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56920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尤其涉及电梯的轿厢架结构。本发明还涉及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第5版)》(陈家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中介绍了电梯的安装调试方法(第四章)。不论有脚手架的电梯安装还是无脚手架的电梯安装,基本都是先在井道内安装导轨,然后组装轿厢。组装轿厢的步骤及顺序虽然根据各个生产厂家的组装工艺的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但是基本上包含将轿底板与轿厢架的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轿厢架的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轿厢架的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安装上部导靴的步骤(参见上述技术文件第218页、第229页)。

但是,由于立梁的高度高,在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以及安装上部导靴的步骤,安装人员无法直接站在轿底板上进行这些施工,所以为了安装上梁和上部导靴等需要采取架设脚手架等措施。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工时,而且根据所设脚手架的位置安装人员有时需要采用困难的姿势,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施工,加大了安装施工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这种电梯装置的结构可以大幅度减少安装施工的负担。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井道、升降于所述井道的轿厢、为所述轿厢导向的导轨、以及安装于所述轿厢上部的上部导靴。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立梁和下梁,所述轿厢体包括轿底板。所述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所述上部立梁和所述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所述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 立梁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装上述电梯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井道内安装导轨的步骤,将轿底板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在井道内将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在所述将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将下部立梁与所述下梁连接固定。此后,具有将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所述将上梁与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是在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所述上梁与所述上部立梁连接固定。所述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是在所述上部立梁与所述下部立梁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所述上部导靴安装于所述上梁。然后,具有提升所述上部立梁、将其与所述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

由于轿厢架的立梁分为上部立梁以及下部立梁,而且两者之间可以套装,所以在电梯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两者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固定。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立梁的整体高度,使安装人员可以在不另外架设脚手架的状态下直接站在轿底板上安装上梁和上部导靴等,然后再将上部立梁提升到预定的高度,使其与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这不仅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工时,而且可以避免安装人员采用困难的姿势,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施工,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装置安装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临时固定在导轨的步骤。

图5是图4所示B-B剖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6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

图7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立梁与下部立梁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

图8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梁与上部立梁连接固定的步 骤。

图9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

图10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提升上部立梁并将其与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

<附图中的标记>

100-电梯装置、102-井道、104-导轨、112-下梁、114-立梁、114a-下部立梁、114b-上部立梁、114c-阻挡部、116-上梁、120-轿厢体、122-轿底板、132-安全钳、134-下部导靴、136-上部导靴、138-临时托架、140-导轨夹、200-安装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具有井道102、轿厢、导轨104、安全钳132、下部导靴134、以及上部导靴136。井道102是电梯装置100的运行通道。导轨104设置在井道102内,为所述轿厢导向。所述轿厢沿导轨104升降于井道102。

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体120。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116、立梁114和下梁112。轿厢体120包括轿底板122、轿壁以及轿顶。在图1中,为了突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只简略地用双点划线表示了轿壁以及轿顶等部分的大致位置。轿底板12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在一起。

立梁114分为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由槽钢构成。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也可以由具有足够强度的其他槽型材料构成,例如,由树脂材料或者合成材料等构成。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也可以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材料构成。例如,由横截面为“凹”字形、中空的筒状钢材、树脂材料或者合成材料等构成。

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之中的一个能够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两者中的一个可以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从而实现套装装配。在此,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之中的一个套在另一个的外侧,或者将其中的一个插入到另一个的内侧,而实现的装配方式简称为“套装”。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之间为了实现套装,两者可以同时具有上述的槽型结构、或者横截面为“凹”字形的、中空的筒状结构。也可以是,两者中一方具有横截面为“凹”字形的、中空的筒状结构,而另一方具有可以插入到该“凹”字形空腔内的槽型结构。

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两者之间纵向套装范围(即两者在纵向相互重叠的范围)较大的状态称为“深套装”,而将两者之间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状态称为“浅套装”。“深套装”和“浅套装”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只要能够达到下述的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需要对“深套装”和“浅套装”进行严格的定义。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在此将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之间的纵向套装范围至少大于两者中某一个的长度的二分之一的状态称为“深套装”,而将其他套装状态称为“浅套装”。

图2是图1所示A-A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下部立梁114a以及上部立梁114b由槽钢构成。下部立梁114a套在上部立梁114b的外侧,即两者之间以套装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用螺栓和螺母相互固定。下部立梁114a的槽内设有阻挡部114c,用以确定在一个预定的深套装状态下的上部立梁114b的位置。在没有用螺栓和螺母相互固定,或者遇到阻挡部114c的阻碍时,处于套装的下部立梁114a和上部立梁114b可以沿其纵向相对滑动。

