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89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货物装卸作业中所使用的钢索吊车的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



背景技术:

为了使货物沿垂直方向移动,并且使悬挂的货物沿着设置于顶侧的轨道进行移动,通常使用钢索吊车。该钢索吊车具有卷绕钢丝绳的钢绳卷筒,该钢绳卷筒在卷筒用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卷绕在该钢绳卷筒上的钢丝绳,通过例如专利文献1、2所示的钢绳引导机构而被按压在钢绳卷筒的绳槽中。这样,在以钢丝绳相对于钢绳卷筒倾斜的状态斜向拉拽时,能够防止钢丝绳脱离绳槽。另外,在将钢丝绳卷绕到钢绳卷筒时,能够防止将钢丝绳卷绕在并非本应卷绕的绳槽的绳槽中这样的跳槽现象。进而,能够防止将钢丝绳重叠卷绕至已卷绕有钢丝绳的绳槽中这样的多重卷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424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737412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钢绳引导机构呈并非将钢绳卷筒的整个外周覆盖而仅将其中一部分覆盖的构成。因此,在例如被施加较大振动等的外在作用下,有可能发生上述跳槽现象。

为了防止这样的跳槽现象,优选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构成为钢绳引导机构将钢绳卷筒的整个外周覆盖。在此,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覆盖钢绳卷筒的环状部分由两个滑动部件构成。但是,这两个滑动部件虽然整体相似,但彼此存在差异而非相同部件。即,虽然各滑动部件的内周侧形成有绳槽,但该绳槽中的一部分的形状不同。因此,为了制造各滑动部件,需要不同的模具。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部件能够通用的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所提供的钢绳引导机构用于防止卷绕在钢索吊车的钢绳卷筒上的钢丝绳不规则卷绕,其特征在于,具备:内周侧形成有进入钢绳卷筒的绳槽的突条,并且圆周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有一端连接部和另一端连接部的第一滑动部件、和形状与第一滑动部件相同,并且与第一滑动部件连接而形成环状的环状部件的第二滑动部件;第一滑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与第二滑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第一滑动部件的突条与第二滑动部件的突条,以至少钢绳卷筒的圆周方向上的一圈部分与绳槽的一圈部分相互螺合的方式被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将第一滑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件而被连接的部位设为第一固定部位时,在该第一固定部位处,以在第一滑动部件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之间,存在宽度相当于突条螺距的整数倍的间隔件的状态进行固定,在将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通过连接部件而被连接的部位设为第二固定部位时,在该第二固定部位处,以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直接接触的状态进行固定,或者,以在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隔件的状态进行固定,其中,该第二固定部位处的间隔件的宽度相当于突条螺距的整数倍且与第一固定部位处的间隔件的宽度不同。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位于第一固定部位处的间隔件的宽度相当于突条的一个螺距,在第二固定部位处,以第一滑动部件的另一端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部直接接触的状态进行固定。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设有:窄幅部、位于该窄幅部的圆周方向一端侧的一端宽幅部、以及位于窄幅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宽幅部;一端宽幅部和另一端宽幅部朝向窄幅部的宽度方向一侧突出;一端连接部和另一端连接部分别从一端宽幅部和另一端宽幅部朝向圆周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突出;在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滑动部件的一端宽幅部与另一端宽幅部之间,安装有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具有连接部和圆弧状部,该连接部与第一滑动部件或第二滑动部件连接,该圆弧状部与窄幅部以具有钢丝绳的直径以上的间隙的状态相对置;引导部件还设有呈钩形状的卡合部,该卡合部相对于引导环状部件沿钢绳卷筒滑动的引导轴进行滑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一端宽幅部和另一端宽幅部的、在环状部件的轴向上与突条相邻的部位处设有对置引导部,该对置引导部与进入绳槽的钢丝绳对置,从而防止钢丝绳不规则卷绕;在相比连接部更靠近内周侧的部位处设有延伸引导部,该延伸引导部与进入绳槽的钢丝绳对置,从而防止钢丝绳不规则卷绕,并且,该延伸引导部与对置引导部相连。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中,优选在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任意另一个滑动部件的窄幅部中,通过安装轴而安装有具有与进入绳槽的钢丝绳相接触的滚轮的按压滚轮机构;按压滚轮机构具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对于滚轮施加防止进入绳槽中的钢丝绳不规则卷绕的作用力;安装有滚轮机构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中的任意另一个滑动部件,位于比任意一个滑动部件更靠近钢丝绳被卷绕在钢绳卷筒上的一侧的位置处。

进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为使用上述各发明中所述的钢绳引导机构的钢索吊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钢绳引导机构和钢索吊车中使滑动部件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钢索吊车时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时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上侧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时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从下侧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时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从前侧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时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从后侧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时的构成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吊运机构和框架结构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卷筒的构成的侧视图,并且表示钢绳卷筒附近和卷筒用电机附近的剖面。

图9是用于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引导机构附近结构的、钢绳卷筒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卷筒的剖面且表示钢绳引导机构的构成的后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引导机构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钢绳引导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构成图11的钢绳引导机构中的环状部件的两个滑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1的钢绳引导机构中的两个滑动部件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中间滑轮机构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中间滑轮机构的构成的主视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固定部件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钢绳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带钩滑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带钩滑轮的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制动电阻器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图1的钢索吊车中的制动电阻器朝向空间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 钢索吊车

20 框架结构

21 前后框架(对应于卷筒侧框架、配重侧框架)

22 支撑架

23 连接架

24 连接杆

25 安装部件

27 中间滑轮支撑部

28 末端支撑部

29 卷筒支撑架

30 钢绳卷筒机构

31 钢绳卷筒

32 卷筒用电机

33 减速机构

34 钢绳引导机构

34a 引导开口部

35 环状部件

36 滑动部件(对应于第一滑动部件、第二滑动部件)

