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喷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49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双层喷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喷雾装置,包括内容器和外容器,该内容器中分别容纳有通过混合作为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使用的多种头发处理剂组成物,该外容器中容纳有多个所述内容器;其利用喷射剂的压力使所述内容器收缩,从而使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向外部排出,所述外容器,其结构为可对该外容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目视确认,以便确认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残留量;所述内容器,将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容纳在小袋中。
【专利说明】双层喷雾装置
[0001]本国际申请是要求以2012年6月22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交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二 012-14093号为基础的优先权的申请,其内容全部都是援用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第二 012-14093号的内容。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喷射剂压力将内容物向外部排出的双层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0003]已知的双层喷雾装置是由用于容纳内容物的内容器、用于容纳内容器的外容器构成的双层容器结构,外容器与内容器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喷射剂,内容物在该喷射剂的压力的作用下向外部排出。作为这种双层喷雾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的是二连罐体容器形式的双层喷雾装置,即将I个罐体(外容器)中容纳I个内袋(内容器)的喷雾剂容器两个并列设置,其中I个内袋中装有染发剂等的第一剂,另一个内袋中装有第二剂。
[0004]此外,还有一种双层喷雾装置是I个外容器中容纳2个内容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中具体公开有为便于根据内容器的变形程度掌握内容物的残留量,而将2个呈褶子(pleats)状的内袋(内容器)容纳于透明外容器中所形成的双层喷雾装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特开2001-122364号公报
[0008]由于褶子状内袋的变形程度很难用目视判断,因此很难掌握内容物的残留量。
[0009]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便是使其便于掌握双层喷雾装置中的内容物残留量。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双层喷雾装置中,包括内容器和外容器,该内容器中分别容纳有通过混合作为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使用的多种头发处理剂组成物,该外容器中容纳有多个所述内容器。该双层喷雾装置利用喷射剂的压力使所述内容器收缩,从而使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向外部排出。而且特别是在该双层喷雾装置中,外容器,其结构为可对该外容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目视确认,以便确认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残留量。另外,内容器,将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容纳在小袋中。通过这样的结构便可通过目视确认外容器的内部情况,由此便可确认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残留量。特别是由于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容纳在小袋中,因此可使残留量的确认更为简单。
[0011]同时,在上述结构中,内容器中的至少I个,其内部空间的上部呈向上方缩小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与内部空间的上部无法缩小的形状相比,内部空间的上部中容纳的头发处理剂组成物会向中央集中,从而可减少内部空间上部的头发处理组成物的残留量。
[0012]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内容器中设有用于排出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连通口,也可以具有从连通口延伸设置到小袋内部的流道部件。通过这样的结构可避免因小袋的变形而阻碍容纳于内容器中的头发处理剂组成物流向连通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从正面观察双层喷雾装置的外观图。
[0014]图2是从右侧面观察双层喷雾装置的外观图。
[0015]图3A-3D中图3A是第一内容器的外观图,图3B是图3A中IIIB-1IIB线剖视图,图3C是图3B中IIIC-1IIC线剖视图,图3D是图3A中从IIID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0016]图4A-4C中图4A是第二内容器的外观图,图4B是图4A中IVB-1VB线剖视图,图4C是图4A中从IVC箭头方向看的视图。
[0017]图5是实施例中第二内容器的外观图。
[0018]图6是变形例中第二内容器的外观图。
