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65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组装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组装的举升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半成品的汽车从一条生产线转移到另一条生产线,为了节省地面空间,同时防止在转运过程中与地面人员和其它生产装备、设施等产生干涉,通常会在两条生产线的首尾端之间设置地下通道,并且在地下通道与第一条生产线末端连接处以及与第二条生产线开始端连接处分别设置地坑,地坑内设置举升机,举升机具有一个底架、位于底架上方水平的举升平台,当举升平台举升汽车至上限位置时,举升机处于举升状态;当举升平台下降至下极限位置时,举升机处于待机状态,此时的举升平台与地下通道内的移动轨道齐平。经过第一条生产线的组装后流到该生产线末端的半成品汽车通过第一个举升机下降到地下通道内,然后通过地下通道内的移动轨道将汽车转移到第二条生产线的开始端,接着再通过第二台举升机将汽车举升到地面,并进入到第二条生产线的移动轨道上继续组装生产。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大多是通过液压式的举升机实现汽车在不同生产线之间的转移的。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双柱汽车举升机”,其公告号为CN204198345U,在举升汽车时,启动液压泵,手动换向阀扳至左位,液压油进入液压泵,通过调速阀、手动换向阀、液控左单向阀进入液压马达,液压油由液压马达、液控右单向阀,手动换向阀回油入油箱。下降时,启动液压泵,手动换向阀扳至右位,液压油进入液压泵,通过调速阀,手动换向阀,液控右单向阀进入液压马达,液压油由液压马达、液控左单向阀,手动换向阀回油入油箱。需要停止时,启动液压泵,手动换向阀扳至中位,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被液控左单向阀、液控右单向阀可靠封闭,同时,液压泵通过调速阀,手动换向阀卸荷,起到液压自锁的作用。此类液压式的举升机具有升降平稳、方便控制等特点,但是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其动力采用液压系统,因此难以避免地会出现液压油渗漏,从而污染现场设备;其次,其举升行程受到液压油缸长度的限制,因此,为了满足汽车举升机的大举升行程的要求,需要配置长度较长的液压油缸,从而增加举升机在待机状态时的高度尺寸;此外,为了满足大载荷的举升需求,需要配置直径较大的液压油缸,同时,还需配置相应的油箱、液压油过滤装置、液压马达等配套装置,因此,整个举升机的尺寸大,需要设置较大尺寸的地坑,从而增加制造和使用成本,并且液压系统容易实现故障,因此其日常维护的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液压式汽车举升机所存在的外形尺寸大、制造使用成本高以及容易污染工作场所、日常维护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可避免对工作场所造成污染,方便日常维护,并且可降低举升机在待机状态时的高度尺寸,实现大载荷的高效举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包括底架、举升平台、位于所述底架、举升平台之间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由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铰接构成的X形叉臂组、由驱动电机驱动的卷绕轮,所述X形叉臂组至少有一个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架上,所述X形叉臂组至少有一个上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举升平台上,所述X形叉臂组的两侧分别铰接有上连杆和下连杆,其中左侧的上连杆和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一个具有定滑轮组的定滑轮架上,右侧的上连杆和下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一个具有动滑轮组的动滑轮架上,所述卷绕轮上绕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依次绕过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后连接在所述定滑轮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采用X形叉臂组结构,并由驱动电机、皮带通过一组动滑轮和定滑轮驱动X形叉臂组的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的动作,从而实现举升平台的升降。当举升平台处于靠近底架的下极限位置时,位于中心铰接轴相同一侧的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最小。当我们需要举升汽车时,驱动电机工作从而带动卷绕轮正向转动以卷绕皮带,通过皮带的作用使动滑轮架向定滑轮架一侧靠近,从而使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逐步增大,进而使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左右两侧的夹角逐步增大,举升平台则逐步升高。当举升平台上升到上极限位置时,相应的行程开关动作,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反之,当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卷绕在卷绕轮上皮带被释放,此时在举升平台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动滑轮架逐步远离定滑轮架,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左右两侧的夹角逐步变小,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也逐步变小。当举升平台下降至下极限位置时,相应的行程开关动作,使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举升机定位在待机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由驱动电机通过一套滑轮组以及X形叉臂组直接驱动举升平台升降的,因此,可彻底避免对工作场所造成污染,同时滑轮结构不易损坏,因而方便日常维护。特别是,定滑轮架和动滑轮架是左右并排设置的,因此,有利于降低举升机在待机状态时的高度尺寸,而定滑轮和动滑轮有利于降低驱动电机的负载,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驱动电机负载下,可实现大载荷的举升,并且皮带传动还具有噪音低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X形叉臂组,所述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通过中心铰接轴铰接,所述定滑轮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位于所述中心铰接轴左侧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定滑轮架对应一侧的下转动轴和上转动轴上,相对应地,所述动滑轮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上转动轴和下转动轴,位于所述中心铰接轴右侧的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动滑轮架对应一侧的下转动轴和上转动轴上。

