图14-图18的实施例中,底座I,也就是传送带,在其朝向运送表面4的表面上具有与下通道方向14相平行地取向的槽形的凹进部22。同时,运送表面4在其沿下通道方向14的前边缘12上具有梳形的前边缘区域23,其中凹进部22分配给各前边缘区域23。前边缘区域23可插入相应的凹进部22中且可在所述凹进部中重新定位。这从图16的斜顶视图和根据图17的侧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凹进部22的距离与待提升的容器2的尺寸匹配。在图1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各容器2下方设置有多个凹进部22。由于前边缘区域23在凹进部22内的导向作用,通过使运送表面4沿下通道方向14重新定位,运送表面4可容易地从层下方通过。在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I也可以是固定的。在图18中,运送表面4的前边缘12以不同的方向示出。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边缘12体现为以倾斜的方式向下延伸,从而从前边缘区域23至运送表面4的高度増加。底座I的实施例是可变的。底座I可以是固定的,从而响应于运送表面4的重新定位,使底座I和运送表面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然而,底座I也可体现为可移动的,从而基于运送表面4的重新定位,使底座I与运送表面4同向或反向地移动。根据图14-图18,底座I因而可以体现为例如传送带,其包括多个借助于轴通过构件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且垂直于移动方向取向的片段。片段可体现为连续穿过底座I的整个宽度。然而,片段包括当沿底座I的宽度方向观察时看到的相互连接的多个局部片段也是可能的。在图19和图20中,底座I体现为运送表面,其可沿移动方向26移动并包括多个借助于轴通过构件24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且垂直于移动方向26取向的片段25。各片段25在其上侧具有凹进部22,所述凹进部体现为垂直于下通道方向14的槽。在从下方通过的过程中,运送表面4的前边缘12位于凹进部22中,从而运送表面4可轻易地从容器2的行的下方通过。在该实施例中,在底座I和运送表面4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

图21示出了可能的运动方向。根据图2-图7的实施例以概略图A和B示出。底座I的移动方向26因而可与运送表面4的下通道方向14以及底座提升装置13的移动方向27相同,如概略图B所示。毋庸讳言,底座I的移动方向26可与运送表面的下通道方向14以及底座提升装置13的移动方向27相反。包括两个表面构件17,18的底座提升装置13中的可能的移动方向在概略图C和D中示出。概略图C涉及根据图8-图13的实施例。在概略图D中,右侧的表面构件18设置成固定的,而左侧的表面构件17可以是重新定位的。运送表面4的下通道方向14、底座I的移动方向26以及表面构件17的移动方向27也是同样的。根据图19和图20的实施例中的移动方向在概略图E中示出。根据图14-图18的实施例中的移动方向在概略图F和G中示出。如从其中所看到的,运送表面4的下通道方向14可与底座I的移动方向26相同(概略图F),也可与底座I的移动方向26相反(概略图G)。概略图H和I示出了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底座I在所述ー方面与运送表面4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2的行相邻、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4的区域中被“局部”下放。“下放”区域也与运送表面4大致同步地运动。这里,运送表面4的下通道方向14或者与底座I的移动方向26相同(概略图I),或者与底座I的移动方向26相反(概略图H)。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体现为防护板的运送表面4在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且固定在提升装置3上的两个U形轨道中被导向。选择所述距离以使容器2的层不与轨道接触。特别是为了节省空间,轨道的端部例如如图8-图13所示,被向上或向下偏转。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提升ー种层的装置,所述层包括多个容器(2),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提升装置(3),其中,所述提升装置(3)具有运送表面(4),该运送表面可平行于所述底座(I)移动,其中,在提升所述层之前,提升装置(3)朝着该层以这样的方式移动,使得尚未延伸进入其提升位置的所述运送表面(4)定位成其前边缘(12)位于层的第一行A的前面,并随后通过相对容器(2)的相对运动在层下方移动进入其位于竖立在底座(I)上的容器(2)下方的提升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表面(4)体现为防护板;底座(I)在其朝向运送表面(4)的表面上在这样的区域内具有至少ー个凹进部(22),该区域一方面与这样的容器(2)的行A相邻并且另一方面朝向尚未从下方通过的运送表面(4),运送表面(4)在该容器的行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运送表面(4)在其沿下通道方向(14)的前边缘(12)处具有至少ー个前边缘区域(23),所述前边缘区域体现为如下方式,响应于运送表面(4)重新定位进入其提升位置,所述前边缘区域可插入相应的凹进部(22),所述运送表面因此可从容器(2)的行A的下方通过。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凹进部(22),它们与下通道方向(14)平行地定位,并且体现为槽的形式。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ー个凹进部(22)体现为与下通道方向(14)垂直的槽。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框架(5),所述框架(5)形成为其可通过围绕容器(2)的层滑动或通过将容器(2)送入到框架(5)中而被卷绕。
5.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I)形成为至少在移动方向(26)上是柔性的。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I)体现为运送表面,该运送表面可沿移动方向(26)移动。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送表面(4)的前边缘(12)具有向下延伸至自由端且以倾斜方式向下延伸至底座(I)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表面包括多个通过轴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的、且垂直于移动方向(26)定位的片段(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一种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提升装置(3),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框架(5),所述框架(5)形成为其可通过围绕容器(2)的层滑动或通过将容器(2)送入到框架(5)中而被卷绕。所述装置以这样的方式体现,底座(1)的局部区域在时间上的任何一点都定位在每个容器(2)的下方,以及,在运送表面(4)在其下方相邻地重新定位的容器(2)的行A中,在底座(1)被向下引导之前,在所述行A的容器(2)的底部和底座(1)之间至少在朝向运送表面的一侧上给定一间隙(15),尤其是形成一间隙(15),从而,运送表面(4)可以在所述行A的容器(2)的下方被引导。
文档编号B65G35/00GK102765587SQ20121022486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4日
发明者F·米歇尔斯 申请人:Msk包装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