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最小传送间距的直线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4800发布日期:2018-08-21 07: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处理容器的设施中传送容器、封装件、标签、封闭件或其他包装装置(特别是瓶或罐)的独立可控传送元件的受控移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直线电机驱动器的传送系统,即所谓的直线传送系统,在现有技术中是熟知的。最突出的实例是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旅客列车。然而,具有直线电机驱动器的传送系统也用于许多工业领域,特别是用于生产线内单件物品的单独传送。

例如,在de102013218389a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用于在容器处理设施中传送瓶子的多个磁性转子的直线传送系统。传送瓶子的转子由此在被转子的次级部与沿着两个导轨的两个长定子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驱动的同时移动,所述转子承载永磁体和/或电磁体,所述两个导轨平行地导向并且与相应的长定子相连接。在此上下文中,所述转子借助辊子安装在导轨上并且通常在滚柱轴承的水平面上具有矩形形式的底盘,其中仅彼此以小距离间隔开的辊子对在转子的纵向方向上在相应的导轨上动作。

在实践中,对转子的设计出现了矛盾的要求。一方面,转子在纵向方向(即移动方向)上应当具有最大可能的延伸,以便减少支承元件(即,通常是辊子)的磨损和应力。另外,相比于用于短转子的辊子,用于长转子的辊子能够较小地形成。可选地,如果支承元件等尺寸地形成,转子能够承受更多载荷。

相反,期望尽可能短地形成转子,以便在正形成的容器流中由所述转子传送的容器或物体的间距,即所谓的传送间距,尽可能地小,并因此使传送系统动作的容器处理设施的单位时间的容器吞吐量能够尽可能地高。当每个转子恰好传送一个容器时,则例如如果连续的转子驱动至接触的程度,则将出现最小可达间距。因此,只要容器小于转子,该最小可达间距对应于转子的最大纵向延伸。同样地,转子的小的纵向延伸是期望的,以便能够以积聚状态在转换点处从传送带取得小的容器。

在判定最小可达传送间距时,转子的底盘的延伸在所述底盘判定支承元件(例如,辊子)的位置和/或间距时通常是限制因素。另外,然而,同样次级部在传送方向上的延伸能够限制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的减小,该次级部通常具有其上安装了磁体的承载架板。例如,磁体在传送方向上的延伸由长定子的线圈的设计来预先判定,并因此不能随意减小,其中通常以交替方式极化的多个磁体的序列沿转子的运动方向,即纵向方向,设置,以便实现最佳推进力。由此该序列的纵向延伸限定次级部的最大可实现纵向延伸,并因此设定用于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的下限。

在实践中,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甚至明显大于次级部的这种纵向延伸,因为直接相继接合的转子的次级部将依赖于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的磁极吸引或者在太接近的情况下强烈互斥。在这两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力都将明显超过直线电机的推力,使得转子的受控移动将不再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实际上在连续转子的次级部之间总是保持足够大的间隙。

然而,对于某些应用来说,特别是在饮料加工工业中,期望在两个转子之间实现尽可能小的分隔间距。例如,期望将塑料瓶(例如pet瓶)的预成型件以36mm或更小的分隔间距引导至具有拉伸吹塑机的红外烘箱。但是这对于迄今已知的具有45mm或更大的纵向延伸的次级部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发明基于提供实现尽可能小的传送间距而不会对转子的控制性产生负面影响的直线传送系统的目的。此外,应当减少转子的支承元件的磨损和应力。总之,本发明基于在确保低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增加直线传送系统的吞吐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上面提及的问题由一种用于在容器处理设施中传送容器的传送系统来解决,该传送系统具有传送轨道和多个传送元件,该传送轨道带有直线电机的至少一个长定子,该多个传送元件用于传送一个或多个容器,其中所述传送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并且各自具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长定子磁性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次级部,其中具有交变极性的永磁体和/或电磁体的至少一个序列以相应的传送元件能够通过所述序列的磁体与所述长定子的磁性相互作用而沿着所述传送轨道移动的这种方式布置在所述次级部上,并且其中每个序列中的至少第一磁体和最后磁体的延伸能够以这种方式减小,并且其中至少所述第一磁体和最后磁体在相应的次级部上的布置以两个连续传送元件的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占据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彼此无重叠的区域的这种方式进行选择。

