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824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用以收纳及搬运板状体。当将板状体插入容器本体内侧所形成的沟槽时,由于沟槽推拔部的长度大于直线部,故可通过推拔部辅助防止板状体端部从支持用沟脱离。沟槽包含: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形成于相对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其推拔部具有推拔角度X;横方向的辅助沟,底部上表面端部的凸状段部,其推拔部具有推拔角度Y;以及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形成于底部上表面中央部的底部凸状部,其推拔部具有推拔角度Z;并满足100°≥Z≥Y≥X且Z≥Y≥X≥5°。由于支持用沟设置为:底部上表面中央部的支持用沟的推拔角度Z大于底部上表面端部的辅助沟的推拔角度Y,故可容易地将板状体的下端部插入位于底部上表面的该第二支持用沟。
【专利说明】板状体的搬运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用于板状体的运送、保管。特别是,除素板玻璃外、亦包含液晶显示用或电浆显示用的玻璃基板、触控面板用的玻璃基板、及其他主要为薄形体的板状体。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以将液晶显示用或电浆显示用的比较大型的玻璃基板并排多片地收纳和运送用的搬运容器而言,已知有利用由具有缓冲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制的容器本体和盖体构成的容器,在容器本体的一方的相对向的侧壁内面以等间隔形成由纵沟构成的支持用沟,将玻璃基板的侧端部插入到该支持用沟,以不互相接触的方式支持和收纳。
[0003]又,提案有在上述容器本体内的底板上设置底衬垫,该底衬垫具有由用来保护玻璃基板的下端部的横沟构成的支持用沟,另外,还设有顶衬垫,其具有由用来保护突出于容器本体的顶部的玻璃基板的上端部的横沟构成的支持用沟(例如,专利文献1、2)。
[0004]然而,近年来,随着玻璃基板等板状体的薄化的进展,例如,液晶显示用面板使用
0.7mm左右的玻璃基板,而触控面板使用0.3mm左右的极薄的玻璃基板,玻璃基板等板状体亦因越薄越容易弯曲变形。此外,沟槽中能与板状体接触的部分很小,因板状体而异,例如为 3 ?10mnin
[0005]因此,即使在使用附带有沟槽并设置有底衬垫或顶衬垫等的搬运容器时,一旦搬运容器遭遇冲击,容易发生板状体从沟槽脱离,而移动到相邻的沟槽的事情。另外,由于板状体越靠近中央部弯曲的幅度愈大,故即使搬运容器底部附带有辅助沟,亦会产生难以插入位于底部上表面的支持用槽的事情,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良。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51131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9935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9]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诸如“板状体容易从沟槽脱离”及“难以插入位于底部上表面的支持用沟”的问题,于本实用新型中,当将板状体插入容器本体内侧所具有的沟槽时,由于所述沟槽的位于开口端的推拔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各自的直线部的长度,故可通过该推拔部辅助防止板状体的端部从沟槽脱离。此外,由于所述沟槽设置为:位于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大于位于底部上表面的端部的辅助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故可以容易地将板状体的下端部插入位于底部上表面的支持用沟。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该第一支持用沟,形成有:第一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侧壁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一推拔部。该第二支持用沟,形成有:第二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底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二推拔部。该第一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该第一直线部的长度,且以装于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准,该第二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第二直线部在该基准以上的长度。
[0013]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该向着内侧延伸的横方向辅助沟,形成有:第三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三推拔部;以装于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准,该第三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第三直线部在该基准以上的长度。在此,所谓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准,意指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点(O点)。借此,当搬运容器受到大幅的震动或冲击时,即使板状体弯曲变形,而用以支持板状体前后表面的直线部很少,造成无法仅以直线部支持板状体,也由于推拔部的长度设置为比直线部长,仍可通过推拔部作为支持板状体的辅助,而防止板状体从沟槽脱离。
[0014]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一推拔部的推拔角度X、该辅助沟的第三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及该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二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分别具有介于5°与100°之间的范围。推拔角度愈大愈佳,但其上限受限于沟槽间的间距。该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角度Z,大于或等于该底部上表面的辅助沟的推拔角度Y,亦即,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0015]【式1】100。≥Z≥Y且Z≥Y≥5。
[0016]借此,当将板状底插入沟槽而收纳时,即使板状体发生弯曲变形,而造成越靠近中央部因弯曲而偏离的幅度愈大,也通过将位于底部上表面中央部的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设置为大于位于底部上表面端部的辅助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可以容易地将板状体的下端部插入该第二支持用沟。更佳为,将推拔角度χ、y、z,设置为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0017]【式2】100。≥Z≥Y≥X且Z≥Y≥Χ35。。
