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032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灰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包括仓泵、输灰管、补气主管、补气支管、单向阀和支架,所述仓泵由支架支撑固定,输灰管设置在仓泵的下方,并与仓泵底部连通,所述补气支管的一端与补气主管连通,还包括胶管和连接头,所述胶管一端与输灰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补气支管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胶管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主管水平设置在仓泵的外部且与输灰管的垂直距离为1.8~2.2m;本实用新型的补气管采用高位布置,可有效避免灰进入补气管,延长补气管和输灰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输送效率。
【专利说明】输灰系统补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灰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输灰系统多采用正压气力输灰方式,在输灰过程中,补气管采用低位布置,经常出现补气管道堵灰和混合器补气管道弯头磨损等缺陷,其原因为混合器止回喷嘴吹损造成补气管道内积灰,当再次输灰时造成补气管道、弯头磨损;且现有补气管与和混合器连接是钢管连接,一旦管道泄漏更换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补气管道内易积灰、磨损且更换复杂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包括仓泵、输灰管、补气主管、补气支管、单向阀和支架,所述仓泵由支架支撑固定,输灰管设置在仓泵的下方,并与仓泵底部连通,所述补气支管的一端与补气主管连通,还包括胶管和连接头,所述胶管一端与输灰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补气支管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在胶管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主管水平设置在仓泵的外部且与输灰管的垂直距离为1.8^2.2m ;
[0006]所述补气支管和胶管均至少设有两根;
`[0007]所述胶管为软管;
[0008]所述补气支管与胶管之间的连接头由卡箍固定。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的补气管采用高位布置,可有效避免灰进入补气管,延长补气管和输灰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输送效率;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软胶管与输灰管连通,且补气支管与胶管之间的连接头由卡箍固定,检修更换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仓泵,2、输灰管,3、补气主管,4、补气支管,5、胶管,6、连接头,7、单向阀,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0015]如图所示: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包括仓泵1、输灰管2、补气主管3、补气支管4、单向阀7和支架8,所述仓泵I由支架8支撑固定,输灰管2设置在仓泵I的下方,并与仓泵I底部连通,所述补气支管4的一端与补气主管3连通,还包括胶管5和连接头6,所述胶管5一端与输灰管2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6与补气支管4连通,所述单向阀7设置在胶管5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主管3水平设置在仓泵I的外部且与输灰管2的垂直距离为1.8^2.2m ;所述补气支管4和胶管5均设有5根;所述胶管5为软管;所述补气支管4与胶管5之间的连接头6由卡箍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包括仓泵(I)、输灰管(2)、补气主管(3)、补气支管(4)、单向阀(7)和支架(8),所述仓泵(I)由支架(8)支撑固定,输灰管(2)设置在仓泵(I)的下方,并与仓泵(I)底部连通,所述补气支管(4)的一端与补气主管(3)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管(5 )和连接头(6 ),所述胶管(5 ) 一端与输灰管(2 )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头(6 )与补气支管(4)连通,所述单向阀(7)设置在胶管(5)的管路上,所述补气主管(3)水平设置在仓泵(I)的外部且与输灰管(2)的垂直距离为1.8?2.2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支管(4)和胶管(5)均至少设有两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5)为软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灰系统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支管(4)与胶管(5)之间的连接头(6)由卡箍固定。
【文档编号】B65G53/50GK203419554SQ20132039807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李正义, 王辉, 谢文辉, 王献宗, 石保卫, 郝长健, 王 煌,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