在容器处理设施中,诸如瓶、罐等的容器在一个或多个连续处理步骤中进行处理。在此,处理步骤和/或工作步骤通常在独立的处理单元中执行,这些独立的处理单元可以例如被构造为联合设施概念的模块。用于塑料袋(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ep)等制成的)的容器处理设施可以例如包括用于加热预成型件的加热装置、用于将预成型件膨胀并拉伸成塑料瓶的拉伸吹塑装置、清洁装置、杀菌装置、检查装置、调温装置、冷却装置、涂布装置、缓冲装置等作为以模块化形式设计的独立处理单元。包括连续处理步骤的独立处理单元由此通常连续地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其中一个或多个传送装置执行容器从处理单元向相应的下游处理单元的传送。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容器处理设施中传送容器的这种传送系统。为了沿容器处理设施中的处理轨道传送容器,根据本发明的传送系统包括用于传送一个或多个容器的多个传送元件,其中传送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传送系统的传送轨道上。在该上下文中,传送轨道上可以有任何数量的传送元件,并且该数量仅受传送轨道的长度限制。为了在输入端输入至少一个容器并在输出端排出容器,传送元件可以配备有用于固持一个或多个容器的适当的固持装置,例如,以夹持元件的形式。在该上下文中,夹持元件可以以被动或主动地控制的方式来设计。特别地,用于容器的颈部区域(例如用于塑料瓶的颈部固持的所谓的例如颈环)的形状配合或力配合夹持的夹持元件是可以想到的,其中所固持的容器可以在形状配合夹持期间能够围绕其纵轴线可旋转地布置在夹持元件中。另外,夹持元件可以以可倾斜和/或高度可调的方式形成。

容器尤其是饮料瓶,而且还可以是用于食品、药品、卫生用品、清洁剂等的其他容器,诸如罐、玻璃瓶或带盖的其他玻璃容器,基于纸板或复合材料的包装、利乐包装(tetrapack)等。同样地,还可以设想到用于塑料容器的中间产品,特别是用于容器的拉伸吹塑的预成型件。另外,由多个容器构成的捆绑包也应理解为容器。

传送元件可以形成为转子、圆盘、滑块、梭子等,其可以根据本发明通过与传送轨道的直线电机的至少一个长定子(即一个直线电机带(linearmotorstring))的磁性相互作用而沿着传送轨道移动。在该上下文中,每个传送元件可以加速、减速、以恒定速度移动,或者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传送轨道上完全停止一段时间。通过对传送元件的单独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每个传送元件的可变路径-时间曲线。

根据本发明,传送系统的传送轨道具有直线电机的至少一个、优选甚至两个长定子。传送轨道的形式在该上下文中原则上是随机的。特别地,传送轨道基本上可以关闭,其中基本上关闭意味着传送轨道能够为传送元件提供至少一个闭合路径。另外,通过插入一个或多个开关,传送轨道可以具有随机数量的分支。

此外,传送轨道可具有至少一个导轨,传送元件借助一个或多个支承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导轨上。特别地,传送轨道可以具有以双轨系统的形式被平行地引导的两个导轨,例如在铁路轨道的情况下。在该上下文中,长定子可以平行于相应的导轨布置或者例如以居中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现有技术中已知导轨和长定子的多个实施例。

在该上下文中,导轨的形式和横截面是随机的并且仅由传送元件以及传送元件的支承元件的设计确定,传送元件借助传送元件的支承元件而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上。例如,每个导轨可具有导向通道和/或轮缘,传送元件的导向销在该导向通道中被引导,适当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导轨在该轮缘上滚动。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替代实施例是可能的,例如通过滑动轴承。通过在传送导轨上设置导轨,可以实现传送元件沿传送轨道的低摩擦运动。此外,传送轨道可以具有运行表面,适当的支撑元件(例如,支撑辊子)可以在该运行表面上滚动和/或滑动。

根据本发明,每个传送元件具有用于与至少一个长定子磁性相互作用的次级部。为此,具有交变极性的大致相邻的永磁体和/或电磁体(尤其是非开关电磁体)的至少一个序列(即,传送元件的纵向方向上的序列)安装在能够例如采用承载架板的形式的次级部上。根据这些磁体的形式和布置并且根据使用的是单侧还是双侧直线电机驱动器,传送元件还可以具有两个或多个次级部。例如,可以为每个长定子设置单独的次级部。在这种情况下,磁体序列在次级部上的布置可以相等或不同,尤其是镜像。同样,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区域的下述序列的部分能够布置在不同的次级部上。为了简化图示,传送元件在这里和下面没有限制地表示为具有正好一个次级部。在特定情况下,序列也可以只有一个具有确定极性的单个磁体。在这种情况下,连续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序列在没有任何重叠的情况下并且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占据区域。