[0019]图7是具有内部空间的上部两端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0]图8A-8C中图8A是具有内部空间宽度固定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图8B是具有内部空间的下部缓缓向下方缩小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图8C是具有内部空间的上部缓缓向上方缩小且下部缓缓向下方缩小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1]图9A-9B中图9A是具有内部空间的下部成圆弧状且向下方突出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图9B是具有内部空间分为多个空间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2]图10A-10C中图1OA是具有向上方缩小形状的凹槽的小袋的外观图,图1OB是具有向下方缩小形状的凹槽的小袋的外观图,图1OC是向上方以及下方缩小形状的凹槽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3]图11A-11B中图1lA是具有将内部空间上下分为多个空间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图1lB是具有将内部空间左右分为多个空间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4]图12A-12B中图12A是内部空间内侧以点状进行部分熔接后的小袋的外观图,图12B是内部空间内侧以线状进行部分熔接后的小袋的外观图。
[0025]图13A-13B中图13A是具有上部与下部两端分别以斜向直线状形成的形状的小袋的外观图,图13B是图13A中XIII B 一 XIII B线剖视图。
[0026]图14A-14D中图14A是具有变形示例接头部件的第一内容器的外观图,图14B是图14A中XIVB - XIVB线剖视图,图14C是图14B中XIVC — XIVC线剖视图,图14D是从与图14A相同方向观察的棒状部下端部的扩大图,图14E是从与图14B相同方向观察的棒状部下端部的扩大图,图14F是从与图14B相同方向观察的棒状部上端部的扩大图。
[0027]图15A-15C中图15A是比率T/D低于1.0时第一内容器的剖视图,图15B是比率T/D在1.0?3.0之间时第一内容器的剖视图,图15C是比率T/D超过3.0时第一内容器的剖视图。
[0028]图16是表示与接头部件有关的实验结果的图。
[0029]图17是具有将多个内容物中的I个直接容纳于外容器中的结构的双层喷雾装置的外观图。
[0030]图18是具有一个小袋被容纳到另一个小袋中的结构的双层喷雾装置的外观图。
[0031]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2]I双层喷雾装置,11外容器,12、13内容器,14阀体组件,15排出器,111容器主体,112外部构件,113伸出肢部,118外窗部,121、131小袋,122、132接头部件,123、133内部流道,124、134头部,125、135棒状部,126、136缝隙,127、128棒,129连接部,137贯穿孔,138凹部,139不透明部,141、142阀杆,151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适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层喷雾装置I中包括个外容器11以及容纳于外容器11中的2个内容器12、13 ;设于外容器11上部的阀体组件14 ;设于阀体组件14上部的排出器15。
[0035]首先对外容器11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外容器11由作为主要部位的容器主体111、安装于容器主体111外部的片状外部构件112构成。
[0036]容器主体111为由透明树脂(例如PET等)形成的、整体透明的瓶状容器。具体地说,容器主体111包括:拥有多个(数量在3?6个左右)伸出肢部113且俯视观察为圆形的底部114,和截面为圆形的筒状壳体部115,和呈向上缩小形状的肩部116以及呈圆筒状的颈部117。底部114、壳体部115、肩部116以及圆筒状的颈部117形成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部件)。容器主体111的形状仅作示例参考,形状可不仅限于此一种。例如,也可以是没有伸出肢部113的形状。
[0037]外部构件112为圆筒状的树脂片材(例如收缩薄膜)。外部构件112安装于容器主体111的壳体部115的外周。外部构件112的材质为透明树脂(例如PE、PP、PVC、PS、PET) ο外部构件112上标注(如印刷等)有商品名、使用方法、设计图案等各类信息。外部构件112上标注有信息的部分为不透明。
[0038]但外部构件112上用于目视确认第二内容器13的位置(本例中,第二内容器13的位置比第一内容器12靠前)留出了未标注内容的透明部分。透明部分起到外窗部118的作用。即,第二内容器13 (具体为后述第二小袋131的第二接头部件132所处的中央部位)可透过外窗部118从外部用目视进行确认。本例中,3个长方形外窗部118沿纵向(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同时,图1及图2中,为显示出完整的内容器12、13图像,外部构件112以虚线(双点划线)表示。由此,对于原本被外部构件112遮挡的部分(内容器12、13中上下方向中央部)也进行了图示。此外,外窗部118也可通过剪切外部构件112来形成。
[0039]接下来,对内容器12、13的结构进行说明。两个内容器12、13并列容纳于外容器11内部。内容器12、13的下端部位抵靠在容器主体111底部114的上面(底面)。S卩,内容器12、13处于直接置于底部114上面的状态。这样一来,如图3A、图3B、图4A及图4B所示,各内容器12、13包括:片材边缘部相互粘合而成的小袋121、131以及固定于其连通口(上部开口)的接头部件122、132。同时,图3A及图4A中,为显示出完整的接头部件122、132图像,小袋121、131以虚线(双点划线)表示。由此,对于原本被小袋121、131及内容物遮挡的部分(接头部件122、132的一部分)也进行了图示。另外,这里以内容器12、13的下端部位抵靠在底部114上面的结构作了示例,但也可不仅限于此结构,内容器12、13的下端部位不抵靠在底部114上面的结构亦可。但在内容器12、13的下端部位抵靠在底部114上面的结构中,与小袋121、131中接头部件122、132的熔接部位不易产生负担,因此内容物不易泄漏。