[0018]亦即,将底部上表面端部的辅助沟的推拔角度Y,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支持用沟的推拔角度X。
[0019]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第二支持用沟由于装着底衬垫而被分断。又,该容器本体的装着底衬垫的上表面,配置于位于比该第二支持用沟及该辅助沟的横方向的沟槽的沟底表面更为上方的位置。
[0020]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第一支持用沟、该底部上表面的辅助沟、及该第二支持用沟,包含推拔部及直线部,然而,各沟槽亦可仅具有推拔部,而不具有支持板状体的前后表面的直线部。借此,由于沟槽中支持板状体的部分的内侧表面不存在急剧转折的部分,所以即使在被嵌入和支持于沟槽的板状体发生弯曲变形时,亦不会造成板状体与沟槽间局部强硬地接触,故可以避免板状体的端部破损等问题。
[0021]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该第一支持用沟及第二支持用沟,分别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该第一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X,与该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介于5°~100°的范围内。
[0022]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该辅助沟,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该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介于5°~100°的范围内。
[0023]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推拔角度Z与该推拔角度Y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且Z≥Y≥5°。
[0024]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所述推拔角度X、Y、Z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X且Z SY≥X≥5°。
[0025]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6]如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将各沟槽的推拔长度设定在直线部之上,可以辅助防止板状体脱离所述沟槽。又,通过将位于底部上表面中央部的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设置为大于位于底部上表面端部的辅助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可以更容易地将板状体的下端部插入该第二支持用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置入板状体后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嵌入底衬垫后)的立体图。
[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不含底衬垫)的俯视图。
[0030]图4是沿图3的Cl-Cl剖面线的剖面图。
[0031]图5是沿图3的C2-C2剖面线的剖面图。
[0032]图6是沿图3的C3-C3剖面线的剖面图(含底衬垫)。
[0033]图7是图3中Pl区域置入板状体后,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34]图8是图4中P2区域置入底衬垫及板状体后,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35]图9是图5中P3区域置入板状体后,辅助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辅助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及盖体的组合立体图。[0040]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盖体(嵌入顶衬垫后)的立体图。
[0041]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底衬垫及顶衬垫为对齐状态的剖面图。
[004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底衬垫及顶衬垫为非对齐状态的剖面图。
[0043]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
[0044]A搬运容器
[0045]B板状体
[0046]C1C2C3 剖面线
[0047]d第一直线部的长度
[0048]e第一推拔部的长度
[0049]f第三推拔部的长度
[0050]g第三直线部的长度
[0051]h第二推拔部的长度
[0052]i第二直线部的长度
[0053]P支持用沟间的间距长度
[0054]P1P2P3放大区域
[0055]X第一支持用沟的推拔角度
[0056]Y辅助沟的推拔角度
[0057]Z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角度
[0058]I容器本体
[0059]Ia第一支持用沟
[0060]Ib辅助沟
[0061]Ic第二支持用沟
[0062]Is容器本体相对的其中两侧壁
[0063]11容器本体相对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
[0064]12凸状段部
[0065]13底部凸状部
[0066]13h底部凸状部的凹部
[0067]2底衬垫
[0068]3 盖体
[0069]4顶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70]以下,根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
[007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置入板状体B后的立体图。图1中,搬运容器A收纳有板状体B,该搬运容器A包含有容器本体I。该容器本体I具有四面侧壁(包含相对的侧壁Is)及一底部,并于顶部形成开口,以置入板状体B。
[0072]以下,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不同种类的沟槽,包含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la、横方向的辅助沟lb、及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lc。