如图1所示,下部立梁114a的长度用La表示,上部立梁114b的长度用Lb表示,两者之间的纵向套装范围用H表示。在图1所示的所述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H既小于二分之一La,又小于二分之一Lb。也就是说,这时下部立梁114a与上部立梁114b是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小的浅套装状态下固定在一起的。而在下述的组装过程中,两者可以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

下部立梁114a的下端部安装有安全钳132,而在安全钳132的下方安装有下部导靴134。另外,下部立梁114a还与下梁112相互连接固定。此外,在所述轿厢的上部安装有上部导靴136。具体地讲,在上部立梁114b的上端部安装有上梁116,在上梁116安装有上部导靴136。上部导靴136和下部导靴134引导所述轿厢在导轨104上运行。安全钳132当所述轿厢的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时,强行制停所述轿厢。

图3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装置安装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表示了组装本发明电梯装置的轿厢部分的主要步骤。该流程图中的步骤S303和S305是在井道外完成的组装步骤,其他为在井道内完成的步骤。下面结合该流程图以及后续的附图,对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302,在井道102内安装导轨104。在步骤S303,在井道外将下部立梁114a、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组装在一起,并调整好相互的位置。这可以减少井道内的安装负担,也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度。例如,可以在工厂内完成步骤S303的组装工作,然后将组装的组合件包装运输到电梯装置100的安 装现场。

图4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临时固定在导轨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04。在步骤S304,将与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组装在一起的下部立梁114a搬运到井道102内,临时固定在导轨104。

图5是图4所示B-B剖面的投影示意图。在将包括下部立梁114a的组合件搬入井道内之前,先在导轨104上安装临时托架138。如图4所示,临时托架138呈“L”字形,其纵向延伸的部分靠在导轨104的背面,通过导轨夹140以及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导轨104。其横向延伸的部分,如图5所示分成两叉,从导轨104的两侧向导轨104的前方延伸。临时托架138在轿厢的组装过程中用于临时托举支持相关的零部件等。如图4所示,搬入井道102的包括下部立梁114a的组合件,就是放到临时托架138上,并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橡皮带等将下部立梁114a与导轨104临时绑在一起。

在步骤S305,在井道外事先将轿底板12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组装到一起。例如,可以在工厂内完成步骤S305的组装工作,然后将组装的组合件包装运输到电梯装置100的安装现场。这可以减少井道内的安装负担,也可以提高装配的精度。

图6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下部立梁与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06。在步骤S306,将组装到一起的轿底板122与下梁112搬入井道102内,将下部立梁114a与下梁112连接固定。完成步骤S306后,所形成的包括下梁112、轿底板122以及下部立梁114a的组合体可以作为临时作业平台使用。

在步骤S308,将包括下梁112、轿底板122以及下部立梁114a的组合体作为临时作业平台,在井道102内安装调试其他各种装置以及各种零部件。这时,可以在靠近下部立梁114a上端的部位临时安装上部导靴,并且用钢丝绳牵引作为临时作业平台的该组合体,使临时作业平台可以上下移动,能够安装调试不同高度的各种装置以及各种零部件。由于这时安装人员可以直接站在轿底板122上施工作业,所以稳定安全。尤其当井道102内的一些装置及零部件需要尽早安装调试时,可以利用这个临时作业平台。但是,这个步骤不是必需的,只是一个优选的步骤,不需要时可以将其删除。

图7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立梁与下部立梁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10。在步骤S310,将上部立梁114b插入到下部立梁114a的内侧,当上部立梁114b的下端部碰到下部立梁114a的阻挡部 114c,上部立梁114b便会停止下移,在这个状态下用螺栓和螺母将上部立梁114b和下部立梁114a相互固定。如图7所示,这时,纵向套装范围H大于二分之一La,也大于二分之一Lb。这是个深套装状态。阻挡部114c可以是壁状,也可以是凸台状,还可以是能够阻挡上部立梁114b相对下部立梁114a继续下移的其他形状。阻挡部114c可以用焊接或者胶接等方法设置在下部立梁114a的槽内。

图8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梁与上部立梁连接固定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12。在步骤S312,如图8所示,是在上部立梁114b与下部立梁114a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上梁116与上部立梁114b连接固定。

