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87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行市场中上市的包装盒形态各异,且逐渐形成包装品牌与产品结合的趋势和潮流。消费者更加看重整体使用产品的体验和认知,包装盒则是用户的第一个视觉及触觉体验。

一般现有技术中,某些包装盒出于防伪与安全的考虑,在盒身与盖板的结合部位设置卡接装置,卡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一卡接装置,与设置在盒身上的第二卡接装置。使用时,将盖板压下使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卡接固定,开启时,破坏盒身与第二卡接装置连接的部位,使第二卡接装置与盒身脱离,从而开启盖板。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包装盒具有防伪的功效,且更加安全。

实用新型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包装盒中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仅能够进行一次卡接,之后必须通过破坏盒身与第二卡接装置连接的部位使其分离。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盒的盖板需要盖在盒身上,会使第一卡接装置与第二卡接装置连接,导致包装盒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装盒,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弯折切口,能够使包装盒在运输过程中设置在盖板插舌上设置的第二卡接件避开设置在盒身上的第一卡接件,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在未正式使用的状态下盖板与盒身固定的情况出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装盒,包括盒身以及与盒身采用翻盖式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弯折切口,所述弯折切口的两端延伸至盖板两条对应的侧边处,前述宽度方向主要是指方形包装盒俯视其任意一条边设定为长度,则对应垂直边为宽度。

所述盖板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弯折切口,所述弯折切口的两端延伸至盖板两条对应的侧边处,所述弯折切口设有切口角,所述弯折切口将所述盖板划分为封口板与插接舌板,所述插接舌板沿所述弯折切口在弯折切口限定范围内进行转动时,使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为小于90°的锐角,所述盒身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盒身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件配合的第二卡接件,包装生产成型后运输时,放置于盒身内的插接舌板抵于第一卡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切口将所述盖板划分为封口板与插接舌板,所述盖板表面裹覆有面纸,位于所述插接舌板位置的面纸表面设置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主要通过压纹、挖孔、印刷、粘贴防滑材料、等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面纸位于弯折切口的位置处开设有弯折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在插接舌板内壁上,所述第一卡接件设置在所述盒身的内壁并与盒身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的内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口配合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设置在所述插接舌板内壁边缘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的内壁上,另一端悬空,所述U形卡槽底部开设有第二卡口;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卡口配合的第三卡勾,所述第三卡勾设置在所述插接舌板内壁上,并向下延伸至插接舌板外。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所述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勾;

