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978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气溶胶分配器,包括气溶胶罐和关联的阀杆;以及致动器盖(1),其包括:可旋转外本体(2)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3);以及不可旋转的底盘(4)和关联的喷洒通道组件(6),后者包括出口喷嘴(63);外本体(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喷洒通道组件(6)与气溶胶罐的阀杆分离并且分配器无法作用,在第二位置,喷洒通道组件(6)附连至气溶胶罐的阀杆并且分配器能够起作用。
【专利说明】气溶胶分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压流体的气溶胶分配器,其允许分配所述容器的内容物而不必移去盖。当本发明可用作手持式气溶胶分配器的一部分时,本发明在家庭和个人护理领域中尤其有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方面在于,致动器允许与之关联的分配器在工作状态和不工作状态之间可互换地转换。
【背景技术】
[0002]允许在工作状态和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的通过致动器盖的喷洒(可选择地与加压流体容器一起使用)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描述。
[0003]US4,542,837 (金属箱(Metal Box))披露了一种具有上和下可旋转部件的致动器,所述上和下可旋转部件可在工作位置和不工作位置之间旋转。
[0004]EP2, 049, 415B1 (Valois)披露了一种流体分配头,它包括用于相对于阀杆在轴向位移上驱动按钮的致动器装置,该按钮用于触发分配。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喷洒流体产品的稳健的、还在人体工程学方面具有吸引力的分配装置,特别是旨在施加至人体体表的产品。
[0006]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将化妆产品施加至人体体表,特别是人体的臂下区域。
[0007]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分配器,包括:
[0008]i).气溶胶罐和关联的阀杆;以及
[0009]ii).致动器盖,其包括:
[0010]a.可旋转的外本体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以及
[0011]b.不可旋转的底盘和关联的喷洒通道组件,所述喷洒通道组件包括出口喷嘴;
[0012]外本体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喷洒通道组件与气溶胶罐的阀杆分离并且分配器无法起作用,在第二位置,喷洒通道组件附连至气溶胶罐的阀杆并且分配器能够起作用。
[0013]本发明导致在喷洒通道组件和阀杆之间形成“安全间隙”。该间隙不需要非常大以利于获得。
[0014]在典型实施例中,当设备处于其起作用前状态时,S卩外本体处于其第一位置时,喷洒通道组件与阀杆出现分离。
[0015]在优选实施例中,喷洒通道组件与阀杆的分离能通过使可旋转的外本体从其第二位置返回到其第一位置而达成。
[0016]喷洒通道组件与阀杆的分离一般涉及降低致动器按钮,这优选地通过使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凸轮装置来实现。
[0017]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将化妆产品施加至人体体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气溶胶分配器。[0018]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阻止气溶胶分配器起作用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可逆地将喷洒通道组件与阀杆分离来实现的。
