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锌筒出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1482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电池锌筒出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池锌筒出盘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锌筒的出盘过程是指将装在料箱中的锌筒逐个送入指定轨道的过程,现有技术中,电池锌筒的出盘是直接将装满电池锌筒的木箱到放在出盘机上,依靠震动盘的震动将电池锌筒逐个送入指定轨道内,但由于电池锌筒的厚度只有22-48丝,在震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电池锌筒的变形,从而会造成电池锌筒的损坏;且电池锌筒每一批次的厚度不同,需要经常调整震动器,存在操作麻烦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电池锌筒变形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一侧的转盘,机架中设置有用于运输料箱的输送轨道,输送轨道下方的机架上连接有用于将料箱中的隔板和锌筒顶起的顶杆装置,输送轨道上方的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隔板上的锌筒推送到转盘上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上连接有用于吸取隔板的吸取机构。

本发明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其中,顶杆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支撑板及与料箱底部通孔相配的顶杆,顶杆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气缸固定在机架上,顶杆的外径小于通孔的内径。

本发明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其中,推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的滑轨、安装在滑轨上且可沿滑轨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板,第二气缸固定在滑轨的一端,推板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

本发明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其中,吸取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固定板、导柱、吸嘴及固定在推板上的支架,导柱活动穿设在支架中,吸嘴固定在导柱的下端,导柱上端与固定板固定,第三气缸固定在支架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板固定。

本发明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其中,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暂存隔板的平台。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使得电池锌筒在整个出盘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与传统采用震动盘来实现出盘过程的出盘机相比,避免了因震动而导致电池锌筒变形现象的出现,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池锌筒出盘装置,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一侧的转盘2,机架1中设置有用于运输料箱3的输送轨道4,输送轨道4下方的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将料箱3中的隔板31和锌筒32顶起的顶杆装置5,输送轨道4上方的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将隔板31上的锌筒32推送到转盘2上的推动装置6,推动装置6上连接有用于吸取隔板31的吸取机构7,顶杆装置5包括第一气缸51、支撑板52及与料箱3底部通孔33相配的顶杆53,顶杆53下端固定在支撑板52上,支撑板52与第一气缸51的活塞杆固定,第一气缸51固定在机架1上,顶杆53的外径小于通孔33的内径,推动装置6包括第二气缸61、固定在机架1上的滑轨62、安装在滑轨62上且可沿滑轨62长度方向移动的推板63,第二气缸61固定在滑轨62的一端,推板63与第二气缸61的活塞杆固定,吸取机构7包括第三气缸71、固定板72、导柱73、吸嘴74及固定在推板63上的支架75,导柱73活动穿设在支架75中,吸嘴74固定在导柱73的下端,导柱73上端与固定板72固定,第三气缸71固定在支架75上,第三气缸71的活塞杆与固定板72固定,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暂存隔板31的平台1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第二气缸61推动推板63,使得推板63移动到输送轨道4远离转盘2的一侧;输送轨道4将装有隔板31和锌筒32的料箱3输送到顶杆装置5的上方;顶杆装置5中的第一气缸51推动支撑板52及顶杆53上移一层,由于料箱3底部设有通孔33且顶杆53的外径小于通孔33的内径,使得顶杆53能够插入到通孔33中,并带动隔板31及锌筒32上移一层,最终能够使得最上层的锌筒32与转盘2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二气缸61带动推板63往转盘2一侧移动,同时将料箱3中最上层隔板31上的锌筒32推到转盘2上;第三气缸71带动固定板72、导柱73和吸嘴74下移,气嘴74吸取料箱3中最上层的隔板31;第三气缸71带动固定板72、导柱73和吸嘴74上移,第二气缸61推动推板63,使得推板63移动到输送轨道4远离转盘2的一侧,吸嘴74释放隔板31,隔板31下落到机架1侧边的平台11上。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对料箱3中一层锌筒32的出盘,并对一层隔板31进行了移除。

本发明涉及的感应装置7、传感器8和控制器6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