该至少一个长定子尤其可以形成为同步直线电机。在替代实施例中,长定子也可以形成为异步直线电机,其中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至少一个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和/或传送元件的其上安装有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的导电元件(例如呈金属板的形式),可用作异步直线电机的感应的电导体。为了与至少一个长定子的磁性相互作用,如上所述,传送元件可具有配备有至少一个序列的永磁体和/或电磁体(在下面简称为次级部的磁体)的次级部,其中次级部以相应的传送元件能够通过与传送轨道的至少一个长定子的磁性相互作用而沿着传送轨道移动的方式形成。

在一个特别简单的实施例中,直线电机的至少一个长定子可以由采用电磁体的形式的多个电绕组形成,该电绕组可以被单独地或整批地控制并且沿着直线电机带布置。在该上下文中,还可以想到更复杂的实施例,例如借助电磁体的哈尔巴赫阵列来增强朝向次级部的一侧上的磁通量。传送元件可以形成为被动传送元件,该被动传送元件经由具有至少一个序列的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的次级部通过与由直线电机的单独可控的电磁体产生的交变电磁场的相互作用而移动。在该上下文中,以优选可控的电流总是以相同的方向流过的方式,非开关电磁体连接到传送系统的电源和/或调节单元。可选地,作为有源传送元件的传送元件可以配备有电绕组,即,开关电磁体的序列,其能够施加驱动所需的交变磁场。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传送轨道的至少一个长定子装配有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序列的磁体可以以相对于传送轨道的横向定向布置在传送元件的次级部上,使得每个磁体的磁极中的相应一个可以与第一长定子相互作用,而另一个磁极可以与第二长定子相互作用。然而,可选地,次级部的面对第一长定子和第二长定子的侧面也可以具有单独的磁体序列,其尤其可以形成为哈尔巴赫阵列以加强在相应的直线电机带的方向上的磁通量。此外,还可以想到仅具有一个长定子的实施例,其中次级部的磁体尤其可以布置成哈尔巴赫阵列。经由沿传送轨道布置的电线或供电轨道并且经由传送元件的电触点(例如,经由电力收集蹄铁),能够实现以所需的电能供给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至少一个非开关电磁体。可选地,可以想到通过感应来传送所需的电能。

在直线电机中,传送元件的磁体和长定子通常以它们在气隙的两侧彼此相对的这种方式来对准并定尺寸,其中目的通常是实现磁极的尽可能大的重叠,该磁极在垂直于传送方向和/或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并且沿气隙彼此相对以便实现最佳推进力。在该上下文中,可以想到导轨、长定子和次级部的定向和相对布置的两种基本配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导轨、长定子和次级部以如下这种方式布置:次级部的磁体的磁极与长定子之间的气隙基本上垂直于传送系统和/或容器处理设施的接触表面对齐。在这种“竖直”的情况下,大致具有略长形式的长定子和次级部的磁体的磁极也基本上垂直对齐。这同样适用于次级部的承载架板。由此假定至少一个导轨的移动方向和路线基本上是水平的,即平行于接触表面。在一个双侧直线电机中,两个长定子另外在水平面上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第二替代实施例中,导轨、长定子和次级部以如下这种方式布置:次级部的磁体的磁极和长定子之间存在的气隙基本上平行于传送系统和/或容器处理设施的接触表面对齐。在这种“水平”的情况下,通常以略长方式而形成的长定子和次级部的磁体的磁极也基本水平对齐。这同样适用于次级部的承载架板。在该上下文中,至少一个导轨的移动方向和路线也被假定为基本水平的,即平行于接触表面。然而,在双侧直线电机中,两个长定子在竖直平面内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两个实施例中,传送元件的运动发生在水平面内。然而,清楚的是,上面提到的传送轨道也可以包括梯度和甚至竖直部分。因此,导轨、长定子和次级部的相对布置必须适应于传送轨道的定向。为了简化描述,在下面将非限制地假定水平对齐的传送轨道。然而,清楚的是,在下文中使用的术语“竖直”、“平行”和“水平”不定义绝对参照系,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明确指示,则应当理解为涉及传送轨道的定向。

如上所述,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即平行于气隙的二维延伸且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地定位的磁极的尽可能大的重叠通常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以最大化磁性相互作用。然而,根据目前的进一步扩展,至少第一和最后磁体的延伸相对于这种通常重叠在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每个磁体序列中被缩减,并且至少第一磁体和最后磁体在相应的次级部上的布置以两个连续传送元件的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占据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无重叠的区域的这种方式进行选择。

在此情况下,两个连续传送元件是沿着传送轨道的直接相邻的传送元件。由于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磁体序列沿传送方向定向,因此至少两个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即相应序列的端部磁体,由此在传送方向上彼此相邻。因此,除了形成次级部的承载架板之外,它们的布置对于最小可达传送间距是决定性的。如果次级部分别具有多于一个的磁体序列,例如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彼此顶部”地定位的两个序列,则上述无重叠区域的说明应相应地适用。