37 间隔件

38 引导部件

39 按压滚轮机构

40 吊运机构

41 车轮

42 横向移动用电机

43 齿轮机构部

44 齿轮机构部

45 驱动轴

46 导辊

50 中间滑轮机构

51 中间滑轮

51a 凸缘

51b 凹槽

52 悬挂部件

60 钢绳固定部件

61 横向转动部件

62 连接部件

63 纵向转动部件

64 楔部件

65a、65b 固定轴

70 带钩滑轮

71 吊钩滑轮

72 连接轴

72a 螺钉部

73 滑轮轴部

73a 支架支撑部

73b 凸缘部

73c 轴承支撑部

74 壳体

74a 开口部

75 支架

75a 长片部

75b 短片部

76 挂钩

76a 轴支撑部

76b 阳螺纹部

76c 挂钩主体部

76d 挡杆

76e 转动轴

77 挂钩支撑部

77a 贯通孔

77b 凹部

78 支撑螺母

78a 凹部

78b 螺纹孔

79 卡定销

80 配重

90 控制部

91 盖部件

100 制动电阻器(对应于制动电阻部)

101 电阻单元

102 散热片部件

103 安装拉杆

103 电阻壳

103a 散热缝

271 安装架

281 轴保持部

311 绳槽

312 钢绳固定件

312a 凹部

312b 螺钉

313、314 轴支撑部

314a 环状凸部

314b 轴承

315 卷筒旋转轴

316 齿轮罩

318 安装架

319 盖架

321 输出轴

322a 轴承

331 小齿轮

332 齿轮组

361 突条

362 宽幅部

363 窄幅部

364 连接部

364a 一端连接部

364b 另一端连接部

381 圆弧状部

382 连接部

383 卡合部

383a 凹部

391 滚轮支撑部件

391a 基底部

391b 对置壁部

391c 开口部

392 滚轮

393 施力弹簧(对应于施力部件)

394 安装轴

521 平板部分

521a 轴支撑孔

522 连接部分

523 支撑轴

524 轴承

751a 支撑孔

751b 开口部

752b 插通孔

B1、B2 轴承

BT 螺栓(对应于连接部件)

G 引导轴

NT 螺母(对应于连接部件)

S1 悬挂轴

S2 末端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钢索吊车(rope hoist)10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XYZ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在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是指轨道的延伸方向,X1侧是指钢索吊车10的长度方向中卷筒用电机32和横向移动用电机42所处的一侧,X2侧是指与X1侧相反的一侧。Z方向是指竖直方向,Z1侧是指上侧(即,从带钩滑轮70来看轨道R所处的一侧),Z2侧是指与Z1侧相反的下侧。另外,Y方向是指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轨道R的宽度方向),Y1侧是指从钢绳卷筒机构30来看吊运机构40所处的一侧,Y2侧是指与Y1侧相反的一侧。

<1.关于钢索吊车10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上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构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从下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构成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从前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构成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从后侧观察钢索吊车10时的构成的后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钢索吊车10具有框架结构20、钢绳卷筒机构30、吊运机构40、中间滑轮机构50、钢绳固定部件60、带钩滑轮70、配重80、控制部90以及制动电阻器100。

<2.关于框架结构20>

首先,对于框架结构2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框架结构20和吊运机构40的构成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框架结构20具有一对前后框架21、连接杆24、卷筒支撑架29以及安装架271,通过上述部件而支撑整个钢索吊车10。

前后框架21是以轨道R的延伸方向(X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的框架,并且隔着轨道R而分别设置在轨道R的左右两侧(Y1侧和Y2侧)。一对前后框架21分别具有两个支撑架22和连接该两个支撑架22的连接架23。支撑架22上安装有以车轮41为代表的各种部件。另外,支撑架22上设有插入孔22a,后述的安装部件25插入该插入孔22a中。

连接架23通过例如螺栓等被连接在支撑架22上。在图1至图6所示的结构中,连接架23位于与轨道R的延伸方向(X方向)平行的两个支撑架22之间。此外,连接架23位于轨道R侧,由此,能够有效利用Y方向上对置的前后框架21之间的空间。

此外,支撑架22和连接架23被设置为厚板状而非薄板状,以能够支撑以车轮41为代表的各种部件。

另外,框架结构20具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是沿宽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部分。连接杆24经由图1等所示的安装部件25而插入上述插入孔22a中,从而被安装在支撑架22中。在此,连接杆24的另一端侧(Y2侧)固定有一对前后框架21中的另一侧的前后框架21(对应于卷筒侧框架)。另外,连接杆24的中间部分处固定有一对前后框架21中的一侧的前后框架21(对应于配重侧框架),进而,连接杆24的一端侧(Y1侧)固定有配重80。

另外,安装部件25以相对于插入孔22a固定的方式被安装在插入孔22a中。该安装部件25中能够拧入螺钉等固定部件,通过拧入该固定部件,从而限定支撑架22相对于连接杆24的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筒支撑架29插入并卡在位于宽度方向另一端侧(Y2侧)的安装部件25的另一端侧(Y2侧)的开口中,从而连接杆24与卷筒支撑架29抵接,由此限定另一侧(Y2侧)的前后框架21相对于连接杆24的位置。但是,通过松动螺栓等连接部件,能够使一侧(Y1侧)的前后框架21相对于连接杆24自由地移动。由此,在架设钢索吊车10时,可以使一侧(Y1侧)的前后框架21远离另一侧(Y2侧)的前后框架21。

此外,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框架结构20上安装有中间滑轮支撑部27和末端支撑部28。中间滑轮支撑部27是支撑悬挂轴S1的部分,该悬挂轴S1用于支撑后述的中间滑轮机构50,在图7等所示的结构中,中间滑轮支撑部27配置在框架结构2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一侧(Y1侧)。为了支撑上述悬挂轴S1,中间滑轮支撑部27具有一对安装架271,各个安装架271分别安装于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支撑架22上。

