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材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948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带材转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材转向装置(1),用于使带材(2)、尤其金属带材有角度地转向,所述带材转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向筒(3),所述带材(2)在保持带材拉伸的情况下能够围绕该转向筒以转向角(7)为幅度转向,所述转向角通过带材(2)的送入方向(14)和送出方向(15)预先给定,其中在所述转向筒(3)的周边上设置运送辊子(20),所述运送辊子沿着螺旋状的缠绕部为所述带材(2)形成高度相同的支承面,其中所述转向筒(3)借助调整装置(16)能够在第一运行位置(31)和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32)之间调整,其中为每个运行位置(31、32)分别分配有所述运送辊子(20)的一种布置方式(10、11),并且其中布置方式(10、11)中的运送辊子(20)以相应于螺旋状的缠绕部的定位方式确定方位。
【专利说明】带材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材转向装置,其用于使带材、尤其金属带材有角度地转向,所述带材转向装置具有转向筒,带材在保持带材拉伸的情况下能够围绕该转向筒转向,其中带材借助滚动体进行支撑,该滚动体沿着螺纹状的缠绕面布置在转向筒上并且形成了高度相同的支承面。

【背景技术】
[0002]在带材的工业处理中,各个处理工位经常置于不同的大厅中,所述大厅相互间有角度地或者左右颠倒地布置。处理线路中带材运行的方向由于制造技术的缘故必须变化,也就是经常转换带材的上侧和下侧。
[0003]为使带材转向公开了不同的装置。由DE 29 482 90 Al例如公开了经由转向筒输送带材,该转向筒设有辊子。由JP 55 080641 A公开了一种螺旋状的转向装置。
[0004]也经常在金属带材的处理线中需要有角度地转向和/或重新定向所述带材表面,其中带材的内侧或外侧能够选择性地作为“物体侧”输入下面的处理步骤中。
[0005]在金属工业中,对于有角度的转向已知不同的装置,例如专门构造的转向工位。对于带材表面的重新定向来说,已知将带材选择性地从上面或者从下面卷入设备的送入部件中。其他方案是选择性地从上面或者从下面在设备的出口部件中展开。第三方案也能够是将带材缠绕在专门的设备上。所有这些措施与显著的技术花费相联系。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带材转向装置以及用于使带材转向的方法,该方法需要更少的技术花费。
[0007]该任务在带材转向装置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决并且在方法方面通过权利要求14的特征得到解决。
[0008]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在转向筒的周侧上使用具有不同定位方式(Anstellung)的运送辊子:在一个半壳上左旋布置运送辊子,在另一半壳上右旋布置运送辊子。根据送入的带材的方向,所述一个或另一个半壳的辊子被用作用于带材的支承面。也就是说,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转向筒能够在第一运行位置和第二运行位置之间调整,其中为每个运行位置分别分配有一种运送辊子的布置方式,并且其中一种布置方式中的运送辊子以相应于螺旋状的缠绕部的定位方式确定方位。根据制造技术的情况,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使交替地来自两个彼此相反定向的送入方向的带材分别以转向角、例如以90°为幅度转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在说明书的下面部分中参照附图,从所述附图中能够根据没有限制的实施例获取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细节以及改进方案。
[0010]附图示出: 图1是按本发明的带材转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按图1的带材转向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按本发明的带材转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按图3的带材转向装置的俯视图;
图5到图8是第一运行类型与第二运行类型之间的对照,在第一运行类型中实现了简单的有角度的带材转向,在第二运行类型中实现了有角度的带材转向并且同时实现了带材的双重再定位,其中带材以上面送入第一带材转向装置并且再以上面离开第二带材转向装置;
图9是转向筒的沿右旋方向的缠绕部;
图10是转向筒的沿左旋方向的缠绕部;
图11是带材转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经由转向辊实现带材的输入,该转向辊布置在转向筒的上方;
