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定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3860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料槽中的半成品零件按规定方向放入模具中以进行二次加工。

半成品零件被放入料槽中后,比较散乱,不便于将半成品零件按规定方向放入模具中,尤其对于一些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其表面光滑,且不便于从半球形零件的凸起的圆弧面进行夹取,因此十分不便于对此类零件进行定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转轮式定向机构,以对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进行定向。

本方案中的电磁式定向机构,包括直流电源和料槽,料槽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周向上设有若干定向杆,且有至少一根定向杆伸入所述出料口中,定向杆呈辐射状分布在环形支架上,定向杆的自由端呈球形,每根定向杆上均套有感应线圈,每个感应线圈上均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还包括金属环和金属弧形板,金属环和金属弧形板均与环形支架同心,金属弧形板的一端靠近出料口,另一端靠近竖直向下的定向杆;金属环和金属弧形板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第一触点与金属环接触,金属弧形板位于第二触点的绕所述环形支架圆心转动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出料口的边缘滑动连接有刮板。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对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即待定向零件进行定向前,首先滑动出料口边缘处的刮板,使刮板距离定向杆自由端距离最近时的距离等于待定向零件的壁厚。

转动环形支架,环形支架带动所有定向杆转动,并带动定向杆上的感应线圈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绕环形支架的圆心转动。转动至出料口内的定向杆搅动出料口内的待定向零件,并且此时位于出料口内的感应线圈的第二触点与弧形金属板接触,由于第一触点与金属环接触,因此感应线圈接通直流电压的正负极,感应线圈产生磁场,感应线圈使得相应的定向杆带有磁性,由于半球形的待定向零件通常形成有半球形的凹面和凸面,其凹面在定向杆的磁力作用下易与定向杆的球面相贴合,待定向零件贴合在定向杆上后,继续转动环形支架。由于金属弧形板的一端靠近出料口,另一端靠近竖直向下的定向杆,在贴合有待定向零件的定向杆从出料口转动至竖直向下位置的过程中,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始终分别保持与金属环和弧形板接触,因此持续带有磁性,待定向零件持续贴合在定向杆上。期间只有凹面贴合在定向杆上的待定向零件才能通过刮板,对于在出料口处其凹面未与定向杆贴合的待定向零件,受刮板的阻挡,无法通过刮板与定位杆之间的间隙,继续留置在料槽内被转动的定向杆搅动,直至与定向杆贴合后。在贴合有待定向零件的定向杆转动为竖直向下时,第二触点自动与金属弧形板脱离,其感应线圈断电,定向杆不再具有磁性,待定向零件从定向杆上落下,此时待定向零件的凹面保持向上,定向完成。

定向杆的自由端呈球形是为了保证定向杆上有足够的面积与待定向零件的凹面贴合,贴合面积越大,定向杆对待定向零件的磁力越大,避免待定向零件在从出料口运动至定向杆竖直向下的过程中从定向杆上脱落。

转轮持续转动,即可对待定向零件进行持续定向,期间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上述方案的优化方案一: 所述环形支架下方设有竖直的定向筒,定向筒内径不小于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的直径,定向筒的上端为倒锥形。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从定向杆上落下时,落入定向筒中,利用定向筒进一步保证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的凹面竖直向上;将定向筒的上端设置为倒锥形,有利于接住下落的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

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二:所述定向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架上。以方便更换具有不同直径的球面的定位杆,继而方便定向不同大小的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

基于优化方案二的优化方案三:所述定向筒的下方设有传送带。以将从定向筒内掉下的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及时运走,避免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在定向筒内形成堆积。

基于优化方案三的优化方案四: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凹槽。使得从定向筒内掉下的、已完成定向的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掉落在传送带的凹槽中。由于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的凸面向下,与传送带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传送带在运送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的过程中,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可能发生晃动,造成凹面不能保持竖直向上,影响定向效果,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安放在凹槽中后,由点接触变为线接触,可有效避免半球形的薄壁铁制零件在被传送带运送的过程中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式定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料槽1、出料口2、环形支架3、定向杆4、感应线圈5、第一触点501、第二触点502、金属环6、金属弧形板7、刮板8、定向筒9、传送带10、凹槽101、待定向零件11、凹面111、凸面112。

实施例电磁式定向机构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直流电源和料槽1,料槽1上设有出料口2,出料口2处设有环形支架3,环形支架3周向上螺纹连接有十二根定向杆4,且有一根定向杆4伸入所述出料口2中,定向杆4呈辐射状分布在环形支架3上,定向杆4的自由端呈球形,每根定向杆4上均套有感应线圈5,每个感应线圈5上均设有第一触点501和第二触点502;还包括金属环6和金属弧形板7,金属环6和金属弧形板7均与环形支架3同心,金属弧形板7的一端靠近出料口2,另一端靠近竖直向下的定向杆4;金属环6和金属弧形板7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第一触点501与金属环6接触,金属弧形板7位于第二触点502的绕所述环形支架3圆心转动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出料口2的边缘滑动连接有刮板8;环形支架3下方还设有竖直的定向筒9,定向筒9内径不小于待定向零件11的直径,定向筒9的上端为倒锥形,定向筒9的下方设有传送带10,传送带10上设有凹槽101。

在对待定向零件11进行定向前,首先滑动出料口2边缘处的刮板8,使刮板8距离定向杆4自由端距离最近时的距离等于待定向零件11的壁厚。

转动环形支架3,环形支架3带动所有定向杆4转动,并带动定向杆4上的感应线圈5的第一触点501和第二触点502绕环形支架3的圆心转动。出料口2内的定向杆4搅动出料口2内的待定向零件11,并且此时位于出料口2内的感应线圈5的第二触点502与弧形金属板接触,由于第一触点501与金属环6接触,因此感应线圈5接通直流电压的正负极,感应线圈5产生磁场,感应线圈5使得相应的定向杆4带有磁性,由于半球形的待定向零件11通常形成有半球形的凹面111和凸面112,其凹面111在定向杆4的磁力作用下易与定向杆4的球面相贴合,待定向零件11贴合在定向杆4上后,继续转动环形支架3。由于金属弧形板7的一端靠近出料口2,另一端靠近竖直向下的定向杆4,在贴合有待定向零件11的定向杆4从出料口2转动至竖直向下位置的过程中,其第一触点501和第二触点502始终分别保持与金属环6和弧形板接触,因此持续带有磁性,待定向零件11持续贴合在定向杆4上。期间只有凹面111贴合在定向杆4上的待定向零件11才能通过刮板8,对于在出料口2处其凹面111未与定向杆4贴合的待定向零件11,受刮板8的阻挡,无法通过刮板8与定位杆之间的间隙,继续留置在料槽1内被转动的定向杆4搅动,直至与定向杆4贴合后。在贴合有待定向零件11的定向杆4转动为竖直向下时,第二触点502自动与金属弧形板7脱离,其感应线圈5断电,定向杆4不再具有磁性,待定向零件11从定向杆4上落下,落入环形支杆上的定向筒9中,此时待定向零件11凹面111向上、凸面112向下,待定向零件1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并从定向筒9中落入传送带10上的凹槽101中,传送带10上的待定向零件11始终保持凹面111竖直向,定向完成。

当需要定向另一尺寸大小的待定向零件11时,将环形支架3上的定向杆4拧下,换上具有相应尺寸大小球面的其他定向杆4。

转轮持续转动,即可对待定向零件11进行持续定向,期间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