如上所述,由于中间滑轮支撑部27配置在框架结构2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一侧(Y1侧),因此,安装架271朝向宽度方向(Y方向)的一侧(Y1侧)突出。因此,与后述的配重80之间的空间SP,减小与上述安装架271和中间滑轮机构50的设置空间对应的部分。

另外,末端支撑部28是支撑末端支撑轴S2的部分,该末端支撑轴S2用于支撑后述的钢绳固定部件60,在图7等所示的结构中,末端支撑部28配置在框架结构2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另一侧(Y2侧)。末端支撑部28具有一对轴保持部281,各个轴保持部281分别安装于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一对支撑架22上。

另外,在框架结构20中,以朝向宽度方向(Y方向)的另一侧(Y2侧)突出的方式设有卷筒支撑架29。卷筒支撑架29设有一对,各个卷筒支撑架29分别安装于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相互分离的支撑架22上。接下来说明的钢绳卷筒机构3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固定在一对卷筒支撑架29上。

<3.关于钢绳卷筒机构30的整体构成>

接着,对于钢绳卷筒机构30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等所示,钢绳卷筒机构30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钢绳卷筒31、卷筒用电机32、减速机构33以及钢绳引导机构34。

图8是表示钢绳卷筒31的构成的侧视图,并且表示钢绳卷筒31附近和卷筒用电机32附近的剖面。如图8所示,钢绳卷筒31是卷绕钢丝绳W的筒状部件,其外周侧形成有供钢丝绳W嵌入的凹槽状的绳槽311。绳槽311呈螺旋状地形成于钢绳卷筒31的外周上,并且被形成为与钢丝绳W的半径相对应。另外,绳槽311被形成为使钢丝绳W以不重叠的状态(单层状态)整齐地进行卷绕。

此外,在钢绳卷筒31的另一端侧(后侧;X2侧),安装有用于固定钢丝绳W的一端侧的钢绳固定件312。钢绳固定件312具有用于配置钢丝绳W的凹部312a,在使钢丝绳W位于该凹部312a中的状态下,将作为连接部件的螺钉312b牢固地拧入钢绳卷筒31中。由此,将钢丝绳W的一端侧固定在钢绳卷筒31上。

另外,在钢绳卷筒31的一端侧(前侧;X1侧)安装有轴支撑部313,在钢绳卷筒31的另一端侧(后侧;X2侧)安装有轴支撑部314。如图8所示,一端侧(前侧;X1侧)的轴支撑部313以例如花键联接的方式与卷筒旋转轴315连接。该卷筒旋转轴315经由作为轴承的轴承317a、317b而安装于一对齿轮罩316a、316b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罩316a、316b分别被形成为不同的形状,轴承317a、317b的类型也不同,但是,也可以使齿轮罩316a、316b或轴承317a、317b通用化。

另外,在钢绳卷筒31另一端侧(后侧;X2侧)的轴支撑部314的径向中央侧的环状凸部314a上安装有轴承314b,该轴承314b的外周侧安装在安装架318中。由此,钢绳卷筒31的另一端侧也被旋转自如地支撑。此外,如图1等所示,钢绳卷筒31的上侧被盖架(cover frame)319覆盖。

另外,如图8所示,在齿轮罩316a、316b上安装有卷筒用电机32。卷筒用电机32提供使钢绳卷筒31旋转的驱动力。该卷筒用电机32的输出轴321上安装有构成减速机构33的小齿轮331,该小齿轮33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组332被传递至卷筒旋转轴315。另外,输出轴321也经由作为轴承的轴承332a、332b而安装在齿轮罩316a、316b上。以下,在将齿轮罩316a、316b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说明的情况下,统称为齿轮罩316。

<4.关于钢绳引导机构34>

图9是用于表示钢绳引导机构34附近结构的、钢绳卷筒31的局部侧视图。图10是表示钢绳卷筒31的剖面且表示钢绳引导机构34的构成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钢绳引导机构34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钢绳引导机构34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钢绳引导机构34是随着钢绳卷筒31的旋转而在引导轴G的引导下沿前后方向(X方向)移动的部件。另外,引导轴G通过例如上述齿轮罩316a和安装架318进行支撑,且能够良好地引导钢绳引导机构34进行滑动。另外,引导轴G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等。另外,通过在齿轮罩316a和安装架318上安装多个引导轴G,从而由这些部件构成支撑钢绳卷筒31的卷筒支撑结构。

如图9至图11所示,钢绳引导机构34主要构成部件包括环状部件35、引导部件38以及按压滚轮机构39。

如图11和图12所示,环状部件35是通过将两个半圆状的滑动部件36连接而形成为环状。然后,通过将引导部件38安装在将两个滑动部件36连接而形成的环状部件35上,进而安装按压滚轮机构39,从而形成钢绳卷筒机构30。另外,滑动部件36和引导部件38是以例如树脂为材质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另外,任意一个滑动部件36对应于第一滑动部件,剩余的另一个滑动部件36对应于第二滑动部件。但是,也可以是任意另一个滑动部件36对应于第一滑动部件,而剩余的一个滑动部件36对应于第二滑动部件。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两个滑动部件36形成为相同形状。即,两个滑动部件36利用例如同一模具而形成。

在各滑动部件36的内周侧,设有与钢绳卷筒31的绳槽311嵌合的突条361。突条361被设置为螺旋形的环状。但是,为了防止与钢绳卷筒31相互干扰,突条361设置在环状部件35(滑动部件36)的内周侧中与钢丝绳W的未卷绕侧相对置的位置处。另外,突条361中设置有随着靠近端部侧而朝向外径侧倾斜的锥部361a。通过设置该锥部361a,即使两个突条361之间存在微小段差,也可以将该段差吸收,从而能够实现与绳槽311良好嵌合的状态。

