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09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属于输送机领域。



背景技术:

转弯输送机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场地限制而研发生产的输送机。现有转弯类输送机,结构轻便简单,在场地角度上能满足要求,但当遇到载重量较大的使用场合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目前的转弯输送机没有针对大载重量的场合设计,有一些缺陷需要克服。第一,目前转弯输送机多以1mm左右厚的白铁皮或者成型的垫条作为托板支撑,结构上能实现转弯输送的目的,但结构强度不能解决实际生产中产品重、输送量大的问题;第二,转弯输送机的主动轴一般采用平键轴驱动,通过平键和轴上的键槽配合安装链轮,但平键传递的扭矩较小,一旦载重量过大,平键和键槽容易损坏故障;第三,链板内侧与侧板直接滑动摩擦,加大了转弯输送机的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它解决了目前转弯输送机在重载情况下,采用平键结构的主动轴扭矩不够、结构强度不够,以及链板与内侧的侧板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滑动摩擦产生大量功率损耗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它包括支腿、弧形外侧板、弧形内侧板、钢制托板、弧形垫轨、六方轴、链轮、电机、链板、托轮、侧面轴承,所述弧形外侧板和弧形内侧板同心设置并固定在支腿上,弧形外侧板和弧形内侧板之间连接有多个钢制托板,所述钢制托板上固定有多条弧形垫轨,弧形垫轨两端分别设有六方轴,所述六方轴上套有多个链轮,六方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弧形外侧板和弧形内侧板上,其中一个六方轴与电机连接作为主动轴,所述链板套在两个六方轴的链轮上,由电机驱动,链板上层落在弧形垫轨上滑动,链板下层底部设有多个托轮,所述托轮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弧形外侧板和弧形内侧板上,托轮托起链板下层做滚动运动,所述弧形内侧板上设有多个侧面轴承,链板的内侧与侧面轴承接触。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六方轴上链轮的直径,由弧形外侧板到弧形内侧板方向依次减小,以宝塔形式排列。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侧面轴承包括上轴承、下轴承、固定中轴,上轴承、下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中轴上、下两端,固定中轴固定在弧形内侧板上,上轴承与链板上层内侧接触,下轴承与链板下层内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六方轴作为主动轴,扭矩大、结构强,不易损坏;采用多个钢制托板和多条弧形垫轨,提高结构强度和链板负载能力;设置侧面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功率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链板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六方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腿1,弧形外侧板2,弧形内侧板3,钢制托板4,弧形垫轨5,六方轴6,链轮7,电机8,链板9,托轮10,侧面轴承11,上轴承111,下轴承112,固定中轴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重载转弯输送机,它包括支腿1、弧形外侧板2、弧形内侧板3、钢制托板4、弧形垫轨5、六方轴6、链轮7、电机8、链板9、托轮10、侧面轴承11,弧形外侧板2和弧形内侧板3同心设置并固定在支腿1上,弧形外侧板2和弧形内侧板3之间连接有多个钢制托板4,钢制托板4上固定有多条弧形垫轨5,弧形垫轨5两端分别设有六方轴6,六方轴6上套有多个链轮7,六方轴6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弧形外侧板2和弧形内侧板3上,其中一个六方轴6与电机8连接作为主动轴,链板9套在两个六方轴6的链轮7上,由电机8驱动,链板9上层落在弧形垫轨5上滑动,链板9下层底部设有多个托轮10,托轮10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弧形外侧板2和弧形内侧板3上,托轮10托起链板9下层做滚动运动,弧形内侧板3上设有多个侧面轴承11,链板9的内侧与侧面轴承11接触。六方轴6上链轮7的直径,由弧形外侧板2到弧形内侧板3方向依次减小,以宝塔形式排列。侧面轴承11包括上轴承111、下轴承112、固定中轴113,上轴承111、下轴承112分别固定在固定中轴113上、下两端,固定中轴113固定在弧形内侧板3上,上轴承111与链板9上层内侧接触,下轴承112与链板9下层内侧接触。

工作原理。采用六方轴6作为主动轴,由电机8驱动六方轴6上的链轮7转动,带动套在链轮7上的链板9运动,六方轴6相对于平键轴的扭矩更大,结构更强,重载输送时,不易损坏;采用多个钢制托板4和多条弧形垫轨5支撑链板9上层,重载输送时,不会产生过度变形和损坏,提高结构强度和链板9负载能力;在弧形内侧板3上设置侧面轴承11,侧面轴承11的上轴承111、下轴承112与链板9上下层内侧对应接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功率损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