[0019]这里,诸如“水平的/垂直的”和“上/下”的方位术语应当被理解为涉及:当致动器盖将在其被设计用于一起使用的竖立式气溶胶罐的顶部上时以竖立方式取向的致动器
至JHL ο
[0020]这里,致动器盖的“前部”涉及承载喷洒出口的面,“侧部”是与前述面正交的面,而“后部”是与承载喷洒出口者平行但远离的面。当参考致动器盖的组件使用时,这些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已作必要的修正),并涉及处于其“引发(primed)”位置的致动器盖。
[0021]这里,致动器盖应当被理解为“引发的”,即为致动作好准备,此时致动器按钮处于其抬升和倾斜位置以准备好按下。
[0022]致动器盖的组件一般由塑料制成。外本体和底盘可由聚丙烯制成,喷洒通道也可这样。涡流室(如果采用的话)一般是使用喷洒插入物制成的,所述喷洒插入物优选地由乙缩醛制成。
[0023]参照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独立地纳入到前面给出的和/或如权利要求书中给出的一般说明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致动器盖(I)的视图。
[0025]图2是致动器盖(I)的视图,其中使外本体(2)不可见。
[0026]图3是致动器盖(I)的视图,其中使外本体(2)和致动器按钮(3)不可见。
[0027]图4、图5和图6是从上方至侧方(图4)、从顶部(图5)以及从底部(图6)的底盘(5)的视图。
[0028]图7是底盘(5)的裙边(34)部的外部外形的视图,并示出了它与圆形有如何的区别。
[0029]图8是外本体(2)从上部、前部和侧部的视图。
[0030]图9是外本体(2)从下部和侧部的视图,而图10是外本体(2)从下部的视图。
[0031]图11是致动器按钮(3)从上部、前部和侧部的视图,而图12是致动器按钮(3)从下部、前部和侧部的视图。
[0032]图13、图14和图15是喷洒通道组件(6)的各个视图;图13是喷嘴突出到左侧的侧视图;图14是喷嘴突出到右侧的侧视图且图15是从下部和侧部的视图,相对于后部有轻微偏移。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示出致动器盖(I),该致动器盖(I)包括可旋转的外本体(2)、致动器按钮(3)和项圈(4)。项圈(4)被设计成配合跨过加压流体容器(未示出),致动器盖(I)设计成与该加压流体容器一起使用。在该图中,致动器按钮(3)处于抬升和倾斜的位置以为致动作好准备(见下文)。从该附图和许多其它附图看,显然致动器(I)处于水平面内的总体横截面形状系非圆形的,其具有可被称为为圆矩形的形状。项圈(4)和外本体(2)两者均具有这种横截面形状。[0034]图2示出图1的致动器盖(I),其中使外本体(2)不可见,从而揭露设备的某些内部特征。项圈(4)是更加有关的组件(底盘(5))的一部分,关于其更多内容将在下文中叙述。底盘(5)的许多组件坐落在平台(7)上,该平台(7)通过多个连接肋(8和9)保持在高于项圈(4)的抬高位置,这些连接肋中的两个(图示出一个,9)比其它连接肋更宽并从平台(7)向外突出。较窄的连接肋(8)——在这里是其中的四个(图示出两个)——是凹进的。这些特征进一步示出于图4、图5和图6。这些特征对于外本体(2)与底盘(5)(见下文)的相互作用而言是重要的。喷洒通道组件(6)在图6中是部分可见的。
[0035]图3示出贴合地保持在底盘(5)中的喷洒通道组件(6)。图3也示出出现在底盘(5)上的两个凸轮表面或驱动斜坡(10)中的一个以及出现在喷洒通道组件(6)上的两个凸轮表面或返回斜坡(11)中的一个。这些凸轮表面是致动器操作的关键(见下文)。还示出的是,盘旋形的低壁(12),其从底盘(5)的平台(7)上升并延伸围绕平台(7)的路线的大约三分之二(邻近于但是不处在其外围)。该壁(12)在致动器(I)的旋转操作中是重要的(见下文)。
[0036]图4示出底盘(5)的多个特征。前面未予以讨论的特征是屏蔽件(13)和空白板(blanking plate) (14)。当致动器⑴处于其完全闭合位置(见下文)时,空白板(14)起作用以堵塞在外本体⑵的裙边(17)内的孔(16)。当致动器⑴处于其完全封闭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部分途中时,屏蔽件(13)用作相似的目的。在屏蔽件(13)离空白板(14)最远的端部存在切除部(22),当致动器盖(I)被完全组装(见下文)时,其中坐落有喷洒通道组件(6)的掩盖板(23)。