图12是带材转向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经由转向辊实现带材的输入,该转向辊布置在转向筒的下方;
图13是带材转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带材首先螺旋状地缠绕转向筒并且随后经由布置在转向筒上方的转向辊输出;
图14是带材转向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带材首先螺旋状地缠绕转向筒并且随后经由布置在转向筒下方的转向辊输出;
图15是除根的细节图,其中在转向筒上示出了相互平行定向的运送辊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示意性地以带材转向装置I的实施例的侧视图示出。该带材转向装置基本上包括转向筒3,在该转向筒的周面上按行布置了滚动体,该滚动体构造成所定位的运送辊子20。在图1中,带材2首先从左向右送入,在上侧上碰到转向筒3上并且在其下侧上离开转向筒。筒3在支架上是旋转刚性的,然而能够借助调整装置16围绕垂直的轴线5 (参见图
6和图8)在两个运行位置31、32 (图4)之间摆转,其中在所述运行位置中的每个运行位置中使用了所述运送辊子20在转向筒3的周侧上的不同的布置方式10、11。在图9和10中实现了对具有沿右旋的布置方式10以及沿左旋的布置方式11的运送辊子20的更精确的解释。
[0012]图2以俯视图示出了场景图。带材2再沿着箭头14方向从左边送入并且沿着指向上的箭头15的方向离开带材转向装置I。转向角7为90°。在右手规则中沿右旋方向实现转向筒3在图1和图2中的缠绕,也就是以右旋方向圆柱形的螺旋形式。送入的回行段21的上侧“O”在离开带材转向装置I之后转向,从而在图2的俯视图中在出来的回行段
22中看到带材2的下侧“U”。利用在图1以及图2中所示的装置能够改变带材2的定向,使得从左边送入的带材2在离开带材转向装置I之后以上侧向下并且关于送入方向14呈直角地送入下一个处理阶段。
[0013]如开头已经说过的,送入方向14和所希望的出来方向15通过车间中各个处理工位的拓扑学固定地预先给定。所述任务能够在于将根据送入方向14送入的带材2有角度地转向并且同时也引起带材2的再定位,也就是说交换带材上侧O和带材下侧U。另一任务能够在于,使按送入方向14送入的带材2有角度地转向,而同时不引起带材2的重新定向,也就是说送入侧的带材表面也仍然是出口侧的带材表面。在最后所述的情况下,另一辊子是在图3中所示的转向辊6,带材转向装置I的组件。然而所述任务也能够在于,例如将反向于带材运行方向14送入的带材2例如在图2中以90° (现在在数学方面是正号)向上转向。
[0014]在图3和图4的下面两个视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所述带材2同样从左边进来,也应该以上侧“O”向上离开带材转向装置I。根据图3,也就是所述带材2由支撑辊8支撑地按箭头14送入带材转向装置I中,然而在那里首先到达转向辊6。这种转向辊6的轴线18可旋转地支承在轴承中并且固定在载体结构9上。该结构引起所述带材2的180°的转向。带材运行平面以转向辊6的直径为幅度下沉(根据转向辊6处于哪种高度(Niveau);通过布置多个转向辊6能够任意改变所述带材运行平面)。所述带材2在图3中在下游再次到达转向筒3,然而该转向筒现在关于图2中的视图处于其他(第二)运行位置32中。从第一运行位置31 (也参见图2)通过水平摆转90°的运动获得第二运行位置32。所述摆转运动相应于转向角7(图6、图8)。该摆转运动的摆转轴线5位于转向筒3的轴线4与经过的回行段22的中轴线17的交点上。在所述第二运行位置32中,所述带材2再次缠绕转向筒3,然而现在以左旋的圆柱形的螺旋形式缠绕。与图2不同的是,现在也使用其他组运送辊子20,也就是带有左旋定向11的辊子盒。在此,根据左旋的螺旋线定位所述运送辊子20。
[0015]为了使运送辊子20在每个辊子盒10、11中的定位方式分别根据相应的缠绕部的旋转方向确定方位,在缠绕面上不出现转向筒3与带材2之间的速度差,从而避免带材2表面上的划痕以及其他损伤。
[0016]图4中转向筒3的螺旋状的缠绕部引起了第二重新定向,也就是说再次交换上侧和下侧,使得带材2再次同侧离开所述带材转向装置I。在图4中通过以下方法来说明,即带材2的上侧在送入的回行段21中用“O”表示并且在出来的回行段22中也用“O”表示。
[0017]为了变换运行类型,长带材首先与转向筒3分开。随后摆转转向筒3并且新穿入带材2。下面根据相对位置(在图5到8中透明地示出所述带材2)再次解释第一和第二运行位置31、32之间带材转向装置I的转换。
[0018]所述转向筒3的第一运行位置31 (图5和图6):
为了使左边送入的带材2以90°的转向角7为幅度转向,所述转向筒3处于第一运行位置31中。在此,运送辊子20的第一布置情况10提供了用于右旋缠绕的支承面。所述运送辊子20的第二布置情况11位于其他半壳上并且不使用。
[0019]转向筒3的第二运行位置32 (图7和图8):
为了将左边送入的带材2 (参见图7)不仅摆转90°,而是也以相同的“物体侧”输入下面的处理布置,所述带材2首先通过转向棍6转向。随后通过转向筒3实现有角度的转向。然而相对于第一运行位置,所述运送辊子20的布置情况11现在形成了用于带材2左旋缠绕的支承面。所述运送辊子20的布置在对置的半壳上的布置方式10没有接触带材。
[0020]如此选择所述转向筒3和转向辊6的布置情况,使得带材运行平面在离开带材转向装置I之后在两种运行位置中是相同的。
