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326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筒体运输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水泥厂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回转窑筒体是工厂分段制作,施工现场组对成三大段后进行吊装。以往回转窑筒体的运输是根据筒体直径的大小制作固定筒体运输架,这种运输架是钢结构焊接件,对不同规格的筒体不可调节。用完后往往作为废品处理,浪费及材料。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使用安全便捷,可调节、可重复使用,既省钱又省力,可有效降低筒体运输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其特点是它是一种钢结构件,包括左支架I、右支架2 ;左支架I和右支架2均由前托架3、工字钢制成的连接底梁5、后托架4构成;前托架3和后托架4结构相同,前托架3包括工字钢制成的前托架底梁8、焊接在前托架底梁8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前筋板10、焊接在前筋板10的斜边上的前托板9 ;后托架4包括工字钢制成的后托架底梁12、焊接在后托架底梁12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后筋板13、焊接在后筋板13的斜边上的后托板14 ;在前托架底梁8锐角端与连接底梁5的一端、连接底梁5的另一端与后托架底梁12的锐角端之间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方形连接板6,各连接板6上均开有相应的螺栓孔,连接螺栓7将其紧固在一起。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使用安全便捷,可调节、可重复使用,既省钱又省力,有效降低了筒体运输成本。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放大图。图中1——左支架;2——右支架;3——前托架;4——后托架;5——连接底梁;6——连接板;7——连接螺栓;8——前托架底梁;9——前托板;10——前筋板;11——筒体;12 后托架底梁;13 后筋板;14 后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I、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钢结构件,由左支架I、右支架2构成;左支架I和右支架2均由前托架3、工字钢制成的连接底梁5、后托架4构成;连接底梁5的长度是由筒体11的直径来定,连接底梁5可用20号工字钢制作而成;前托架3和后托架4结构相同,前托架3是由工字钢制成的前托架底梁8、焊接在前托架底梁8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前筋板10、焊接在前筋板10的斜边上的前托板9构成;后托架4是由工字钢制成的后托架底梁12、焊接在后托架底梁12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后筋板13、焊接在后筋板13的斜边上的后托板14构成;在前托架底梁8锐角端与连接底梁5的一端、连接底梁5的另一端与后托架底梁12的锐角端之间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方形连接板6,各连接板6上均开有相应的螺栓孔,连接螺栓7将其紧固在一起。前托架底梁8和后托架底梁12可由20号工字钢制作而成,前托板9、前筋板10、后筋板13、后托板14均可由16_钢板制作而成。连接螺栓7可采用Ml2的连接螺栓。使用时,将已制作好的两组前托架3、后托架4和根据筒体11直径大小选配的连接底梁5用连接螺栓7连接牢固构成左支架I和右支架2,由吊车将左支架I、右支架2吊起,沿运输车车体方向放置好,由吊车将筒体11吊放在左支架I、右支架2上,左支架I、右支架2的安放位置位于筒体11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钢结构件,包括左支架(I)、右支架(2);左支架和右支架均由前托架(3)、工字钢制成的连接底梁(5)、后托架(4)构成;前托架和后托架结构相同,前托架(3)包括工字钢制成的前托架底梁(8)、焊接在前托架底梁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前筋板(10)、焊接在前筋板的斜边上的前托板(9);后托架(4)包括工字钢制成的后托架底梁(12)、焊接在后托架底梁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的后筋板(13)、焊接在后筋板的斜边上的后托板(14);在前托架底梁(8)锐角端与连接底梁(5)的一端、连接底梁(5)的另一端与后托架底梁(12)的锐角端之间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方形连接板(6),各连接板上均开有相应的螺栓孔,连接螺栓(7)将其紧固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底梁(5)、前托架底梁(8)、后托架底梁(12)均由20号工字钢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托板(9)、前筋板(10)、后筋板(13)、后托板(14)均由16mm钢板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螺栓(7)采用Ml2的连接螺栓。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节式筒体运输支架,包括左支架1、右支架2;左支架1和右支架2均由前托架3、工字钢制成的连接底梁5、后托架4构成;前托架3和后托架4结构相同,均包括工字钢制成的托架底梁、焊接在托架底梁上面的直角三角形状的筋板、焊接在筋板的斜边上的托板;在前托架底梁8锐角端与连接底梁5的一端、连接底梁5的另一端与后托架底梁12的锐角端之间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方形连接板6,各连接板6上均开有相应的螺栓孔,连接螺栓7将其紧固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使用安全便捷,可调节、可重复使用,既省钱又省力,有效降低了筒体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B65D61/00GK202728873SQ2012204093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倪淑梅 申请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