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制作方法和液体收纳容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149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制作方法和液体收纳容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制作方法和液体收纳容器,特别是涉及在工业药品领域、医药品及化妆品原料领域等中被容纳在供流动性内容物保管、输送的外装容器内来使用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制作方法和液体收纳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业药品领域、医药品及化妆品原料领域等中,使用了被配置在由铝、钢、不锈钢、纤维板等制造的外装容器的内部并容纳流动性内容物的液体收纳容器来保管及输送。

根据这样的液体收纳容器,由于只要将使用完毕的液体收纳容器从外装容器中取出、并将新的液体收纳容器放置到外装容器内就能够再次使用,因此,与例如不使用液体收纳容器而直接将流动性内容物填充到钢等的外装容器中的情况相比,具有清洗的麻烦等得以省去等优点,可广泛地用作工业药品、医药品及化妆品原料的容器。

此外,作为液体收纳容器,已知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具有:具有内袋和外袋的袋主体;和被安装于袋主体的注出口。此外,注出口具有:注出口安装部,其被热封于袋主体;和注出口主体,其从注出口安装部向袋主体的外方突出。这样的液体收纳容器首先被紧凑地折叠、并从外装容器的开口部被插入到外装容器内。然后,向液体收纳容器内提供氮气以使液体收纳容器在外装容器内部鼓起。接着,将内容液填充到鼓起的液体收纳容器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1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液体收纳容器的注出口被装配于外装容器的开口部。

因此,在外装容器的开口部被设置在偏离外装容器的上表面中央部的位置的情况下,前面所述那样的液体收纳容器的注出口也需要与外装容器的开口部对应地设置在偏离液体收纳容器的上缘中央部的位置。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液体收纳容器插入到外装容器内时,根据外装容器内的液体收纳容器与被装配于外装容器的开口部的注出口的位置关系,有时液体收纳容器在外装容器内无法充分地鼓起。若这样地液体收纳容器在外装容器内无法充分地鼓起,则无法将内容液可靠地填充到液体收纳容器内。

本发明正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被设置在偏离中央部的位置上的开口部的外装容器内能够使液体收纳容器充分地鼓起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制作方法和液体收纳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该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具备:外装容器,其具有通过上表面中央部的第一中央部,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被设置在偏离该第一中央部的位置上;和液体收纳容器,其被配置在该外装容器内,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袋主体,其具有通过上缘中央部的第二中央部;和注出口,其被安装在所述袋主体中的所述第二中央部与一个侧边之间,并且被装配于所述外装容器的开口部。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出口通过固定单元被固定于所述开口部,在通过该固定单元将所述注出口固定于所述开口部时,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宽度方向与将所述外装容器的所述第一中央部与所述开口部连结起来的直线平行,并且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第一中央部偏离的方向与所述注出口从所述第二中央部偏离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有在向所述外装容器中插入时经纵向弯折线折叠而成的多个折皱部。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具有:内螺纹,其被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和外螺纹,其被设置在所述注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螺纹卡合。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具有:安装工具,其被装配在所述开口部内,并且具有内螺纹;和外螺纹,其被设置在所述注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工具的内螺纹卡合。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具有:按压盖,其被装配在所述开口部内,对所述注出口进行按压保持,并且外表面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其被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并与所述按压盖的外螺纹卡合。

本发明是一种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具备:在外装容器内准备液体收纳容器的工序,其中,所述外装容器具有通过上表面中央部的第一中央部,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被设置在偏离该第一中央部的位置上,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袋主体,其具有通过上缘中央部的第二中央部;和注出口,其被安装在所述袋主体中的所述第二中央部与一个侧边之间,并且被装配于所述外装容器的开口部;和将所述液体收纳容器插入到所述外装容器内的工序。

本发明也可以是如下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制作方法还具备如下工序:通过固定单元将所述注出口固定于所述开口部,并且在通过该固定单元将所述注出口固定于所述开口部时,所述液体收纳容器的宽度方向与将所述外装容器的所述第一中央部和所述开口部连结起来的直线平行,并且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第一中央部偏离的方向与所述注出口从所述第二中央部偏离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本发明是一种液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收纳容器具备:袋主体,其具有通过上缘中央部的第二中央部;和注出口,其被安装在所述袋主体中的所述第二中央部与一个侧边之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被设置于偏离第一中央部的位置上的开口部的外装容器内,能够使具有被设置于偏离第二中央部的位置上的注出口的液体收纳容器充分地鼓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平面图。