[0037]图4中还示出两个凸轮表面或驱动斜坡(10和18)。驱动斜坡(10和18)从平台(7)突出并围绕在底盘(5)内的孔(26)的边缘的外层(facing)部分弯曲(见图5),这在逆时针方向上高度增加高度。这些驱动斜坡中的一个(10)比另一个(18)更短,因为这是在壁(12)之上的较高的点开始的,它们两个都是其延续。较短的驱动斜坡(10)在其顶部被截短,从所述斜坡部开始逆时针地终止在短水平部(19)。平坦部(10A和18A)分别从逆时针方向引导到驱动斜坡(10和18)的每个中。驱动斜坡(10和18)具有相同的斜率并终止在平台(7)之上的相同高度。当通过逆时针地转动外本体(2)而使致动器按钮(3)旋转时,驱动斜坡(10和18)用来通过与从致动器按钮(3)向内突出的驱动凸耳(20和21)的相互作用而向上地迫动所述致动器按钮(3)(见下文)。
[0038]图4中还示出两个保持夹(33)中的一个,该保持夹(33)帮助将喷洒通道组件(6)保持在位。这些夹(也示出于图5和图6中)具有朝孔(26)的中心向下倾斜的顶表面,该特征有助于致动器盖(I)的组装,尤其是将喷洒通道组件(6)插入到底盘(5)中的孔(26)内。
[0039]底盘(5)在其下端的外边缘由项圈(4)限定。紧邻于项圈(4)之上存在几乎圆形外形的短的外周裙边(34)。该裙边(34)从水平外周凸缘(35)向上伸出,该水平外周凸缘(35)将外周裙边(34)的底部联系至项圈(4)的顶部。当致动器盖(I)被组装时,外本体
(2)的下缘坐落在外周凸缘(35)上。外本体(2)的内表面与外周裙边(34)的外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旋转张紧,所述外本体(2)的内表面具有“圆矩形”横截面而外周裙边(34)的外表面具有几乎圆形但非完全圆形的外形(见图7)。当外本体(2)的“角部”在其更宽的点位于外周裙边(34)的外缘附近时,张力减小,以使得外本体(2)较窄的横截面尺寸位于裙边(34)具有其较窄横截面尺寸的位置附近。这些相互作用趋于使外本体(2)容易朝向其张力最小化的位置的旋转容易。这种设计使得当致动器盖(I)处于完全打开或完全闭合位置时这些张力最小化;因此,当对此闭合时,外本体(2)被朝向这些旋转位置促动。
[0040]平台(7)和外周凸缘(35)之间具有两个槽(40)。这些槽(40)包括在垂直和水平平面两者上存在的间隙。越组件全部尺寸的垂直间隙跨是恒定的,平台(7)越过其全部范围在包围的外周凸缘(35)之上被保持相同高度上。平台(7)和凸缘(35)之间的径向间隙径向地改变,这使得从较宽连接肋(9)的顺时针边缘附近的点开始在顺时针方向上宽度稳定地减小。这可从图5和图6中最清楚地看出。该平面内槽(40)的宽度减小是由平台(7)的尺寸相应增加造成的。槽(40)的这种径向宽度变化在易于制造和被组装的致动器盖
(I)使用时的稳健性之间的平衡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见下文)。
[0041]图5示出从底盘(5)的平台(7)上升的盘旋形低壁(12)的路径。该壁与两个片簧(24)相互作用,所述片簧(24)从外本体(2)的顶壁(25)的内表面向下突出(见下文)。片簧(24)的下端坐落在低壁(12)外侧,并当坐落在壁(12)离中心最远部的外侧(标记为12A)时被张紧。当外本体(2)的旋转使片簧(24)的下端位于在壁(12)最远离中心的部分(12A)和最接近中心的部分(12B)之间倾斜的位置时,片簧(24)中的张紧起作用以驱动外本体(2)朝一些位置旋转,在这些位置中片簧(24)坐落在壁(12)最接近中心的部分(标记为12B)外侧。
[0042]当致动器盖(I)处于完全打开或完全闭合位置时,片簧(24)的位置使它们的下端坐落在低壁最接近底盘(5)中心的部分(12B)的外侧;因此,当对此闭合时片簧起作用以朝向这些旋转位置驱动外本体(2)。
