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24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具有包裹和保护其中商品的功能。在现有技术中,包装盒一般具有盖板、底板、以及在盖板与底板之间围绕其边缘设置的侧面折板构成,其组装方式有一次性拆封、翻折式、或者整体成型结构等,一个好的包装盒能够提升体现商品的使用附加值,使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公告号为CN2044733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捷包装盒,它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相邻的所述侧面折板之间连接有折叠部,至少有一块侧面折板的上端连接有盖板,每一块所述侧面折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穿孔,所述穿孔之间穿有至少一根箍绳。

这种便捷包装盒虽然能通过对箍绳进行抽拉可以快速将包装盒的盒体收拢成型,收拢后将箍绳两端打结即可保持盒体的立体形状,整个收拢过程中不需要用到胶水,但是由于箍绳在折板上呈穿设设置,在折板上会有便于箍绳穿设的穿孔,这样的结构设置,在箍绳拉紧时,箍绳在包装盒内部会出现部分占用盒内空间,使得包装盒内部的装载空间变小,导致包装盒整体结构遭到破坏,并且,在实际使用中,箍绳会在穿孔处不断摩擦,使穿孔处的材质摩擦受损,造成包装盒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使用质量好的包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盒,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所述折板通过箍绳串联设置,所述折板上至少设有两个用于穿梭的导绳件,所述导绳件固定安装在折板的两侧边上,且在折板闭合时在各折板上的导绳件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折板其中一块上设有便于箍绳穿设的通孔,所述导绳件与箍绳抵触面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抵触面上设有防滑纹。

如此设置,包括了底板和连接在底板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折板是通过箍绳串联的连接方式连接,特点在于,在折板上加设了便于箍绳穿设的导绳件,使箍绳在快捷收拢包装盒时能够有规律的分布在折板的壁表面上,防止在箍绳拉紧时,箍绳在包装盒内部会出现部分占用盒内空间,使得包装盒内部的装载空间变小,同时导致包装盒整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折板受魔损的问题,同时,导绳件固定安装在折板的两侧边上,且在折板闭合时在各折板上的导绳件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折板其中一块上设有便于箍绳穿设的通孔,能有效的使箍绳在折板上贴合,避免了箍绳在实际包装时不会对包装物品造成刮损的情况,在导绳件与箍绳抵触面上设有耐磨层,并且耐磨层的抵触面上设有防滑纹,使箍绳在导绳件内不会轻易滑动,避免箍绳在导绳件内不稳定不停滑动,从而影响包装盒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有效的避免箍绳在导绳件内不停摩擦容易造成箍绳被导绳件磨损出现断裂的情况,对箍绳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简单的设计结构,能有效的使包装盒整体得到充分的保护,大大的提升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绳件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且通过两端固定在折板内表面上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将导绳件采用软质的材料制造,并且通过两端固定在折板内表面上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折板折合时使箍绳能充分与折板贴合,并且在实际生产包装中,在堆叠使能有效的减少堆叠占用的空间大小,从而提高包装时的包装量,从而节约运输上的经济开支大大的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上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固定安装在通孔上。

如此设置,在折板上的通孔上加设了耐磨件,将耐磨件固定安装在通孔上,有效的避免箍绳在实际拉动中对折板造成磨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折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耐磨件呈圆环状,且表面圆滑设置。

如此设置,将耐磨件设置呈圆环状的形状,并且将耐磨件的表面设置为圆滑表面,能有效的避免耐磨件对箍绳造成磨损的问题,从而从保护箍绳的使用寿命上提高整体包装盒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了包装盒的整体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箍绳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箍绳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在箍绳上且在带有通孔的折板的外壁一侧。

如此设置,在箍绳上还加设有用于固定箍绳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在箍绳上且在带有通孔的折板的外壁一侧,使箍绳在通孔内不会轻易滑动,避免箍绳在实际包装时脱落的问题,从而影响包装效率,同时在包装时,只需拉动固定件外部的箍绳就能拉合折板向内折叠,简单的设计结构,能有效的提高包装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包装盒的全面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设有用于穿设箍绳的固定孔和限制箍绳在固定孔内滑动的弹性件。

如此设置,在固定件上设有用于穿设箍绳的固定孔和限制箍绳在固定孔内滑动的弹性件,简单的设计结构,使箍绳穿过固定孔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实现固定件对箍绳的松紧度控制,能有效的提高固定件的能动性,使箍绳在实际拉动中简单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孔设有两个,箍绳分别穿设在两个固定孔内。

