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032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密封圈,包括四条橡胶直条分别为第一橡胶直条、第二橡胶直条、第三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第一橡胶直条、第二橡胶直条、第三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依次连接围成封闭的框形,第一橡胶直条和第二橡胶直条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密封大角,第一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密封大角。两个密封大角可以实现更大的遮盖范围,由于设有两个密封大角可以更好的覆盖密封集装箱两门关闭后的T型缝隙,在集装箱在海上运输时更好的防雨淋和海浪水花。
【专利说明】集装箱密封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领域,特别涉及集装箱密封圈。
【背景技术】
[0002]在集装箱运输的过程当中,保障货物的安全,对于集装箱来说是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为了保护集装箱的货物需要做到的主要有防水、密闭、防止冷气泄露等等。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集装箱门的间隙处装上密封胶条,但是传统的密封胶条的在门缝处顶部直角连接处采用的一个密封大角,在底部并没有密封大角,这样就会导致集装箱的底部还有可能会进水,尤其是当集装箱放置在甲板上的时候,如果海浪较大,就会拍到甲板上来,从而从集装箱的底部进入到集装箱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集装箱密封圈,包括四条橡胶直条分别为第一橡胶直条、第二橡胶直条、第三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第一橡胶直条、第二橡胶直条、第三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依次连接围成封闭的框形,第一橡胶直条和第二橡胶直条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密封大角,第一橡胶直条和第四橡胶直条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密封大角。密封大角可以实现更大的遮盖范围,由于设有两个密封大角可以更好的覆盖密封集装箱两门关闭后的T型缝隙,在集装箱在海上运输时更好的防雨淋和海浪水花。
[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橡胶直条还可以为槽型结构,第一橡胶直条包括第一外翼片、第一内翼片和第一槽底片,第二橡胶直条包括第二外翼片、第二内翼片和第二槽底片,第三橡胶直条包括第三外翼片、第三内翼片和第三槽底片,第四橡胶直条包括第四外翼片、第四内翼片和第四槽底片,第一密封大角设于第一外翼片和第二外翼片连接角,第二密封大角设于第一外翼片和第四外翼片连接角。由此,集装箱密封圈可以更好的紧密的与所安装的箱门配合密封。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翼片的宽度大于第一内翼片的宽度,第二外翼片的宽度大于第二内翼片的宽度,第三外翼片的宽度大于第三内翼片的宽度,所述第四外翼片的宽度大于第四内翼片的宽度。安装后,各个内翼片靠内,主要用于填充集装箱门上的缝隙,外翼片靠外,主要用于盖住集装箱门上的缝隙,从而实现双重密封保护。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翼片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一里翼片,第二外翼片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二里翼片,第三外翼片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三里翼片,第四外翼片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四里翼片。各里翼片覆盖密封圈与所安装的集装箱门上的缝隙,从而实现更佳的密封效果。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槽底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第二槽底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第三槽底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第四槽底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设置多道凸纹,可以实现多道密封,防止因为槽底背面垫有沙石等硬质杂质而形成鼓包导致的泄露情况。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里翼片、第二里翼片和第三里翼片的宽度均大于第四里翼片的宽度。方便密封圈的拆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密封圈配合一个普通三边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X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中Y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0013]图5为图1中B-B的截面图;
[0014]图6为图1中C-C的截面图;
[0015]图7为图1中D-D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密封圈。如图所示,该集装箱密封圈100包括四条橡胶直条分别为第一橡胶直条101、第二橡胶直条102、第三橡胶直条103和第四橡胶直条104,第一橡胶直条101、第二橡胶直条102、第三橡胶直条103和第四橡胶直条104依次连接围成封闭的框形,第一橡胶直条101和第二橡胶直条102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密封大角105,第一橡胶直条101和第四橡胶直条104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密封大角106。本集装箱密封圈安装于对开门的集装箱的一扇门上,另一扇门上安装有无密封大角的普通三边密封圈200,由于设有两个密封大角可以更好的覆盖密封集装箱两门关闭后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地方的T型缝隙,在集装箱在海上运输时更好的防雨淋和海浪水花。