[0040]用于第一内容器12中的第一小袋121中容纳有第一内容物。同时,用于第二内容器13中的第二小袋131中容纳有与第一内容物不同的第二内容物。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容物及第二内容物为头发处理剂组成物。详细来说,第一内容物及第二内容物是通过混合作为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使用的第一剂及第二剂。
[0041]第一剂含有碱性剂,第二剂含有过氧化氢。第二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后会产生氧气,因此需要将第二内容器13中产生的氧气排放至第二内容器13的外部。双层喷雾装置I与二连罐体容器相同,内容器外侧没有独立的空间。因此,假设第一内容器12及第二内容器13容纳于共同的外容器11中时,从第二内容器13排出的氧气可能会侵入第一内容器12的内部。
[0042]所以,用于第一内容器12中的第一小袋121中使用了对气体与液体具有较高隔断性能的多层结构片材。具体来说,第一小袋121中使用了具有层叠了金属箔片材与树脂片材的多层(例如6层)结构的不透明片材。第一小袋121的厚度可以设定在70?150 μm。通过将厚度设定在低于150 μπι,随着内容物排出,小袋121将更易收缩,从而可将所有内容物挤出,直到挤完也可以获得稳定的排出量。另外,通过将厚度设定在70 μπι以上,可避免小袋121因完全变形导致内容物堵塞流道与小孔等。此外,其材质还可使用铝等金属材料,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树脂材料。铝质层的厚度也可以设定在5?20 μπι。
[0043]另一方面,用于第二内容器13中的第二小袋131中使用了气体具有可以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透气性)性质的片材。具体来说,使用了树脂片材的单层或多层结构的透明片材。第二小袋131的厚度可以设定在70?150 μπι,其理由与第一小袋131相同。此外,也可使用聚乙烯等聚酯树脂材料。
[0044]即,使第一小袋121为不透明状态,而使第二小袋131为透明状态。第二小袋131可做成全透明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其左右两侧设置不透明部139。该不透明部139可以直接形成(通过印刷等)在构成第二小袋131的片材上,也可使用另外的片材粘贴于小袋表面。即,第二小袋131除开左右两侧的中央部位为透明状态,通过中央部位可用目视确认内部情况。
[0045]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小袋121与第二小袋131设计为相同的形状。如图3Α与图4Α所示,小袋121、131的外形大致为长方形。具体来说,小袋121、131呈向上方缓缓缩小的形状,上部两端形成为具有斜直线状的形状。同样,小袋121、131的内部空间(容纳内容物的空间)也呈向上方缓缓缩小的形状,长方形上部两端熔接成具有斜直线状的形状。由此可有效减少内容物的残留量。此外,小袋121、131外形中的角部,形成为带圆弧(圆弧状),使其不易与外容器11发生干扰。同时,上部两端斜向部分的角度也可以设定为与铅垂方向呈30?60度的状态。
[0046]内部空间的上端中央部位中,确保在横向(水平方向)拥有直线状的部分。这是为了在内容器12、13的制造过程中,在将接头部件122、132插入小袋121、131中的状态下,便于熔接小袋121、131上端中央部位(插入接头部件122、132的部分)。具体来说,出于便于熔接的目的,该直线状部分长度比如说可以设定在1mm以上。另一方面,出于将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向中央部位集中的目的,该直线状部分长度比如说可以设定在35mm以下(30mm以下更佳)。即,比如通过把位于内部空间上端中央的直线状部分长度设定在15mm以上35以下,不仅便于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熔接,同时还便于将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排出。因此,若内部空间宽度比如小于35mm时,无需将内部空间上部缩小形成(例如形成为普通的长方形也可)便可得到这样的效果。另一方面,若内部空间宽度超过35_时,则可以通过将内部空间上部缩小形成以得到这样的效果。
[0047]接头部件122、132的作用在于,在小袋121、131连通口处形成用于向外排出内容物的流道,同时使内部空间中的内容物的流动不易因小袋121、131的弯折等而发生阻塞。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内容器12的第一接头部件122与用于第二内容器13的第二接头部件132的形状不同。但本发明对此并不作限制,其中任何一个接头部件均可用于两个内容器中。即,可以使用同一形状的接头部件。与使用不同形状的接头部件的情况相比,使用同一形状的接头部件时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小袋121、131更易以相同程度收缩,因此更容易掌握残留量。同时,若在第一内容物及第二内容物的粘度及粘性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同一形状的接头部件更易使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以几乎相同的量排出。
[0048]如图3A?图3D所示,第一接头部件122包括:形成有内部流道123的筒状头部124以及插入第一小袋121内部的棒状部125,该内部流道123用于让内容物通过第一小袋121的连通口。头部124与棒状部125用树脂一体成型。
[0049]棒状部125中,贯穿内外的缝隙126沿纵向(上下方向)形成为直线状。换言之,棒状部125由平行的2根棒127、128左右设置形成,且中间留出空隙。但2根棒127、128之间设有多个连接两根棒的板状连接部129,且之间均留有间隔(本例中以一定间隔设置了 4处)。即,棒状部125整体呈梯状。同时,为避免阻塞由缝隙126形成的开放流道(与小袋内面之间形成的流道),连接部129的厚度尺寸比2根棒127、128的厚度尺寸更短(参照图3B)。因此,设置有连接部129的部分的截面形状(沿棒状部125轴向的截面形状)呈H型(参照图3D)。
