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735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静脉滴注的广泛使用,留置针因其不用重复穿刺,不会造成对人体形成皮肉疼痛和心理恐慌而得到广泛使用。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或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或套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导管冲洗器配合留置针使用。留置针在输液完毕后,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螺纹相连接,将导管冲洗器内液体注入到留置针中,将残留在留置针的药液冲入人体血管,以防局部用药过度,冲洗完毕后,导管冲洗器与留置针分离。

传统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有二次感染的风险;工序步骤较为繁琐;有刺伤医护人员的风险;有配错药液的风险;而导管冲洗器是预先将封管液灌注在注射器内,并经过终端灭菌,可有效避免以上风险。现有方式传动是靠链轮、同步带轮、齿轮混合传动,需用润滑油进行润滑,因此会有相应油污染;止推组件现有设备是靠硅胶轮与注射器挤压实现,此方式会导致在主盘旋转传送注射器时,注射器会发生相对旋转,从而使注射器与尼龙材料的主盘摩擦,而造成注射器的损伤;现有设备传动较为复杂,采用多个伺服电机,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除控制灌装柱塞泵上下使用伺服电机外,其余均采用普通三相异步电机或气缸实现,成本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减少二次污染,提高输液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该注射器灌装封口机有效地减少了二次污染,提高了输液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包括能够做间歇转动的主盘、依次分布于所述主盘周部的上注射器装置、下压装置、灌装装置、预旋装置、旋帽装置以及输出装置,所述主盘上设置有容纳所述注射器的凹槽,所述注射器通过所述上注射器装置转移到所述主盘的凹槽上,并随所述主盘的转动移动至相应装置所在工位,所述灌装装置设置有将液体灌入所述注射器内的灌装泵组件,所述预旋装置用于将锥头帽预先挂在灌装完毕的所述注射器上,所述旋帽装置用于将挂在所述注射器上的所述锥头帽旋紧;所述输出装置通过输出转盘将灌装封口完毕后的所述注射器输出。

优选地,所述主盘、所述灌装装置、所述预旋装置以及所述旋帽装置的上下运动通过传动装置驱动,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电机、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的间歇分割器、与所述间歇分割器的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的第三传动轴,

所述第二传动轴分别与所述灌装装置的灌装凸轮和所述预旋装置的预旋凸轮连接,所述灌装凸轮与所述灌装装置的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预旋凸轮与所述预旋装置的预旋上下驱动部件连接;

所述第三传动轴与所述旋帽装置的旋帽凸轮连接,所述旋帽凸轮与所述旋帽装置的旋帽上下驱动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同步带设置有第一张紧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设置有第二张紧轮。

优选地,所述间歇分割器的输出主轴与所述主盘连接,且所述输出主轴上连接有主盘带轮和主盘传动带轮;

输出连接轴上连接有输出传动带轮和输出传动齿轮,所述输出传动齿轮与输出转盘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转盘齿轮与所述输出装置的输出转盘连接;

预旋连接轴上连接有预旋传动带轮和预旋传动齿轮,所述预旋传动齿轮与预旋齿轮啮合,所述预旋齿轮与所述预旋装置的预旋转盘连接;

所述主盘传动带轮与所述输出传动带轮通过第三同步带连接,

所述主盘传动带轮与所述预旋传动带轮通过第四同步带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旋装置和所述旋帽装置包括底座、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和所述第三传动轴连接且具有凹槽的凸轮、固定于所述预旋上下驱动部件和所述旋帽上下驱动部件的固定板且具有滑槽的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凸轮和所述顶板的摆臂,所述摆臂第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第二端的第一随动器安插在所述滑槽内、中间端的第二随动器安插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预旋上下驱动部件包括预旋电机、固定所述预旋电机的预旋固定板、安装于机架的预旋导向支座、套装于所述预旋导向支座内且与所述预旋固定板连接的预旋导向轴、与所述预旋固定板上端面转动连接的中空花键轴、套装于所述中空花键轴外且带动所述中空花键轴旋转的花键母部件、与所述花键母部件相连的所述预旋齿轮、与所述中空花键轴相连的所述预旋转盘、与所述预旋电机输出轴连接且穿过所述中空花键轴和所述花键母部件内部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位于所述预旋转盘内部的行星轮、安装于所述预旋转盘上与所述行星轮连接的预旋头。

