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88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



背景技术:

在润滑油的生产盛放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容器进行盛装,这些容器的往往是为了方便润滑油的运输和使用,传统的润滑油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先从容器中取出,但是一般采用立式存放,取用时采用倾斜倒出或使用油抽等取出,此时需要人员手工操作进行,这种工作方式的缺点是:效率底、容易溢漏,劳动强度大,而且即使手动倒取润滑油时,由于容器内气压低于容器外气压,出油减缓,空气从出液口进入,继续倾倒时,出油与进气交替抢道进行,导致出油咕咚咕咚的喷出、流速不均匀、不顺畅,还容易引起润滑油飞溅,特别不易控制流量与流速,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针对该缺陷作出的改进,例如有的在瓶盖上设置一个出液口和进气口,在进气口处加装单向进气装置,当单向进气装置的进气孔大且芯小时,受重力影响偏离进气孔中心,使封堵的不均匀,容易导致漏气和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封挡片,封挡片上设有出液口和进气口;所述出液口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取液头,取液头包括导油管,导油管通过连接套与出液口连接,螺纹套上设置有螺纹和旋钮,导油管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壳体,壳体上还设置了支杆和排油管,支杆顶端通过第一铰链与杠杆连接,杠杆的一端安装有手柄,杠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压杆,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囊套,弹簧囊套的下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上端,压杆的下端还设置了活塞;所述封挡片呈槽状设置,封挡片的槽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导向回流槽下端固定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进气口相通,进气通道尾端设置有均压组件,所述均压组件包括盖帽、锥状均压芯以及与盖帽套接的基座,盖帽包括带孔斗状帽和上进气管,所述斗状帽顶与上进气管相连通,基座内壁设置有支架,基座下端设置有下进气管,锥状均压芯设置于基座与盖帽形成的工作腔中,锥状均压芯由导向柱和锥状薄片组成,导向柱为空心锥柱形,并插置于上进气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导向回流槽的最低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状薄片为弧形锥状薄片,所述斗状帽顶为弧形斗状帽顶,弧形锥状薄片与弧形斗状帽顶之间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状均压芯的材质为弹性胶质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口的位置设置在盖体靠近铰连上盖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利用手柄使杠杆进而使压杆下端设置的活塞上下反复运动,油通过导油管进入壳体,并从排油管排出,可以有效地将油从油桶内取出;而且也可以方便润滑油的倒取,且在盖体内加设稳流机构,反向节流准确度高,保证了进气和出液的分离,使出液口液体平稳流出,避免发生喷溅。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中均压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中均压组件的变化状态剖视图;

图4为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中锥状均压芯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封挡片、3-出液口、4-取液头、5-进气口、6-进气通道、7-盖帽、71-斗状帽顶、72-上进气管、8-锥状均压芯、81-导向柱、82-锥状薄片、9-基座、91-下进气管、92-支架、10-工作腔、11-压杆、12-弹簧囊套、13-排油管、14-杠杆、15-手柄、16-壳体、17-螺纹、18-导油管、19-旋钮、20-支杆、21-第一铰链、22-第二铰链、23-导向回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取液头的容器盖,包括盖体1,所述盖体1内设置有封挡片2,封挡片2上设有出液口3和进气口5,所述封挡片2呈槽状设置,封挡片2的槽底部设置有导向回流槽23,进气口5设置在导向回流槽23的最低点;所述出液口3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取液头4,取液头4包括导油管18,导油管18通过连接套与出液口3连接,螺纹套上设置有螺纹17和旋钮19,导油管18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壳体16,壳体16上还设置了支杆20和排油管13,支杆20顶端通过第一铰链21与杠杆4连接,杠杆4的一端安装有手柄5,杠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22连接压杆11,压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囊套12,弹簧囊套12的下端密封固定连接在壳体16的上端,压杆11的下端还设置了活塞;所述导向回流槽23下端固定设置有进气通道6,进气通道6与进气口5相通,进气通道6尾端设置有均压组件,所述均压组件包括盖帽7、锥状均压芯8以及与盖帽7套接的基座9,盖帽7包括带孔斗状帽顶71和上进气管72,所述斗状帽顶71与上进气管72相连通,基座9内壁设置有支架92,基座9下端设置有下进气管91,锥状均压芯8设置于基座9与盖帽7形成的工作腔10中,锥状均压芯8由导向柱81和锥状薄片82组成,导向柱82为空心锥柱形,并插置于上进气管72中,起导向定位作用。

所述锥状薄片82为弧形锥状薄片,所述斗状帽顶71为弧形斗状帽顶,弧形锥状薄片与弧形斗状帽顶之间相匹配。

使用时,利用手柄15使杠杆14进而使压杆11下端设置的活塞上下反复运动,油通过导油管18进入壳体16,并从排油管13排出,可以有效地将油从油桶内取出,达到了油抽作业不溢的效果,加之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型单位使用;而当油桶内的油量较少时,将取液头4从出液口3上取下,可以方便倾倒,当倾倒润滑油时,润滑油从出液口3流出时,桶内的润滑油通过基座9的下进气管91进入工作腔10,将锥状均压芯8压向盖帽7中,设置在锥状均压芯8上的导向柱81直接插入与斗状帽顶71相通的上进气管72中,锥状均压芯8的锥状薄片82与斗状帽顶71贴合,封堵进气管道6,避免润滑油从与进气管道6相通的进气口5流出,当润滑油从出液口倒出一部分后,桶内的压强变小,此时进气口5外部的大气对锥状均压芯8的压强大于瓶内润滑油对锥状均压芯8背面的压强,气体将锥状均压芯8推向基座9,锥状均压芯8由设置于基座9内壁的支架92支撑,避免锥状均压芯8封死下进气管91,保证空气从锥状均压芯8周边进入到下进气管91再进入瓶中,直到内外压强平衡,此时锥状均压芯8又会被润滑油推向盖帽7中封堵上进气管72,完成一次均压操作。在此过程中由于进气口5与出液口3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因此进气口5内部的润滑油压强小于出液口3内部的润滑油压强,空气优先从进气口5进入桶体,避免了出液口进空气导致的润滑油流量不均,喷溅的现象,保证了出液口流速均匀顺畅。

所述锥状均压芯8的材质为弹性胶质材料。形变性大,可以在液体的压力下很好的贴合盖帽7,使得没有任何反向流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