[0050]另一方面,如图4A?图4C所示,第二接头部件132包括:形成有内部流道133的筒状头部134以及插入第二小袋131内部的棒状部135,该内部流道133用于让内容物通过第二小袋131的连通口。头部134与棒状部135用树脂一体成型。
[0051]棒状部135中,与轴向垂直相交的截面呈大致的椭圆形(具体来说,是将菱形的角部变为圆弧状的形状)(参照图4C)。棒状部135中,相比厚度尺寸(与第2小袋131的面垂直相交方向的宽度,图4C中的纵向),宽度尺寸(沿着第2小袋131的面的方向的宽度,图4C中的横向)更长。另外,棒状部135厚度尺寸设计成与头部134下部、熔接有小袋131的截面菱形部位的熔接部位厚度尺寸一致。因此,在熔接小袋131的制造工序中,使小袋131更易沿着接头部件132的熔接部位(不易渗出熔接部位)进行熔接。此外,棒状部135的截面为厚度尺寸比宽度尺寸更短的椭圆形,因此排出大部分内容物后,可缩小棒状部135左右两侧形成的间隙(易残留内容物的空间)。从而可减少小袋131中残留的内容物。
[0052]同时,棒状部135中,面向第I内容器12侧的一面(图4B中的左侧面,以下称为“内向面”。)形成有沿纵向(上下方向)延伸至下端的直线状缝隙136。缝隙136的上部,深度逐渐加深。缝隙136的最上端形成有贯穿至内向面相反面(图4B中的右侧面,以下称为“外向面”)的贯穿孔137。同时,出于保持棒状部135强度(使其不易弯曲)以及不易使由缝隙136形成的流道变形的目的,缝隙136的深度比如可设定为棒状部135厚度尺寸的20?50%。换言之,缝隙136的深度可设定在0.5mm以上,因缝隙136产生的残留部分(随着缝隙136加深而变薄的部分)厚度尺寸可设定在1.5mm以上。同时,出于使小袋131不易嵌入缝隙136的目的,缝隙136的宽度尺寸比如可设定在0.5?3mm。此外,缝隙136也可以是宽度朝上方阶梯状变宽的形状。此外,不仅限于阶梯状,也可以是朝上方斜向变宽(或变深)的形状。
[0053]另一方面,外向面的下端部形成有凹部138,而非如内向面那样形成缝隙。凹部138是在接头部件132以树脂进行成型时形成的出入口部分,为了避免小袋131被突出的毛刺划伤,所以呈凹形。同时,将棒状部135的下端部作为出入口是因为棒状部135较长,且刚性较高。
[0054]此外,外向面与第2内容物的颜色(不透明色,本实施方式中为白色)不同,标识为便于目视确认的颜色(本实施形态中为黄色)。通过将第2接头部件132的材料自身染成黄色便可实现以上标识作用。因此,本例中,外向面以外的部分也为黄色。但结构可不局限于本例所示,比如即使第2接头部件132未使用便于目视确认的颜色,只要其外向面部分贴上拥有便于目视确认颜色的外部材料(例如贴纸)也可以。同时,外向面的颜色仅为作为参考的示例,并不局限于黄色,比如使用红色等亦可。
[0055]此外,与第I接头部件122的棒状部125相比,第2接头部件132的棒状部135的宽度设计得稍大些。这是为了通过增大外向面的面积使外向面更易目视确认。即,外向面起到了标尺的作用,从而能够从外容器11的外侧确认第2内容物的残留量。
[0056]接下来对阀体组件14的结构进行说明。阀体组件14包括:分别对应2个内容器12,13的2个阀体;将该2个阀体排列固定的阀座;将这些固定于外容器11开口部的顶盖等。第I阀体,连接于第I接头部件122的上端部位,对容纳在第I小袋121中的内容物的排出流道进行开闭。换言之,第I接头部件122将第I小袋121的内部与第I阀体相互连通。同样,第2阀体,连接于第2接头部件132的上端部位,对容纳在第2小袋131中的内容物的排出流道进行开闭。换言之,第2接头部件132将第2小袋131的内部与第2阀体相互连通。各个阀体拥有可上下移动的阀杆141、142,压下阀杆141、142后,流道将会打开。同时,该阀体组件14的结构自身已众所周知,因此对其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简化,并省略详细说明。此外,此处说明的结构仅为一个示例,因此亦可将其替换成拥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结构。例如,将通过压下便能打开流道的阀杆替换成通过倾斜便能打开流道的阀杆亦可。
[0057]另外,若小袋121、131相互之间产生干涉,则各小袋中装有的内容物中,粘度较低的一个将较易排出,从而使排出的比例与希望的比例产生偏差。因此,可以将阀杆141、142的间隔比如设计为小袋121、131最大厚度尺寸(排出内容物前鼓起时的宽度)的50%以上长度(60%以上长度更佳)。另外,内容器12、13中容纳的内容物的量,比如可以设定为满容量(可容纳的最大容量)的90%以下。由此一来,可使小袋121、131之间的干涉变得更难。此外,此处所说的满容量是指,在空的内容器12、13中不断注水,直至水因小袋121、131的复原能力就要溢出时(达到极限时)的容量。
[0058]在外容器11内侧且内容器12、13外侧的空间,通过阀体组件14密闭,该密闭空间中填充有喷射剂(例如压缩空气等)。2个小袋121、131在喷射剂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加压状态,利用喷射剂的压力,内容器12、13将会收缩,从而使内容物向外部排出。此外,在内容器12、13安装于阀体上并容纳于外容器11中的状态下,喷射剂对外容器11内进行脱气,并在内容器12、13中填充内容物后,喷射剂被填充到外容器11内。对外容器11内进行脱气时,顶盖处于稍稍从外容器11上浮起的状态。在设计内容器12、13的上下方向长度时,应确保在此状态下,内容器12、13仍抵靠住外容器11 (容器主体111)中底部114的上面(底面),即,使其直接置于底部的形式。同时,内容器12、13的上下方向长度等于小袋121、131的上下方向长度与从小袋121、131上部突出的接头部件122、132的上下方向长度之和。
[0059]接下来对排出器15的结构进行说明。排出器15拥有内部流道,该内部流道使从阀杆141、142排出的第一内容物及第二内容物合流后,通过喷嘴151排出。具体来说,排出器15能够上下移动,其上面被往下方按下时,则2个阀杆141、142同时被压下。从而使得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同时被打开,并使内容物同时从内容器12、13中排出。同时,该排出器15的结构自身已众所周知,因此对其结构示意图作简化处理,并省略详细说明。
[0060]接下来对双层喷雾装置I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0061]在使用前的状态下,2个内容器12、13分别装满内容物。