优选地,所述旋帽上下驱动部件包括旋帽电机、固定所述旋帽电机的旋帽固定板、安装于机架的旋帽导向支座、套装于所述旋帽导向支座内且与所述旋帽固定板连接的旋帽导向轴、与所述旋帽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永磁旋盖离合器、与所述永磁旋盖离合器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套装于所述从动齿轮内的旋帽杆、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旋帽杆穿过的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的导套、安装于所述旋帽杆上部的旋帽部件;

所述旋帽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旋帽杆顶端的旋帽头、固定所述旋帽头的螺帽和螺母、设置于所述旋帽头与所述旋帽杆之间的压缩弹簧。

所述灌装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灌装凸轮、安插在所述灌装凸轮凹槽中的灌装凸轮随动器、与所述灌装凸轮随动器连接的板式连杆、与所述板式连杆连接的推杆、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所述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

所述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包括安装于机架的灌装导向支座、套装于所述灌装导向支座内且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推杆连接的灌装导向轴、与所述灌装导向轴的另一端连接的灌装固定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灌装固定板的灌装头,所述灌装头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灌装固定板之间的所述灌装头处安装有灌装压缩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滑道与所述预旋装置连接的上锥头帽装置,所述上锥头帽装置用于将所述锥头帽移动至所述预旋装置;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注射器装置和所述灌装装置之间的下压装置,所述下压装置用于将所述注射器中推杆活塞下压至所述注射器筒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主盘外周设置于所述灌装装置、预旋装置、旋帽装置处的止动组件,

所述止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盘侧壁用于定位所述注射器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抵接于所述上挡板顶面的止推板,所述上挡板顶面与所述主盘的顶面平齐,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具有间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间隔中用于抵接所述注射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轴向与所述注射器的轴向垂直,所述气缸的头部安装有硅胶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包括主盘、上注射器装置、下压装置、灌装装置、预旋装置、旋帽装置以及输出装置,主盘能够做间歇转动,上注射器装置、下压装置、灌装装置、预旋装置、旋帽装置以及输出装置依次分布于主盘周部。主盘上设置有容纳注射器的凹槽,注射器通过上注射器装置转移到主盘的凹槽上,并随主盘的转动移动至相应装置所在工位,主盘转动以此带动注射器转动。灌装装置设置有将液体灌入注射器内的灌装泵组件,灌装泵组件可以为柱塞泵或蠕动泵,将液体通过柱塞泵或蠕动泵计量,从底部将液体灌入注射器内。预旋装置用于将锥头帽预先挂在灌装完毕的注射器上,提高旋帽成功率。旋帽装置用于将挂在注射器上的锥头帽旋紧,使锥头帽与注射器间密封,防止注射器中液体泄漏。输出装置通过输出转盘将灌装封口完毕后的注射器输出,完成整个灌装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实现自动灌装注射器并完成封口,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一套装置对应一道工序,工序步骤较为简单;机械操作,避免刺伤医护人员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配错药液的风险,生产出来的注射器损伤较小;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设备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盘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止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图;