[007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置入底衬垫2后的立体图。该容器本体I适度地具有刚性,并由具有保形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一体成形而成。在从底部矗立的四方的各侧壁中的一相对的其中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形成多个第一支持用沟la,该第一支持用沟Ia于该容器本体I的纵方向(铅直方向)上延伸,以支持图1中的板状体B的两侧端部。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在该底部凸状部13,与该第一支持用沟Ia同列地对应而形成多个第二支持用沟lc,该第二支持用沟Ic于该容器本体I的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以支持板状体B的下端部。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上表面的两端部,紧邻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设置有凸状段部12,在该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辅助沟lb,该辅助沟Ib从该第一支持用沟Ia的下端连续地在该底部上表面朝内延伸,该辅助沟Ib并于该容器本体的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通过该辅助沟lb,以引导板状体B的下端部插入该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lc。另外,底衬垫2嵌合于该底部凸状部13的凹部13h(参照图3,所述凹部13h将该第二支持用沟Ic分割为数个区段),以支持板状体B的下端部。
[007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的俯视图(不含底衬垫2)。在图3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形成有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la。于该容器本体I的该底部上表面的两端部,紧邻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设置有凸状段部12,而于该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横方向的辅助沟lb。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并于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多个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lc。亦即,该辅助沟Ib与该第二支持用沟lc,同列地对应而形成。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凹部13h,将该第二支持用沟Ic分断为数个区段,所述凹部13h用以嵌入如图2所示的底衬垫2。该底衬垫2由比容器本体I更柔软而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等构成。
[0075]以下,参照图4?图6的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剖面结构。图4为沿图3的Cl-Cl剖面线的剖面图(未置入底衬垫2),在图4中,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Ia设置于容器本体I的内侧表面11,而多个的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Ic设置于底部凸状部13。图5为沿图3的C2-C2剖面线的剖面图,在图5中,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Ia设置于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而多个横方向的辅助沟Ib设置于凸状段部12。图6为沿图3的C3-C3的剖面线的剖面图(置入底衬垫2),在图6中,于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内侧形成内侧表面11,在底部上表面紧邻该内侧表面11处设置有凸状段部12,于该底部上表面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在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凹部13h。底衬垫2在装于该凹部13h的状态下,其上表面位于:在该凸状段部12的辅助沟Ib及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Ic的沟深的范围内,沟底稍微上方的位置。
[0076]以下,参照图7?图9,说明各沟槽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第一实施态样中,各沟槽包含推拔部及直线部。
[0077]图7为图3中的Pl区域在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7说明第一支持用沟Ia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7中,在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持用沟la。该第一支持用沟la,形成有:第一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I的侧壁Is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一推拔部。亦即,该第一支持用沟Ia具有深度为e、推拔角度为X的第一推拔部,以及长度为d、用以支持板状体B的左右端部底面及前后表面的第一直线部。
[0078]图8为图4中的P2区域置入底衬垫2及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8说明第二支持用沟Ic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8中,于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持用沟lc。该第二支持用沟lc,形成有:第二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I的底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二推拔部。亦即,该第二推拔部,具有深度h及推拔角度Z ;在该推拔部的下端形成长度i的第二直线部,用以支持板状体B的前后表面。在该底部凸状部13嵌入有底衬垫2,用以支撑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该底衬垫2可以吸收在搬运容器A底面落下时施予板状体B的冲击,以防止板状体B破损,并可以防止因运送时的震动等所造成的摩擦及粉尘。