图13是表示构成环状部件35的两个滑动部件36的立体图。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滑动部件36的圆周方向两端侧,设有朝向X方向的另一侧(X2侧)突出而宽度较大的宽幅部362。但是,位于圆周方向两端的宽幅部362之间的部位成为宽度较小的窄幅部363。而且,在一个滑动部件36的窄幅部363中固定有引导部件38。由此,在一个滑动部件36与引导部件38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钢丝绳W的引导开口部34a。另外,引导开口部34a是用于将卷绕在钢绳卷筒31上的钢丝绳W引入绳槽311内的开口部分,其被设置为长孔状的开口形状。

在各个宽幅部362的、在轴向(X方向)上与突条361相邻的部位上,设有对置引导部362a。对置引导部362a与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对置。由此,防止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irregular winding)。在此,所谓的“不规则卷绕”是指钢丝绳W未整齐地卷绕在绳槽311中的状态。另外,在对置引导部362a上,以与其相连的状态设有延伸引导部362b。延伸引导部362b是位于比后述引导部件38的连接部382更靠近内周侧的位置处的薄壁状的壁部分。即,薄壁状的延伸引导部362b被设置为与对置引导部362a相比而从外径侧凹陷的形状,以使引导部件38位于其外径侧。与对置引导部362a同样地,该延伸引导部362b与进入绳槽311中的钢丝绳W对置,从而防止该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

在此,各宽幅部362上分别设有连接部364,改连接部364从各宽幅部362朝向其圆周方向的端部侧延伸。以下,将从滑动部件36的位于圆周方向一端侧的宽幅部362延伸的连接部364设为一端连接部364a,将从位于圆周方向另一端侧的宽幅部362延伸的连接部364设为另一端连接部364b。但是,在不需要区分一端连接部364a和另一端连接部364b时,仅称为连接部364。

连接部364被设置为轴向(X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宽幅部362的尺寸。另外,本实施方式设置为:在将两个滑动部件36在轴向(X方向)上载置于相同位置的平面上时,在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端连接部364b之间,在突条361的螺纹间隙(thread pitch)上存在相当于半个螺距的间隙。

另外,如图11所示,引导部件38通过螺栓BT和螺母NT等而被安装在一侧的滑动部件36的窄幅部363上。引导部件38设有圆弧状部381、连接部382以及卡合部383。圆弧状部381被设置为与钢绳卷筒31的外周相似的圆弧状。另外,连接部382是位于圆弧状部381的两端侧且与窄幅部363抵接的部分。为了能够与该窄幅部363相抵接,连接部382被设置为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圆弧状部381的尺寸。

另外,卡合部383被设置为弯曲的钩形状,其弯曲部分的内侧即凹部383a与引导轴G相接触。通过将引导轴G嵌在该凹部383a中,从而钢绳引导机构34能够良好地沿前后方向(X方向)进行移动。

然而,在将两个滑动部件36相互连接时,如下那样进行连接。即,从图13明确可知,当沿着突条361旋转一圈时,则在钢绳卷筒31的轴向(X方向)上移动相当于螺纹间隙的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在滑动部件36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螺纹间相差半个螺距。即,从图13明确可知,在将一个滑动部件36和另一个滑动部件36在轴向(X方向)上载置于相同位置的平面上时,成为突条361的螺纹牙顶与螺纹牙底在轴向(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状态。

但是,当以该状态将两个滑动部件36连接时,一侧的突条361的螺纹牙顶与另一侧的突条361的螺纹牙底相邻位于同一条螺纹槽上,从而成为无法与绳槽311嵌合的状态。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为:如上所述,在将两个滑动部件36在轴向(X方向)上载置于相同位置的平面上时,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端连接部364b之间,在突条361的螺纹间隙上存在相当于半个螺距的间隙。此外,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端连接部364b如下那样进行连接。

图14是表示两个滑动部件36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滑动部件36的另一端连接部364b与另一个一端连接部364a,以不存在上述位于同一平面时的半个螺距的间隙而直接接触的状态,通过螺栓BT、螺母NT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另外,将该固定部位设为第二固定部位F2。

于是,在第二固定部位F2处,成为一侧的突条361的螺纹牙顶与另一侧的突条361的螺纹牙顶相邻位于同一螺纹槽上的状态,从而成为突条361良好地嵌合在绳槽311中的状态。

但是,在第二固定部位F2处如此直接接触时,不存在上述位于同一平面时的半个螺距的间隙。另一方面,在不使两个滑动部件36倾斜时,成为一个滑动部件36的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另一端连接部364b之间,存在位于同一平面时的半个螺距加上第二固定部位F2处被抵消的半个螺距后的一个螺距的间隙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一个螺距的间隙位置处,配置有厚度相当于一个螺距的间隔件(spacer)37。而且,一个滑动部件36的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另一端连接部364b之间,以中间存在间隔件37的状态通过螺栓BT、螺母NT等连接部件进行固定。另外,将该固定部位设为第一固定部位F1。

在如此将两个滑动部件36进行连接时,成为一个滑动部件36位于与另一个滑动部件36在轴向(X方向)上相距相当于突条361的半个螺距的距离的位置处的状态。但是,在两个滑动部件36彼此的突条361中,呈彼此的螺纹牙顶和螺纹牙底位于同一螺纹槽的圆周上的状态。由此,彼此的突条361良好地嵌合在绳槽311中的状态。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窄幅部363中安装有按压滚轮机构39。按压滚轮机构39具有:一对滚轮支撑部件391、滚轮392、施力弹簧393以及安装轴394。然后,通过利用滚轮392按压经由引导开口部34a进入绳槽311中的钢丝绳W,从而防止该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

按压滚轮机构39中的滚轮支撑部件391分别具有基底部391a和一对对置壁部391b,并且,该基底部391a和一对对置壁部391b呈大致U字形状。但是,一对滚轮支撑部件391被设置为:其中一个滚轮支撑部件391的宽度大于另一个滚轮支撑部件391的宽度,从而能够将另一个滚轮支撑部件391配置于一个滚轮支撑部件391的内侧。而且,该两个滚轮支撑部件391经由安装轴394进行连接。