图6为图1中灌装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预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旋帽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1-主盘、12-上注射器装置、13-下压装置、14-灌装装置、15-预旋装置、16-上锥头帽装置、17-旋帽装置、18-输出装置、19-输出转盘、110-灌装泵组件、21-传动电机、22-输出带轮、23-V型带、24-间歇分割器、25-第一传动轴、26-第一张紧轮、27-第二传动轴、28-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29-预旋上下驱动部件、210-第二张紧轮、211-旋帽上下驱动部件、212-第三传动轴、31-主盘带轮、32-主盘传动带轮、33-预旋传动带轮、34-预旋传动齿轮、35-第四同步带、36-输出传动带轮、37-输出传动齿轮、38-输出转盘齿轮、39-第三同步带、41-预旋头、42-行星轮、43-预旋转盘、44花键母部件、45-预旋齿轮、46-中空花键轴、47-实心轴、48-预旋顶板、49-预旋电机、410-预旋固定板、411-预旋导向轴、412-预旋支座、413-预旋随动器、414-预旋摆臂、415-预旋凸轮、416-预旋底座、51-固定座、52-导套、53-旋帽杆、54-旋帽压缩弹簧、55-旋帽头、56-螺帽、57-螺母、58-从动轮、59-主动轮、510-永磁旋盖离合器、511-旋帽电机、512-旋帽固定板、513-旋帽导向轴、514-旋帽支座、515-旋帽顶板、516-旋帽随动器、517-旋帽摆臂、518-旋帽凸轮、519-旋帽底座、61-灌装头、62-限位块、63-灌装压缩弹簧、64-灌装固定板、65-灌装导向轴、66-灌装支座、67-关节轴承、68-推杆、69-板式连杆、610-灌装凸轮、611-灌装凸轮随动器、71-挡板、72-止推板、73-气缸、74-硅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注射器灌装封口机,该注射器灌装封口机有效地减少了二次污染,提高了输液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图1中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转盘传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止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另一视图;图6为图1中灌装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预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旋帽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包括主盘11、上注射器装置12、下压装置13、灌装装置14、预旋装置15、旋帽装置17以及输出装置18,主盘11能够做间歇转动,上注射器装置12、下压装置13、灌装装置14、预旋装置15、旋帽装置17以及输出装置18依次分布于主盘11周部。主盘11上设置有容纳注射器的凹槽,注射器通过上注射器装置12转移到主盘11的凹槽上,并随主盘11的转动移动至相应装置所在工位,主盘11转动以此带动注射器转动。灌装装置14设置有将液体灌入注射器内的灌装泵组件110,灌装泵组件110可以为柱塞泵或蠕动泵,将液体通过柱塞泵或蠕动泵计量,从底部将液体灌入注射器内。预旋装置15用于将锥头帽预先挂在灌装完毕的注射器上,提高旋帽成功率。旋帽装置17用于将挂在注射器上的锥头帽旋紧,使锥头帽与注射器间密封,防止注射器中液体泄漏。输出装置18通过输出转盘19将灌装封口完毕后的注射器输出,完成整个灌装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实现自动灌装注射器并完成封口,降低二次感染的风险;一套装置对应一道工序,工序步骤较为简单;机械操作,避免刺伤医护人员的风险,并且能够降低配错药液的风险,生产出来的注射器损伤较小;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设备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润滑可采用润滑脂,没有润滑油飞溅造成的污染,工作环境较为干净。

上述注射器灌装封口机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主盘11、灌装装置14、预旋装置15以及旋帽装置17的上下运动通过传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电机21、间歇分割器24、第一传动轴25、第二传动轴27、第三传动轴212,传动电机21提供动力,传动电机21的输出带轮22通过传送带与间歇分割器24连接,传送带可以为V型带23,间歇分割器24的第一传动轴25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二传动轴27连接,第二传动轴27分别与灌装装置14的灌装凸轮610和预旋装置15的预旋凸轮415连接,灌装凸轮610与灌装装置14的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28连接,预旋凸轮415与预旋装置15的预旋上下驱动部件29连接,第二传动轴27带动灌装凸轮610和预旋凸轮415动作,借助相应结构完成灌装装置14的上下动作和预旋装置15的上下动作。第二传动轴27另一端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三传动轴212连接,第三传动轴212与旋帽装置17的旋帽凸轮518连接,旋帽凸轮518与旋帽装置17的旋帽上下驱动部件211连接,第三传动轴212带动旋帽凸轮518转动,借助相应结构带动旋帽头55的上下动作。通过一个传动电机21和间歇分割器24驱动整个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的各个装置的传动,结构简单,整体结构紧凑,传动灵活。

优选地,第一同步带设置有第一张紧轮26、第二同步带设置有第二张紧轮210,通过张紧轮张紧同步带,同步带较为平稳,保证传动顺利进行。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注射器灌装封口机进行若干改变,间歇分割器24的输出主轴与主盘11连接,注射器转动到一定位置后,需要静止,以方便各工位对注射器进行操作,因此主盘11运动是间歇性的,间歇分割器24输出主轴连接主盘11,实现主盘11的间歇运动。输出主轴上连接有主盘带轮31和主盘传动带轮32,输出连接轴上连接有输出传动带轮36和输出传动齿轮37,输出传动齿轮37与输出转盘齿轮38啮合,输出转盘齿轮38与输出装置18的输出转盘19连接;预旋连接轴上连接有预旋传动带轮33和预旋传动齿轮34,预旋传动齿轮34与预旋齿轮45啮合,预旋齿轮45与预旋装置15的预旋转盘43连接;主盘传动带轮32与输出传动带轮36通过第三同步带39连接,主盘传动带轮32与预旋传动带轮33通过第四同步带35连接。主盘11运动是间歇性的,对应输出转盘19、预旋转盘43也是间歇性运动。三者协调运动,其运动协调速度由同步带轮和齿轮的传动比实现,三者因距离较远,采用同步带传动,同时设置有张紧轮张紧,通过齿轮换向,得到需要的转动方向。