[0062]在此状态下,将排出器15向下方按下,阀体组件14的2个阀体同时打开,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同时被排出。具体来说,小袋121、131中的内容物分别向外排出。此时,小袋121、131的内部空间内从位于上方的内容物开始依次排出。
[0063]因此,第二内容器13中,随着第二内容物的减少,接头部件132的棒状部135的外向面将从上部开始缓缓露出。在外容器11外部,通过外窗部118对露出的棒状部135外向面进行目视确认,能够确认第二内容物的残留量。
[0064]本发明设计成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以一定比例(本实施方式中为1:1)排出,并同时用完。因此根据第二小袋131的残留量便可确认第一小袋121的残留量。
[006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双层喷雾装置I中,外容器11中容纳有2个内容器12、13,同时2个内容器12、13中分别装有通过混合作为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使用的2种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第一剂与第二剂)。本双层喷雾装置I的原理为:利用喷射剂的压力使内容器12、13收缩,从而使内容物(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向外部排出。特别是,本双层喷雾装置I的外容器11的结构使得外容器11内部的至少一部分为可目视确认状态,以便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因此,利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双层喷雾装置I便可通过目视确认外容器11的内部情况,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
[0066]另外,在内容器12、13中,内容物装于小袋121、131中。此外,第二小袋131中拥有透明部分,因此可目视确认其内部情况。从而可便于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在第一内容器12与第二内容器13共同容纳于外容器11的结构中,就像二连罐体容器一样由于内容器外侧空间不相互独立,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容易发生反应,因此对于内容器12、13的隔断性能的要求较高。针对这一点,小袋为片材边缘部贴合的结构,材质自由度较高,且能够使用多层(例如6层)结构片材,因此可实现较高的隔断性。而且,小袋的表面接近平面,因此可提高目视确认性。此外,第二小袋131左右两侧部位拥有不透明部139,因此易残留于小袋131端部的(技术上难以排出的)内容物无法进行目视确认,从而能够切实掌握残留量。
[0067]另外,内容器12、13具有接头部件122、132,该接头部件122、132从用于排出小袋121,131中内容物的连通口延伸至小袋121、131内部。因而能够防止因小袋121、131变形而阻塞容纳于小袋121、131中的内容物流向连通口,从而便于内容物排净。
[0068]另外,在小袋121、131中,内部空间的上部为向上方缩小的形状,因此与内部空间的上部不缩小的形状相比,内部空间上部中容纳的内容物会向中央集中。具体来说,位于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接近接头部件122,因此易于向外排出,从而能够减少位于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残留量。此外,位于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将会最先排出,内容物将会顺势依次向上方排出,从而便于装于小袋121、131中的内容物从小袋121、131的内部空间上方逐渐减少。由此,通过从外部进行目视确认时,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内容物的残留量。同时,小袋121,131的重心较低,因此能够提高放置双层喷雾装置I时的稳定性。
[0069]此外,第二接头部件132的宽度尺寸较长,且作为标尺其外向面较宽,因此能够提高残留量的目视确认性。特别在棒状部135中,内向面拥有缝隙136,但外向面没有缝隙,因此比起外向面一侧,第二内容物更容易流向内向面一侧。因此,外向面不易被第二内容物遮挡,从而能够使外向面的颜色易于目视确认。
[0070]此外,由于第一接头部件122与第二接头部件132的形状存在差异,因此可使粘性等不同的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的排出比率接近适宜的比率。具体来说,棒状部125中形成的缝隙126的宽度比起棒状部135中形成的缝隙136的宽度更宽(形成的流道面积较大)。从而能够使粘性比起第二内容物高的第一内容物的排出量接近第二内容物的排出量。
[0071]以上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当然本发明可采用各种其他不同形式,而不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072](I)可目视确认内容物残留量的外容器结构
[0073]为确保可从外容器11的外侧目视确认内容物残留量,外容器11上至少需要有一部分具有透光性(透明或半透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外容器11示例中,在使用透明材料的容器主体111上贴装外部构件112,通过设于外部构件112上的外窗部118目视确认内部情况,但外容器11的形态可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能够目视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外窗部的形状、大小、位置、数量等可不必进行特别限制。此外,也可不使用外部构件112,直接在容器主体111上标注(印刷等)文字或图形等后将其作为外容器。同时,外容器还可以制作为全透明,而无需加入不透明的部分。
[0074](2)用于可目视确认内容物残留量的内容器结构