施力弹簧393的端部侧分别支撑在各个基底部391a上。因此,基底部391a的长度被设置为短于对置壁部391b的长度,以便能够将施力弹簧393配置于两个基底部391a之间,由此,在两个基底部391a之间形成开口部391c。

另外,基底部391a上设有杆部391a1,该杆部391a1从基底部391a朝向开口部391c突出,并且,该杆部391a1插入施力弹簧393的空芯部中。由此,将施力弹簧393支撑在两个基底部391a之间。另外,施力弹簧393为压缩弹簧,其对各个滚轮392施加将钢丝绳W压入绳槽311内的方向的作用力。

另外,在对置壁部391b上设有轴孔391b1,滚轮392的支撑轴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该轴孔391b1中。另外,在对置壁部391b上,还设有用于连接两个滚轮支撑部件391的连接孔391b2。而且,使位于外侧的滚轮支撑部件391的连接孔391b2的位置与位于内侧的滚轮支撑部件391的连接孔391b2的位置对准,并将安装轴394插入该连接孔391b2中。另外,安装轴394在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窄幅部363处与该滑动部件36连接。由此,滚轮支撑部件391经由安装轴394而被安装在另一个滑动部件36上。

另外,在现有结构中,由于两个滑动部件36上的突条361的形状不同,因此,螺距数相同的突条在轴向(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两个滑动部件36的形状相同,但是,其中一个突条361位于与另一个突条361相距半个螺距的距离的位置处。并且,安装有引导部件38的滑动部件36偏向钢丝绳W被卷绕的一侧。因此,按压滚轮机构39的安装轴394的轴长变短。

通过如上那样构成钢绳引导机构34,能够经由引导开口部34a而使钢丝绳W进入钢绳卷筒31的绳槽311中。另外,能够经由引导开口部34a将钢丝绳W从绳槽311导出至外部。此时,由于在引导开口部34a的圆周方向相反侧设有按压滚轮机构39,因而能够防止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

<5.关于吊运机构40>

接着,对于吊运机构40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等所示,钢索吊车10具有吊运机构40。吊运机构40具有安装在框架结构20的支撑架22上的车轮41、横向移动用电机42、齿轮机构部43、44、驱动轴45以及导辊46。此外,也可以将框架结构20也作为吊运机构40的构成部件。车轮41在轨道R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有两个(共计四个)。该车轮41架设在轨道R的凸缘部R1上。

如图7所示,在位于宽度方向一侧(Y1侧)的支撑架22上,安装有产生驱动力的横向移动用电机42。横向移动用电机42向位于长度方向(X方向)一侧(X1侧)的两个车轮41提供驱动力。详而言之,来自横向移动用电机42的输出轴的驱动力,经由位于齿轮机构部43内部的齿轮组(省略图示)而被传递至驱动轴45。

驱动轴45沿宽度方向(Y方向)而设置,并且,驱动轴45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另一端侧(Y2侧)与齿轮机构部44连接。齿轮机构部44的内部也设有齿轮组(省略图示),并经由该齿轮组而将驱动力传递至另一端侧(Y2侧)的车轮41。由此,两个车轮41同时旋转,从而能够使钢索吊车10稳定地移动。

此外,在各个支撑架22上分别安装有导辊46。在使横向移动用电机42进行驱动,从而使钢索吊车10沿着轨道R移动时,有时钢索吊车10会弯曲前行。为了防止这样的弯曲前行,在各个车轮41的附近位置处设有导辊46,该导辊46与轨道R的凸缘部R1接触。由此,钢索吊车10的移动变得稳定。导辊46位于相比车轮41稍微靠近下侧的位置处,而且分别设置在相比车轮41更靠近长度方向(X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以便与凸缘部R1接触。

<6.关于中间滑轮机构50>

接着,对于中间滑轮机构50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6所示,在相比横向移动用电机42更靠近后侧(X2侧)的位置处设有中间滑轮机构50。图15是表示从侧面观察中间滑轮机构50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另外,图16是表示中间滑轮机构50的构成的主视剖面图。

如图15所示,中间滑轮机构50具有中间滑轮51(槽轮),钢丝绳W挂在该中间滑轮51上,并且,该中间滑轮51具有由凸缘51a围成的凹槽51b。另外,中间滑轮51沿着与轨道R平行的方向而配置。中间滑轮机构50能够在后述的带钩滑轮70的相邻的吊钩滑轮71(参照图19、图20)之间中转钢丝绳W。该中间滑轮机构50安装在悬挂轴S1上。另外,中间滑轮机构50具有悬挂部件52,该悬挂部件52被支撑在悬挂轴S1上。

如图15和图16所示,悬挂部件52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平板部分521,并且,在平板部分521的两端侧且上侧设有将该一对平板部分521连接的连接部分522。如图15所示,连接部分522被设置为将悬挂轴S1包围的弯曲形状,通过使该连接部分522与悬挂轴S1接触并进行摆动(转动),从而能够使中间滑轮机构50进行摆动(改变方向)。另外,一对连接部分522之间的部分为冲切部分P。

中间滑轮5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撑在一对平板部分521之间。即,一对平板部分521上分别设有轴支撑孔521a,在该轴支撑孔521a中安装有支撑轴523。在支撑轴523的外周侧且一对平板部分521之间安装有作为轴承的轴承524,中间滑轮51安装在该轴承524的外周侧。由此,中间滑轮51被设置为相对于平板部分521旋转自如。

<7.关于钢绳固定部件60>

另外,如图1至图4等所示,为了固定钢丝绳W的一端侧而设有钢绳固定部件60。该钢绳固定部件60安装在上述末端支撑轴S2上。图17是表示钢绳固定部件6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钢绳固定部件60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钢绳固定部件60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横向转动部件61、连接部件62、纵向转动部件63以及楔部件64。横向转动部件61的正面形状被设置为大致U字形状,该大致U字形状的弯曲部分61a与末端支撑轴S2接触,与弯曲部分61a连接的平板部分61b相互对置。通过该弯曲部分61a与末端支撑轴S2之间的滑动,从而能够使横向转动部件61在YZ平面内进行摆动。