由于它们的磁极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所以磁体占据垂直于传送方向的相应区域。换句话说,垂直于传送方向的磁体的延伸部对应于垂直于传送方向的轴线上的相关区域。在上述“竖直”的情况下,这些区域是竖直区域,而它们在上述“水平”情况下分别代表水平区域。因此,两个相邻端部磁体的区域的完全重叠将意味着这些端部磁体的磁极沿着其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整个延伸彼此相对。两个相邻端部磁体的区域的部分重叠因此仍然对应于垂直于传送方向的、磁体的磁极彼此部分相对的布置。

然而,根据本发明,每个序列的至少第一磁体和最后磁体以相邻端部磁体占据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无重叠区域的这种方式布置在相应的次级部上。因此,相邻端部磁体的磁极彼此不相互对置,并因此也不会彼此限制,既不会由于不希望的磁性相互作用而彼此限制也不会被机械地彼此限制。特别地,占据区域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可以具有1mm的距离,优选5mm的距离,特别优选10mm的距离,以便能够使次级部“相互驱动”而没有相邻端部磁体的过度的磁性相互作用。

至少第一磁体和最后磁体在次级部上的所述布置通过例如使尾随传送元件的第一磁体至前导传送元件的最后磁体在于传送方向偏移地垂直的方向上对准,即以当从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磁体将位于所述最后磁体的“上方”或“下方”的这种方式,来强调连续传送元件之间的通常最小距离。在该上下文中,两个次级部的承载架板可以以如下这种方式形成:相邻次级部的磁体序列彼此驱动的这个过程在不受承载架板任何阻挡的情况下是可能的。因此,在两个传送元件的底盘单元适当地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比通常的传送元件(参见下文)的情况下小得多的最小传送间距。

传送元件可以借助于控制和/或调节单元(例如,以处理计算机的形式)而被沿着传送轨道引导。由此,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可以被实施为传送系统的中央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和/或也可以借助于以分散方式布置在传送元件上的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来实现。此外,一个或多个控制和/或调节单元可以形成为存储器可编程控制单元。通过对传送轨道的有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长定子的单独的电磁体和/或单独的电磁体组进行系统控制,特定的传送元件可以被系统地加速并因此移动,使得传送元件可以被单独地沿着传送轨道引导并且独立于传送系统的多个传送元件中的其他传送元件来被引导。这样还实现了连续传送元件的次级部被驱动至彼此的上述过程。但是当这些传送元件的磁体序列不能被完全地向彼此驱动时,每个传送元件还能够通过适当地控制长定子的独立电磁体而从紧张位置退出。为此,例如对应于对齐位置中的磁体的长定子的电磁体能够被去活化,而对应于剩余磁体的电磁体能够引起前导传送元件的加速和/或尾随传送元件的延迟。这样,之前形成的连续传送元件队列可以再次拆解。

在该上下文中,借助传送系统的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来控制长定子的电磁体。特别地,穿过长定子的电磁体的电绕组的电压可以通过控制和/或调节单元来独立地调节,并且根据待移动的传送元件所需的力自动调节。通过独立控制和/或调节穿过直线电机带的各个绕组的电压,传送元件可以被加速、减缓或以恒定的预定速度移动。

根据导轨、次级部和/或至少一个长定子的设计,传送元件可以采用完全机械的、或部分磁性的且部分机械的方式安装在传送轨道上。在部分磁性安装的情况下,以传送元件的次级部与长定子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导致传送元件的部分磁悬浮并且因此减少支承元件的机械应力的方式,形成传送轨道。另外,在该上下文中,传送元件配备有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例如,呈在至少一个导轨上滚动的支撑辊子和/或导向辊子的形式。类似地,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滑动轴承来部分或完全机械地安装。借助于与导轨接触的滑动轴承安装传送元件的设计尤其具有成本效益。另外的支撑元件和/或滑动轴承因此可以在传送轨道的另外的运行表面上滚动和/或滑动。在完全机械安装的情况下,传送元件可以完全借助于所描述的支撑元件和/或滑动轴承来安装。

为了沿传送轨道独立地控制传送元件,传送元件在传送轨道的一个区段上的位置可以通过沿传送轨道的至少所述区段的传感器的规律和周期性布置来确定。在该上下文中,传感器可以形成为光学传感器、电传感器、电磁传感器或机械传感器,其中传送元件在传感器区域中的位置可以例如通过测量传送元件的反射器元件上的光反射、通过由于传送元件的移动引起的电磁信号的感应、通过利用磁阻效应(例如由于磁性参考元件(特别是永磁体)或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磁通量)来改变传感器的电阻,或者通过由于传送元件的重量引起的局部压力测量来确定。