[007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器12、13的示例中(图5),除第二小袋131的左右两侧之外的中央部分为透明,从而能够目视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在该结构中,由于易残留于左右两侧部位的(技术上难以排出的)内容物无法进行目视确认,从而能够切实掌握残留量。但其结构不仅限于此。例如,只要能够目视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第二小袋中透明部分的形状、大小、位置、数量等可不必进行特别限制。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A的第二小袋131A,除了左右两侧部位的不透明部139之外,还可在中央部位加入不透明部139A,使其遮盖棒状部135。从而能够在确保其可目视确认位于棒状部135左右两侧的内容物的同时,使易残留于棒状部135两侧的(技术上难以排出的)内容物无法进行目视确认,从而能够切实掌握残留量。
[0076]同时,也可将构成第二小袋一部分的(第一内容器12侧的)片材变为不透明材质,而在另一个片材上设置透明部分。从而,不透明片材内侧标注的颜色、文字、符号等信息可通过设有透明部分的片材进行目视确认,从而掌握残留量。透明部分并不仅限于第二小袋的一部分,也可将整个第二小袋变为透明。
[0077]此外,其结构不仅限于将小袋的至少一个部位变为透明的形式,也可使其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小袋的变形程度,从而根据其变形程度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与其他袋状容器相比,小袋拥有变形方向一定,便于根据变形程度确认残留量的优点。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小袋121、131中的内容物从上方依次排出,从而能够根据小袋121、131的变形程度正确确认内容物的残留量。
[0078](3)小袋的形状
[0079]上述实施方式中小袋121、131的内部空间上部两端呈斜向直线状的形状,但其形状也可是如下所示的形状,而不仅限于上述示例。同时,下述示例所示形状可应用于第一内容器与第二内容器中的任意一个内容器或同时应用于两个内容器。此外,示例中将第二接头部件132作为了流道部件,但仅是举例,并不限于此。
[0080]例如图7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B的第二小袋131B中内部空间的上部两端并非直线状,而是向内侧凹陷的形状(该示例中为圆弧状)。图7所示形状是使内部空间上方位置宽度收窄的特点变得更为明显的形状。如图7所示的形状能够起到减少内部空间上部中内容物残留量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起到提高内容物依次从内部空间上部排出的效果。此处,也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上部缩小,使小袋外形符合内部空间形状。但如图7所示,夕卜形上由于未将上部宽度缩小(加大上部两端角部熔接部位的宽度),因此能够缩小与外容器11内壁之间产生的间隙,从而缩小小袋131B的可移动范围。由此,能够在外容器11朝向相反时(特别在掉落时)减小小袋131B的移动量,从而使接头部件132的下端不易戳破小袋131B。
[0081]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像如图8A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C的第二小袋131C—样,内部空间的宽度为一定(该示例中为长方形)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像如图8B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D的第二小袋131D—样,内部空间下部为朝下方缓缓缩小的形状。特别是粘度较高的内容物(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内容物)容易残留于内部空间的下部,因此通过缩小下部能够减少残留量。因此,多个小袋中的部分小袋(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小袋121)可以使用该形状。此外,内部空间的下部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例如圆弧状),而无需使两端呈斜向直线状。
[0082]另外,也可以是像如图8C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E的第二小袋131E—样,内部空间上部缓缓向上方缩小,下部向下方缓缓缩小的形状。从而不仅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效果(便于内容物依次从上方排出的效果),同时还可获得与图8B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内容物不易残留在下部的效果)。此时内部空间的上部两端及下部也可以是向内侧凹陷的形状(例如圆弧状),而无需使两端呈斜向直线状。
[0083]另外,也可以是像如图9A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F的第二小袋131F—样,内部空间下部也可为圆弧状,且向下方突出的形状。从而能够获得与图8B结构相同的效果(内容物不易残留在下部的效果)。
[0084]另外,也可以是像如图9B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G的第二小袋131G—样,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该示例中为上下2个空间)。从而能够便于调整各个空间的内容物排出量,进而使内容物更加方便地从上方依次排出。
[0085]此外,如图1OA?图1OC所示,内部空间也可以是两侧部位中间收窄的形状。具体来说,像如图1OA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H的第二小袋131H—样,呈向上方缓缓缩小的形状。或者,像如图1OB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1的第二小袋1311—样,呈向下方缓缓缩小的形状。此外,还可以像如图1OC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J的第二小袋131J—样,呈向上方及下方缓缓缩小的形状。从而能够获得与图9B结构相同的效果(便于内容物从上方依次排出的效果)。尤其在使上方的内部空间大于下方的内部空间后,上方的复原力(对排出内容物起到作用的力)大于下方的复原力,从而使内容物能够更方便地从上部依次排出。
