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32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长短不一的钢筋头。传统的钢筋头回收方法是:在场地内砌筑一个或几个固定的钢筋废料池,将长短不一的钢筋头全部回收至固定钢筋废料池中,然后再统一处理。这种钢筋头回收办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

1、砌筑的固定钢筋废料池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周转重复利用,造成了废料池施工材料及人工的浪费。并且受场地限制较大,不能灵活布置、随需求转移;

2、钢筋头无论长短,全部堆放在同一个废料池中,不利于较长钢筋头的再次利用,造成较长钢筋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需要一种便于周转、能重复使用的废弃钢筋回收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包括:盒底座;设于所述盒底座上四周的立柱;以及设于所述立柱上供面板插设的固定机构;所述立柱、所述面板以及所述盒底座围合成回收盒的盒体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盒底座上设置立柱来形成一个回收盒的骨架,在回收盒骨架上通过固定机构来固定面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周转方便,整体相对其他回收工具较为轻便。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盒底座包括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设有承托部,所述承托部上铺设有底板。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托部为米字型金属架或者十字形金属架。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立柱侧部上的角钢;所述角钢的一侧板连接于所述立柱,另一侧板与所述立柱之间形成一供面板插设固定的固定空间。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盒的相对所述面板之间设有边界隔板,所述回收盒上位于所述边界隔板一侧为供长钢筋回收的大型回收区,所述大型回收区通过第一隔板隔成多个供长钢筋回收的大回收格;另一侧为供短钢筋回收的小型回收区,所述小型回收区通过第二隔板隔成多个供短钢筋回收的小回收格。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盒底座上相邻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杆和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角钢,所述角钢的侧板与所述连接杆形成供所述面板插设固定的固定空间。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收盒上相对的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分界杆;所述回收盒内位于所述分界杆一侧为大型回收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分界杆一侧连接有第一分杆,所述大型回收区通过第一分杆分成多个大回收格;所述回收盒内位于所述分界杆另一侧为小型回收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分界杆另一侧连接有第二分杆,所述小型回收区通过第二分杆分成多个小回收格。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分界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设有供面板并排插设于所述分界杆的插设部。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设有供面板并排插设于所述第一分杆的插设部,和/或,所述第一分杆与所述分界杆连接处设有供面板并排插设于所述第一分杆的插设部;所述第二分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处设有供面板并排插设于所述第二分杆的插设部,和/或,所述第二分杆与所述分界杆连接处设有供面板并排插设于所述第二分杆的插设部。

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设部包括角钢;所述角钢与所述第一分杆形成供面板插设的插设空间;所述角钢与所述第一分杆形成供面板插设的插设空间;所述角钢与所述边界杆形成供面板插设的插设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一种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4中A1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盒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为: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一种结构的正视图。

结合图1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包括:盒底座1;设于盒底座1上四周的多根立柱2;设于立柱2上的供面板4插设的固定机构;插设于相邻立柱2上的固定机构的面板4;多根立柱2、面板4以及盒底座1围合成回收盒的盒体空间。

请参照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盒底座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盒底座1包括一金属矩形框架12,该矩形框架12内设有承托部13,该承托部13上铺设有底板11,优选地,金属矩形框架12由钢筋焊接围合而成。

为了更方便底板11的铺设,在矩形框架12上设有辅助面板4铺设的承托部13,优选地,承托部13为米字型金属架或者十字形金属架。

在矩形框架12上连接有立柱2,优选地,立柱2为方钢管(为何优选为方钢管下文会详细陈述)。

盒底座1的作用旨在提供立柱2的焊接支撑和作为整个回收盒的底部支撑,其结构不只限于以上所描述的,针对盒底座1包括矩形框架12、承托部13和底板11,盒底座1还可以为一金属板,只是金属板一般都不作为边角废料来使用,成本过高,但是不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限定。

请结合图1、图2,在盒底座1完成之后,本实用新型需要在盒底座1上完成整个回收盒的侧板部分。该回收盒的侧板是通过在固定机构中固定面板4来完成的。该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于立柱2侧部上的角钢3,该角钢3的一侧板连接于立柱2,另一侧板与立柱2之间形成一供面板4插设固定的固定空间(详情参照图2)。如上所述,立柱2优选为方钢管,具有两个好处:一、选用方钢管可以节省材料,并且整体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二、选用方钢管,其规整的结构与角钢3更能形成供面板4插设固定的固定空间。

工地上的废弃钢筋一般都长短不齐,为了便于大致的分类回收,在回收盒上需添加更多功能性的结构。如上所述,盒底座1、立柱2以及通过固定机构固定的面板4围合成了一个回收废弃钢筋的盒体空间,我们需要对盒体空间进行有效划分出回收不同种类的钢筋区域。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的:

以矩形框架12作为盒底座1的截面为矩形的回收盒为例,回收盒上相对的所述面板4之间设有边界隔板5,该回收盒上位于该边界隔板5一侧为供长钢筋回收的大型回收区,为了分类的效果更明显,该大型回收区通过第一隔板6隔成多个供长钢筋回收的大回收隔;该边界隔板5的另一侧为供短钢筋回收的小型回收区,该小型回收区通过第二隔板7隔成多个供短钢筋回收的小回收格。具体参照图1,第一隔板6连接于边界隔板5与回收盒的一侧的面板4来进行大型回收格的划分,其大型回收格的个数由第一隔板6的个数来确定,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限定;同理,第二隔板7是通过连接于边界板与回收盒另一侧面板4来进行划分小型回收格的。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整体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在面板4与底板11之间连接处设置加固铆钉8,在面板4与边界隔板5、面板4与第一、第二隔板7以及边界隔板5与面板4之间连接处均设置加固铆钉8。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盒底座上设置立柱来形成一个回收盒的骨架,在回收盒骨架上通过固定机构来固定面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周转方便,整体相对其他回收工具较为轻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

请参照图4、图5以及图6,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另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4中A1处的放大图;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图4中B处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钢筋肥料回收盒,包括:一盒底座1;设于盒底座1上四周的多根立柱2;连接于相邻立柱2之间的连接杆9;设于立柱2上的供面板4插设的固定机构;插设于相邻立柱2上的固定机构的面板4;多根立柱2、面板4以及盒底座1围合成回收盒的盒体空间。

请参照图7,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周转钢筋废料回收盒的盒底座结构示意图。为了更方便底板11的铺设,在矩形框架12上设有辅助底板11铺设的承托部13,优选地,承托部13为米字型金属架或者十字形金属架。

在矩形框架12上连接有立柱2,优选地,立柱2为方钢管(为何优选为方钢管下文会详细陈述)。

盒底座1的作用旨在提供立柱2的焊接支撑和作为整个回收盒的底部支撑,其结构不只限于以上所描述的,针对盒底座1包括矩形框架12、承托部13和底板11,盒底座1还可以为一金属板,只是金属板一般都不作为边角废料来使用,成本过高,但是不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限定。

请结合图4、图5以及图6,在盒底座1完成之后,本实用新型需要在盒底座1上完成整个回收盒的侧板部分。该回收盒的侧板是通过在固定机构中固定面板4来完成的。该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于盒底座1上相邻立柱2之间的连接杆9和与连接杆9相互配合使用形成固定空间的角钢3。关于角钢3的连接位置有两种方式:一、角钢3的一侧板平行连接于立柱2,另一侧板平行于连接杆9并与连接杆9形成供面板4固定的固定空间(如图5所示),当固定机构为此种方式时,其角钢3可以用钢筋代替;二、角钢3一侧板垂直连接于连接杆9的一端,另一侧板与连接杆9平行并形成供面板4固定的固定空间(未予以图示)。综合以上两种固定机构的结构,优选地,角钢3为角钢条或者角钢板。

通过立柱2、连接杆9和固定机构确定了回收盒四周侧面的骨架,盒底座1、立柱2、连接杆9围合成的骨架具有一盒体空间。

工地上的废弃钢筋一般都长短不齐,为了便于大致的分类回收,在回收盒上需添加更多功能性的结构。如上所述,盒底座1、立柱2连接杆9围合成了一个回收废弃钢筋的回收盒骨架的盒体空间,我们需要对盒体空间进行有效划分出回收不同种类的钢筋区域。对于区域的划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的:

以矩形盒底座1为例,回收盒上相对的连接杆9之间连接有分界杆5A;在回收盒内位于分界杆5A一侧为大型回收区,另一侧为小型回收区。该分界杆5A的一侧与其位置相对的连接杆9之间连接有第一分杆6A,大型回收区通过第一分杆6A分成多个大回收格,优选地,第一分杆6A为钢管或者钢筋,其钢管和钢筋的个数由实际制作时所需大型回收格的个数来决定,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限定;该分界杆5A的另一侧与其位置相对的连接杆9之间连接有第二分杆7A,大型回收区通过第二分杆7A分成多个小回收格,优选地,第二分杆7A为钢管或者钢筋,其钢管和钢筋的个数由实际制作时所需小型回收格的个数来决定,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限定。

通过第一、第二分杆以及边界杆只是分出了大型回收格与小型回收格的骨架,还需插设固定面板4才能形成大型回收格和小型回收格的完整格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以下方式:

分界杆5A与连接杆9连接处设有供面板4插设的插设部,优选地,所述插设部为角钢;

第一分杆6A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设有供面板4插设的插设部或者第一分杆6A与分界杆5A连接处设有插设部,满足其中一个使得一面板4并排固定于第一分杆6A(未予以图示);或者第一分杆6A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和第一分杆6A与分界杆5A的连接处均设有插设部(请参照图4),使得以面板4并排固定于第一分杆6A。

同理可知,第二分杆7A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设有供面板4插设的插设部或者第二分杆7A与分界杆5A连接处设有插设部,满足其中一个使得一面板4并排固定于第二分杆7A(未予以图示);或者第二分杆7A与连接杆9的连接处和第二分杆7A与分界杆5A的连接处均设有插设部(请参照图4),使得以面板4并排固定于第二分杆7A。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立柱之间连接连接杆,通过固定机构与连接杆并排插设有面板来围合成回收盒的方式,使得整个结构强度更大,且组装方便,周转性强。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变化。因而,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