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勾配合的第三卡勾,所述第三卡勾设置在所述插接舌板内壁边缘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还包括:防撬壳体,所述防撬壳体内部中空并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勾设置在防撬壳体的内表面上,所述防撬壳体连接在所述插接舌板的内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卡槽悬空端的端部向外侧弯曲,使U形卡槽形成易插入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弯折切口,由于封口板与插接舌板能够形成锐角夹角,所以使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二卡接件避开设置在盒身上的第一卡接件。采用简单的结构避免在使用前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固定锁死的状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装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装盒第一种使用形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装盒第二种使用形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装盒第三种使用形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1盖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接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卡接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面纸与盖板结合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包装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1盖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盒身;11、封口板;12、插接舌板;13、连接板;14、弯折切口;15、第一弯折切口;16、第二弯折切口;17、止挡条;18、盒盖面纸;181、弯折槽;182、防滑层;20、第一卡接件;201、第一卡口;202、第二卡口;21、第二卡接件;211、第一卡勾;212、防撬壳体;213、第二卡勾;214、倒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 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包装盒,包括盒身10以及与盒身10采用翻盖式连接的盖板(未标识)。其中,盖板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弯折切口14,弯折切口14的两端延伸至盖板两条对应的侧边处,弯折切口14设有切口角,切口角大于90°,弯折切口将盖板划分为封口板与插接舌板,插接舌板沿弯折切口在弯折切口限定范围内进行转动时,使封口板与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盒身10上设有第一卡接件20,盖板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20配合的第二卡接件21。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弯折切口14,弯折切口14的切口角大于90°,盖板扣在盒身10上时由于切口角大于90°,能够使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二卡接件21避开设置在盒身10上的第一卡接件20。采用简单的结构避免在包装运输时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固定锁死的状况出现。需要说明的是,封口板与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0°小于360°,封口板与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能够使第一卡接件20避开第二卡接件21,避免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固定锁死的状况出现,不能由于权利要求中说明封口板与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认为封口板与插接舌板之间的夹角只能为锐角。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3,盖板在面向盒身1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弯折切口14,弯折切口14的两端延伸至盖板宽度方向的两条侧边上。 弯折切口14将盖板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封口板11与插接舌板12,封口板11用于遮盖包装盒,插接舌板12能够以弯折切口14为中心轴进行转动,由于弯折切口14的切口角大于90°,更加优选地,切口角设置在115°-130°之间为最佳切口角。所以插接舌板12沿弯折切转动后与盖板表面的夹角为锐角。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能够连接的条件为:封口板11与插接舌板12的之间的夹角为90°。由于切口角的角度大于90°,故封口板11与插接舌板12的之间的夹角能够调节成锐角,当封口板11与插接舌板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即不满足连接条件,运输时,插接舌板12插入到盒身10内部,插接舌板抵于第一卡接件上,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也不能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中,部分包装盒内在盒身宽度方向上两条对应的侧边的内侧边缘位置,设有沿盒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止挡条17,止挡条17的作用为:为盖板提供较大的支撑力,防止盖板在外力作用下向盒身内部凹陷。现有技术中止挡条17与设置第一卡接件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盖板的厚度,这一结构的设计会影响插接舌板避开第一卡接件。在本实施方案图1中,止挡条17与设置第一卡接件的侧壁之间留有活动距离,活动距离的大小为止挡条17不阻碍插接舌板与封口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使插接舌板能够避开第一卡接件。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止挡条17与设置第一卡接件的侧壁之间未留有活动距离,为防止止挡条17阻碍插接舌板的转动,将插接舌板两端修建为斜角,能够使插接舌板两端在转动时不与止挡条17接触。

请参阅图5,弯折切口14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但不限于三角形一种形状。弯折切口14的深度(即三角形的高)小于盖板的厚度,弯折切口14为盖板上的易弯折区域,插接舌板12能够绕以弯折切口14为中心轴相对于封口板11进行转动。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弯折切口14为长方形,长方形切口使插接舌板12在转动时,同样的与封口板11之间形成锐角。由此能够看出,弯折切口14的形状不局限于三角形,还能够为(不限于):长方形、弧形柱或梯形。

请参阅图6,第一卡接件20设置在盒身10内表面上的边缘位置处,第一卡接件20具体为:U形卡槽,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201。U形卡槽连接在盒身10内壁上的一端嵌装在盒身10内部,盒身10在嵌装U形卡槽的一侧设有切缝线,当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连接在一起后,按压盒身10外表面上的切缝线开启包装时,使第一卡接件20脱离盒身10,进而使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脱离,此时,盖板能够沿盒身10进行翻转,开启包装。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201,第一卡口201的形状为长方形,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第一卡口201的形状能够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端部向外侧弯曲形成易插入的开口,在通常情况下,U形卡槽的开口大小为U形卡槽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端部向外侧弯曲形成易插入的开口,使U形卡槽开口的宽度大于U形卡槽的宽度,且弯曲形状平滑能够使插接舌板12更加方便的插入到U形卡槽内。

