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823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用以收纳及搬运板状体。于其容器本体的内侧形成有: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形成于相对的其中两侧壁内侧表面;横方向的辅助沟,形成于底部上表面的端部的凸状段部;以及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形成于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底部凸状部。底衬垫嵌合于底部凸状部,以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辅助沟的底部及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部不与板状体的下端部底面接触,且从辅助沟及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面到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底衬垫的厚度的5%以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搬运容器的底面及角部遭遇落下冲击时,使板状体通过比容器本体具有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的底衬垫缓和冲击,还可以防止板状体破损。
【专利说明】板状体的搬运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用于板状体的运送、保管。特别是,除素板玻璃外、亦包含液晶显示用或电浆显示用的玻璃基板、触控面板用的玻璃基板、及其他主要为薄形体的板状体。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以将液晶显示用或电浆显示用的比较大型的玻璃基板并排多片地收纳和运送用的搬运容器而言,已知有利用由具有缓冲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制的容器本体和盖体构成的容器,在容器本体的一方的相对向的侧壁的内侧表面以等间隔形成由纵沟构成的支持用沟,将玻璃基板的侧端部插入到该支持用沟,以不互相接触的方式支持和收纳。
[0003]又,提案有在上述容器本体内的底板上设置底衬垫,该底衬垫具有由用来保护玻璃基板的下端部的横沟构成的支持用沟,另外,更设有顶衬垫,其具有由用来保护突出于容器本体的上方的玻璃基板的上端部的横沟构成的支持用沟(例如,专利文献1、2)。
[0004]然而,即使在使用附带有底衬垫的搬运容器时,当搬运容器因落下等因素,而致使其底面及角部遭遇冲击时,板状体容易与沟槽底部发生碰撞,而产生破损。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5113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9935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搬运容器落下而导致底面及角部遭遇冲击时,板状体容易与沟槽底部发生碰撞,而产生破损”的问题而成者。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该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部不与板状体的下端部底面接触,且从该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面到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的厚度的5%以上。
[0012]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该辅助沟的底部不与板状体的下端部底面接触,且从该辅助沟的底面到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的厚度的5%以上。借此,当搬运容器的底面及角部遭遇落下冲击时,板状体可通过比容器本体具有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的底衬垫(由合成树脂发泡体制成),使冲击缓和。又,由于板状体的角落部未接触容器本体及底衬垫,可以防止板状体破损。
[0013]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第二支持用沟由于装着底衬垫而被分断。
[0014]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容器本体的装着底衬垫的上表面配置于位于比该第二支持用沟及该辅助沟的横方向的沟槽的沟底表面更为上方的位置。
[0015]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第一支持用沟、该辅助沟及该第二支持用沟分别各自形成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的直线部;以及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
[0016]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各沟槽亦可仅形成推拔部,而不具有直线部中支持板状体的前后表面的部分。借此,由于沟槽的内侧表面不存在急剧转折的部分,所以即使在被嵌入和支持于沟槽的板状体发生弯曲变形时,亦不会造成板状体与沟槽间局部强硬地接触,故可以避免板状体的端部破损等问题。
[0017]在上述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中,该底衬垫亦可具有与该容器本体嵌合用的突状部,以提高底衬垫与容器本体嵌合时的强度。
[0018]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9]如上述依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使从该辅助沟及该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面到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的厚度的5%以上,可以在搬运容器的底面及角部遭遇落下冲击时,使板状体通过比容器本体具有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的底衬垫缓和冲击。又,由于板状体的角落部未接触容器本体及底衬垫,可以防止板状体破损。此外,该底衬垫的周围具有的嵌合用的突状部,可以提高将底衬垫嵌合到容器本体时,两者间的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置入板状体后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嵌入底衬垫后)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不含底衬垫)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沿图3的Cl-Cl剖面线的剖面图。
[0024]图5是沿图3的C2-C2剖面线的剖面图。
[0025]图6是沿图3的C3-C3剖面线的剖面图。