本实用新型在举升平台和底架之间并排设置两个X形叉臂组,从而使举升平台可平稳升降。特别是,由于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铰接在定滑轮架对应一侧的下转动轴和上转动轴上,从而使左侧的上连杆、下连杆、定滑轮架以及右侧上连杆、下连杆、动滑轮架分别呈“又”字形,这样,可显著地减小举升平台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夹角,进而有利于降低驱动电机在举升平台开始上升时的初始功率,提高举升平台上升速度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定滑轮架上设有朝向所述动滑轮架一侧延伸的平衡杆,所述动滑轮架与所述平衡杆滑动连接。

平衡杆有利于提高举升平台升降时动滑轮架的稳定性,使动滑轮架相对定滑轮架形成良好的平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定滑轮组包括从上至下排列的三个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组包括从上至下排列的三个动滑轮,卷绕在所述卷绕轮上的皮带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中间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下面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后通过皮带连接器连接在所述定滑轮架的下侧,从而使皮带在所述定滑轮架和动滑轮架之间往复弯折成弓字形。

三组定滑轮和动滑轮构成的滑轮组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驱动电机的功率,增加举升平台可举升的负载,同时确保举升平台具有合适的升降速度,以便于和生产线的工作节拍相吻合。

作为优选,所述左剪刀叉臂的下端以及右剪刀叉臂的上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底架以及举升平台上,所述左剪刀叉臂的上端以及右剪刀叉臂的下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举升平台以及底架上。

这样,当举升平台升降时,左剪刀叉臂的左侧下端以及右剪刀叉臂左侧的上端不动,而左剪刀叉臂的右侧上端以及右剪刀叉臂右侧的下端分别在举升平台和底架上滑动,因而有利于提高X形叉臂组在举升平台升降时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简化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的两端均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架和举升平台上,所述举升平台和底架在上下对应处分别铰接有定位连杆组,所述定位连杆组由二根连杆铰接成人字形,铰接在所述举升平台上的所述定位连杆组中二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位于中心铰接轴上方的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上,铰接在所述底架上的所述定位连杆组中二根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位于中心铰接轴下方的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上。

在本方案中,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的两端均分别滑动连接在底架和举升平台上,并且举升平台和底架上在上下对应处分别铰接有定位连杆组,这样整个X形叉臂组通过上下两个定位连杆组定位在底架和举升平台之间,当举升平台上升时,人字形的定位连杆组中二根连杆之间夹角逐步减小,而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的下端以及左剪刀叉臂和右剪刀叉臂的上端则分别在底架以及举升平台上滑动并相互靠近。也就是说,本方案中的举升平台在升降时,可确保X形叉臂组始终处于举升平台的中间位置,不会出现偏心状态,从而可确保举升平台支撑力的平衡。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避免对工作场所造成污染,方便日常维护,并且可降低举升机在待机状态时的高度尺寸,实现大载荷的高效举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 2、举升平台 3、左剪刀叉臂 31、中心铰接轴 32、上连接杆 33、下连接杆 34、平衡杆 4、右剪刀叉臂 5、驱动电机 6、定滑轮架 61、定滑轮 62、上转动轴 63、下转动轴 7、动滑轮架 71、动滑轮 8、定位连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组装用举升机,包括平面框架式的底架1、举升平台2以及用以升降举升平台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两个由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通过中心铰接轴31铰接构成的X形叉臂组、设置在底架左侧的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的电机轴上设有卷绕轮51,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的长度相等,并且中心铰接轴31位于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架1的左侧和右侧,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的上端分别连接在举升平台2的右侧和左侧。由于位于中心铰接轴31上侧的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之间的夹角等于位于中心铰接轴31下侧的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之间的夹角。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位于中心铰接轴31上侧的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之间的夹角称为X形叉臂组的夹角,这样,当X形叉臂组的夹角变小时,X形叉臂组的高度增加,从而使举升平台2上升;当X形叉臂组的夹角变大时,X形叉臂组的高度下降,从而使举升平台2下降复位。此外,我们将附图1中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定义为举升机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相应地,将垂直于附图1图面的方向定义为举升机的前后方向。

为了使举升平台2上下升降,我们需要在X形叉臂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位于X形叉臂组左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右剪刀叉臂4和左剪刀叉臂3上,位于X形叉臂组左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具有定滑轮组的定滑轮架6上,位于X形叉臂组右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一个具有动滑轮组的动滑轮架7上。此外,在卷绕轮51和定滑轮组、动滑轮组之间设置扁平的皮带52,皮带52的一端连接并绕设在卷绕轮51上,皮带5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后连接在定滑轮架6上。