图2(a)、(b)是示出将液体收纳容器插入到外装容器内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被安装于袋主体的注出口的侧视图。

图4(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图,图4(b)和图4(c)是示出比较例的作用的图。

图5是示出注出口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注出口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b部放大图。

图7是从与图6(a)相差90°的方向观察注出口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注出口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注出口的仰视图。

图10是示出液体收纳容器的袋主体的层结构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折叠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图,图11(b)是图11(a)的b部放大图,图11(c)是图11(a)的c部放大图。

图12是示出将液体收纳容器的袋主体经纵向弯折线折叠成折皱状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出经上方横向弯折线和下方横向弯折线将液体收纳容器的袋主体折叠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出通过将液体收纳容器的袋主体经弯折线弯折而形成的三角弯折部的图。

图15(a)、(b)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6(a)、(b)、(c)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图17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

图18是示出作为变形例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图1至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这里,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液体收纳容器的平面图,图2(a)、(b)是示出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图,图3是示出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的侧剖视图,图4(a)、(b)、(c)是示出本发明的作用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外装容器5,其具有开口部5a,该开口部被设置在与通过上表面中央部的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位置上;和液体收纳容器1,其被配置在该外装容器5内。

另外,外装容器5也可以在外装容器5的上方具有开口部5a以外的开口部5a(参照图2(a)、(b))。

在该情况下,在本申请发明中,不将液体收纳容器1插入到开口部5a中,但是在将液体收纳容器1向外装容器5内插入而固定于开口部5a时,开口部5a可以作为用于确认外装容器5内的液体收纳容器1的状态的目视孔来使用。

其中,液体收纳容器1具有:矩形的袋主体3;和注出口40,其被设置在与通过袋主体3中的上缘3a的中央部的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位置上,注出口40被装配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

下面对液体收纳容器1进一步进行说明。

液体收纳容器1具备:上述的袋主体3,将使外袋20和内袋21重叠而成的多层薄膜2以内袋21彼此对置的方式重叠而成为共计四片,将其四边热封而形成热封部10;和上述的注出口40,其配置在该袋主体3的上缘3a,并预先被热熔接于内袋21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内袋21彼此对置的方式将多层薄膜2层叠、并将四边热封而形成热封部10,从而得到袋主体3,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这样:以使内袋21彼此对置的方式将多层薄膜2弯折后,将重叠的外周边的三边热封而形成袋主体3。此外,热封部10的内缘各部也可以以其内缘成为弧状的方式形成。由此,成为流动性内容物不易残存在角部的结构。此外,袋主体无需一定由多层薄膜构成,可根据内容物及量来适当地选择袋主体3的薄膜结构。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地将两片多层薄膜2重叠、并将周缘热封而形成热封部10,从而得到袋主体3。在该情况下,袋主体3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上缘3a、底缘3b、两侧缘3c、3c。此外,上缘3a包括两根上缘热封部10a,底缘3b包括一根底缘热封部10b,各侧缘3c、3c具有一根侧缘热封部10c,由这些上缘热封部10a、底缘热封部10b和侧缘热封部10c构成了热封部10。

此外,袋主体3的上缘3a如上所述地包括两根上缘热封部10a。通过这样地将上缘3a的热封部10a分成两根,从而与例如在上缘3a形成一根具有两根热封部10a的宽度的热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上缘3a构成得比较质地柔软。此外,即使上缘热封部10a不限于两根也能够得到本申请发明的效果,因此,既可以为一根(参照图18)、也可以为三根以上。

另外,在实施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时,多层薄膜2不限于将外袋20和内袋21重叠而构成的双层结构,既可以是进一步具有一片以上的中袋22的三层结构,也可以是仅由内袋20或外袋21构成的单层结构。