[0026]图7是图3中Pl区域置入板状体后,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27]图8是图4中P2区域置入底衬垫及板状体后,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28]图9是图5中P3区域置入板状体后,辅助沟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放大图。
[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第一支持用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第二支持用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辅助沟的第二实施态样。
[00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容器本体及盖体的组合立体图。[00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盖体(嵌入顶衬垫后)的立体图。
[00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底衬垫及顶衬垫的俯视图。
[0035]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底衬垫及顶衬垫为对齐状态的剖面图。
[0036]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的底衬垫及顶衬垫为非对齐状态的剖面图。
[0037]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
[0038]A 搬运容器
[0039]B 板状体
[0040]C1C2C3 剖面线
[0041]P1P2P3 放大区域
[0042]R 突状部
[0043]s 直线部
[0044]t 推拔部
[0045]I 容器本体
[0046]Ia 第一支持用沟
[0047]Ib 辅助沟
[0048]Ic 第二支持用沟
[0049]Is 容器本体相对的其中两侧壁
[0050]11 容器本体相对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
[0051]12 凸状段部
[0052]13 底部凸状部
[0053]13h 底部凸状部的凹部
[0054]2 底衬垫
[0055]3 盖体
[0056]4 顶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以下,根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
[005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置入板状体B后的立体图。图1中,搬运容器A收纳有板状体B,该搬运容器A包含有容器本体I。该容器本体I具有四面侧壁(包含相对的侧壁Is)及一底部,并于顶部形成开口,以置入板状体B。
[0059]以下,参照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不同种类的沟槽,包含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la、横方向的辅助沟lb、及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lc。
[006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置入底衬垫2后的立体图,该底衬垫2是由合成树脂发泡体制成,且具有比该容器本体I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该容器本体I适度地具有刚性,并由具有保形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一体成形而成。在从底部矗立的四方的各侧壁中的一相对的其中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形成多个第一支持用沟la,该第一支持用沟Ia于该容器本体I的纵方向(铅直方向)上延伸,以支持图1中的板状体B的两侧端部。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在该底部凸状部13,与该第一支持用沟Ia同列地并排(对应)而形成多个第二支持用沟lc,该第二支持用沟Ic于该容器本体I的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以支持板状体B的下端部。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的上表面紧邻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的两端部,设置有凸状段部12,在该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辅助沟lb,该辅助沟Ib从该第一支持用沟Ia的下端连续地在该底部上表面朝内延伸,该辅助沟Ib并于该容器本体的横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通过该辅助沟Ib,以引导板状体B的下端部插入该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lc。另外,底衬垫2嵌合于该底部凸状部13的凹部13h(参照图3,所述凹部13h将该第二支持用沟Ic分断为多个区段),以支持板状体B的下端部。
[006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容器本体I的俯视图(不含底衬垫2)。在图3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形成有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la。于该容器本体I的该底部上表面紧邻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的两端部,设置有凸状段部12,而于该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横方向的辅助沟lb。于该容器本体I的底部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并于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多个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lc。亦即,该辅助沟Ib与该第二支持用沟lc,同列地并排(对应)而形成。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凹部13h,将该第二支持用沟Ic分断为多个区段,所述凹部13h用以嵌入如图2所示的底衬垫2。该底衬垫2由比容器本体I更具有柔软的弹力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等构成。