[0043]底盘具有中心孔(26),喷洒通道组件(6)被设计成贴合地配合在中心孔(26)内。孔(26)的横截面大致是圆形的,但具有与喷洒通道组件(6)的本体(28)(参见图15)上的狭窄部相互作用的区别狭窄部(27),以当喷洒通道组件(6)在孔(26)内时限制喷洒通道组件(6)的旋转。从中心孔(26)的边缘,高度变化的壁(29)(可从图4中最清楚地看出)从平台(7)上升。前面提到的驱动斜面(10和18)是该壁(29)的延伸,在此,其包围所述孔
(26)的狭窄部(27)。在这些部分(27),壁(29)具有加强支承柱(30),该加强支承柱(30)从其外边缘向外辐射并邻接平台(7),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斜坡(10和18)中的每一个在其逆时针的最远端处具有垂直边缘(36),见图4,这在当致动器盖(I)被引发时实现喷洒释放的方面是重要的(见下文)。在壁(29)上与切除部(22)在更外定位的屏蔽件(13)的端部的位置而径向地匹配的位置处,壁(29)具有凹进切口(41)以在最低(分配)位置时保持喷洒通道组件出)的横杆(42)(见下文)。凹进切口(41)的径向位置关于垂直边缘(36)稍微(shortly)逆时针,该垂直边缘(36)限定较长的驱动斜坡(18)的逆时针最远端,该驱动斜坡(18)径向地匹配位于更外部的屏蔽件(13)的位置。
[0044]图6示出阀座环(31),该阀座环(31)从底盘(5)的下侧向下伸出并当致动器盖
(I)处于使用状态时紧固至气溶胶罐的阀座。阀座环(31)具有内滚珠(32)以帮助促成这种紧固。图6也示出连接肋(8和9)的下侧。较窄的肋⑶从阀座环(31)的外缘径向地突出至外周裙边(34 )和项圈(4)的内缘。较宽的肋(9)由弯曲的外周部(9A)和向内倾斜的支承突出(9B)构成,所述弯曲的外周部(9A)将平台(7)的边缘联系至外周裙带(34)的顶边缘,而所述向内倾斜的支承突出(9B)将阀座环(31)的外边缘连接至外周裙带(34)和项圈⑷的内缘。
[0045]图8示出外本体⑵具有上表面(25)和与之依存的裙边(17)。在裙边(17)的前部具有孔(16),以当致动器盖(I)被引发时使喷洒通道组件(7)能从其排出。上表面(25)和面对孔(16)的裙边(17)的后上部具有切除段,用于纳入致动器按钮(3)(见下文)。从上表面(25)切除的部分具有朝向两侧平行的边缘以及朝向前侧大致正交但向外弯曲的边缘。
[0046]两个片簧(24)中的一个在图8中部分地示出,它是从上表面(25)的切除段的两平行边缘中间的两个向下突出(37)中的一个。还有从切除段的平行边缘任一侧的向下突出(38),其界定裙边(17)中的切除段。这些向下突出(37和38)用来帮助引导致动器按钮⑶。
[0047]图8还示出两个保持夹(39)中的一个,该保持夹(39)帮助在底盘(5)上将外本体
(2)保持在位。这些夹(39)配合到在平台(7)和底盘(5)的裙边(34)之间的槽(40)内,并在四周由这些特征之间的较宽连接肋(9)的边缘界定(见图4)。夹(39)在连接肋(9)的边界之间的旋转是可行的,这部分地是由于位于其间的较窄连接肋(8)的凹进特性。
[0048]在分配盖(I)制造过程中,保持夹(39)被推压通过底盘(5)中的槽(40),在那里槽(40)具有其最大径向宽度(见前文),这使得制造容易。当致动器盖处于其引发位置时,如示出的那样,这对应于外本体(2)相对于底盘(5)的径向位置。在插入后,保持夹(39)在底盘(5)的槽(40)中旋转至槽具有其最小径向宽度的位置,这对应于如当致动器盖处于其完全闭合位置时所示出的,外本体(2)相对于底盘(5)的径向位置。这起作用以提供外本体(2)和底盘(5)之间的高强度联系(当其最需要时),消费者一般接受的致动器盖(I)处于完全闭合状态,连同有关联的气溶胶罐,并进行错误地尝试拉掉致动器盖(I),相信它是传统上覆盖式的(over-cap)。
[0049]图9示出,在从外本体(2)的上表面(25)的每一侧延伸的向下突出(37和38)(其界定此处的切除段)之间,存在凹进的弯曲下陷或轭(43)。这些凹进的轭(43)(图9中只有一个是可见的)结合致动器按钮(3)的元件起到重要的作用(见下文)。
[0050]图9和图10示出外本体(2)的多个加强特征。诸片簧(24)各自由从它们的外表面突出的四个支承柱(44)加固,所述支承柱(44)支靠着顶壁(25)的内表面。
