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093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指一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其中,该薄体运载装置可位移的吸附元件以负压吸附薄体,据此执行薄体运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首先,请参阅图I所示,为现有的薄体运载装置含薄体放大图;指一般于必须避免弯曲的薄体10运载用的薄体运载装置20,其薄体10包含有薄化精密的金属板、精密复合板、纸板、塑料板、晶圆半成品与成品,以及液晶用的发光二极管A半成品(发光二极管A的英文简写为LED)。而薄体运载装置20设有一本体201,本体201上分设有装叠薄体10的载部202、转运单一薄体10的吸运单元203,以及设有一可操作、位移的动作元件204,而动作元件204固接有可自载部吸取薄体的吸附元件205,吸附元件205分布有吸盘206,另 外包含有强迫吸盘206变形的脱除装置207 (如薄化精密的金属板、精密复合板、纸板、塑料板、晶圆半成品与成品在此未绘出)。请参阅图2、图3所示,为现有的吸附元件第一动作、吸附元件第二动作图;其中,该装叠的薄体10于动作元件204运载时,是以动作元件204令吸盘206触接薄体10,同时据动作元件204下压排挤吸盘206内空气达成对薄体10有吸附效果(如图2所示),而后,动作元件204再配合以吸盘206运载薄体10离开载部202至预置放位置。而后,吸盘206运载薄体10至预置放位置时,再以脱除装置207强迫吸盘206变形以利薄体10掉落于预置放位置(如图3所示)。但是,薄体10的运输由经过图I至图3汇整发现,如果薄体10是易受震荡破坏的晶圆、发光二极管A半成品,其薄体10于预置放位置掉落操作造成受损。另外,吸盘206使用,必须具有一定压力方可排挤排除吸盘206内空气达成对薄体10的吸附,而压力恰巧是薄体10变形与破坏的最先因素,由其是在发光二极管A半成品薄体10使用时,其破坏问题最为严重,且市售发光二极管A的颗粒日趋缩小,薄体10于颗粒与颗粒间有极小、贯穿的间隙101,以致吸盘206下压时无排挤空气可能,以致吸盘206未能真对发光二极管A的薄体10吸附。然吸盘206下压排挤空气对薄体10产生的吸附压力,仅适用于表面光滑平整的薄体10运载,故不适用于有间隙101的发光二极管A半成品运输。除此之外,薄体10在吸盘206运载时,亦有扭曲与压损缺失,同时,还有因为每一吸盘206下压排挤空气量固定,造成吸盘206运载重量受限,且延伸出吸附元件205使用有吸附力及运载面积有无法调整事实。鉴于以上所述,得知现有吸盘使用有压损、扭曲薄体缺失,促使本发明人朝弭除此现有问题方向研发,并经由本发明人多方思考,遂而思及以吸附元件采负压方式运载薄体是为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操作单元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负压槽的负压数据,用以控制驱动与停止动作元件及驱动元件的效果功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该薄体运载装置设有一本体,本体上分设有装叠薄体的载部、转运单一薄体的吸运单元,以及内建有参数控制薄体运载装置运作的操作单元。而吸运单元设有可操作、位移的动作元件,其中,动作元件固接有可自载部吸取薄体的吸附元件,吸附元件具有一吸附平面,吸附平面凹设有吸取薄体用的负压槽,以及于薄体吸取时可侦测负压槽中的压力值的监测元件,且吸运单元配置有借软管连通负压槽的驱动元件。而后,薄体运载装置以操作单元耦接监测元件。但是,操作单元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针对负压槽吸附薄体后的负压数据,操作单元用以负压数据控制吸附薄体后的驱动、停止动作元件及驱动元件。另外,该操作单元另可依内建参数操作动作元件位移吸附元件近接薄体,而后,操作单元可驱动该驱动元件自负压槽抽取空气吸引薄体贴附于吸附平面,而后,薄体运载装置又可利用监测元件侦测负压槽中达到操作单元所调整设定的负压值时,而动作元件根据所设定负压值产生讯号驱动吸运单元执行位移薄体。另外,驱动元件又可为鼓风机作为实施依据。又该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又环绕有负压槽,且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的衔接部,又吸附元件于衔接部一侧另贯穿有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及第二透孔,而第一透孔密接有该软管,而后,第二透孔密接有该监测元件。另外,吸附元件于衔接部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而每一第一透孔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导气接头另连结有连通负压驱动元件的该软管。并于,吸附元件于衔接部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而每一第一透孔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导气接头另连结有连通驱动元件的该软管。