请参阅图7,第二卡接件21设置在插接舌板12的内壁边缘位置处,第二卡接件21与第一卡接件20配合使用,第二卡接件21包括第一卡勾211,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配合使用,第一卡勾211为三角形,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勾211为(不限于)倒三角形状、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如图4所示,使用时,插接舌板12与封口板11的夹角呈90°插入到盒身10内时,第一卡勾211插入到第一卡口201内,由于第一卡勾211为三角形会阻碍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脱离,将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卡接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接件21还包括防撬壳体212,防撬壳体212内部中空并设有开口,防撬壳体上可以做开窗、等设置。第一卡勾211设置在防撬壳体212的内表面上,防撬壳体212连接在所述插接舌板12内侧。防撬壳体212的内表面的宽度略大于U形卡槽悬空一端的宽度,使用时插接舌板12与封口板11的夹角呈90°插入到盒身10内时,U形卡槽悬空一端先行插入到防撬壳体212内,后设在防撬壳体212内的 第一卡勾211插入到第一卡口201内。采用这一方案能够有效的增加卡接成功率,防止制假者采用螺丝刀、铁丝等从盒盖与盒身的结合缝隙中破坏卡接件的连接。

请参阅图8,在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包括:U形卡槽,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U形卡槽底部开设有第二卡口202,第二卡口上或其旁还可以卡勾类结构。第二卡接件21包括:与第二卡口202配合的第二卡勾213,第二卡勾213一端设置在插接舌板内侧边缘处,另一端延伸出插接舌板,第二卡勾213延伸出插接舌板的一端设有倒齿214,图中倒齿214具体为三角形。也可以设置为弹片、梯形等形状,使用时倒齿214插入到第二卡口202内,即可使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包括: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所述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卡勾(图未示);第二卡接件21包括:与所述第三卡勾配合的第一卡勾211,第一卡勾设置在所述插接舌板12内侧边缘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和上述文字中的结构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设置在U形卡槽上的第一卡口201替换为第三卡勾。

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盖板表面裹覆有面纸18,面纸18用于使盖板表面更加光滑具有装饰性,面纸18具体的裹覆方式为半裹覆,即面纸18全面裹覆盖板的上表面,对盖板下表面仅进行半裹覆,盖板内壁采用内裱纸裹覆。在运输过程中,将插接舌板弯折进盒身内部后,由于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此时不进行连接,为防止插接舌板从盒身内脱离,如图5所示,在面纸18位于插接舌板的表面设有防滑层182,防滑层182具体为形成在面纸18上的防滑纹理,但防滑纹理的形成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防滑纹理能够通过(不限于):压痕、压纹、啤孔、印刷产生的凹凸纹理或粘贴防滑花纹材料形成。防滑纹理与U形卡槽的表面接触,产生较大的阻力能够有效防止运输时插接舌板脱离盒身。

由于面纸18半裹覆在盖板下表面,也就是说在弯折切口上方的面纸18,在插接舌板沿弯折切口转动时会阻碍插接舌板,使插接舌板不能转动至最大切口角,为防止这一问题,面纸18在弯折切口所在的位置去除部分面纸形成弯折槽181,图中弯折槽181的形状为矩形,但不限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弯折槽181的形状能够为(不限于):三角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盒身10与盖板均由纸质面板构成,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盒身10与盖板能够由塑料制品构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0,一种包装盒,包括盒身10以及与盒身10采用翻盖式连接的盖板(未标识)。其中,盖板在宽度方向上开设有两条弯折切口,两条弯折切口平行放置,分别为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的两端均延伸至盖板两条对应的侧边处,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均设有切口角,且切口角均大于110°,盒身10上设有第一卡接件20,盖板上设有与第一卡接件20配合的第二卡接件21。通过在盖板上开设弯折切口,弯折切口的切口角大于110°,盖板扣在盒身10上时由于切口角大于110°,能够使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二卡接件21避开设置在盒身10上的第一卡接件20。采用简单的结构避免在使用前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固定锁死的状况出现。

具体地,盖板在面向盒身1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两条水平放置的弯折切口,分别为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分别为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的两端均延伸至盖板宽度方向的两条侧边上。弯折切口将盖板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封口板11、插接舌板12与连接板13,连接板13一端与封口板1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13连接。