[0051]保持夹(39)均由三个支承柱(45)加强,这些支承柱(45)从它们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在其前部和后部支靠在裙边(17)内侧。用于保持夹(39)的其中两个支承柱(45)位于保持夹(39)的边缘处,并向上和向下突出。当边缘支承柱(45)碰上较宽连接肋(9)的边缘时,这些边缘支承柱(45)也起到旋转止动件的作用,所述较宽连接肋(9)将槽(40)的边缘限定在底盘(5)中,保持夹(39)被设计成配合到其中。保持夹支承柱(45)在它们的下边缘被斜切以易于将保持夹(39)插入到底盘(5)中的槽(40)内。
[0052]从上表面(25)的切除段的两平行边缘中间开始的向下突出(37)通过正交壁(46)被加强,所述正交壁(46)从它们的后边缘向外突出。这些正交壁(46)也有助于引导致动器按钮(3)在致动器盖(I)内的运动(见下文)。
[0053]外本体(2)的上表面(25)的前段在其内侧通过从前向后平行延伸的四个支承肋
(47)加固。
[0054]图11示出致动器按钮(3)的顶部和侧部特征中的一些。在其顶面(50)上有指垫(48)并且小齿轮(49)(示出一个)被对称地设置在其侧壁(51)上。顶面(50)与外本体
(2)的顶壁(25)的切除段具有相同尺寸,并当致动器盖(I)处于其完全闭合位置时完全地填充该孔。在逆时针旋转期间,致动器按钮(3)的顶面(50)从与外本体(2)的上表面(25)相同的平面上升,当盖(I)完全闭合时,通过在其中顶面(50)抬高但平行于上表面(25)的位置,到达在其中顶面(50)抬高并相对于上表面(25)向上倾斜(从后向前)的完全打开的或引发的位置。在后面两个位置,致动器按钮(3)的侧壁(51)是部分可见的,致动器按钮在这些位置从外本体(2)的顶表面(25)突出。
[0055]当致动器盖(I)处于其完全闭合位置时,致动器按钮(3)承载小齿轮(49)的侧壁(51)实际朝向致动器盖(I)的前端和后端定位;然而,上本体(2)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
(3)逆时针转过90°使设备处于其完全打开或引发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小齿轮(49)整体地朝向致动器盖(I)的侧部定位。在前面提到的旋转过程中,小齿轮(49)使存在于向下突出(37和38)之间的通道上移,所述向下突出(37和38)(分别地)从外本体(2)的上表面(25)的切除段的平行边缘的中部和后端伸出;其部分地通过从中部突出(37)的后边缘向外突出的正交壁(46)导向;并且当完全升高时,小齿轮(49)坐落在所述通道顶部处的凹进下陷部或轭(43)内。在该后一位置,上本体(2)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3)的最终的逆时针旋转通过其小齿轮(49)使致动器按钮(3)绕轴线枢转,这导致致动器按钮(I)在其前缘抬高(见下文)。
[0056]图12所示的致动器按钮(3)的关键组件是向内突出的驱动凸耳(20和21)。前驱动凸耳(20)从按钮(3)的向下突出的前板(52)突出。后驱动凸耳(21)就在按钮(3)的小齿轮(49)之间的轴线后面从内部横壁(53)的面向前方的表面突出。后驱动凸耳(21)的前-后位置与在小齿轮(49)之间的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0057]驱动凸耳(20和21)具有相同的尺寸并在相同的前-后平面内彼此面对;然而,前驱动凸耳(20)相比后驱动凸耳(21)位于致动器按钮(3)略为较低的位置。前驱动凸耳
(20)坐落在底盘(5)的较长驱动斜坡(18)上,而后驱动凸耳(21)坐落在底盘(5)的较短驱动斜坡(10)上。当致动器盖(I)处于其完全闭合位置时,致动器按钮(3)与外本体(2)的顶壁(25)处于同一水平,因为前驱动凸耳(20)与后驱动凸耳(21)之间的高度差等于较长驱动斜坡(18)和较短驱动斜坡(10)开始处的高度差。随着外本体(2)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3)的逆时针旋转开始,致动器按钮(3)无倾斜地上升,因为其上坐落有驱动凸耳(20和21)的驱动斜坡(18和10)具有相同的斜率。当后驱动凸耳(21)接触较短驱动斜坡(10)的水平部(19)时,它不再进一步上升,不像前驱动凸耳(20),该前驱动凸耳(20)继续沿较长的驱动斜坡(18)进一步上升,由此形成致动器按钮(3)的倾斜,致动器按钮(3)在该旋转位置前部抬升。