[0086]另外,也可以像如图1lA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K的第二小袋131K—样,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空间(该示例中为上下3个空间),同时将相邻空间通过一边的端部(该示例中为左右交互侧)相连通。此处分隔的方向不仅限于上下分隔,也可以像图1lB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L的第二小袋131L那样将内部空间左右分隔为多个空间,并将相邻空间通过一边的端部(该示例中为下端)相连通。由此,内部空间中的内容物的流动受到限制,从而内容物排出形态不易产生偏差。
[0087]另外,也可对内部空间的内侧进行部分熔接。比如也可以像如图12A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M的第二小袋131M—样,在长方形的内部空间内侧(该示例中为上部两端)进行部分点状熔接。由此,便可获得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内部空间上部两端呈斜向直线状形状时同样的效果。此例中对左右各2个部位进行了熔接,但实际中对左右各I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进行熔接的形式亦可。此外,根据不同熔接位置,可获得与前述各类形状相同的效果。此外,也可像如图12B所示的第二内容器13N的第二小袋131N—样,在长方形的内部空间内侧(该示例中为上部两端)进行部分线状熔接。
[0088]另外,小袋的外形也可根据小袋的内部空间形状进行变更。在如图SB所示的内部空间下部向下方缓缓缩小的情况中,小袋的外形也可朝下方缓缓缩小。由此,与外容器11之间将不易产生干涉。
[0089]此外,也可像图13A所示的第一内容器12A的第一小袋121A那样,采用上部两端及下部两端呈斜向直线状的形状(分别朝上方及下方缓缓缩小,呈切除长方形四个角的形状)的外形。由此,便可避免小袋121A因与外容器11的内壁干涉而发生扭曲、倾斜的情况。同时,如图13A所示,小袋121A上部密封部(使片材相互粘合的边缘部)的宽度也可比下部密封部的宽度宽(加大密封部面积)。由此,上部密封部将比下部密封部更硬,即使在翻倒掉落时(头部124朝下掉落)小袋121A也不易破损,从而能够使小袋121A保持与掉落前相同的状态。此外,如图13B所示,与小袋121A的下部相比,小袋121A的上部不易朝厚度方向变宽(厚度变窄)。因此,相比小袋121A下部的内容积,小袋121A上部的内容积更小。由此能够便于在填充内容物时保持一定的平衡(下方较多的状态)。将该形状的小袋121A用于第一内容器与第二内容器后,排出第一内容物与第二内容物的比例将不易产生偏差。
[0090](4)流道部件的形状
[009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示例中,作为流道部件,给出了第一接头部件122与第二接头部件132的示例,但流道部件的形状不仅限于此。例如如图14A?图14C所示的第一内容器12B的接头部件12B,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头部件122的形状相同。但接头部件122B中,棒状部125B下端部位的厚度尺寸(小袋121表面垂直方向的宽度,图14B中的横向)比下端部位以外的部分长。具体来说,如图14D所示,在棒127B、128B下端部分中,其最下端连接部129的更下方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突出部127C、128C。突出部127C、128C为同一形状,且如图14E所示,与棒127B、128B中突出部127C、128C以外的部分相比,其向厚度方向两侧(图14B与图14E中的横向左右两侧)突出。该形状能够使棒状部125B下端部处的小袋121不易阻塞,且能够更易吸出残留在小袋121内部空间下部的内容物。
[0092]另外,在接头部件122B中,棒状部125B上端部位(与头部124的连接部,位于小袋121内部空间的最上部部分)的厚度尺寸比上端部位以外的部分短。具体来说,棒127B、128B的上端部127D、128D为同一形状,且如图14F所示,与棒127B、128B中的上端部127D、128D以外的部分相比,在厚度方向上两侧向内侧(中心线侧)凹陷。该形状能够使棒状部125的上端部形成沟槽,从而能够便于残留在棒状部125角落的内容物从该沟槽流入棒127B、128B之间,进而能够减少内容物的残留量。由于上端部形成有沟槽,与在上端部以外部分形成沟槽的结构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棒127B、128B之间的内容物残留量。
[0093]棒127B、128B除去突出部127C、128C以及上端部127D、128D的部分的厚度T是固定的(参考图14E与图14F)。同时,棒127B、128B之间的间隔(缝隙126B的宽度尺寸)D也是固定的(参考图14D)。小袋121的厚度在70?150 4111的范围时,棒1278、1288的厚度T与间隔D的比率T/D也可为1.0?3.0。如图15A所示,比率T/D不到1.0时,小袋121易阻塞,从而内容物难以排出。同时,如图15C所示,比率T/D超过3.0时,小袋121虽然不易阻塞,但棒127B、128B之间残留的内容物会变多。对此,若比率T/D为1.0?3.0时,则能够像图15B所示的那样,有效避免小袋121阻塞,同时能够减少棒127、128之间残留的内容物。