当举升平台2处于靠近底架1的下极限位置时,X形叉臂组的夹角最大,此时位于X形叉臂组的中心铰接轴31相同一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之间呈横放的V字形,并且中心铰接轴两侧V字形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的开口相对,而且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的夹角最小。当我们需要举升汽车时,生产线上的汽车先通过移动轨道移动到举升平台2上,此时驱动电机5工作从而带动卷绕轮51正向转动以卷绕皮带52,通过皮带52的拉动作用使动滑轮架7向定滑轮架6一侧靠近,从而使X形叉臂组同一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之间的夹角逐步增大,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推动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进而使X形叉臂组的夹角逐步变小,举升平台2则逐步升高。当举升平台2上升到上极限位置时,相应的行程开关动作,驱动电机5停止工作,举升平台2定位在上极限位置。反之,当驱动电机5反向转动时,卷绕在卷绕轮51上的皮带52被释放,此时在举升平台2以及举升平台2上的汽车重力的作用下,动滑轮架7逐步远离定滑轮架6,X形叉臂组的夹角逐步变大,X形叉臂组同一侧的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之间的夹角也逐步变小。当举升平台2下降至下极限位置时,相应的行程开关动作,使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举升机定位在待机状态。

为了提高举升平台2升降时的稳定性,升降机构可采用两个并排布置的X形叉臂组,自然地,两个X形叉臂组上应分别设置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两个X形叉臂组位于底架1和举升平台2的前后两侧。此外,在定滑轮架6上设置朝向动滑轮架7一侧延伸的平衡杆34,动滑轮架7与平衡杆34滑动连接。从而有利于提高举升平台2升降时动滑轮架7的稳定性,使动滑轮架7相对定滑轮架6形成良好的平稳移动。

我们知道,当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其推动X形叉臂组转动升高所需的力越大,相应地,驱动电机5的功率越大。为了减小驱动电机5的最大功率以及工作时功率的波动,我们可在定滑轮架6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上下对应的上转动轴62和下转动轴63,位于X形叉臂组的中心铰接轴31左侧的上连杆32铰接在定滑轮架6对应一侧的下转动轴63上,位于中心铰接轴61左侧的下连杆33铰接在定滑轮架6对应一侧的上转动轴62上;相对应地,动滑轮架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上下对应的上转动轴62和下转动轴63,位于X形叉臂组的中心铰接轴31右侧的上连杆32铰接在动滑轮架7对应一侧的下转动轴63上,位于中心铰接轴31右侧的下连杆33铰接在动滑轮架7对应一侧的上转动轴62上。这样,左侧的上连杆32、下连杆33、定滑轮架6形成向左倾倒后横放的“又”字形,右侧的上连杆32、下连杆33、动滑轮架7形成向右倾倒后横放的“又”字形。这样,可显著地减小举升平台2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上连杆32和下连杆33之间的夹角,进而有利于降低驱动电机5在举升平台2开始上升时的初始功率,提高举升平台2上升速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定滑轮组包括从上至下排列的三个定滑轮61,动滑轮组包括从上至下排列的三个动滑轮71,卷绕在卷绕轮51上的皮带52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61和动滑轮71、中间的定滑轮61和动滑轮71、下面的定滑轮61和动滑轮71后通过皮带连接器9连接在定滑轮架6的下侧,从而使皮带52在定滑轮架6和动滑轮架7之间往复弯折成弓字形。通过三个定滑轮61和三个动滑轮71的省力作用,可降低驱动电机5的功率,从而有利于增加举升平台2可举升的负载,同时确保举升平台2具有合适的升降速度,以便于和生产线的工作节拍相吻合。

最后,我们可使左剪刀叉臂3的下端以及右剪刀叉臂4的上端分别铰接在底架1以及举升平台2上,而左剪刀叉臂3的上端以及右剪刀叉臂4的下端则分别滑动连接在举升平台2以及底架1上。这样,当举升平台2升降时,左剪刀叉臂3左侧的下端以及右剪刀叉臂4左侧的上端不动,而左剪刀叉臂3右侧的上端以及右剪刀叉臂4右侧的下端分别在举升平台2和底架1上滑动,因而有利于提高X形叉臂组在举升平台2升降时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简化结构。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如图2所示,我们也可使左剪刀叉臂3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底架1和举升平台2上,而右剪刀叉臂4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举升平台2和底架1上,举升平台2和底架1在上下对应的中间位置分别铰接一个定位连杆组8,举升平台2上定位连杆组8由二根连杆铰接成人字形,底架1上定位连杆组8由二根连杆铰接成倒的人字形,铰接在举升平台2上的定位连杆组8中二根连杆向下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位于中心铰接轴31上方的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上,铰接在底架1上的定位连杆组8中二根连杆向上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位于中心铰接轴31下方的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上。这样,整个X形叉臂组通过底架1上的定位连杆组8定位在底架1的中间位置,而举升平台2则通过与其铰接的定位连杆组8与底架1实现上下定位。也就是说,整个X形叉臂组通过上下两个定位连杆组8定位在底架1和举升平台2之间的中间位置。当举升平台2上升时,人字形的定位连杆组8中二根连杆之间夹角逐步减小,而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的下端以及左剪刀叉臂3和右剪刀叉臂4的上端则分别在底架1以及举升平台2上滑动并相互靠近。也就是说,本方案中的举升平台2在升降时,可确保X形叉臂组始终处于举升平台2的中间位置,不会出现偏心状态,从而可确保举升平台2支撑力的平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