[0021]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装置16实现第一运行位置31和第二运行位置32之间的切换,所述旋转装置支撑在车间底部(地基)19上引导装置中的辊子上。所述旋转装置16的驱动能够通过链条或者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或者其他方式实现。借助旋转装置16能够将转向筒3在水平平面内以例如90°的摆转角度来回摆转。在此,所述摆转轴线5在转向筒3的轴线4和出来的回行段22的中轴线17之间的交点中延伸。由此,用于两个运行位置31和32的出来的回行段22的轴线17保持一致。
[0022]图9示出了转向筒3的俯视图,该转向筒由带材2沿右旋的螺旋方向进行缠绕。这相应于转向筒3的第一运行位置31.所有具有带材接触的运送辊子20必须具有相应于该右旋螺旋的定向。
[0023]图10示出了转向筒3的俯视图,该转向筒由带材2沿左旋的螺旋方向进行缠绕。这相应于转向筒3的第二运行位置32。所有具有带材接触的运送辊子20必须具有相应于该左旋螺旋的定向。
[0024]出于制造技术的缘故,将运送辊子20综合在共同的组件中是很有意义的。如此,将右旋的运送辊子20置于带有右旋定向10的右旋的辊子盒中,左旋的运送辊子20置于带有左旋定向11的左旋的辊子盒中。
[0025]在每个辊子盒10中所述运送辊子20相互平行地并且沿着右旋螺旋方向定向。为每个辊子盒10在圆柱形外罩面上分配有固定面。通过螺栓实现辊子盒10在筒3上的固定。由此能够简单地更换所述辊子盒10。然而所述辊子盒10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可松开地固定在圆柱形外罩面上。
[0026]同样适用于辊子盒11,在该辊子盒上所述运送辊子20沿着左旋螺旋的方向定向。
[0027]如在图9和10中所示,所述辊子盒10仅仅在右旋的缠绕部中与带材2接触并且在左旋的缠绕部中放开,而所述辊子盒11仅仅在左旋的缠绕部中与带材2接触并且在右旋的缠绕部中放开。
[0028]然而所述带材2的缠绕部从转向筒3的上顶点25 (“12点钟”)伸到其下顶点24(“6点钟”)。因此,在将运行位置31变换到32并且反向变换时也必须变换运送辊子20在顶点24和25上的定向。这能够通过松开固定并且更换辊子盒实现。通过使用在转向筒3的上下顶点24、25上可旋转的摆转盒12实现其他方案。
[0029]在此,将运送辊子20置于辊子盒12中,该辊子盒围绕其旋转轴线13可旋转地得到支承。所述旋转轴线13平行于筒轴线4。通过将摆转盒12旋转180度将运送辊子20的定向从右旋变换到左旋或者说相反变换。
[0030]本发明的决定性的优点视作,对于带材上下侧的变换来说不再需要现有技术的在机械以及控制技术方面麻烦的机器。尤其能够在随后安装双线的耦合时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变换带材上侧O和带材下侧U的方案。
[0031]将运送辊子20布置在盒中具有以下优点,即能够简单地通过变换盒子实现辊子定向的变化。
[0032]在顶点24和25中能够通过摆转盒12的对称的结构通过围绕其纵轴线13旋转180°改变运送辊子20的定向。
[0033]转向筒3和转向辊6的布置根据局部情况和要求能够是不同的。图11到14示例性地示出了不同的场景:
图11示出了带材转向装置I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带材2的输入经由转向辊6实现,该转向辊布置在转向筒3的上方。
[0034]在图12中示出了经由转向辊6实现带材2输入的场景,该转向辊布置在转向筒3的下方。
[0035]图13示出了带材转向装置I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该带材2首先螺旋状地缠绕转向筒3并且随后经由布置在转向筒3上方的转向辊6运行。
[0036]在图14中,所述带材2首先螺旋状地缠绕转向筒3并且随后经由布置在转向筒3下方的转向辊6运行。
[0037]图15示出了转向筒3的带有运送辊子20列状布置的区域。所述运送辊子20是盘状的。其端面相互平行地定向。每个运送辊子20能够围绕轴线26旋转地得到支承。
[0038]尽管通过上面所解释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在细节方面解释并且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没有受到公开的例子的限制并且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导出其他变型方案,而不离开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9]如所描述的,所述带材2从上面经由转向辊6并且从上面经由转向筒3运行。在转向棍6和转向筒3的其他布置情况中,也能够从下面经由转向棍6并且从下面经由转向筒3引导所述带材2 (图12),或者首先经由转向筒3并且随后经由转向辊6引导带材(图13)(从下往上或者从上往下开始)。
[0040]例如也能够可旋转地支承在上面所述的例子中旋转刚性地布置的转向筒3。
[0041]所述运送辊子20能够设计成不同的,例如具有圆柱形的运行面,或者也具有桶的形状。
[0042]当然,所述转向角7并不局限于90°,而是也能够采用其他值。
[0043]代替辊子盒10、11或12,也能够使用另外设计的辊子条。在顶点24和25中还能够将运送辊子20的支座也牢固地固定在转向筒3的圆周上。
[0044]各个运送辊子20的支承原则上应该是平稳运行的。
[0045]所述运送辊子20的轴线虽然平行、但是错开地位于辊子盒上。
[0046]附图标记列表
1带材转向装置
2带材