[0094]图16所示为,使棒127B、128B的厚度T与间隔D不同时的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厚度为121 μ m的第一小袋121中填充第一剂40g,厚度为104 μ m的第二小袋131中填充第二剂40g。此时,40g内容物中30g以上能够以每3秒2?15g以上的排出量排出时,则判定为良好,若无法以该排出量排出时则判定为尚可。如图16所示,比率T/D为1.0?3.0时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处于1.2?2.2时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同时,图14A?图14C所示接头部件122B中,除去棒127B、128B突出部127C、128C以及上端部127D、128D之后的部分的厚度T固定,且棒127B、128B之间的间隔D也固定。因此,通过将该部分的比率T/D设计在1.0?3.0的范围内,能够使棒状部125B中几乎所有部分都获得前述的效果,从而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效果。但接头部件的形状并没有限制,若存在部分比率T/D在1.0?3.0的范围时,则该部分能够获得前述效果,同时,该部分比例越高则效果越好。
[0095]同时,图14A?图14F中示例所示形状可应用于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部件或同时应用于两个部件。此外,小袋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小袋121的示例。
[0096]其中,缝隙的位置及数量均可进行变更。具体来说,可在棒状部两面形成缝隙(例如截面为H型),或在棒状部的角部形成缝隙(例如截面为T字形、十字形、星形)。同时,也可在棒状部周围形成螺旋状的缝隙。
[0097]此外,流道部件可不仅限于通过缝隙形成开放流道的结构,也可将其变为拥有内部流道的结构(管)。此时,可在上部开孔,使内部空间上部的内容物优先排出。开有多个孔时,可自下而上缩小孔的间隔,或扩大孔的大小。同时,在如前述图1OA?图1OC中所示拥有狭窄部位的形状中,由于在狭窄部位上部容易残留内容物,因此也可在狭窄部位上部对应的位置开孔。此外,也可通过加宽缝隙的宽度或加深缝隙的深度来获得同样的效果,从而取代在管上开孔的方式。
[0098]流道部件的长度也可调整为使与小袋底边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缩小的长度。同时,可在多个小袋上使用同一结构的流道部件。另外,也可在多个小袋的至少一部分中不使用流道部件。
[0099](5)其他形式变化示例
[0100]小袋并不仅限于对其周边进行整周密封的结构,也可以是将I张片材折叠后对剩余的3侧进行密封。同时,也可以是侧边带“拼条”的侧边折摺式袋。
[0101]内容物不仅限于2剂式的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的第一剂与第二剂,也可以是染发剂与护发剂等。染发剂包括酸性染发料、直接染发料、临时着色料。
[0102]同时,内容器不仅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或以上。例如,可将构成3剂式的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的3类头发处理剂组成物进行分装,并使其合流后排出。此外,也可将内容器变为I个,并在其中装入无需混合而直接使用的头发处理剂组成物(例如I剂式的药剂)。
[0103]如图17所示,也可将多个内容物中的其中I个(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内容物)直接装入外容器11中,而非装入小袋中,通过软管232进行抽吸。此时,在外容器11中的剩余空间中填充喷射剂。由此,直接装入外容器11中的内容物液面可从外容器11的外侧进行目视确认,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内容物的残留量。
[0104]同时,也可以是如图18所示的一个内容器32装于另一个内容器33中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外侧的内容器33能够进行目视确认,而内侧内容器32无法目视确认,因此能够根据I个内容器33的变形程度掌握内容物的残留量。此外,也可将外侧内容器33中至少一部分变为透明状态,使其能够目视确认内部情况。
[0105]另外,如之前所述,可通过将内容器(小袋)厚度调整在合适范围内,使内容物的排出量稳定,从而使其在残留量较少时也能方便排出。图19所示为,从最外层开始依次为PET/AL/EMAA (乙烯一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特殊PE的多层结构小袋的排出量试验结果。在该试验中,若小袋内的内容物在第一时间内排净,则判断为良好;若在比第一时间更长的第二时间内排净,则判断为尚可;若未能在第二时间内排净,则判断为不良。如图19所示,在前述厚度70?150 μm的范围内,内容物能够毫无问题地排出,尤其在100?150 μm的范围内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而在100?130 μm的范围内则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喷雾装置,包括内容器和外容器,该内容器中分别容纳有通过混合作为染发剂、脱色剂或脱染剂使用的多种头发处理剂组成物,该外容器中容纳有多个所述内容器;其利用喷射剂的压力使所述内容器收缩,从而使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向外部排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容器,其结构为可对该外容器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目视确认,以便确认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残留量; 所述内容器,将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容纳在小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的至少I个,其内部空间的上部呈向上方缩小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中设有用于排出所述头发处理剂组成物的连通口,具有从所述连通口延伸设置到所述小袋内部的流道部件。
【文档编号】B65D83/38GK104507826SQ20138003267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2日
【发明者】今野佳洋, 荐田刚, 小泽一马 申请人:朋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