图9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将上部导靴安装于上梁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14。在步骤S314,如图9所示,是在上部立梁114b与下部立梁114a处于深套装状态下,将上部导靴136安装于上梁116,并调整上部导靴136与导轨104的相对位置。

由于轿厢架的立梁114分为上部立梁114b和下部立梁114a,而且两者之间可以套装,所以在电梯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两者在纵向套装范围较大的深套装状态下固定。如图7至图9所示,在深套装状态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立梁114的整体高度,使安装人员可以在不另外架设脚手架的状态下直接站在轿底板122上安装上梁116和上部导靴136等,这不仅减少了施工的工作量和工时,而且可以避免安装人员采用困难的姿势,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施工,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图10简略地表示图3所示电梯安装方法中提升上部立梁、并将其与下部立梁在浅套装状态下固定的步骤,即表示步骤S316。在这个步骤,提升上部立梁114b,使上梁116达到预定高度,并将上部立梁114b与下部立梁114a在浅套装状态下相互固定。这样便完成了轿厢架的组装。所谓“预定高度”是指,在轿厢架组装完毕的状态下,上梁116所应具有的高度。由于与上部立梁114b连接在一起的上梁116上已经安装有上部导靴136,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将上部立梁114b向上移动提升。

此后,安装了曳引机和曳引绳,便可以将包括轿厢架和轿底板122的组合体作为可移动的作业平台,在井道102内将其移动到所需的高度施工作业。另外,也可以在后续的步骤,安装轿壁、轿顶等,完成轿厢的组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将立梁分为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并采用两者套装的结构,其目的就是在电梯的组装过程中将两者临时固定在深套装的状态下,降低立梁的整体高度,使安装人员可以在不另外架设脚手架的状态下直 接站在轿底板上安装上梁和上部导靴等,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所以,在步骤S310将上部立梁114b与下部立梁114a在深套装状态下固定后,所得到的立梁114的整体高度要根据安装上梁116和上部导靴136的方便而定。

为了实现在深套装的状态下使立梁的整体高度能够充分降低,应当避免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的长度相差过大。优选上部立梁和下部立梁的长度相近或相同。在此,所谓“长度相近”是指,两者中长度小的一方的长度大于长度大的一方的二分之一。例如,当下部立梁114a的长度La小于上部立梁114b的长度Lb时,优选下部立梁114a具有大于Lb/2的长度La,即优选(Lb/2)<La<Lb。

在下部立梁114a的槽内设置阻挡部114c,就是为了将上部立梁114b和下部立梁114a装配到深套装时,便于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所以,可以根据所需的立梁114的整体高度,确定阻挡部114c的设置位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图3所示的电梯装置安装方法的流程中,在井道外将下部立梁114a、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组装在一起(步骤S303),然后将组装好的组合件搬运到井道102内,临时固定在导轨104(步骤S304)。但是,这只是一个优选的方案,不是对安装下部立梁114a、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的安装方法的限定。下部立梁114a、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可以分别搬运到井道102内,按照需要的顺序进行安装。

又如,在图3所示的流程中,在井道外事先将轿底板12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组装到一起(步骤S305),然后将组装好的组合件搬入井道102内,将下部立梁114a与下梁112连接固定(步骤S306)。但是,这只是一个优选的方案,不是对安装轿底板122以及下梁112的安装方法的限定。可以将下梁112和轿底板122分别搬运到井道102内,先将下梁112与下部立梁114a连接固定,再将轿底板12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

还可以在将下部立梁114a搬入井道之前,先将下梁112设置在井道内。这时,也可以在井道外将安全钳132以及下部导靴134与下梁112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组装好的组合件搬运到井道内进行安装。再将轿底板122搬入井道102,与下梁112连接固定。此后,将下部立梁114a搬入井道102,将下部立梁114a与下梁112连接固定。

总之,下梁112、轿底板122、安全钳132、下部导靴134以及下部立梁114a的安装方法以及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换。

再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下部立梁114a与上部立梁114b之间的套装是 通过将下部立梁114a套在上部立梁114b的外侧而实现的。两者之间的套装当然也可以通过将上部立梁114b套在下部立梁114a的外侧而实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上部导靴136安装于上梁116上,但这不是对上部导靴安装位置的限定,上部导靴也可以安装在上部立梁114b的上端部。即使将上部导靴安装在上部立梁114b的上端部,显然,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也能大幅度降低了安装施工的负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此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者将其删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