封口板11与连接板13用于遮盖包装盒,封口板11与连接板13的表面积之和略小于包装盒的内表面积。插接舌板12能够以第一弯折切 口15为中心轴进行转动,由于弯折切口的切口角大于110°,所以插接舌板12沿弯折切转动后与连接板13表面的夹角为锐角。连接板13能够以第二弯折切口16为为中心轴进行转动。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能够连接的条件为:封口板11与连接板13的之间的夹角为180°,且插接舌板12与连接板13之间的夹角为110°。由于切口角的角度大于110°,故连接板13与插接舌板12的之间的夹角能够调节成锐角,当封口板11与插接舌板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时,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即不满足连接条件,此时,即使是将插接舌板12插入到盒身10内部,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也不能进行连接。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连接板13以第二弯折切口16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使插接舌板12远离第二卡接件21,从而使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也不能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11,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的具体形状为三角形,但不限于三角形一种形状。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的深度(即三角形的高)小于盖板的厚度,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为盖板上的易弯折区域。在一些选择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为长方形,长方形切口使插接舌板12在转动时,同样的与连接板13之间形成锐角。由此能够看出,第一弯折切口15与第二弯折切口16的形状不局限于三角形,还能够为(不限于):长方形或弧形柱。

第一卡接件20设置在盒身10内表面上的边缘位置处,第一卡接件20具体为:U形卡槽,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201。U形卡槽连接在盒身10内表面上的一端嵌装在盒身10内部,盒身10在嵌装U形卡槽的一侧设有切缝线,当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连接在一起后,按压盒身10外表面上的切缝线,使第一卡接件20脱离盒身10,进而使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脱离,此时,盖板能够沿盒身10进行翻转。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口201,第一卡口201的形状为长方形,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第一卡 口201的形状能够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端部向外侧弯曲形成易插入的开口,在通常情况下,U形卡槽的开口大小为U形卡槽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端部向外侧弯曲形成易插入的开口,使U形卡槽开口的宽度大于U形卡槽的宽度,且弯曲形状平滑能够使插接舌板12更加方便的插入到U形卡槽内。

第二卡接件21设置在插接舌板12的边缘位置处,第二卡接件21与第一卡接件20配合使用,第二卡接件21包括第一卡勾211,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配合使用,第一卡勾211为三角形,但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勾211为(不限于)倒三角形状、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使用时,插接舌板12与封口板11的夹角呈110°插入到盒身10内时,第一卡勾211插入到第一卡口201内,由于第一卡勾211为三角形会阻碍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脱离,将第一卡勾211与第一卡口201卡接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接件21还包括防撬壳体212,防撬壳体212内部中空并设有开口,第一卡勾211设置在防撬壳体212的内表面上,防撬壳体212连接在所述插接舌板12内壁处。防撬壳体212的内表面的宽度略大于U形卡槽悬空一端的宽度,使用时插接舌板12与封口板11的夹角呈110°插入到盒身10内时,U形卡槽悬空一端先行插入到防撬壳体212内,后设在防撬壳体212内的第一卡勾211插入到第一卡口201内。采用这一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卡接结构被制假者破坏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8,在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包括:U形卡槽,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U形卡槽底部开设有第二卡口202。第二卡接件21包括:与第二卡口202配合的第二卡勾213,第二卡勾213一端设置在插接舌板内侧,另一端延伸出插接舌板,第二卡勾213延伸出插接舌板的一端设有倒齿、或弹片214,使用时倒齿214插入到第二卡口202内,即可使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固定连接。

基于上个案例,第二卡勾213一端设置在插接舌板内侧,另一端延伸出插接舌板,第二卡勾213延伸出插接舌板的一端设有倒齿、或弹片 214,盒身内壁上设置第一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为通孔,通孔上设置弹片、倒齿与第二卡勾卡接。

在另一些选择性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包括: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一端连接在所述盒身10的内表面上,另一端悬空,所述U形卡槽悬空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卡勾(图未示);第二卡接件21包括:与所述第三卡勾配合的第一卡勾211,第一卡勾设置在所述插接舌板12内侧边缘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0与第二卡接件21和上述文字中的结构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设置在U形卡槽上的第一卡口201替换为第三卡勾,第三卡勾的形状与第一卡勾211的形状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盒身10与盖板均由纸质面板构成,但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盒身10与盖板能够由塑料制品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