此外,注出口40具有:注出口安装部50,其与袋主体3的上缘3a热熔接;和注出口主体41,其与该注出口安装部50连接,并从袋主体3向外方突出,在注出口主体41的上端设置有注出口凸缘42。此外,如图1所示,注出口40通过注出口安装部50被热熔接于多层薄膜2的内袋21之间。

如图5至图9所示,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由椭圆筒体构成,该椭圆筒体具有中央部51和薄壁部52,该薄壁部被设置在中央部51的两侧,厚度薄于中央部51的厚度,所述注出口安装部50为扁平状,并且在中央部51具有贯通孔45。通常,当在注出口安装部50处将注出口40热熔接于多层薄膜2的内袋21之间时,在内袋21之间和注出口安装部50的端部围绕成的两个区域出现间隙而容易密封不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在两侧设置薄壁部52,并在热熔接时将该薄壁部52熔融,从而防止出现间隙。

此外,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由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状的筒状体构成,在其上端周缘设置有注出口凸缘42。在注出口主体41的底部43形成有开口44。在将注出口40装配于外装容器5后,能够利用该开口44确保外装容器5的外部与液体收纳容器1和外装容器5之间的空间的通气,在使用时将内容物汲出时,可通过该开口44而将气体封入到液体收纳容器1与外装容器5之间,以从液体收纳容器1的外部施加压力而顺畅地进行液体收纳容器1内部的内容物的汲出。

此外,如图3所示,在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设置有外螺纹41a,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设置有与外螺纹41a卡合的内螺纹5a。并且,通过将注出口40的外螺纹41a拧入到开口部5a的内螺纹5a中,从而能够将注出口40可靠地固定在开口部5a内。在该情况下,注出口40的注出口凸缘42被装配于在外装容器5上形成的开口部5a,液体收纳容器1被支承在外装容器5内。

另外,利用注出口40的外螺纹41a和开口部5a的内螺纹5a构成固定单元。

优选的是,通过注塑成型法制造注出口40。作为其使用的树脂,只要是能够注塑成型的树脂,则不特别限定,但为了通过热熔接与构成多层薄膜2的内袋21的内表面的树脂接合,需要根据构成内袋21的内表面的树脂来适当地选择,通常适合的是即使在高温时也具有刚性、并且在低温时不易脆化的高密度聚乙烯。

另外,如图5至图9所示,在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中的中央部51的两侧的薄壁部52,在其下端角部形成有缺口部55。缺口部55既可以在形成注出口40时同时形成,也可以在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的下端角部成型无缺口部55的结构后在注出口安装部50的下端角部形成缺口部55。此外,各缺口部55具有多个例如3~10层的台阶部55a,在将注出口安装部50与袋主体3热熔接时,这些台阶部55a作为定位标记发挥作用。

即,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通过热封被热熔接于袋主体3的上缘3a,但在热封时缺口部55的台阶部55a作为定位标记发挥作用,注出口40的台阶部55a与袋主体3的定位标记3a被定位(参照图3)。通过这样地将注出口40的台阶部55a与袋主体3的定位标记3a定位,从而能够相对于袋主体3而将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热封在准确的位置上,此外,能够以适当的角度将袋主体3与注出口安装部50热封。因此,能够将袋主体3与注出口安装部50可靠地热封而热熔接。

另外,在图3中,缺口部55的各台阶部55a具有相同的横向长度和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另一方面,袋主体3的定位标记3a也具有多个台阶部标记3s,该台阶部标记3s具有相同的横向长度和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定位标记3a的各台阶部标记3s和与之对应的缺口部55的各台阶部55a也彼此具有相同的横向长度和相同的上下方向长度。因此,在相对于袋主体3而将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定位时,对缺口部55的台阶部55a和与之对应的定位标记3a的各台阶部标记3a进行比较。进而,仅按缺口部55的台阶部55a的数量(例如,3~10层的数量)实施该比较工序,从而能够在图3中的横向和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相对于袋主体3而将注出口40的注出口安装部50高精度地、可靠地进行定位。

