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502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面机输送带,确切的说是一种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制面叶的流水线设备中,输送面叶的钢丝网带多采用常规的经纬方式编织,这种网带由于其结构形状与受力的力矩相悖,在反复旋转折叠的过程中,网带的连接部位就容易折断,因此经纬网带的使用寿命不长,需要定期更换,不仅耽误生产,而且还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替代传统的丝网进行面叶输送,延长网带的使用寿命,节省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W型钢丝、M型钢丝,其结构特点是将钢丝分别设为W型和M型两种形状,W型和M型分别以排编制,在前排W型钢丝的右面设有后排M型钢丝,前排W型钢丝和后排M型钢丝相互交织咬合编织,在M型钢丝的右边再交织咬合W型钢丝及M型钢丝依此类推向后进行反复交织咬合编制,组合成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所述的W型钢丝和M型钢丝的上下扣环上分别设有上环形钩和下环形钩,上下环形钩分别相互咬合编织,组合制成按前后顺序排列的网带,再将按前后顺序排列制成的面叶输送网带组装成循环网架,面叶机架由立柱及横梁组成,立柱与横梁制成上小底大的梯形架,立柱设置在横梁的两外侧,将横梁及循环网架组装成6-8层输送网带,供面叶逐层循环翻转烘干。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力学的原理,将钢丝设制成W与M形状,以适应网带的往复式旋转,而不易折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寿命较长。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送网带安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示出的前排W型钢丝I的右面设有后排M型钢丝2,前排W型钢丝和后排M型钢丝相互交织咬合编织,在M型钢丝的右边再交织咬合W型钢丝及M型钢丝,以此类推向后进行反复交织咬合编制,组成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所述的W型钢丝和M型钢丝的上下扣环上分别设有上环形钩3和下环形钩4,上下环形钩分别相互咬合编织,组合制成按前后顺序排列的网带,再将按前后顺序排列制成的面叶输送网带组装成循环网架,所述的机架由立柱及横梁组成,立柱与横梁设制成上小底大的梯形架,立柱8设置在横梁的两外侧,循环网架9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循环网架内设有连接支撑杆6,连接支撑杆间隔30-60cm排列在网架内,连接支撑杆的上侧设有内传动链条5,下侧设有外传动链条7。
权利要求1.ー种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包括W型钢丝、M型钢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W型钢丝(I)的右面设有后排M型钢丝(2),前排W型钢丝和后排M型钢丝相互交织咬合编织,组成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所述的W型钢丝和M型钢丝的上下扣环上分別设有上环形钩(3)和下环形钩(4),上下环形钩分别相互咬合编织,组装成循环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网架(9)依次安装在机架上,循环网架内设有连接支撑杆(6),连接支撑杆间隔30-60cm排列在网架内,连接支撑杆的上侧设有内传动链条(5),下侧设有外传动链条(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它是把钢丝分别设为W型和M型两种形状,W型和M型分别以排编制,在前排W型钢丝的右面设有后排M型钢丝,前排W型钢丝和后排M型钢丝相互交织咬合编织,在M型钢丝的右边再交织咬合W型钢丝及M型钢丝依此类推向后进行反复交织咬合编制,组合成咬合式面叶输送网带,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力学的原理,将钢丝设制成W与M形状,以适应网带的往复式旋转,而不易折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寿命较长。
文档编号B65G15/54GK202864258SQ2012204413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李坤宇 申请人:李坤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