显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若干改变,预旋装置15包括预旋底座416、预旋凸轮415、预旋顶板48、预旋随动器413以及预旋摆臂414,旋帽装置17包括旋帽底座519、旋帽凸轮518、旋帽顶板515、旋帽顶随动器516以及旋帽摆臂517,以下统称为底座、凸轮、顶板、随动器以及摆臂。凸轮与第二传动轴27和第三传动轴212连接,且具有凹槽。顶板固定于预旋上下驱动部件29和旋帽上下驱动部件211的固定板上,且具有滑槽。摆臂将底座、凸轮和顶板连接起来,摆臂第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比如通过旋转轴连接。第二端处安装有第一随动器,第一随动器安插在滑槽内,在滑槽内移动。中间端处安装有第二随动器,第二随动器安插在凹槽内,能够随凸轮的转动而在凹槽内运动。预旋装置15和旋帽装置17的上下运动是靠第一随动器、第二随动器、摆臂、凸轮、底座实现的,凸轮在第二传动轴27和第三传动轴212的带动下旋转,通过随动器带动摆臂以底座上的旋转轴为支点旋转,从而可通过顶板带动预旋装置15和旋帽装置17的上下运动,结构简单,易于连接,上下运动平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不应被限制于此种情形,预旋上下驱动部件29包括预旋电机49、预旋固定板410、预旋导向支座、预旋导向轴411、中空花键轴46、预旋齿轮45、花键母部件44、预旋转盘43、转动轴、行星轮42、预旋头41,预旋电机49固定在预旋固定板410,预旋导向支座安装于机架上,预旋导向轴411套装于预旋导向支座内,与预旋固定板410连接,中空花键轴46与预旋固定板410上端面转动连接,比如中空花键轴46与预旋固定板410通过轴承连接。花键母部件44套装于中空花键轴46,且带动中空花键轴46旋转。预旋齿轮45与花键母部件44相连,预旋转盘43与中空花键轴46相连,转动轴与预旋电机49输出轴连接,且穿过中空花键轴46和花键母部件44内部,通常,转动轴为实心轴47。行星轮42与转动轴连接位于预旋转盘43内部,预旋头41安装于预旋转盘43上,与行星轮42连接。锥头帽通过料斗理料、滑道传输及相应结构传送至预旋头41上的凹槽后,预旋转盘43间歇动作,将对应预旋头41转至需要操作的注射器下方,然后预旋转盘43整体向上动作,预旋头41的旋转带动锥头帽的旋转,将锥头帽挂在注射器底部;然后预旋转盘43整体向下动作,待进行下一循环,上下运动时,预旋导向轴411、预旋支座412起导向作用。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预旋头41是一直转动的。预旋头41的旋转是靠预旋电机49通过同步带带动实心轴47旋转,转动轴上部连接齿轮,带动预旋头41上的齿轮旋转实现,此为行星轮42结构。预旋转盘43的间歇运动是靠预旋传动齿轮34驱动预旋齿轮45实现的,采用中空花键轴46与花键母部件44配合,实现预旋转盘43既能上下运动又能间歇旋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在其它部件不改变的情况下,旋帽上下驱动部件211包括旋帽电机511、旋帽固定板512、旋帽导向支座、旋帽导向轴513、永磁旋盖离合器、主动齿轮59、从动齿轮58、旋帽杆53、固定座51、导套52、旋帽部件,旋帽固定板512固定旋帽电机511,旋帽导向支座安装于机架,旋帽导向轴513套装于旋帽导向支座内,上下运动时,旋帽导向轴513、旋帽支座514起导向作用。旋帽导向轴513与旋帽固定板512连接,永磁旋盖离合器510与旋帽电机511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59与永磁旋盖离合器510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58与主动齿轮59啮合,旋帽杆53套装于从动齿轮58内。固定座51固定于机架上,且旋帽杆53穿过,导套52设置于固定座51内,旋帽部件安装于旋帽杆53上部,旋帽部件包括安装于旋帽杆53顶端的旋帽头55、固定旋帽头55的螺帽56和螺母57、设置于旋帽头55与旋帽杆53之间的压缩弹簧,旋帽头55底部设置有旋帽压缩弹簧54,以防止凸轮带动其上下运动时,造成对锥头盖的损坏和对主盘11的冲击,还可以保证旋帽时一定的轴向力。整个过程中,旋帽杆53是一直转动的。当注射器传送至旋帽装置17正上方时,旋帽杆53向上移动,锥头帽被插入旋帽头55上凹槽中,随着旋帽杆53的转动,将锥头帽旋紧。其旋紧程度,即旋紧扭矩,是通过永磁旋盖离合器510控制的,预帽头的旋转是靠旋帽电机511通过同步带带动实现的。旋紧程度是通过永磁旋盖离合器510控制的,当永磁旋盖离合器510的输入扭矩大于设定的某一数值时,永磁旋盖离合器510内部将打滑,从而输出设定数值的扭矩。永磁旋盖离合器510限制扭矩是可以调节的,当超出调节范围时,亦可通过齿轮传动比来实现输出扭矩的放大和缩小。一个永磁旋盖离合器510控制一个旋帽杆53,分别控制,易于调节,控制较为准确。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注射器灌装封口机,灌装装置14包括灌装凸轮610、灌装凸轮随动器611、板式连杆69、推杆68、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28,灌装凸轮610与第二传动轴27连接,灌装凸轮随动器611安插在灌装凸轮610凹槽中,板式连杆69与灌装凸轮随动器611连接,推杆68与板式连杆69连接,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28与推杆68连接。第三传动轴212带动灌装凸轮610转动,板式连杆69上的灌装凸轮随动器611安插在灌装凸轮610凹槽中,灌装凸轮610的转动通过灌装凸轮随动器611带动板式连杆69转动,从而带动推杆68,推杆68带动灌装嘴上下移动。