如此设置,在固定件上设置了两个固定孔,使箍绳的两端分别穿射在两个固定孔内,避免箍绳在实际使用中互相缠绕,给包装盒的折叠或打开带来不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包括了底板和连接在底板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折板是通过箍绳串联的连接方式连接,特点在于,在折板上加设了便于箍绳穿设的导绳件,使箍绳在快捷收拢包装盒时能够有规律的分布在折板的壁表面上,防止在箍绳拉紧时,箍绳在包装盒内部会出现部分占用盒内空间,使得包装盒内部的装载空间变小,同时导致包装盒整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折板受魔损的问题,同时,导绳件固定安装在折板的两侧边上,且在折板闭合时在各折板上的导绳件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折板其中一块上设有便于箍绳穿设的通孔,能有效的使箍绳在折板上贴合,避免了箍绳在实际包装时不会对包装物品造成刮损的情况,简单的设计结构,能有效的使包装盒整体得到充分的保护,大大的提升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包装盒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E视角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B的放大图;

图7为多个包装盒底部摊开堆叠的效果图;

图8为一种包装盒中导绳件的结构图。

图中:1、底板;2、折板;3、箍绳;4、导绳件;5、通孔;6、耐磨层; 7、耐磨件;8、固定件;9、弹性件;10、固定孔;11、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一种包装盒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和5所示:一种包装盒,包括底板1、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1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2,所述折板2通过箍绳3串联设置,所述折板2上至少设有两个用于穿梭的导绳件4,所述导绳件4固定安装在折板2的两侧边上,且在折板2闭合时在各折板2上的导绳件4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折板2其中一块上设有便于箍绳3穿设的通孔5。

如图7和8所示:在导绳件4与箍绳3抵触面上设有耐磨层6,并且耐磨层6的抵触面上设有防滑纹,使箍绳3在导绳件4内不会轻易滑动;导绳件4采用软质的材料制造,并且通过两端固定在折板2内表面上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折板2折合时使箍绳3能充分与折板2贴合,并且在实际生产包装中,在堆叠使能有效的减少堆叠占用的空间大小,从而提高包装时的包装量,从而节约运输上的经济开支大大的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5和6所示:在折板2上的通孔5上加设了耐磨件7,将耐磨件7固定安装在通孔5上,有效的避免箍绳3在实际拉动中对折板2造成磨损,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折板2的使用寿命。将耐磨件7设置呈圆环状的形状,并且将耐磨件7的表面设置为圆滑表面,能有效的避免耐磨件7对箍绳3造成磨损的问题,从而从保护箍绳3的使用寿命上提高整体包装盒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了包装盒的整体性。

如图1和3所示:在箍绳3上还加设有用于固定箍绳3的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套设在箍绳3上且在带有通孔5的折板2的外壁一侧,使箍绳3在通孔5内不会轻易滑动,避免箍绳3在实际包装时脱落的问题,从而影响包装效率,同时在包装时,只需拉动固定件8外部的箍绳3就能拉合折板2向内折叠,简单的设计结构,能有效的提高包装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包装盒的全面性。

如图2、3和4所示:在固定件8上设有用于穿设箍绳3的固定孔10和限制箍绳3在固定孔10内滑动的弹性件9,简单的设计结构,使箍绳3穿过固定孔10通过弹性件9的弹性作用实现固定件8对箍绳3的松紧度控制,能有效的提高固定件8的能动性;在固定件8上设置了两个固定孔10,使箍绳3的两端分别穿射在两个固定孔10内,避免箍绳3在实际使用中互相缠绕,给包装盒的折叠或打开带来不便。

如图1所示:在实际包装中,拉紧折板2上导绳件4内的箍绳3使折板2向内翻折,最后盖上与折板2翻折形成的多边形相同匹配的盖体11,使包装盒整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包括了底板1和连接在底板1边缘的多块侧面折板2,折板2是通过箍绳3串联的连接方式连接,特点在于,在折板2上加设了便于箍绳3穿设的导绳件4,使箍绳3在快捷收拢包装盒时能够有规律的分布在折板2的壁表面上,防止在箍绳3拉紧时,箍绳3在包装盒内部会出现部分占用盒内空间,使得包装盒内部的装载空间变小,同时导致包装盒整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折板2受魔损的问题,同时,导绳件4固定安装在折板2的两侧边上,且在折板2闭合时在各折板2上的导绳件4在同一平面设置,所述折板2其中一块上设有便于箍绳3穿设的通孔5,能有效的使箍绳3在折板2上贴合,避免了箍绳3在实际包装时不会对包装物品造成刮损的情况,简单的设计结构,能有效的使包装盒整体得到充分的保护,大大的提升包装盒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