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的取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73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的取放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的取放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碳罐是有塑料壳体、盖子、隔板、无纺布和活性炭颗粒等部件组装焊接而成,需要将无纺布焊接于碳罐的底部,目前,有两种方式将无纺放置于碳罐的底部并将其与碳罐焊接:1.人工用镊子将无纺布放入碳罐中,人眼观察无纺布的位置;2.人工将无纺布放在一个带针的手动工具上,通过此工具将无纺布压入碳罐中,人眼观察无纺布的位置。

上述无纺布的放置方式具有以下缺点:无法将无纺布抓起,无纺布放入碳罐中困难,而且多采用人手操作,容易导致无纺布易漏放或多放,或者采用手动辅助工具,速度慢,人工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纺布的取放机构,包括:无纺布、碳罐、机架、无纺布放置部、无纺布抓取部和碳罐放置部;

无纺布放置部、无纺布抓取部和碳罐放置部分别安装于机架内;

无纺布放置于所述无纺布放置部内,碳罐放置于所述碳罐放置部内,启动无纺布抓取部,无纺布抓取部向下移动至无纺布放置部上方,无纺布放置部向上移动并将所述无纺布送入无纺布抓取部内,然后,无纺布抓取部移至碳罐放置部上方边缘处,并将无纺布送入所述碳罐底部。

一种实施例中,无纺布放置部包括无纺布置放腔、无纺布放置板和第一气缸,机架内设有基板;

无纺布置放腔安装于基板上;

无纺布放置板活动放置于无纺布置放腔内;

无纺布放置于无纺布放置板上;

第一气缸安装于无纺布置放腔下方,用于推动无纺布放置板上下移动。

一种实施例中,无纺布抓取部包括第二气缸、无纺布容纳腔、第一导轨、第三气缸和安装板;

第二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三气缸分别安装于机架上,安装板通过第一导轨可左右活动安装于机架上;

无纺布容纳腔安装于安装板下方且与无纺布置放腔上下相承接;

第二气缸推动无纺布容纳腔向下移动至无纺布置放腔内;

第三气缸推动安装板左右移动,安装板带动无纺布容纳腔左右移动。

一种实施例中,无纺布抓取机构还包括吹气杆,吹气杆位于安装板上方,且吹气杆的吹气端穿过安装板连通至无纺布容纳腔,吹气杆用于向无纺布容纳腔内吹气。

一种实施例中,碳罐放置部包括底型腔、左型腔、右型腔、第四气缸、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固定板、加紧板和左型腔支撑板;

底型腔用于放置所述碳罐,底型腔安装于基板上;

右型腔安装于基板上,左型腔、左型腔支撑板和加紧板顺次固定连接,且左型腔与右型腔左右相对;

加紧板通过第二导轨活动安装于第二导轨固定板上;

第四气缸用于推动加紧板相对于第二导轨固定板左右移动;

当碳罐放置于底型腔中并启动第四气缸时,第四气缸推动加紧板向右移动,直至底型腔、左型腔和右型腔将碳罐围合并扣紧碳罐。

一种实施例中,无纺布容纳腔内设有无纺布平压板和平压板限位板;

无纺布平压板与平压板限位板通过卡簧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取放机构还包括用于启动无纺布抓取部和碳罐放置部的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安装于机架外则。

一种实施例中,取放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器,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无纺布放置部内是否放置有无纺布以及检测无纺布的正反。

一种实施例中,取放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无纺布抓取部内是否抓取无纺布。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无纺布取放机构,由于无纺布抓取部将无纺布抓取并放入碳罐中,因为无纺布的抓取和放置过程都是自动操作,使得本申请的无纺布取放机构具有以下优点: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无纺布放置的准确率,同时,减少无纺布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无纺布的取放机构示意图;

图2为无纺布放置部和碳罐放置部结构图;

图3为无纺布抓取部结构图

图4为无纺布容纳腔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例提供一种无纺布的取放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无纺布1、碳罐2、机架3、无纺布放置部4、无纺布抓取部5和碳罐放置部6。

无纺布1放置于无纺布放置部4内,碳罐2放置于碳罐放置部6内,启动无纺布抓取部5,无纺布抓取部5向下移动至无纺布放置部4上方,无纺布放置部4向上移动并将无纺布1送入无纺布抓取部5内,然后,无纺布抓取部5移至碳罐放置部6上方边缘处,将无纺布1送入碳罐2底部。

无纺布放置部4安装于机架3内,具体的,机架3内设有基板31,无纺布放置部4安装于基板31上;如图2所示,本例的无纺布放置部4包括无纺布放置腔41、无纺布放置板42和第一气缸43;无纺布置放腔41安装于基板31上;无纺布放置板42活动放置于无纺布置放腔41内;人工将无纺布1放置于无纺布放置板42上;第一气缸43安装于无纺布置放腔41下部,第一气缸43推动无纺布放置板42上下移动,进而达到第一气缸43上下推动无纺布1的目的。