横向转动部件61的一对平板部分61b上设有轴孔61c。另外,在一对平板部分61b之间配置有连接部件62。另外,连接部件62的上侧设有用于插入固定轴65a的贯通孔62a。因此,通过将轴孔61c的位置与贯通孔62a的位置对准并插入固定轴65a,从而将连接部件62设置为能够经由固定轴65a而在包含轨道R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摆动。

另外,纵向转动部件63的上侧也设有一对平板部分63a,连接部件62的下侧配置在该一对平板部分63a之间。在此,一对平板部分63a上分别设有轴孔63b。另外,连接部件62的下侧也设有贯通孔62b。因此,通过将轴孔63b的位置与贯通孔62b的位置对准并插入固定轴65b,从而将纵向转动部件63设置为能够经由连接部件62而在包含轨道R的延伸方向的平面内摆动。

另外,纵向转动部件63的下侧设有钢绳固定部63c。钢绳固定部63c被设置为上侧和下侧开口且呈四角锥状的筒形状,并且,能够从上侧和下侧插入钢丝绳W或者后述的楔部件64。另外,钢绳固定部63c被设置为其剖面积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小。

如图17和图18所示,钢绳固定部63c的内部配置有楔部件64。在图18所示的结构中,楔部件64通过将规定直径的条钢(线材)等棒状部件折弯而形成。该楔部件64被设置为:上侧的弯曲部位的直径较大,并随着朝向下方而棒状部件彼此相互靠近。另外,钢丝绳W环绕设置在楔部件64的外周侧。因此,钢丝绳W被夹在楔部件64与钢绳固定部63c的内壁之间,从而将钢丝绳W的另一端侧以楔固定的方式加以固定。尤其在对钢丝绳W施加较大的负载时,会使楔部件64朝向下方移动,但是,该情况下,钢丝绳W以较大的夹持力被夹在楔部件64与钢绳固定部63c的内壁之间。由此,钢丝绳W被限制而无法朝向下方移动。

此外,钢丝绳W的最末端侧在钢绳固定部63c下方的位置处,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而被固定在钢丝绳W的中间部分上。

<8.关于带钩滑轮70>

接着,对于带钩滑轮70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钢索吊车10具有带钩滑轮70。带钩滑轮70悬挂在钢丝绳W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的中间部分上。

图19是表示带钩滑轮70的构成的侧视图。另外,图20是表示带钩滑轮70的构成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带钩滑轮70具有一对吊钩滑轮71,该吊钩滑轮71经由轴承B1安装在滑轮轴部73上,该滑轮轴部73安装在连接轴72上。

滑轮轴部73的外周设有支架支撑部73a、凸缘部73b以及轴承支撑部73c。支架支撑部73a是安装后述的支架75的部分,支架支撑部73a插入该支架75的支撑孔75a1中,但是,该支架75的支撑孔75a1被设置为直径小于凸缘部73b的直径。因此,凸缘部73b卡定在支撑孔75a1的外周侧而无法插入支撑孔75a1中。另外,轴承支撑部73c被设置为直径小于支架支撑部73a的直径,并且,轴承支撑部73c的外周侧配置有轴承B1。吊钩滑轮71安装在该轴承B1的外周侧,由此,吊钩滑轮71被支撑为相对于连接轴72旋转自如。

吊钩滑轮71是用于悬挂钢丝绳W的滑轮,该吊钩滑轮71外周侧的大部分被用于防止卷入异物的壳体74覆盖。此外,如图19所示,壳体74上设有用于导出钢丝绳W的开口部74a。此外,连接轴72插通壳体74并朝向壳体74的外侧突出,并且,在该突出部分上设有螺纹部72a,通过在该螺纹部72a上拧入螺母N,从而将滑轮轴部73、壳体74以及吊钩滑轮71的轴向位置固定。

为了支撑上述滑轮轴部73而设有一对支架75。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结构中,支架75的外观被设置为大致L字形状。该L字形状中的长片部75a上设有供上述滑轮轴部73插通的支撑孔75a1。另外,与长片部75a垂直的短片部75b以与另一个支架75的短片部75b对置的状态而配置。由此,形成由长片部75a和短片部75b围成的收容空间部P1。

另外,在短片部75b的相互对置的前端侧设有半圆状的开口部75b1,通过使两个开口部75b1对置,从而形成供吊钩76的轴支撑部76a插通的插通孔75b2。

上述收容空间部P1中配置有吊钩支撑部77。该吊钩支撑部77的外观被设置为厚度大的矩形形状,其中央侧设有贯通孔77a,吊钩76的轴支撑部76a能够从下侧(Z2侧)插通在该贯通孔77a中。另外,吊钩支撑部77被设置为其底面侧与一对短片部75b分别面接触,并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在各个短片部75b上。通过将短片部75b固定在该吊钩支撑部77上,从而使支架75的位置固定不变。

吊钩支撑部77的上表面侧设有凹部77b,该凹部77b中收容有轴承B2。轴承B2例如为止推轴承,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撑配置于该轴承B2上部的支撑螺母78。另外,在支撑螺母78的底面侧设有用于收容轴承B2的上侧部分的凹部78a。

支撑螺母78的内周侧设有螺纹孔78b,吊钩76的轴支撑部76a外周侧的阳螺纹部76b拧入该螺纹孔78b中。进而,在支撑螺母78和轴支撑部76a中插入卡定销79,从而形成为螺纹孔78b与阳螺纹部76b的拧紧状态不会松动的结构。

吊钩76具有轴支撑部76a和吊钩主体部76c。轴支撑部76a是从吊钩主体部76c朝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其剖面被设置为圆形状。在该轴支撑部76a的上侧部分的外周侧设有阳螺纹部76b,该阳螺纹部76b被拧入螺纹孔78b中。另外,吊钩主体部76c是用于悬挂货物的部分,其外观被设置为钩形状。