另外,通过在注出口安装部50形成一对缺口部55,从而能够将在使用时由注出口安装部50产生的袋主体3的破损防止于未然。

即,在注出口安装部50的薄壁部52未设置缺口部55的情况下,当在保管及输送、内容液的填充及排出使用过程中,注出口安装部50的薄壁部52的角部与袋主体3剧烈摩擦、或向扭曲的袋主体3强力按压时,有时袋主体3受损、破坏,内容液会漏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注出口安装部50中的一对薄壁部52的下端角部设置缺口部55,从而即使在由于保管及输送、内容液的填充及排出使用时产生的振动等而使缺口部55与袋主体3剧烈摩擦、或被强力地按压的情况下,也由于应力分散而不集中于袋主体3的一点,因而可防止袋主体3破损。

下面,对构成袋主体3的多层薄膜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层薄膜2由构成外袋20的薄膜和构成内袋21的薄膜构成。

如图10所示,作为袋主体3的外袋20,可以使用未延伸尼龙(厚度为20μm)20a/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厚度为40μm)20b的层叠体,作为内袋21,可以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厚度为70μm)。

在该情况下,由于外袋20包括未延伸尼龙20a,因此,作为外袋20,可以增加其伸长率,例如,外袋20具有300%~500%的伸长率。这样,由于外袋20能够具有高伸长率,因此,能够使袋主体3整体上质地柔软,在如后面所述地将袋主体3插入到外装容器5内、并将氮气或清洁干燥的空气提供到该袋主体3内而使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内鼓起时,能够使袋主体3顺畅地鼓起。

另外,作为袋主体3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的材料。

例如,作为内袋21的材料,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那样的材料。

此外,作为外袋20的材料,可以使用伸长率为300%~500%的材料、例如低密度聚乙烯和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那样的材料。

下面,对液体收纳容器1向外装容器5的收纳形态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将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沿纵向弯折线11折叠,从而形成多个折皱部12(图12)。通过这样地将形成有折皱部12的袋主体3经上方横向弯折线15a和下方横向弯折线15b折叠,从而形成折叠部16(图13)。然后,袋主体3沿弯折线13被弯折而形成三角弯折部14(图14)。

这样,如图11(a)、(b)、(c)所示,准备液体收纳容器1,该液体收纳容器的袋主体3上形成有多个折皱部12、折叠部16和三角弯折部14。另外,形成折皱部12的工序和形成折叠部16的工序先进行哪个都可以,图11(a)、(b)、(c)例举了先形成折皱部12的形态。这里,为方便起见,在图12中省略了折叠部16,在图13中省略了折皱部12。

接着,如图2(a)、(b)所示,液体收纳容器1被折叠而形成为在纵向上细长状,液体收纳容器1从开口部5a被插入到外装容器5内。

接着,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在该情况下,首先,使注出口40相对于开口部5a旋转。这样,将注出口40的外螺纹41a拧入到开口部5a的内螺纹5a中,使注出口40的外螺纹41a与开口部5a的内螺纹5a卡合。接着,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的注出口凸缘42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抵接,注出口40的旋转停止。

这样,能够将注出口40牢固地固定于开口部5a。

在该情况下,如图4(a)、(b)所示,后述的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螺纹5a和外螺纹41a被设置成:当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侧容器5的内部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时,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此外,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从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方向(图4(a)的左方向)和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从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方向(图4(a)的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这里,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与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是指从开口部5a向第一中央部l1引垂线时的垂线。此时,由于开口部5a有大小,因此,垂线不一定通过从开口部5a的上方观察时的中央,还包括垂线与从开口部5a的上方观察时的边缘相切而通过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通过从开口部5a的上方观察时的中央与从开口部5a的上方观察时的边缘之间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除了包括在几何学的意义上严格地两线是直线的状态以外,还包括在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两线是曲线的状态,除了包括两线是直线的状态且严格地两线不相交的状态以外,还包括是在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两线形成角度的状态,并且是指两线形成角度的状态下的角度在20度以下的状态。优选的是,角度是10度以下的状态,更优选的是,角度是5度以下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同一方向”除了包括两个方向严格地一致的状态以外,还包括是在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两个方向形成角度的状态,两个方向所成的角度是指20度以下的状态,优选的是角度是10度以下的状态,更优选的是角度是5度以下的状态。后述的规定角度α表示并非本发明的同一方向的角度,根据同一方向的定义,是大于20度的角度。