但是,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该动作元件固接有可自载部吸取薄体的吸附元件,吸附元件具有一吸附平面,吸附平面凹设有吸取薄体用的负压槽,利用负压槽吸取薄体消弭现有吸盘使用的缺失。另外薄体吸取时吸附元件具有可侦测负压槽中的压力值的监测元件,且监测元件的负压数可据操作单元调整设定,以扩大薄体吸附条件变更,以及驱动元件的驱动、停止修正范围,据的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首要效益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单元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负压槽的负压数据,用以控制驱动与停止动作元件及驱动元件的效果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为现有的薄体运载装置含薄体放大图。图2为现有的吸附元件第一动作图。图3为现有的吸附元件第二动作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薄体运载装置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元件第一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薄体运载装置操作示意图。[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元件第二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元件第三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元件第四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A发光二极管10薄体20薄体运载装置201本体202载部203吸运单元204动作元件205吸附元件206吸盘207脱除装置I薄体运载装置11本体12载部2薄体3吸运单元31动作元件32吸附元件321衔接部322第一透孔323第二透孔33吸附平面35负压槽4操作单元5监测元件6软管7驱动元件8导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薄体运载装置组合示意、吸附元件第一立体、薄体运载装置操作示意图;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该薄体运载装置I至少设有一本体11,本体11上分设有装叠薄体2的载部12、转运单一薄体2的吸运单元3,以及内建有参数控制薄体运载装置I运作的操作单元4。而吸运单元3至少设有一可操作、位移的动作元件31,其中,动作元件31固接有可自载部12吸取薄体2的吸附元件32,吸附元件32具有一吸附平面33,吸附平面33凹设有吸取薄体2用的负压槽35,以及于薄体2吸取时可侦测负压槽35中的压力值的监测元件5,且吸运单元3配置有借软管6连通负压槽35的驱动元件7,而后,薄体运载装置I以操作单元4耦接监测元件5。但是,操作单元4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5针对负压槽35吸附薄体2后的负压数据,操作单元4用以负压数据控制吸附薄体2后的驱动、停止动作元件31及驱动元件7。另外,操作单元4另可依内建参数操作动作元件31位移吸附元件32近接薄体2,而后,操作单元4可驱动该驱动元件7自负压槽35抽取空气吸引薄体2贴附于吸附平面33,而后,薄体运载装置I又可利用监测元件5侦测负压槽35中达到操作单元4所调整设定的负压值时,而动作元件31根据所设定的负压值所产生讯号驱动吸运单元3执行位移薄体2运载。另于,驱动元件7又可为鼓风机作为实施依据。是的,薄体运载装置I据操作单元4调整、设定、控制,其操作单元4调整、设定、控制范围至少包含载部12的升降及动作时间控制、吸运单元3位移行程与动作时间控制、监测元件5负压数据调整与设定,以及监测元件5负压数据与驱动元件7动作时间的配合控制,据此,令薄体运载装置I对薄体2运输可精确掌控。又操作单元4所控制的监测元件5,主要在针对不同性质、重量、大小薄体2调整、设定负压槽35吸附薄体2后所需负压数据,由可调整、设定的监测元件5令吸附元件32能对不同条件薄体2执行吸附运载(如图5仅显示吸运单元3及驱动元件7)。请参阅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元件第二立体、吸附元件第三立体、吸附元件第四立体图;其中,该吸附元件32于吸附平面33又可环绕有负压槽35,且吸附元件32于吸附平面33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31的衔接部321,又吸附元件32于衔接部321 —侧另贯穿有互通负压槽35的第一透孔322及第二透孔323,而第一透孔322密接有该软管6,而后,第二透孔323密接有该监测元件5。