吊钩主体部76c上安装有用于防止所悬挂的货物掉落的挡杆76d。挡杆76d的一端侧位于上侧(Z1侧),并且,该挡杆76d被设置为能够以其一端侧的转动轴76e为支点而转动。另外,挡杆76d的另一端侧位于下侧(Z2侧),并且被设置为与吊钩主体部76c的前端侧的内周抵接。挡杆76d被设置为:在未图示的弹簧所施加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其另一端侧始终与档杆76d的前端侧的内周抵接。由此,在未对挡杆76d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挡杆76d能够保持闭合状态不变,从而能够防止挡杆76d打开而使货物坠落。

<9.关于配重80>

接着,对于配重80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钢索吊车10设有配重80。配重80用于保持钢索吊车10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平衡。即,钢索吊车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另一端侧(Y2侧)设有包括多个构成部件的钢绳卷筒机构30,从而其重量较大。为了与该钢绳卷筒机构30保持重量平衡,在连接杆24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一端侧(Y1侧)连接有配重80。

配重80是由厚钢板等构成的板状部件,其架设于一对连接杆24之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80被设置为其XZ平面内的面积大于控制部90或制动电阻器100的面积。因此,配重80的重量较大,但是,配重80的重量被设置为远小于钢绳卷筒机构30的总重量。因此,为了保持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力矩平衡,将配重80与一侧(Y1侧)的前后框架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钢绳卷筒机构30与另一侧(Y2侧)的前后框架21之间的距离。

如图3、图4以及图7等所示,通过配置上述配重80,在中间滑轮机构50与配重80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间SP。

<10.关于控制部90>

接着,对于控制部90进行说明。控制部90是对于钢索吊车10中以卷筒用电机32或者横向移动用电机42等为代表的部分的驱动进行控制的部分。因此,控制部9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执行这些控制的控制设备。此外,作为控制设备,可以举出例如执行整体控制的主控制部、电机驱动器、电源等,这些设备被盖部件91覆盖。另外,控制部90中还设有用于进行向制动电阻器100供给电流时的控制的制动电路。该控制部90通过螺钉等被固定在配重80的一侧(Y1侧)的面上。

<11.关于制动电阻器100>

接着,对于制动电阻器100进行说明。制动电阻器100对应于制动电阻部,其用于对卷筒用电机32进行变频控制,通过使卷筒用电机32的驱动频率低于运行时的驱动频率,从而能够使其发挥再生制动能力。该制动电阻器100具有电阻(省略图示),通过使从卷筒用电机32回流的电能流入该电阻,从而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而且,通过如此转换成热能,能够抑制卷筒用电机32的旋转速度。

此外,作为制动电阻器100的电阻,只要是空心电阻器、水泥电阻器等能够处理大电流的电阻,便可以是任何电阻。

图21是表示制动电阻器100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如图21所示,制动电阻器100具有电阻单元101,该电阻单元101中以将未图示的电阻包围的方式配置有散热片部件102,并且,该电阻单元101经由安装拉杆103和螺钉等而被固定在配重80上。由此,通过将制动电阻器100以电阻壳103敞开的状态安装在配重80上,从而也向配重80传递热量,由此配重80能够作为散热板发挥作用。

另外,电阻单元101整体被电阻壳103覆盖,但该电阻壳103上设有多个散热用的开口部分、即散热缝103a。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缝103a被设置为长孔形状,且配置有多列散热缝103a,而且每列配置有多层散热缝103a。

在此,制动电阻器100安装在配重80的宽度方向(Y方向)另一侧(Y2侧)的面上。因此,制动电阻器100被设置为朝向空间SP侧突出。图22是表示制动电阻器100朝向空间SP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22所示,制动电阻器100被配置为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与横向移动用电机42以及一对连接杆24等其他部件互不重叠。因此,能够增大制动电阻器100的垂直方向(Z方向)上的尺寸。另外,也能够缩小钢索吊车10的垂直方向(Z方向)上的尺寸。另外,由于能够缩小垂直方向(Z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使悬挂于吊钩76上的货物升高与该尺寸的缩小量相对应的高度。

另外,即使在轨道R达到最大预设宽度的情况下(以两条轨道R并列的情况为代表,也包括多条轨道R并列的情况),钢索吊车10也必须能够良好地架设至轨道R上。因此,必须形成为下述状态,即:即使在轨道R达到最大预设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一侧的前后框架21相对于连接杆24而朝向宽度方向(Y方向)一侧(Y1侧)移动,从而使车轮41在朝向上方移动时能够避开凸缘部R1。即,在将车轮41架设至最大预设宽度的轨道R上时,必须使宽度方向(Y方向)两侧的车轮41在朝向上方移动时能够避开凸缘部R1,以便进行架设。

在此,将架设至呈最大预设宽度的轨道R时一侧(Y1侧)的前后框架21所处的位置设为基准位置,并将该基准位置下的中间滑轮机构50中最靠近宽度方向(Y方向)一侧(Y1侧)的部分与制动电阻器100中最靠近宽度方向(Y方向)另一侧(Y2侧)的部分之间的尺寸设为L1。相对于该尺寸L1,在架设时,使一侧的前后框架21朝向制动电阻器100侧移动与两侧车轮41的总宽度与冗余宽度之和相对应的距离。

必须防止因为该一侧的前后框架21移动而使中间滑轮机构50与制动电阻器100相互干扰。因此,必须将空间SP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两个车轮41的总宽度与冗余宽度之和的尺寸。另外,作为该冗余宽度的尺寸,可以设定为适当的尺寸,另外,冗余宽度也可以为零。

另外,也可以如下那样设定尺寸。即,上述尺寸L1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搭载车轮41的两个轨道R的凸缘部R1的总宽度与冗余宽度之和的尺寸。由图5和图6明确可知,轨道R的凸缘部R1的宽度大于车轮41的宽度。因此,即使如此设定尺寸也能够良好地进行架设。

