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溜管输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085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溜管输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强小角度输灰斜溜管输送能力和防止溜管堵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干式除尘系统收集下来的灰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常用斜溜管来完成两个输灰装置间除尘灰的转运,比如由水平刮板机到斗提机,斗提机再到灰仓的倒运,都通过斜溜管来完成。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除尘设备的实际情况通常无法保证溜管有足够的角度和较短的长度,导致在溜管坡度较缓,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溜管堵灰现象,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小角度输灰斜溜管输送能力和防止溜管堵灰的新型斜溜管输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溜管输灰装置,包括卸灰溜管,其中,卸灰溜管的下底板上形成有吹风口,卸灰溜管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风箱,导风箱的出风口与吹风口相接,导风箱通过进风管与气源流体连通。进一步,卸灰溜管的下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卸灰溜管的纵向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第一底板在下,第二底板在上,吹风口由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进一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在卸灰溜管的纵向方向上的高度差为5 8mm。进一步,导风箱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板的下方。进一步,第二底板的端部沿着进风方向超出导风箱的出风口。进一步,第二底板的端部沿着进风方向超出导风箱的出风口的长度为50_。进一步,进风管上设置有气源切断阀。进一步,气源切断阀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与输灰系统联动控制。进一步,卸灰溜管的形状为矩形,导风箱的形状为楔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溜管输灰装置的主要优势和特点如下I、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灵活,运行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2、适应性强,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旧设备改造均可实施,特殊场合可在现场制作加工,对材质无特殊要求,与溜管同质即可,投资极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的正视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斜溜管输灰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包括卸灰溜管1,卸灰溜管I为本实用新型的输灰装置的主体部件,可用于完成两个输灰装置间除尘灰的转运等操作。本实施例中,卸灰溜管I采用矩形管道的结构形式,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卸灰溜管I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斜溜管的任意结构形式,如圆柱形等。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矩形卸灰溜管I的下底板分成两块,即包括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其中,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不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两者在卸灰溜管I的纵向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具体为第一底板2在下,第二底板3在上。并且由此通过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之间的高度差形成了吹风口 5,吹风口 5用于将气体输入卸灰溜管I·内部,实现清除积灰的目的。上述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在卸灰溜管I的纵向方向上的高度差可根据风速进行确定,一般优选为5 8mm,也即吹风口 5的高度优选为5 8mm。参见图I和图2,第二底板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风箱4,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导风箱4的出风口与卸灰溜管I上的吹风口 5相接,用于通过吹风口 5将风输送进卸灰溜管I内部,应注意的是,导风箱4的出风口与卸灰溜管I上的吹风口 5的连接应保证紧密、牢固,以免漏风,造成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其中,为节省工作空间,本实施例中导风箱4的整体形状设计成楔形,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箱4的形状并不受此严格限制。进一步,导风箱4上还设置有进风管6,进风管6与导风箱4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进风管6与气源相接,用于将来自气源的气体输送进导风箱4,以便装置的下一步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的气源可采用除尘系统清灰用气,根据除尘工艺,所选的压缩气体可为无油无水压缩空气或氮气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导风箱4的大小和导风箱进风管6的管径由吹风口 5的大小和卸灰溜管I的大小来确定,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所需的风量由吹风口 5和卸灰溜管I的大小确定。另外,参考附图1,进风管6上还可设置有气源切断阀7,优选的是,气源切断阀7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以便与输灰系统联动控制,同时启闭,节约用气量。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的具体运行过程为当输灰系统开启时,导风箱进风管6上的气源切断阀7同时开启,压缩气体由进风管6进入导风箱4,再由吹风口 5以一定的风速沿卸灰溜管I的第一底板2吹出,将在卸灰溜管I底板上滑落的除尘灰加速送入下一集输灰装置中,避免除尘灰沉积堵灰,而当输灰系统停止运行时,切断阀7同时关闭。另外,为避免除尘灰进入导风箱4中,第二底板3的端部须沿着进风方向超出导风箱4的出风口一定长度,此长度优选为50mm。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可分单元制作,也可现场施工制作,而且装置中的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和导风箱4也均可米用与卸灰溜管I相同的材质,一般为Q235A普碳钢。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整个系统中无活动部件,运行稳定可靠,实施过程中不需要增加额外设施,投资极少。装置运行时仅需要向导风箱内注入压缩气体(空气或氮气),压缩气体即可从溜管底板间的夹缝中以一定的速度吹出,对溜管中滑落的除尘灰形成助推和加速作用,有效解决溜管堵灰现象。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 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斜溜管输灰装置,包括卸灰溜管(1),其特征在于,卸灰溜管(I)的下底板上形成有吹风口( 5 ),卸灰溜管(I)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风箱(4 ),导风箱(4 )的出风口与吹风口(5 )相接,导风箱(4 )通过进风管(6 )与气源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卸灰溜管(I)的下底板包括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在卸灰溜管(I)的纵向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高度差,第一底板(2)在下,第二底板(3)在上,吹风口(5)由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之间的高度差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在卸灰溜管(I)的纵向方向上的高度差为5 8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箱(4)固定设置在第二底板(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底板(3)的端部沿着进风方向超出导风箱(4)的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底板(3)的端部沿着进风方向超出导风箱(4)的出风口的长度为50m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管(6)上设置有气源切断阀(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源切断阀(7)采用电动阀或电磁阀,与输灰系统联动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斜溜管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卸灰溜管(I)的形状为矩形,导风箱(4)的形状为楔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溜管输灰装置,该斜溜管输灰装置包括卸灰溜管(1),其中,卸灰溜管(1)的下底板上形成有吹风口(5),卸灰溜管(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导风箱(4),导风箱(4)的出风口与吹风口(5)相接,导风箱(4)通过进风管(6)与气源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斜溜管输灰装置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灵活,运行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强,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旧设备改造均可实施,特殊场合可在现场制作加工,对材质无特殊要求,与溜管同质即可,投资极小。
文档编号B65G11/20GK202687260SQ20122036591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张如海, 杨龙军 申请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