[0062]以下,参照图4?图6的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A的剖面结构。图4为沿图3的Cl-Cl剖面线的剖面图(未置入底衬垫2),在图4中,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Ia设置于容器本体I的内侧表面11,而多个横方向的第二支持用沟Ic设置于底部凸状部13。图5为沿图3的C2-C2剖面线的剖面图,在图5中,多个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Ia设置于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而多个横方向的辅助沟Ib设置于凸状段部12。图6为沿图3的C3-C3的剖面线的剖面图(置入底衬垫2),在图6中,于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内侧形成内侧表面11,在底部上表面紧邻该内侧表面11处设置有凸状段部12,于该底部上表面中央部设置有底部凸状部13,在该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凹部13h。底衬垫2在装于该凹部13h的状态下,其上表面位于:在该凸状段部12的辅助沟Ib及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Ic的沟深的范围内,沟底稍微上方的位置。
[0063]以下,参照图7?图9,说明各沟槽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第一实施态样中,各沟槽包含直线部s及推拔部t。
[0064]图7为图3中的Pl区域在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7说明第一支持用沟Ia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7中,在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持用沟la。该第一支持用沟Ia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以及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I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的直线部S。
[0065]图8为图4中的P2区域置入底衬垫2及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8说明第二支持用沟Ic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8中,于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持用沟lc。该第二支持用沟Ic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以及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于容器本体I的底面垂直矗立而成的直线部S。在该底部凸状部13嵌入有底衬垫2,用以支撑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该底衬垫2可以吸收在搬运容器A底面落下时施予板状体B的冲击,以防止板状体B破损,并可以防止因运送时的震动等所造成的摩擦及粉尘。在此,配置底衬垫2以使从底衬垫2的上表面至第二支持用沟Ic的底面为止的沟深方向的长度,在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亦即,于板状体B收纳时,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不与该第二支持用沟Ic的底部接触,且在该直线部s以装于容器本体I的底部的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基准的下端,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与该第二支持用沟Ic的沟底之间,形成有空隙C,该空隙c的长度在该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
[0066]图9为图5中的P3区域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9说明辅助沟Ib的第一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9中,于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朝内侧延伸的横方向的辅助沟lb,用以引导板状体B的下端部插入该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lc。该辅助沟Ib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以及由构成沟槽的沟壁从沟槽的底面相对于容器本体I的侧壁面垂直矗立而成的直线部S。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由图8中的底衬垫2加以支撑。在此,配置底衬垫2以使从底衬垫2的上表面至辅助沟Ib的底面为止的沟深方向的长度,在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亦即,于图9中,板状体B呈现悬空的状态。换言之,于板状体B收纳时,该板状体B的角落部不与该辅助沟Ib的底部接触,且在该直线部s以装于容器本体I的底部的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基准的下端,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与该辅助沟Ib的沟底之间,形成有空隙C,该空隙c的长度为图8中的该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通过该空隙C,可以防止容器本体I的底角或底棱在遭受落下冲击时,造成板状体B受:损。
[0067]其次,参照图10?图12,说明各沟槽的第二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第二实施态样中,各沟槽不具有直线部S,或不具有直线部s中支持板状体的前后表面的部分。
[0068]图10为图3中的Pl区域在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10说明第一支持用沟Ia的第二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10中,在容器本体I的两侧壁Is的内侧表面11,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持用沟la。该第一支持用沟Ia从沟槽的开口端到沟底连续地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