接着,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装配吹鼓工具(未图示),使用该吹鼓工具将氮气或清洁干燥空气提供到液体收纳容器1中,使得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内鼓起。

下面,对在外装容器5内使液体收纳容器1鼓起的作用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将液体收纳容器1插入到外装容器5内的情况下,首先,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中比折叠部16靠下方的部分由于自重而落下,然后,回复平坦状的力作用于经纵向弯折线11而被折叠成折皱状的袋主体3的折皱部12,袋主体3的折皱部12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

接着,如上所述地,通过使用吹鼓工具将氮气或清洁干燥空气提供到液体收纳容器1内,从而袋主体3鼓起。此时,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的袋主体3相对于自身的表面而向垂直方向立体地鼓起。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袋主体3的上方部形成有经弯折线13弯折而形成的三角弯折部14,因此,在袋主体3扩展时,袋主体3的上缘3a的角部不会钩挂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袋主体3能够在外装容器5内充分地扩展,并且还能够防止袋主体3损坏。

此外,由于袋主体3的上缘3a包括两根上缘热封部10a,因此,与包括宽度宽的热封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上缘3a构成得质地柔软,能够使袋主体3更顺畅地在外装容器5内扩展。并且,由于袋主体3的外袋20具有300%~500%的伸长率,因此,能够提高袋主体3的柔软性而容易地进行袋主体3的扩展作用。

此外,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时,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侧容器5的内部如上所述地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此时,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从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方向和注出口40从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即使开口部5a从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偏离、并且注出口40从液体收纳容器1的第二中央部l2偏离,也能够通过将氮气或清洁干燥空气提供到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内,从而能够在外装容器5内使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可靠地鼓起(参照图4(a))。即,由于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因此,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外装容器5的直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当在外装容器5内使袋主体3鼓起时,由于袋主体3相对于自身的表面向垂直方向鼓起,因此,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外装容器5的直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的情况下,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内鼓起的余地最大。并且,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鼓起时袋主体3钩挂于外装容器5的内壁、或被内壁弯折、或袋主体3的一部分闭塞的情况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充分地确保袋主体3的内容积。

另一方面,如比较例所示,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未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在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直线l3形成规定角度α的情况下,由于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外装容器5的直径方向不一致,因此,在外装容器5内袋主体3鼓起的余地减小,此外,当使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内鼓起时,产生袋主体3与外装容器5的内壁抵接、袋主体3的一部分闭塞、袋主体3发生扭曲等不良情况,袋主体3无法充分鼓起(参照图4(b))。此外,如比较例所示,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注出口40被安装于袋主体3的第二中央部l2、并且开口部5a从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情况下,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与袋主体3的第二中央部l2的位置偏离。由于这些原因,产生同样的不良情况,袋主体3无法充分地鼓起(参照图4(c))。

相对于这些,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并且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从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方向和注出口40从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因此,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外装容器5的直径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当使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内鼓起时,袋主体3不会与外装容器5的内壁抵接,能够将鼓起的袋主体3钩挂于外装容器5的情况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在外装容器5内使袋主体3高精度地可靠地鼓起而没有闭塞和扭曲,能够确保足够的内容积。

这样,可制成外装容器与液体收纳容器的组合体。然后,吹鼓工具从注出口40上被卸下,内容液填充机(未图示)被装配于注出口40,内容液从该内容液填充机被填充到液体收纳容器1中。

在内容液被填充到液体收纳容器1中后,如图3所示,对液体分配喷嘴60进行保持的注出口上部部件70被装配于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上装配的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内,液体分配喷嘴60被插入到该注出口上部部件70内。另外,注出口上部部件70也可以与注出口40一体成型。

被插入到注出口上部部件70内的液体分配喷嘴60贯通注出口40的贯通孔45而向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内延伸。此外,液体分配喷嘴60具有形成于其上端的大径部63和形成于其下端的圆顶形状部61,在圆顶形状部61形成有多个开孔62。该圆顶形状部61形成半球状,在该半球状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开孔62。