[0058]当驱动凸耳(20和21)刚好超过其相应的驱动斜坡(18和10)的末端时,通过邻接较宽连接肋(9)的边缘的保持夹(39)防止进一步的逆时针旋转,该较宽连接肋(9)跨过底盘(5)中的槽(40)。在该位置,致动器盖(I)处于引发状态,并且致动器按钮(3)可被按下。驱动凸耳(20和21)在致动过程中发挥第二但同样重要的功能。一旦超过在它们的驱动斜坡(18和10)的逆时针端的垂直边缘(36),它们受到阻挡而无法下陷。致动器按钮
(3)上的向下的力使驱动凸耳(20和21)下压在喷洒通道组件(6)上,并且这导致致动和释放产品通过喷洒通道组件(6)。[0059]如果致动按器钮(3)在中心被按下,下陷在理论上将以平衡的从头至尾方式发生,驱动凸耳(20和21)中的每一个下压在致动喷洒组件(6)上并由此避免与喷洒通道组件(6)关联的阀杆上可能的横向应力(见下文)。
[0060]事实上,消费者更倾向于向其后端按下致动器按钮(3),即在小齿轮(49)的轴线后面。这使致动器按钮(3)在其前缘上枢转并通过后驱动凸耳(21)而不是前驱动凸耳(20)将压力施加至喷洒通道组件出)。由于压力比其施加的位置更靠近枢转点地作用在喷洒通道组件(6)上,这得到独特的机械优势。事实上,已发现致动器盖(I)以这种方式的操作可能导致高达1.6倍的机械优势。幸运的是,在喷洒通道组件(6)上的这种“不均的”压力作用不被转移至其使用时所关联的阀杆,因为喷洒通道组件(6)贴合地保持在居间的底盘
(5)内的孔(26)中。
[0061]致动器按钮(3)的其它组件如下所述。具有后壁(54),它被设计成在面向的孔
(16)的裙边(17)的后上部中填充切除部。具有前壁(55)。向下突出的前板(52)是该前壁(55)的部分延续。具有平台(56),该平台(56)从前壁(55)向前延伸并还作为柔性翼结构(57)从侧壁(51)向外向前延伸,在它们向外延伸时向上倾斜。平台(56)和关联的柔性翼结构(57)被设计成配合在外本体(2)的顶壁(25)下面,并且当致动器按钮(3)完全倾斜并且致动器盖(I)处于引发状态时,这些特征的前后角度使它们与外本体(2)的顶壁(25)处于同一平面内。在这个位置,平台(56)和关联的柔性翼结构(57)靠着外本体(2)的顶壁(25)的下表面被按下,使柔性翼结构(57)的向上的斜坡变平。
[0062]另外,致动器按钮(3)在平台(56)部分的上表面上具有多个(六个)向外突出的加强肋(58),其从前 壁(55)向前延伸。向下突出的前板(52)在它和平台(56)的下侧之间具有两个支承楔(59),其从前壁(55)向前延伸。内部横壁(53)具有前和后突出的支承肋(60)。侧壁(51)各自具有薄的、向外突出的垂直肋(61),该垂直肋(61)就位于小齿轮
(49)后面。这些肋(61)从外本体(2)的顶壁(25)轻轻地接触从切除段的平行边缘的向下突出(38)的内表面,并有助于防止致动器按钮(3)在其按下时不期望的侧向滚动。
[0063]图13至15示出喷洒通道组件(6)的各种方面。主本体(28)是大致圆形横截面的,但具有配合在底盘(5)中的孔(26)的狭窄部内的狭窄部(28A)(见上文)。径向喷嘴管(62)从主本体(28)的上部区域向外突出,终止在喷洒口(63)。从喷洒口(63)发出的喷流通过坐落在径向喷嘴管(62)端部的喷洒室(64)被进一步雾化。径向喷嘴管(62)在其向外延伸时略为向上倾斜。喷洒口(63)由掩盖板(23)围绕,该掩盖板(23)填充屏蔽件(13)离底盘(5)的空白板(14)最远的端部处的切除部(22)(见前文)。
[0064]从喷洒通道组件(6)的下侧,在中心位置伸出管状杆插口(68),它被设计成接纳关联的气溶胶容器的阀杆。杆插口 (68)所述通过喷洒室(64)与喷洒口 (63)流体连通,而其它内部通道未被示出但在现有技术中是常见的。
[0065]从主本体(28)在其下端的外表面,两个保持夹(69)从主本体(28)的“非狭窄”或较宽段(28B)突出(在所述主本体(28)的相对两侧)。这些保持夹(69)配合在相应保持夹(33)下面,其伸入到底盘(5)的中心孔(26)内(见上文)并帮助将喷洒通道组件(6)和底盘(5)保持在一起。
[0066]具有两个返回斜坡(11和65),其具有相同斜率,在主本体(28)的相对外侧表面周围弯曲。这些返回斜坡(11和65)坐落在从致动器按钮(3)向内突出的驱动凸耳(分别为21和20)之上,并当外本体(2)顺时针旋转时向下迫动致动器按钮(3)。从前面观察致动器盖(1),至喷洒口(63)左侧的返回斜坡(65)长于至喷洒口(63)右侧的返回斜坡(11)。较长返回斜坡(65)的长度对应于较长驱动斜坡(18)的长度,并且前(下)驱动凸耳(20)坐落在这些斜坡之间。较短返回斜坡(11)的长度对应于较短驱动斜坡(10)的长度,并且后(较高)驱动凸耳(20)坐落在这些斜坡之间。