[0079]图9为图5中的P3区域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9说明辅助沟Ib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9中,于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朝内侧延伸的横方向的辅助沟lb,用以引导板状体B的下端部插入该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lc。该辅助沟lb,形成有:第三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I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三推拔部。该第三推拔部,具有深度f及推拔角度Y。在该推拔部的下端形成具有长度g的第三直线部,用以支持板状体B的前后表面。由于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由图8中的底衬垫2加以支撑,故于图9中,板状体B呈现悬空的状态,亦即,该板状体B的下端角落部没有与辅助沟Ib的底部接触,故可以防止容器本体I的底角或底棱在遭受落下冲击时,造成板状体B受损。
[0080]于上述图7?图9中,各沟槽的推拔部于深度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各直线部的长度。亦即,在图7的第一支持用沟Ia中,第一推拔部的长度e,大于或是等于第一直线部的长度d。在图8的第二支持用沟Ic中,第二推拔部的长度h,大于或是等于第二直线部在以嵌合于容器本体的底面的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基准下的长度i。然后,在图9的辅助沟Ib中,第三推拔部的长度f,大于或是等于第三直线部在以嵌合于容器本体的底面的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基准下的长度g。在此,以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基准,意指将上表面视为基点(O点)。亦即,第三直线部的长度,是以底衬垫2的上表面作为O点,而测量朝向沟槽的开口方向的直线部的长度的长度。借此,当搬运容器A受到大幅的震动或冲击而使得板状体B产生弯曲变形时,即使能支持板状体B前后表面的直线部很少,而造成无法仅以直线部支持板状体B,也由于推拔部的长度设置为比直线部长,故仍可以通过推拔部辅助支持板状体B,以防止板状体B从沟槽脱离。
[0081]以下的表I是在特定的沟槽的间距长度P下仍可形成容器本体I的场合的沟槽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设定数值表。亦即,考虑到容器本体I形成时,沟槽间所需的最小厚度,而设定的推拔角度。在设计的理想上,直线部、推拔部的长度及推拔角度,三者均为愈大愈好。然而,考虑到必须在沟槽间形成足够的厚度,当推拔部的长度愈长时,所能设定的推拔角度则愈小。由表I中可得知,推拔角度X,Y,Z的最小值为5°,最大值为100°。在最小值5°以下的推拔角度难以形成。而最大值100°的推拔角度,是指能于沟槽间形成足够的厚度的场合,其实推拔角度只要在5°以上便没有问题。另外,沟槽的间距长度P愈大,则推拔角度可以设定为愈大,但相对地,能设置的板状体数量便会减少。
[0082]<表1>本实用新型的沟槽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设定数值表[0083]
【权利要求】
1.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 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 该第一支持用沟,形成有:第一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侧壁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一推拔部; 该第二支持用沟,形成有:第二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底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二推拔部; 该第一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该第一直线部的长度,且以装于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准,该第二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第二直线部在该基准以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 该辅助沟,形成有:第三直线部,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第三推拔部; 以装于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底衬垫的上表面为基准,该第三推拔部于沟深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是等于第三直线部在该基准以上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一推拔部的推拔角度X、该辅助沟的第三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及该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二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分别具有介于5°与100°之间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推拔角度Z与该推拔角度Y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且Z≥Y≥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拔角度X、Y、Z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X且Z≥Y≥XS 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支持用沟由于装着底衬垫而被分断。
7.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 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 该第一支持用沟及第二支持用沟,分别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 该第一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X,与该第二支持用沟的推拔部的推拔角度Z,介于5°~100°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 该辅助沟,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该推拔部的推拔角度Y,介于5°~100°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推拔角度Z与该推拔角度Y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且Z≥Y≥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拔角度X、Y、Z满足以下的关系式:100°≥Z≥Y≥X且Z≥Y≥X>5°。
【文档编号】B65D85/48GK203512335SQ20132061566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坂本胜弘 申请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