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908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压缸缓冲装置,具体是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伸缩液压缸作为折臂式随车吊臂架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可以控制臂架伸、缩动作,还起到分担、支撑臂架吊运重物的作用。传统的(捆绑型)伸缩液压缸受安装空间限制,通常设计为细长缸径(缸径≤100mm、行程≥1600mm),同时要求伸、缩速度及频率“快”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型吊机臂筒在没有缓冲装置的伸缩液压缸作用下,当活塞杆运行伸至行程末端时,由于伸缩油缸活塞上端面与导向套下端面的突然性撞击及贴合,吊机臂筒也紧急停止运动,吊机所吊装的重物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下端吊装重物会因紧急性停止产生重心偏移及重物摆动;进而对整机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应用在随车吊(捆绑型)伸缩液压缸内部,防止紧急性停止产生重心偏移及重物摆动;保护整机的安全性、稳定性,特提出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

为此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包括缸筒,缸筒1的尾端设有底座3,缸筒1内装配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尾部和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活塞4,活塞杆2的前端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套5,并通过压盖6将导向套5固定,使活塞杆2沿着导向套5内滑动,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工作用端头7,活塞杆2内为空腔,空腔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油管8,油管8的两端分别贯穿出活塞4和端头7形成无杆腔油路17,活塞4的尾端通过缓冲套压盖9设有缓冲套一10,缓冲套一10和底座3配合安装,底座3内通过单向阀11设有无杆腔油进油口一12,无杆腔油进油口一12和无杆油腔17贯通,端头7上设有无杆油腔进油口二13与油管8连接;端头7上还设有有杆油腔进油口二14和活塞杆2内空腔形成有杆油腔18,有杆油腔18通过活塞杆2上设有的油孔16和有杆油腔进油口二14贯通;从缸筒1的侧壁向内贯穿导向套5设有有杆油腔进油口一15,与有杆油腔18贯通。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活塞杆2上油孔16的侧边设有缓冲套二20。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缸筒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安装座19。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专利通过缸筒、活塞杆、活塞杆内空腔以及油管的联合使用,形成了有杆油腔和无杆油腔,两套油路有助于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增加浮动式缓冲套以限制液压油流量,从而实现伸、缩减速的缓冲效果;缓冲装置可完全消除行程末端的撞击力和噪音,从而提高吊机运行过程的平稳性、安全性。

在液压缸有、无杆油腔分别增加缓冲套,实现了液压缸行程末端限制液压油流速以减缓冲击力的设计理念;同时可推广应用至其它各种类型折臂式随车吊(捆绑型)伸缩油缸,用以消除臂筒在行程末端产生的撞击力和噪音,提高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伸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伸展后的连接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展时油腔的运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回缩时油腔的运动示意图。

1缸筒,2活塞杆,3底座,4活塞,5导向套,6压盖,7端头, 8油管,9缓冲套压盖,10缓冲套一,11单向阀,12无杆腔油进油口一,13无杆腔油进油口二,14有杆油腔进油口二,15有杆腔油进油口一,16油孔,17无杆油腔,18有杆油腔,19安装座,20缓冲套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2、3、4、5所示。

一种折臂式随车吊伸缩液压缸缓冲装置,包括缸筒,缸筒1的尾端设有底座3,缸筒1内装配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尾部和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活塞4,活塞杆2的前端缸筒1内壁之间设有导向套5,并通过压盖6将导向套5固定,使活塞杆2沿着导向套5内滑动,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工作用端头7,活塞杆2内为空腔,空腔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油管8,油管8的两端分别贯穿出活塞4和端头7形成无杆腔油路17,活塞4的尾端通过缓冲套压盖9设有缓冲套一10,缓冲套一10和底座3配合安装,底座3内通过单向阀11设有无杆腔油进油口一12,无杆腔油进油口一12和无杆油腔17贯通,端头7上设有无杆油腔进油口二13与油管8连接;端头7上还设有有杆油腔进油口二14和活塞杆2内空腔形成有杆油腔18,有杆油腔18通过活塞杆2上设有的油孔16和有杆油腔进油孔二14贯通;从缸筒1的侧壁向内贯穿导向套5设有有杆油腔进油口一15,与有杆油腔18贯通。

在活塞杆2上油孔16的侧边设有缓冲套二20。

在缸筒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安装座19。

缓冲套工作原理描述:

折臂式随车吊臂筒(捆绑型)伸缩缸是由多支伸缩型液压缸串联控制使用;为便于油液的流通,单支伸缩液压缸均设计有4个油孔,即2个油孔通无杆油腔、2个油孔通有杆油腔18,如此伸缩液压缸活塞杆必须设计为中空结构,且内孔需焊接油管以便于联通其它伸缩液压缸的无杆腔。基于特殊的使用要求,无杆腔缓冲采用了缓冲套压盖9和缓冲套一10分步组合结构,同时缓冲套压盖9与活塞杆轴头采用螺纹联结以便于压盖内孔与无杆腔联通。

图4所示有杆油腔18缓冲装置举升工作原理:活塞杆2受液压推力快速伸出,活塞4与缓冲套二20运行并接近最大行程时,缓冲套二20设计的10度R形锥面优先进入导向套6,导向套6前端设计有一个R弧以便于缓冲套二20进入内孔,以起到首先急速限流效果;随着缓冲套缓慢的逐步推进,此时液压油只能通过缓冲套的双向锥面及导向套内孔的间隙流出,缓冲套二20与导向套6最大间隙为0.2mm、最小间隙0.02mm,以达到限制液压油流速的效果,进而起到减轻冲击力及增大缓冲安全性的效果。

图5所示无杆油腔缓冲装置回缩工作原理:回缩时,液压油通过有杆油腔进油口二14、杆腔油进油口一15进入缸体内部以推动活塞杆2回缩,活塞4回缩并接近液压缸最小行程时,此时安装在缸底的单向阀11起到关闭、节流作用。

单向阀原理:活塞杆2伸出时,单向阀11在0.5Mpa压力下开启,液压油经单向阀11及缸底进油孔进油,杜绝缓冲套一10受力面积太小造成启动压力过大;活塞杆回缩时,单向阀11的节制作用使油液不能通过单向阀流出,同液压缸举升时原理相似:缓冲套一10的10度R形锥面优先进入进入缸底内孔;随后活塞与缸底之间的液压油只能通过缓冲套的双向锥面及缸底内孔之间的间隙流出,液压缸整体回缩运行速度减慢进而实现缓冲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