根据进一步扩展,所述多个传送元件可包括传送元件的至少第一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至少序列端部的磁体占据第一区域,并且其中第二组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至少序列端部的磁体占据与所述第一区域无重叠的第二区域。根据该进一步扩展,第一组的传送元件的序列的至少第一和最后磁体由此占据第一区域,而第二组的传送元件的序列的至少第一和最后磁体占据第二区域。在第一和第二组的传送元件在传送轨道上交替布置的情况下,连续传送元件由此还能够被相互驱动到至少如下程度:相邻序列端部通过至少一个磁体在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重叠。

根据特定进一步的扩展,所述第一组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所有磁体能够占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组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所有磁体能够占据所述第二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组的传送元件的磁体序列因此占据垂直于传送方向的不同区域。这对于当该序列各自仅具有一个单个磁体的情况尤其如此。因此,这还能够适用于分别具有多于两个区域的多于两个组。根据次级部的承载架板的形成,相邻传送元件的序列能够通过多于一个磁体被驱动到彼此的顶部。

根据可选进一步扩展,磁体的数量在每个序列中可以是奇数,其中所述第一组和所述第二组的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每个序列的至少中央磁体分别占据至少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体地,中央磁体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可具有常规延伸,这实现了与相应的长定子的磁极的完全重叠。根据序列中的磁体数量,三个、五个等磁体也可以具有这种延伸。序列的中央磁体由此形成为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比序列端部的磁体更长。例如,中央磁体的延伸可以是50mm,而序列端部的磁体的延伸共计仅22.5mm。由于中央磁体的较大延伸,有效的推进力能够增加,使得能够实现传送系统的性能数据的增加。

根据进一步的扩展,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每个序列的一个序列端部的磁体能够占据第一区域,并且另一序列端部的磁体能够占据不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的第二区域。传送元件的序列由此分别具有占据第一区域的一个端部磁体以及占据第二区域的端部磁体。同时,两个或多个磁体分别能够占据序列端部上的第一和/或第二区域。磁体在次级部上的布置因此是阶梯形或z形。在所有传送元件在传送轨道上相同地对齐的布置的情况下,任意传送元件由此能够被从传送元件流排出或插入到所述传送元件流中而不影响最小可达传送间距。

根据特定进一步的扩展,磁体的数量在每个序列中可以是奇数,其中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每个序列的至少中央磁体分别占据至少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同样在此,磁体的阶梯形和/或z形布置是可能的,其中中央磁体至少遍及两个区域如上所述地延伸,以便增加推进力。同样在此,传送元件能够以任何方式排出和插入而不影响传送流的最小可达传送间距。

在特定情况下,恰恰所述中央磁体可占据所述至少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其中所述中央磁体和一个序列端部之间的磁体占据所述第一区域,并且其中所述中央磁体和另一序列端部之间的磁体占据所述第二区域。因此,除了中央磁体之外的所有磁体占据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这种构造实现了具有高推进力和高控制选择性的特别坚固耐用的传送系统。

根据进一步的扩展,至少一个长定子可具有两个以上直线电机带,所述直线电机带对应于无重叠区域,平行地布置并且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这些直线电机带的电磁体(即,它们的磁极)由此遍及无重叠区域垂直于传送方向延伸,该无重叠区域对应于上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且尤其能够与所述区域完全重叠。因此,一个直线电机带的电磁体与占据第一区域的序列的磁体相对地定位,而另一直线电机带的电磁体与占据第二区域的序列的磁体相对地定位。当直线电机带能够另外地彼此独立地控制时,推进力和/或减速力也能够被彼此独立地施加到不同区域中的序列的磁体。这样,在对齐位置中“在彼此的顶部”定位的连续传送元件的相邻序列的磁体能够彼此独立地受到影响,使得两个以上传送元件队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并再次拆解。

替代或补充进一步扩展可包括机械加速单元,尤其是从动辊子或从动传送带,其以通过与加速单元的机械侵入来对通过的传送元件进行系统地加速或减速的这种方式布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为此,传送元件可具有相应的表面元件,其能够例如通过将加速单元更靠近地朝向传送路径切换而被带入到与加速单元的机械侵入。通过与从动辊子或从动传送带摩擦,与加速单元侵入的传送元件能够被系统地加速或减速,使得传送元件队列能够再次拆解。