[0069]图11为图4中的P2区域置入底衬垫2及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11说明第二支持用沟Ic的第二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11中,于底部凸状部13形成有多个第二支持用沟lc。该第二支持用沟Ic从沟槽的开口端到底衬垫2的上表面(板状体B置入时的下端部底面)连续地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在该底部凸状部13嵌入有底衬垫2,用以支撑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该底衬垫2可以吸收在搬运容器A底面落下时施予板状体B的冲击,以防止板状体B破损,并可以防止因运送时的震动等所造成的摩擦及粉尘。与第一实施态样相同,配置底衬垫2以使从其上表面至第二支持用沟Ic的底面为止的沟深方向的长度,在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换言之,于板状体B收纳时,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不与该第二支持用沟Ic的底部接触,且在该推拔部t的下端,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与该第二支持用沟Ic的沟底之间,形成有空隙C,该空隙c的长度在该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
[0070]图12为图5中的P3区域置入板状体B后的放大图,参照图12说明辅助沟Ib的第二实施态样的沟槽形状。在图12中,于凸状段部12形成有多个辅助沟lb,用以引导板状体B的下端部插入该底部凸状部13的第二支持用沟lc。该辅助沟Ib从沟槽的开口端到板状体B置入时的下端部底面连续地形成愈朝沟槽的开口沟幅愈广的推拔部t。板状体B的下端部由图11中的底衬垫2加以支撑。底衬垫2与第一实施态样相同地配置。亦即,于图12中,板状体B呈现悬空的状态,换言之,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不与该辅助沟1b的底部接触,且在该推拔部t的下端,该板状体B的下端部底面与该辅助沟1b的沟底之间,形成有空隙C,该空隙c的长度为图8中的该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通过该空隙C,可以防止容器本体I的底角或底棱在遭受落下冲击时,造成板状体B受损。
[0071]在上述图7~图9的第一实施态样中,由于各沟槽具有直线部s中支持板状体的前后表面的部分,故可以更为稳固地支持该板状体B。而于上述图10~图12的第二实施态样中,由于各沟槽中支持板状体的部分的内侧表面不存在急剧转折的部分,所以即使在被嵌入和支持于沟槽的板状体B发生弯曲变形时,亦不会造成板状体B与沟槽间局部强硬地接触,而可以避免板状体B的端部产生破损等问题。
[0072]在上述图8、图9、图11及图12中,由于从该辅助沟1b及该第二支持用沟Ic的底面到该底衬垫2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2的厚度的5%以上,故可以在搬运容器A的底面及角部遭遇落下冲击时,使板状体B通过比容器本体1具有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的底衬垫2缓和冲击。又,由于板状体B的角落部未接触容器本体1及底衬垫2,可以防止板状体B破损。
[0073]在上述各实施态样的搬运容器A中,亦可以还包含:盖体3,如图13所示,嵌合于该容器本体I的顶部;以及顶衬垫4,如图14所示,嵌合于该盖体3的内侧,该顶衬垫4由合成树脂发泡体制成,且具有比该盖体3更佳的柔软性及弹性,以支持板状体B的上端部。此时,顶衬垫4亦与容器本体1的底部同样地,将沟槽分断为数段而嵌合于盖体3。又,较佳为将沟槽的形状亦与形成于容器本体1的底部的第二支持用沟Ic同样地形成,并将推拔部及直线部的长度的规定亦定为同样的条件。
[0074]其中,如图15所示,该底衬垫2较佳为使用与容器本体1不同的材料,并具有与该容器本体1嵌合用的突状部R。借此,由于突状部R受到压缩变形而强度提高,故可以提高与容器本体1嵌合的强度。而该顶衬垫4亦具有与该盖体3嵌合用的突状部R,故可以提高将该顶衬垫4嵌合到该盖体3时两者间的强度。
[0075]又,如图16所示,该顶衬垫4与该底衬垫2两者可为上下对齐。亦可如图17所示,为非上下对齐,以视情况适宜地支持板状体B的上下两端。
[0076]又,虽然该容器本体I及盖体3可以利用任意的发泡树脂成形体制作,最好是热塑性树脂的发泡成形体。热塑性树脂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例如,聚丙烯系树月旨、聚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系树脂、聚乙烯萘系树脂、聚乳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其中,最好使用包含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复合树脂。另外,上述发泡体的发泡倍率最好为3至50倍。
[0077]另外,作为上述底衬垫2或顶衬垫4者为使用与上述同样的合成树脂的小珠成形发泡体,主要地,为使用与上述容器本体I或盖体3比较时具有稍微柔软的形状保持性及弹性的合成树脂发泡体。
[0078]【产业利用性】
[0079]本实用新型的搬运容器可以适于利用在素板玻璃、液晶显示用或电浆显示用的玻璃基板、以及触控面板用的相当薄的玻璃基板的其他耐冲击较弱的各种板状体的运送、保管。[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板状体的搬运容器,为用来收容和运送板状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有:容器本体,其顶部形成开口,并在相对向的其中两侧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侧端部的纵方向的多个第一支持用沟;底衬垫,用来支撑该板状体,并装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盖体,嵌合和覆盖在上述容器本体的侧壁上端部; 对应于该第一支持用沟,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支持板状体的下端部的横方向的多个第二支持用沟; 该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部不与板状体的下端部底面接触,且从该第二支持用沟的底面到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的厚度的5 %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横方向的辅助沟,该辅助沟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的下端连续并于该容器本体的底部上表面向着内侧延伸,以从该纵方向的第一支持用沟连续并支持该板状体的下端角落部; 该辅助沟的底部不与板状体的下端部底面接触,且从该辅助沟的底面到该底衬垫的上表面为止的沟槽的深度方向的长度在该底衬垫的厚度的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支持用沟由于装着底衬垫而被分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容器本体的装着底衬垫的上表面配置于位于比该第二支持用沟及该辅助沟的横方向的沟槽的沟底表面更为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状体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底衬垫具有与该容器本体嵌合用的突状部。
【文档编号】B65D81/05GK203473545SQ20132061545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坂本胜弘 申请人: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