[0018]橡胶直条还可以为槽型结构,第一橡胶直条101包括第一外翼片1011、第一内翼片1012和第一槽底片1013,第二橡胶直条102包括第二外翼片1021、第二内翼片1022和第二槽底片1023,第三橡胶直条103包括第三外翼片1031、第三内翼片1032和第三槽底片1033,第四橡胶直条104包括第四外翼片1041、第四内翼片1042和第四槽底片1043,第一密封大角105设于第一外翼片1011和第二外翼片1021连接角,第二密封大角106设于第一外翼片1011和第四外翼片1041连接角。由此,集装箱密封圈可以更好的紧密的与所安装的箱门相合固定密封。其中,第一外翼片1011的宽度大于第一内翼片1012的宽度,第二外翼片1021的宽度大于第二内翼片1022的宽度,第三外翼片1031的宽度大于第三内翼片1032的宽度,所述第四外翼片1041的宽度大于第四内翼片1042的宽度。安装后,各个内翼片靠内,主要用于填充集装箱门上的缝隙,外翼片靠外,主要用于盖住集装箱门上的缝隙,从而实现双重密封保护。
[0019]第一外翼片101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一里翼片1014,第二外翼片102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二里翼片1024,第三外翼片103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三里翼片1034,第四外翼片104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四里翼片1044。各里翼片覆盖密封圈与所安装的集装箱门上的缝隙,从而实现更佳的密封效果。其中第一里翼片1014、第二里翼片1024和第三里翼片1034的宽度均大于第四里翼片1044的宽度。这样第四里翼片1044的宽度就较窄,可以方便安装。
[0020]在第一槽底101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第二槽底102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第三槽底103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第四槽底104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设置多道凸纹107,可以实现多道密封,防止因为槽底背面垫有沙石等硬质杂质而形成鼓包导致的泄露情况。
[002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条橡胶直条分别为第一橡胶直条(101)、第二橡胶直条(102)、第三橡胶直条(103)和第四橡胶直条(104),所述第一橡胶直条(101)、第二橡胶直条(102)、第三橡胶直条(103)和第四橡胶直条(104)依次连接围成封闭的框形,所述第一橡胶直条(101)和第二橡胶直条(102)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密封大角(105),所述第一橡胶直条(101)和第四橡胶直条(104)连接角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密封大角(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直条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一橡胶直条101包括第一外翼片(1011)、第一内翼片(1012)和第一槽底片(1013),所述第二橡胶直条102包括第二外翼片(1021)、第二内翼片(1022)和第二槽底片(1023),所述第三橡胶直条103包括第三外翼片(1031)、第三内翼片(1032)和第三槽底片(1033),所述第四橡胶直条104包括第四外翼片(1041)、第四内翼片(1042)和第四槽底片(1043),所述第一密封大角105设于第一外翼片(1011)和第二外翼片(1021)连接角处,所述第二密封大角106设于第一外翼片(1011)和第四外翼片(1041)连接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翼片(1011)的宽度大于第一内翼片(1012)的宽度,所述第二外翼片(1021)的宽度大于第二内翼片(1022)的宽度,所述第三外翼片(1031)的宽度大于第三内翼片(1032)的宽度,所述第四外翼片(1041)的宽度大于第四内翼片(104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翼片(101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一里翼片(1014),所述第二外翼片(102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二里翼片(1024),所述第三外翼片(103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三里翼片(1034),所述第四外翼片(1041)的反向延伸位置设有第四里翼片(10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底(101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所述第二槽底(102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所述第三槽底(103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所述第四槽底(1043)的背面设有多道凸纹(10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里翼片(1014)、第二里翼片(1024)和第三里翼片(1034)的宽度均大于第四里翼片(1044)的宽度。
【文档编号】B65D90/08GK203382019SQ201320398171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韩相镐 申请人:苏州世珍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