另外,又吸附元件32于衔接部321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35的第一透孔322,而每一第一透孔322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8,导气接头8另连结有连通驱动元件7的该软管6 (如图7所示)。而后,吸附元件32于吸附平面33又分布有二至十个负压槽35,且吸附元件32于吸附平面33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31的衔接部321,又吸附元件32于衔接部321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35的第一透孔322,而每一第一透孔322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8,导气接头8另连结有连通驱动元件7的该软管6 (如图8所示)。而后,吸附元件32可配合不同性质薄体2变更大小,以及造型(如图9所示)。 是以,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薄体运载装置I对薄体2运输可利用操作单元4调整与设定精确掌控,并监测元件5配合对负压数据调整与设定,以利操作单元4根据监测元件5负压数据执行控制吸运单元3与驱动元件7的动作时间,且负压数据调整与设定恰好方便吸附元件32对不同性质、重量、大小薄体2做出适度变更及校正,据此,令薄体运载装置I对薄体2运输再无现有使用有压损、扭曲薄体2的可能缺失,但是,监测元件5令吸附元件32能对不同造型、条件的薄体2执行吸附运载,让薄体运载装置I成为本实用新型在市场竞争实力提升的主要优异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该薄体运载装置至少设有一本体,本体上分设有装叠薄体的载部、转运单一薄体的吸运单元,以及内建有参数控制薄体运载装置运作的操作单元;而吸运单元至少设有一可操作、位移的动作元件,其特征在于动作元件固接有可自载部吸取薄体的吸附元件,吸附元件具有一吸附平面,吸附平面凹设有吸取薄体用的负压槽,以及于薄体吸取时可侦测负压槽中的压力值的监测元件,且吸运单元配置有借软管连通负压槽的驱动元件,而后,薄体运载装置以操作单元耦接监测元件,而该操作单元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针对负压槽吸附薄体后的负压数据,操作单元用以负压数据控制吸附薄体后的驱动、停止动作元件及驱动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另可依内建参数操作该动作元件位移吸附元件近接薄体,而后,操作单元可驱动该驱动元件自负压槽抽取空气吸引薄体贴附于吸附平面,而后,薄体运载装置又可利用监测元件侦测负压槽中达到操作单元所调整设定的负压值时,而动作元件根据所设定负压值产生讯号驱动吸运单元执行位移薄体;另外,驱动元件又可为鼓风机作为实施依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又环绕有负压槽,且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的衔接部,又吸附元件于衔接部一侧另贯穿有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及第二透孔,而第一透孔密接有该软管,而后,第二透孔密接有该监测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又环绕有负压槽,且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的衔接部,又吸附元件于衔接部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而每一第一透孔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导气接头另连结有连通驱动元件的该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又分布有二至十个负压槽,且吸附元件于吸附平面反向位置的中央又具有固接该动作元件的衔接部,又吸附元件于衔接部外另分布有二至十个贯穿、互通负压槽的第一透孔,而每一第一透孔增具有密接的导气接头,导气接头另连结有连通驱动元件的该软管。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薄体运载装置的吸运单元,该薄体运载装置设有本体,本体上分设有装叠薄体的载部、吸运单元,以及控制薄体运载装置运作的操作单元;而吸运单元设有可位移的动作元件,其中,动作元件固接有可自载部吸取薄体的吸附元件,吸附元件具有一吸附平面,吸附平面凹设有吸取薄体用的负压槽,以及于薄体吸取时可侦测负压槽中的压力值的监测元件,且吸运单元配置有借软管连通负压槽的驱动元件,而后,薄体运载装置以操作单元耦接监测元件。本实用新型操作单元利用调整设定监测元件负压槽的负压数据,用以控制驱动与停止动作元件及驱动元件的效果功能。
文档编号B65H5/22GK202609630SQ20122011733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萧正雄, 尹超群, 吴柔频, 吴汉忠 申请人: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