根据进一步的扩展,所述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能够以所述传送元件能够被相互驱动并且达到存在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的程度的方式来形成,所述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小于所述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传送元件的前侧在此和下面应当理解为传送元件的在移动方向上对齐的那侧。因此,后侧应当被理解为传送元件的背离移动方向的那侧。尽管传送元件通常能够借助上述控制单元沿着传送轨道前后移动,由于容器处理设施的工艺流和容器处理设施中的传送轨道的布置而出现了优选传送方向,使得明确限定了布置在传送轨道上的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然而,根据该实施例,传送元件还能够以旋转180度的方式布置在传送轨道上。在这种情况下,前侧和后侧的辊子互换而不影响这两侧的上述比例的有效性。

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由连续传送元件的彼此对应的参考点(例如,被输送的容器和/或传送元件的重心)的距离限定,这可通过彼此尽可能靠近地引导连续传送元件来实现,在极端的情况下以它们彼此接触的方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所述距离小于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这是由于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的相应的形成。在此和下文中,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应被理解为传送元件在传送方向上的最大延伸。更具体地,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以传送元件能够被至少成对地彼此驱动的方式形成。例如,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能够以尾随传送元件的前侧和次级部以及直接向前行进的传送元件的后侧以及次级部能够被相互驱动的方式而形成。这意味着尾随传送元件的前侧和次级部的突出部能够被驱动到前导传送元件的后侧和次级部的恰当凹陷部中和/或前导传送元件的后侧和次级部的突出部能够被驱动到尾随传送元件的前侧和次级部的恰当凹陷部中。连续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因此以它们能被以互锁方式相互驱动的这种方式形成为捆绑形式。例如,尾随传送元件的对应于传送平面的部分中的前侧的轮廓能够与在前导传送元件的这种部分中的后侧的轮廓配合。类似地,尾随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前侧的轮廓能够与前导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后侧的轮廓配合。被相互驱动的过程发生而不会使传送元件变形并且尤其能够在没有传送元件的机械接触的情况下出现。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有传送元件以前侧和后侧的这种比例适用于每一个传送元件本身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次级部的方式来形成。具体地,传送元件的底盘因此不关于横向于传送方向的平面镜像对称地形成。当前侧和后侧的比例完全与尾随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前导传送元件的后侧相关时,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成对的传送元件能够以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小于它们的纵向延伸的程度分别被驱动到彼此中。下面将进一步描述这种结构的特殊情况,其中连续的传送元件以它们朝向彼此旋转180度的方式来布置。然而,在首先提及的传送元件的类似构造中,能够形成具有最小传送间距的整个传送元件的队列和/或链。因此,首先提到的形成可以与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的移位布置相结合。

根据进一步的扩展,传送元件可以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彼此间隔开的支承元件(特别是辊子),并且借此,传送元件被可移动地安装在传送轨道上,特别是在上述至少一个导轨上,其中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小于这些支承元件在纵向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出于这个目的,支承元件尤其能够布置在传送元件的前侧和后侧的适当的突出部上。具体地,支承元件(例如辊子)能够被安装在传送元件的最大突出部上。为了并不彼此妨碍,前侧的辊子能够以相对于后侧的辊子倾斜90度的方式安装。可选地,前侧的辊子能够侵入导轨的内侧,而后侧的辊子侵入导轨的外侧,反之亦然,其中内侧和外侧相对于双轨系统的中央线来限定。

通过增加支承元件的间距,传送元件可承担实质上更高的载荷。例如,传送元件对于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起作用的力具有显著的更大的抗性,该力可能例如在由于容器处理而作用在传送元件上的扭矩的情况下发生。支承元件在较大间距的情况下被较少地加压。如果传送元件由于磁性相互作用而自身被固持在传送轨道上,操作安全性将增加,这是由于当传送元件能够被更安全地固持在导轨上时间距增加。然而,在辊子间距恒定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元件实现较小的传送间距,并因此实现每单位时间更高的容器吞吐量。由于容器处理设施中的传送往往变成针对吞吐量的限制因素,所描述的进一步扩展使得饮料加工行业的直线传送系统的使用更具竞争性。

根据特定进一步的扩展,所述传送元件的所述次级部能够以这种方式形成,并且连续传送元件的所述次级部的磁体能够以尾随传送元件的次级部能够被朝向前导传送元件的次级部驱动到使得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在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对齐的这种方式布置在相应的次级部上。如在上面已经描述的,这意味着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能够被相互驱动,使得他们彼此对齐,尤其是以平齐的方式。由于无重叠区域之间的上述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不希望的可能对传送元件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的强磁性相互作用。次级部,尤其是它们的承载架板,可以实质上以如下方式形成:尽管它们安全地固持各自的磁体序列,它们不会占据连续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相互驱动的过程所需的任何其他空间。通过次级部的所提及的形成,具有恰当地形成的前侧和后侧的连续传送元件能够被朝向彼此驱动到小于次级部的最大纵向延伸的传送间距。这样,能够实现尤其高的容器吞吐量。类似地,诸如预成型件的尤其小的容器能够以最优传送间距来传送。