3转向筒(螺旋转向辊)
4转向筒3的轴线
5摆转轴线
6转向棍
7转向角
8支撑辊
9载体结构
10右旋定向的辊子盒
11左旋定向的辊子盒
12摆转盒
13摆转盒12在顶点24和25中的旋转轴线
14送入方向
15送出方向16调整装置、旋转装置
17送出的带材的中轴线
18转向辊6的轴线
19底部、地基
20运送辊子
21送入的回行段
22送出的回行段
23转向筒3的对称线
24顶点
25顶点
26运送辊子20的轴线
31第一运行位置
32第二运行位置O带材上侧
U带材下侧。
【权利要求】
1.带材转向装置(1),用于使带材(2)、尤其金属带材有角度地转向,所述带材转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向筒(3),所述带材(2)在保持带材拉伸的情况下能够围绕着所述转向筒以转向角(7)为幅度转向,所述转向角通过所述带材(2)的送入方向(14)和送出方向(15)预先给定,其中沿着所述转向筒(3)的周向设置运送辊子(20),所述运送辊子沿着螺旋状的缠绕部为所述带材(2)形成高度相同的支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筒(3)借助调整装置(16)能够在第一运行位置(31)和至少一个第二运行位置(32)之间调整,其中为每个运行位置(31、32)分别分配有所述运送辊子(20)的一种布置方式(10、11),并且其中布置方式(10、11)中的运送辊子(20)以相应于螺旋状的缠绕部的定位方式确定方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辊子(20)在第一布置方式(10)中沿着所述转向筒(3 )的周向右旋地布置并且在第二布置方式(11)中沿着所述转向筒(3 )的周向左旋地布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更换辊子盒能够改变所述运送辊子(20)在所述转向筒(3)的顶点(24、25)中的定向。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筒(3)的顶点(24、25)中,所述运送辊子(20)分别成组地并且在平行于所述转向筒(3)的纵轴线(4)延伸的旋转轴线(13)上可旋转地进行布置并且相互平行地定向,并且通过围绕所述旋转轴线的旋转能够在第一布置方式(10)、即右旋与第二布置方式(11)、即左旋之间改变所述运送辊子(20)的定向。
5.按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筒(3)能够围绕摆转轴线(5 )在所述运行位置(31、32 )之间摆转。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转轴线(5)垂直布置并且所述转向筒(3)能够以90°的摆转角为幅度进行摆转。
7.按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辊子(20)布置在辊子盒中,并且所述辊子盒分别沿轴向(4)布置在所述转向筒(3)的周侧上。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筒(3)上设置固定面,所述固定面构造用于容纳所述辊子盒。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辊子盒(12)的纵向延展在两侧超出缠绕着所述转向筒(3)的带材(2)。
10.按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辊子盒借助可松开的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转向筒(3)上。
11.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辊子盒能够沿着分别围绕其纵轴线旋转180°的定向固定在所述转向筒(3)上。
12.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筒(3)的上游前接了能够围绕所述轴线(18 )旋转地得到支承的转向辊(6 )。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6)布置在载体结构(9)上,并且所述转向辊(6)的高度高于所述转向筒(3)的高度。
14.用于使带材有角度地转向的方法,借助按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材转向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下述第一步骤: -从带材转向装置(1)中抽出带材(2),在所述带材转向装置中,所述转向筒(3)处于第一运行位置(31)中, -其特征在于以下其他步骤: -改变所述转向筒(3)的运行位置(31), -通过改变辊子盒或者通过旋转摆转盒(12)使运送辊子(20)在所述转向筒(3)的顶点(24、25)上重新定向, -输入来自第二送入方向(14)的带材(2 ),并且借助处于第二运行位置(32 )中的转向筒(3)使所述带材(2)转向。
【文档编号】B65H27/00GK104379477SQ20138003238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G.埃伦特劳特, G.卡纳 申请人:西门子 Vai 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