被插入到注出口上部部件70内的液体分配喷嘴60中,被设置于其上端的大径部63与注出口上部部件70卡合而被该注出口上部部件70保持。

这样,在完成内容液向液体收纳容器1内的填充工序后,帽(未图示)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此时,被称为破封件(breakseal)的密闭部件(在安装后述的分配器(未图示)时被分配器末端刺破的、不扬尘且可贯通的厚壁薄膜)介于帽与注出口上部部件70之间。因此,注出口40和液体分配喷嘴60被该破封件和帽密闭。这样,注出口40和液体分配喷嘴60的大径部63被密闭。在该情况下,帽与被设置在开口部5a外周的外螺纹5b卡合。此外,帽由帽主体和上部帽构成,上部帽能够从帽主体上卸下。

在将液体收纳容器1内的内容液向外部排出的情况下,上部帽被从帽主体上卸下,液体分配喷嘴60的大径部63通过破封件和帽主体而与分配器连接。

接着,氮气从加压气体源(未图示)经由分配器和形成于凸缘71的开口71a而被提供到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内,然后,氮气从开口44进入到外装容器5与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之间的空间中。接着,袋主体3从外侧被氮气按压,袋主体3内的内容液从圆顶形状部61的开孔62进入到液体分配喷嘴60内,液体分配喷嘴60内的内容液之后从大径部63被排出到分配器侧。

未从液体收纳容器1内被排出而留下的液体成为废弃的对象,因此,作为资源而浪费,根据本申请发明,能够将在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鼓起时袋主体3钩挂于外装容器5的内壁、或被内壁弯折、或袋主体3的一部分闭塞的情况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在将工业用药品等价格非常高的内容液排出的情况等时,能够减少剩余液量,可通过节省资源来削减成本。

这里,分配器在中央具有用于将液体从液体收纳容器1的液体流路,并且,除此以外,具有用于将氮气等气体向液体收纳容器1与外装容器5之间送入的气体流路。

其间,由于液体分配喷嘴60在下端具有圆顶形状部61,因此,在将袋主体3内的内容液通过液体分配喷嘴60而从大径部63向外方排出的情况下,即使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下端与袋主体3内表面抵接,也能够防止袋主体3因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下端而破损。

此外,袋主体3内的内容液通过被设置于圆顶形状部61的多个开孔62而被吸入到液体分配喷嘴60内,并从大径部63向分配器侧被排出。因此,与在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下端中心设置有单一的开孔的情况相比,即使内容液的剩余量少,也能够防止袋主体3与液体分配喷嘴60紧贴而内容液不易流到液体分配喷嘴60内。

下面,对液体分配喷嘴60的其它形态1、2进行说明。

<其它形态1>作为液体分配喷嘴60,也可以使用与注出口40的贯通孔45螺合的结构。即,也可以这样:准备在贯通孔45的内周面设置有螺纹槽的注出口40和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液体分配喷嘴60,使液体分配喷嘴60的外螺纹与注出口40的螺纹槽卡合。另外,在该形态中,无需注出口上部部件。在该情况下,在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上端的内周面设置有螺纹槽,具有外螺纹的分配器直接与该螺纹槽螺合。

<其它形态2>此外,也可以这样:在注出口60的贯通孔45内周面设置螺纹槽,并且,在贯通孔45的下端设置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情况下,在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上端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卡定凸缘,该卡定凸缘卡定于所述贯通孔45的所述突出部。在该阶段,液体分配喷嘴60未被固定于注出口40,但分配器直接与贯通孔45内周面的螺纹槽螺合,从而液体分配喷嘴60被固定。

在上述其它形态1、2中,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下端也可以具有圆顶形状部,该圆顶形状部形成半球状,也可以在半球状的面设置多个开孔。

在上述其它形态1、2中,在输送外装容器5时,可以使用直接与液体分配喷嘴60的上端开口螺合而将开口堵塞的盖体(其它形态1)、或与注出口40的贯通孔45螺合而将贯通孔45堵塞的盖体(其它形态2)。在上述其它形态1、2中,无需使用破封件等密闭部件,在将内容液排出时,分配器直接与液体分配喷嘴的上端开口(其它形态1)、或注出口的贯通孔(其它形态2)螺合。