根据进一步的扩展,所述传送元件可基本上以楔形或角形的方式形成,其中连续传送元件以旋转了180度的方式布置在所述传送轨道上。在该上下文中,传送元件的这种旋转仅涉及传送元件的底盘,即支承部和次级部。潜在的夹持装置或上层结构当然根据工艺轨道的要求定向。由此基本上楔形或角形形式意味着传送元件的一个纵向侧具有比另一个纵向侧更大的延伸。这样,相对于彼此旋转180度的传送元件可以被彼此驱动到使得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小于较长纵向侧的纵向延伸的程度。在该上下文中,如上所述,传送元件被成对地相互驱动。

通过这种类型的相似传送元件在传送轨道上的交替旋转布置,同样,上述第一和第二组传送元件自动地形成。由此,各次级部的序列的所有磁体能够以它们关于并未旋转180度的所有其他传送元件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将占据相同的区域的这种方式来针对多个传送元件的每个传送元件进行布置。仅旋转引起两个连续传送元件的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占据如上所述的无重叠区域。根据这种进一步扩展,传送元件能够以尤其简单的方式来制造。

根据可选的进一步扩展,传送元件可各自具有辊子,借此,它们被支撑在传送轨道上,其中它们在底盘的平面上的布置是反转对称的。该辊子布置由此具有c2对称(c2对称是指旋转360°/2的旋转对称)。这些传送元件的底盘例如是阶梯形或z形并由此对扭矩特别稳定。由于反转对称形成的底盘,传送元件能够以任何方式排出和插入而不对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具有负面影响。

为了这个目的,尤其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磁体的布置也可以是反转对称的,即,围绕着垂直于承载架板的轴线相对于次级部的旋转具有c2对称。与上述进一步扩展相结合,这样确保了次级部也具有与传送元件的排出和插入兼容的设计。

另外,传送元件可以通过所谓的尖拱式辊子安装在传送轨道的一个或多个导轨上。尖拱式辊子具有尖拱式运行沟槽,其轮廓偏离圆弧形状。出于这个原因,尖拱式辊子与圆形横截面的导轨总是具有两个接触点。由此尖拱式辊子的安装确保了特别低的摩擦和磨损。

可选地,也可以使用具有突起、凹陷部或圆柱形运行表面的辊子。在该上下文中,相应的导轨由此能够具有合适的凹陷部、突起或甚至接触轮廓。

上述进一步扩展允许传送元件比次级部的纵向延伸所能实现的更紧密地一起移动。由此,例如在用于拉伸吹塑机的ir炉中所要求的,能够实现非常小的传送间距。底盘的上述进一步扩展另外实现了支承元件的轴向间距增加并因此在减少磨损的情况下实现了更稳定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以及优点。清楚的是,这些实施例并未详尽论述本发明的领域。更清楚的是,以下描述的一些或全部特征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组合

图1示出了具有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双侧直线电机和传送元件的示例性传送系统。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传送系统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次级部的磁体的布置的立体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垂直于传送方向的由次级部的磁体占据的区域。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线传送系统的底盘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6示出了图5的传送元件的底盘的详细附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第一示例性进一步扩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替代进一步扩展。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另一替代进一步扩展。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元件的底盘上的磁体序列的布置的两个示例性进一步扩展。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元件的底盘上的磁体序列的布置的两个替代进一步扩展。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描述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命名相同的元件。为了更清楚起见,相同的元件将只会在第一次出现时才被描述。然而,清楚的是,参考其中一个附图描述的元件的变体和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其余附图中的相应元件。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已知并且例如在de102013218389a1中描述的直线传送系统的三维视图。所示的直线传送系统100包括具有第一导轨140-1、第二导轨140-2、第一长定子150-1和第二长定子150-2的传送轨道。所示的传送系统由此形成为具有双侧直线电机的双轨系统。

在两个导轨之间,传送元件110借助与长定子150-1和150-2的磁性相互作用而被系统性地移动。该传送方向在此和下文中由x指示。所示的传送元件110借助夹持元件120(例如,颈部吊架)传送在本文中示例性地示为塑料瓶的一个或多个容器130。在所示实施例中,塑料瓶以悬挂的方式布置在传送元件110的下方。然而,清楚的是,所传送的容器也可以在需要时通过适当的固持装置在传送元件100上以站立或平躺姿态来传送。