在此,如图5和图6所示,配重80的下端侧(Z2侧)和钢绳卷筒机构30的下端侧(Z2侧)设置于同等高度上(在图5和图6中,两者的下端侧都位于点划线M处)。而且,制动电阻器100的下端侧(Z2侧)位于比配重80的下端侧(Z2侧)更靠近上侧(Z1侧)的高度位置处。因此,能够防止如任意一个的下端侧(Z2侧)朝向下方突出时那样钢索吊车1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小。

<12.作用效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钢绳卷筒机构30的钢绳引导机构34以及钢索吊车10中,能够实现构成环状部件35的两个滑动部件36的通用化,因此,在制造两个滑动部件36时,无需使用不同的模具,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滑动部件36的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另一端连接部364b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位F1处,以两者之间存在宽度相当于突条361的一个螺距的间隔件37的状态进行固定。另外,在圆周方向上与该第一固定部位F1呈相反侧的位置、即一个滑动部件36的另一端连接部364b与另一个滑动部件36的一端连接部364a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位F2处,以两者直接接触的状态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将各滑动部件36的宽度最小化。另外,在形状相同的两个滑动部件36中,能够使彼此的突条361的螺纹牙顶、螺纹牙底相互连通。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滑动部件36中的一个滑动部件36中,以位于一对宽幅部362之间的状态安装有引导部件38,该引导部件38具有:连接于滑动部件36上的连接部382、和以与窄幅部363之间具有钢丝绳W的直径以上的间隙状态配置的圆弧状部381。因此,能够良好地形成引导开口部34a。

进而,引导部件38设有相对于引导轴G滑动的钩形状的卡合部383。因此,利用一个引导部件38既可以形成开口部34a,又可以沿引导轴G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另外,卡合部383被设置为钩形状,由此,钢绳卷筒机构30不易脱离引导轴G。因此,即使对钢索吊车10施加振动等,也可以良好地控制卷绕于钢绳卷筒31上的钢丝绳W且引导其进行卷绕和解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幅部362的、在轴向(X方向)上与突条361相邻的部位处,设有与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对置的对置引导部362a。而且,在比连接部382更靠近内周侧(内径侧)的部位处,设有与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对置的延伸引导部362b。因此,可以增加滑动部件36侧与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对置的面积。由此,能够更加良好地防止按某种规律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发生偏离等这样的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安装引导部件38侧的滑动部件36的窄幅部363中,通过安装轴394安装有具有与进入绳槽311的钢丝绳W接触的滚轮392的按压滚轮机构39。而且,按压滚轮机构39具有施加防止钢丝绳W从绳槽311脱离的作用力的施力弹簧393。因此,能够良好地防止钢丝绳W不规则卷绕。

在此,在现有结构中,由于两个滑动部件36的突条361的形状不同,因此,螺距数相同的突条在轴向(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形状相同的两个滑动部件36呈如下位置关系,即:一侧的突条361位于与另一侧的突条361在轴向(X方向)上相距半个螺距的位置处。并且,安装有引导部件38的滑动部件36偏向钢丝绳W被卷绕的一侧。因此,按压滚轮机构39的安装轴394的轴长变短,由此能够减小安装轴394以及该安装轴394的固定部分(窄幅部363侧以及滚轮支撑部件391侧)的应力。

<13.变形例>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件37具有相当于突条361的一个螺距的宽度。而且,在第一固定部位F1处,以中间存在间隔件37的状态将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端连接部364b进行固定,但是,在第二固定部位F2处,不存在间隔件37,而将一端连接部364a与另一端连接部364b直接进行固定。但是,第二固定部位F2处也可以配置间隔件。该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固定部位F1处的间隔件的宽度设为突条361的螺距的两倍以上的整数倍,将第二固定部位F2处的间隔件的宽度设为突条361的螺距的整数倍且小于第一固定部位F1处的间隔件的宽度。

另外,在突条361的螺距数多的情况下,第一固定部位F1处的间隔件的宽度与第二固定部位F2处的间隔件的宽度之差也可以为两个螺距以上。该情况下,也必须使两个滑动部件36间的突条361至少在钢绳卷筒31的圆周方向上的一圈内互相连通。但是,第一固定部位F1处的间隔件的宽度与第二固定部位F2处的间隔件的宽度之差优选为一个螺距。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架设至呈最大预设宽度的轨道R时一侧(Y1侧)的前后框架21所处的位置设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尺寸L1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两侧车轮41的总宽度与冗余宽度之和的尺寸。但是,该尺寸L1也可以设置为:导辊46的宽度方向(Y方向)内侧(与凸缘部R1接触的一侧)之间的尺寸加上该导辊46的内侧与车轮41的内侧(轨道R的中心侧)之间的距离的两倍,进而再加上冗余宽度后的尺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卷筒用电机32为变频控制的电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横向移动用电机42也可以采用变频控制的电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具备设有横向移动用电机42的吊运机构40的钢索吊车10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具备用于对卷筒用电机32进行变频控制的制动电阻器100,则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所具备的吊运机构为不具有横向移动用电机42的手动式吊运机构的钢索吊车中。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钢索吊车10是所谓的4/1穿绳式的钢索吊车,即:钢丝绳W的一端固定在钢绳卷筒31上,钢丝绳W的另一端固定在钢绳固定部件60上,且中间配置有中间滑轮机构50。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适用于4/1穿绳式的钢索吊车。例如,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钢丝绳W的一端固定在钢绳卷筒31上,钢丝绳W的另一端固定在钢绳固定部件60上,且不使用中间滑轮机构的、所谓的2/1穿绳式的钢索吊车中。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钢丝绳W的一端固定在一个钢绳卷筒31上,钢丝绳W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钢绳卷筒(该钢绳卷筒的绳槽的方向与钢绳卷筒31相反)上,且中间配置有中间滑轮机构50的、所谓4/2穿绳式的钢索吊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