灌装嘴上下驱动部件28包括灌装导向支座66、灌装导向轴65、灌装固定板64以及灌装压缩弹簧63,灌装导向支座66安装于机架,灌装导向轴65套装于导向支座内,起到导向作用。灌装导向轴65一端通过关节轴承67与推杆68连接,另一端与灌装固定板64连接,灌装头61安装于灌装固定板64上,灌装头61上设置有限位块62,灌装压缩弹簧63设置于限位块62与灌装固定板64之间的灌装头61处。当注射器传送至灌装头61正上方时,灌装头61在推杆68带动下向上运动,灌装头61与注射器底部灌装口接触,在灌装压缩弹簧63作用下,压紧密封。此时进行灌装,灌装时,注射器上部的拉推杆装置配合灌装的顺利进行。灌装完毕后,灌装头61在推杆68作用下下移至初始位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上锥头帽装置16和下压装置13,上锥头帽装置16通过滑道与预旋装置15连接,上锥头帽装置16用于将锥头帽移动至预旋装置15,以备后续工序使用。下压装置13设置于上注射器装置12和灌装装置14之间,下压装置13用于将注射器中推杆68活塞下压至注射器筒底部,保证灌装后注射器内残存较少的气泡。

在上述各个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灌装时灌装头61对注射器有一个向上的力,预旋头41对注射器有一个旋转的力,旋帽头55对注射器既有向上的力又有旋转的力,因此需要在灌装装置14、预旋装置15、旋帽装置17处设置止动部件,止动组件位于主盘11外周,

止动组件包括上挡板71、下挡板、止推板72和气缸73,上挡板71和下挡板设置于主盘11侧壁用于定位注射器,止推板72抵接于上挡板71顶面,上挡板71顶面与主盘11的顶面平齐,止推板72对于限制注射器上移有一定作用。上挡板71和下挡板之间具有间隔,气缸73设置于间隔中用于抵接注射器,气缸73的轴向与注射器的轴向垂直,当注射器转至相应位置时,气缸73伸出抵紧注射器,防止在进行预旋和旋帽操作时,因注射器旋转而使尼龙材料的主盘11将注射器划伤。气缸73的头部安装有硅胶块74,对注射器及主盘11不会造成划伤破坏,硅胶块74将注射器抵紧,即可限制其转动又可限制其旋转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