如图3所示,无纺布抓取部5包括第二气缸51、无纺布容纳腔52、第一导轨53、第三气缸54和安装板55;第二气缸51、第一导轨53和第三气缸54分别安装于机架3上,安装板55通过第一导轨53可左右活动安装于机架3上;无纺布容纳腔52位于安装板55下方且与无纺布置放腔41上下相承接,第二气缸51带动无纺布容纳腔52向下移动至无纺布置放腔41内,第一气缸43推动无纺布放置板42向上移动,无纺布放置板42将无纺布1压入无纺布容纳腔52内;第三气缸54推动安装板55在机架3上左右移动,以使安装板55带动无纺布容纳腔52左右移动,使得无纺布容纳腔52与碳罐2上下相承接,进一步,本例的第三气缸54优选为无杆气缸。

进一步,为了使无纺布容纳腔52内的无纺布1顺利的送入碳罐2内,无纺布抓取部5还包括吹气杆56,吹气杆56位于安装板55上方,且吹气杆56的吹气端穿过安装板55连通至无纺布容纳腔52;第三气缸54和第二气缸51相结合推动无纺布容纳腔52向右、向下运动,使得无纺布容纳腔52进入碳罐2内时,吹气杆56向无纺布容纳腔52内送气,由于气体的压力,使得无纺布1进入碳罐2的底部。为了使无纺布1平整的放入碳罐2的底部,如图4所示,本例的无纺布容纳腔52内设有无纺布平压板521和平压板限位板522,由于无纺布1的宽度大于无纺布容纳腔52的腔体的宽度,所以无纺布1自身在无纺布容纳腔52的腔体内具有一定的张力,使得无纺布1在无纺布容纳腔52内不易脱落,当吹气杆56向无纺布容纳腔52内吹气时,气体的压力推动平压板限位杆522向下运动,平压板限位杆522与无纺布平压板521通过卡簧9连接,从而无纺布平压板521推动无纺布1向下运动,直至无纺布平压板521将无纺布1推入碳罐2的底部并将其压平。

碳罐放置部6安装于机架3内的基板上,进一步,如图2所示,碳罐放置部6包括底型腔61、左型腔62、右型腔63、第四气缸64、第二导轨65、第二导轨固定板66、加紧板67和左型腔支撑板68。具体的,底型腔61用于放置碳罐2,底型腔61由型腔上底板和腔体组成,型腔上底板安装于基板上,腔体置于型腔上底板上,碳罐2放置于腔体内;右型腔63安装于基板31上,左型腔62、左型腔支撑板68和加紧板67顺次固定连接,达到左型腔支撑板68支撑左型腔62的目的,且左型腔62和右型腔63左右相对,加紧板67通过第二导轨65与第二导轨固定板66活动连接。第四气缸64安装于基板上,第四气缸64推动加紧板67相对于第二导轨固定板66左右移动;当碳罐2放置于底型腔61中并启动第四气缸64时,第四气缸64推动加紧板67向右移动,直至底型腔61、左型腔62和右型腔63将碳罐2围合并扣紧碳罐2。

由于本例的取放对无纺布1的取放过程是自动操作过程,本例的取放机构还包括启动按钮,启动按钮安装于机架3的外则,当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时,无纺布抓取部5和碳罐放置部6可以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例的取放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器7、第二检测器8和第三检测器,第一检测器7用于检测无纺布放置部4内是否放置有无纺布以及检测无纺布1的正反;第二检测器8用于检测无纺布抓取部5内是否抓取无纺布1;第三检测器检测碳罐放置部6内是否放置有碳罐2。进一步,本例的取放机构还包括触摸屏显示器,触摸屏显示器用于显示取放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及错误提示,如,缺少无纺布1、缺少碳罐2、无纺布1反面放置等错误提示。

本例的取放机构工作过程是:将无纺布1放入无纺布放置腔41内,将碳罐2放入碳罐放置部6内;第一检测器7开始检测无纺布放置部4内是否放置有无纺布1以及检测无纺布1的正反,同时,第三检测器检测碳罐放置部6内是否放置有碳罐2;按下启动按钮,第二气缸51带动无纺布容纳腔52向下移动至无纺布放置腔41内,同时,第四气缸64推动加紧板67向右移动,直至底型腔61、左型腔62和右型腔63将碳罐2围合并扣紧碳罐2;启动第一气缸43,使得第一气缸43推动无纺布放置板42向上移动将无纺布1压入无纺布容纳腔52内;第二气缸51上升将无纺布容纳腔52和无纺布1带起,由于无纺布1的宽度大于无纺布容纳腔52的腔体的宽度,所以无纺布1自身在无纺布容纳腔52的腔体内具有一定的张力,使得无纺布1在无纺布容纳腔52内不易脱落;第三气缸54推动安装板55在机架3上向右移动,安装板55带动无纺布容纳腔52向右移动,以使无纺布容纳腔52与碳罐2上下相承接,然后,第二气缸51带动无纺布容纳腔52向下移动至碳罐2内;如果第二检测器8检测到无纺布容纳腔52内有无纺布1,则吹气杆56向无纺布容纳腔52内送气,气体的压力推动平压板限位板522向下运动,平压板限位板522推动无纺布平压板521向下运动,从而无纺布平压板521推动无纺布1向下运动,直至无纺布平压板521将无纺布1推入碳罐2的底部并将其压平。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