此外,在上述其它形态1、2中,液体的排出手段不是通过对液体收纳容器1的加压,而是在将液体收纳容器1与分配器连接后,利用附设于分配器侧的抽吸泵将液体收纳容器内的液体向外部抽吸而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5(a)、(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5(a)、(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单元,设置安装工具80,该安装工具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并且具有内螺纹81a,在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41a,该外螺纹与安装工具80的内螺纹81a卡合。

其它结构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在图15(a)、(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5(a)、(b)所示,安装工具80具有:工具主体81,其被装配于开口部5a内,并具有内螺纹81a;和保持件82,其与工具主体81连结,并且具有与外装容器5的突起5d卡合的卡合部82a。此外,安装工具80被配置在外装容器5的工具用区域83。

在图15(a)、(b)中,首先,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装配有安装工具80。此时,安装工具80被装配成覆盖外装容器5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接着,液体收纳容器1通过安装工具80而被插入到外装容器5内。

接着,使注出口40相对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旋转,注出口40的外螺纹41a与被装配于开口部5a的安装工具80的内螺纹81a卡合,这样,能够将注出口40固定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

在该情况下,如图15(b)所示,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当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的内部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时,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此外,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从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方向(图15(b)的左方向)与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从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方向(图15(b)的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6(a)、(b)、(c)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6(a)、(b)、(c)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单元,设置按压盖85,该按压盖被装配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对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进行按压保持,并且在外表面具有外螺纹85a,在开口部5a的内面设置有与按压盖85的外螺纹85a卡合的内螺纹5a。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注出口40,满足以下的a)、b)、c)、d)的特征即可,其它结构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a)具有被开口部5a的突起5c支承的形状的特征(注出口凸缘42);

b)具有贯通孔45,该贯通孔贯通注出口主体41,并且如实施形态一或其它形态1、2那样用于将药液喷嘴向袋主体3的内部导入;

c)具有当使袋在树脂圆筒内部鼓起时将树脂圆筒内部的空气向外方排出时所需的开口44;

d)具有注出口安装部50。

在图16(a)、(b)、(c)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6(a)、(b)、(c)所示,在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的底部设置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突起5c,被装配于开口部5a内的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被开口部5a的突起5c支承。

在图16(a)、(b)、(c)中,首先,液体收纳容器1通过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而被插入到外装容器5内,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开口部5a内。此时,注出口40的注出口主体41被开口部5a的突起5c支承(参照图16(a))。

接着,按压盖85被插入到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内,按压盖85旋转,按压盖85的外螺纹85a与开口部5a的内螺纹5a卡合,这样,能够将注出口40固定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参照图16(a)、(b))。

在该情况下,如图16(c)所示,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被装配于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当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在外装容器5的内部缓慢地扩展成平面状时,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的宽度方向与将外装容器5的第一中央部l1和开口部5a连结起来的直线l3平行。此外,外装容器5的开口部5a从第一中央部l1偏离的方向(图16(c)的左方向)与液体收纳容器1的注出口40从第二中央部l2偏离的方向(图16(c)的左方向)朝向同一方向。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7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液体收纳容器1的袋主体3具有末端朝向底部3b逐渐变细的锥形而不是矩形,仅这点不同,其它结构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在图17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至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图17中,在袋主体3内配置有液体分配喷嘴60,液体分配喷嘴60的圆顶形状部61位于袋主体3的底部3b附近。这样,袋主体3具有末端朝向底部3b逐渐变细的锥形,在底部3b附近设置有液体分配喷嘴60的圆顶形状部61,因此,能够将袋主体3内的内容液的剩余液集中到底部3b附近,并利用液体分配喷嘴60将这些剩余液从圆顶形状部61更有效地排出。

标号说明

1液体收纳容器

3袋主体

3a上缘

3b底缘

3c侧缘

5外装容器

5a开口部

5a内螺纹

10热封部

20外袋

21内袋

40注出口

41注出口主体

41a外螺纹

42注出口凸缘

50注出口安装部

51中央部

52薄壁部

55缺口部

55a台阶部

60液体分配喷嘴

61圆顶形状部

62开孔

70注出口上部部件

71凸缘

71a开口

80安装工具

81工具主体

81a内螺纹

82保持件

85按压盖

85a外螺纹

l1第一中央部

l2第二中央部

l3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