[0067] 返回斜坡(11和65)在其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平坦部(66和67)。在较低平坦部(67)和引导至底盘(5)上的相应驱动斜坡(10和18)内的平坦部(10A和18A)之间的间隙略为小于驱动凸耳(21和20)的高度,其当外本体(2)旋转至其完全顺时针位置时在驱动凸耳(21和20)之间被迫动。在底盘(5)处于固定的轴向位置时,这引起在喷洒通道组件(6)上的向上的力,导致杆插口(68)从其使用时所关联的阀杆(未示出)略为抬高,当致动器处于其闭合位置时形成“安全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溶胶分配器,包括: i)气溶胶罐和关联的阀杆;以及 致动器盖,其包括: c.可旋转的外本体和关联的致动器按钮;以及 d.不可旋转的底盘和关联的喷洒通道组件,所述喷洒通道组件包括出口喷嘴; 所述外本体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喷洒通道组件与气溶胶罐的阀杆分离并且所述分配器无法起作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喷洒通道组件附连至气溶胶罐的阀杆并且所述分配器能够起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分配器,其中,所述外本体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旋转涉及所述分配器准备好起作用的用户提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溶胶分配器,其中,所述外本体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旋转涉及所述致动器按钮下降。
4.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致动器盖,其中,所述致动器按钮的提升是通过在所述致动器按钮和所述底盘之间作用的凸轮装置来达成的。
5.权利要求书缺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盖,其中,所述凸轮装置包括在所述底盘内围绕弯曲的竖立壁的驱动斜坡以及搭设在所述驱动斜坡上的从所述致动器按钮向内突出的驱动凸耳。
7.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致动器盖,其中,所述致动按钮的下降是通过在所述致动器按钮和所述喷洒通道之间作用的凸轮装置来达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盖,其中,用于降低所述致动器按钮的所述凸轮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喷洒通道组件的主本体的驱动斜坡以及搭设在所述驱动斜坡之下的从所述致动器按钮向内突出的驱动凸耳。
9.如权利要求6和8所述的致动器,其中,每个驱动凸耳坐落在所述底盘上的驱动斜坡和所述喷洒通道组件的所述主本体上的返回斜坡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器,其中,当所述外本体处于其最低旋转位置时,所述驱动凸耳具有比在所述驱动斜坡和所述返回斜坡之间的间隙更大的高度。
11.如前面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致动器盖,其中,所述喷洒通道组件被贴合地保持在所述底盘内的中心孔内。
【文档编号】B65D83/20GK103987633SQ20128005540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K·T-L·贝茨, S·L·比尔顿, A·B·卡罗恩, C·J·琼斯, G·库尤姆吉安 申请人: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