图2示出了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示例性显示的传送元件的剖视图。所示的传送元件210通过与紧固在导轨上并且与所述导轨平行地延伸的长定子250-1和250-2的磁性相互作用而以受控方式在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导轨240-1和240-2之间移动,其中作为传送元件的支承元件的导向辊子280-1至280-4与专门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置在导轨240-1和240-2上的导向槽接触。另外,也可以使用轮缘或导向通道。

除了用于待传送的容器的夹持元件220之外,在此显示的传送元件210具有次级部270,其用于借助与直线电机带250-1和250-2的相互作用而沿传送轨道推进传送元件。出于这个目的,次级部具有一个或多个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序列,其中在此仅以示例性的方式图示出了两个磁极271和272。在此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次级部在两侧包括永磁体序列,其以彼此分离的方式设置并布置在承载架板上。现有技术中可想到并已知多个替代进一步扩展。

无摩擦地发生磁性相互作用所借助的气隙274和/或273设置在直线电机带250-1和/或250-2与磁体272和271序列之间。如图所示,气隙由此既在传送方向x上也垂直于传送方向,即在所示方向y上二维地延伸。在此显示的进一步扩展图示出了次级部270的竖直布置的情况。然而,清楚的是,次级部也可以例如通过将长定子布置在导轨240-1和240-2之间的传送元件210上方来水平地布置。所示的方向z在这里和下面一方面示出了次级部270的承载架板的垂直线,另一方面示出了下面进一步提及的针对c2对称的旋转轴线。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次级部的磁体布置的透视图。此处,还示出了具有双侧直线电动机的双轨系统,其中为了更清楚起见仅示出了导轨340和长定子350-1。

如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长定子350-1具有一系列线圈351,该线圈具有垂直于传送方向(即沿y方向)的高度h,这些线圈沿着长定子彼此间隔距离w布置。在该上下文中,线圈351的交变磁场与在本文中同样以竖直构造显示的次级部370的行(即序列375)中以交变极性n和/或s布置的永磁体和/或非开关电磁体相互作用。次级部370由此成为借助于辊子380-1至380-4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导轨340上并且另外借助于支撑辊子385而被支撑在运行导轨345上的传送元件的一部分。

基于图3,可以看出,一方面,序列375的磁体在y方向上的扩展对应于线圈351的高度h,另一方面,序列375在传送方向x上的纵向延伸构成最小可达传送间距的绝对下限。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由次级部的磁体占据的垂直于传送方向的区域。同样在此,再次示出了具有平行长定子350-1和350-2的双侧直线电机,次级部370在平行长定子350-1和350-2之间移动。次级部370的磁体沿y方向(即垂直于传送方向x)的延伸在该过程中以如下的方式发生:它们占据同样由长定子350-1和350-2的指示极所占据的相同区域325。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直线传送系统的传送元件的形成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示出的非全面性的进一步扩展中,传送元件410借助于导向辊子480-1至480-4安装在被平行地引导的两个导轨440-1和440-3上,其中长定子450布置在导轨之间。该示例性图示示出了单侧直线电机,其中传送元件410通过与传送元件410的次级部470的序列475的磁体的磁性相互作用而由竖直定向的长定子450横向地固持在导轨上。然而,清楚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局。当然,传送元件410也可以在双侧被引导,并且也可以以双侧方式被驱动。类似地,所示的构造可以旋转到水平面中,使得传送元件410可以像货车那样在双轨系统440-1和440-3上移动。

对于底盘的形成,仅仅相关的是,传送元件410的前侧410f和后侧410r以如下方式形成:传送元件可以被相互驱动到将存在小于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l的最小可达传送间距t的程度。传送元件410的前侧410f和/或后侧410r由此基于能够从传送系统在容器处理设施中的布局导出的优选传送方向x来定义。然而,在本公开中与前侧和后侧有关的描述也可以被没有限制地转换到旋转了180度的传送元件。

为了清楚起见而减至底盘的传送元件410在包含传送方向x并与由导轨440-1和440-3展开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的外形和/或轮廓现在不再是基本上矩形的,而是如图5中所示以能够被相互驱动的突起和凹陷部为特征。在该上下文中,尾随传送元件410n可被朝向前导传送元件410v驱动至最小可达传送间距t小于传送元件的最大纵向延伸l的程度,即,甚至变得小于导向辊子480-1和480-2的距离d。在此处所显示的进一步扩展中,该距离d作为两个随机支承元件在传送方向x上的最大距离而出现。传送元件的底盘的前侧和后侧的可能重叠使得传送间距t减小,而在同时增加支承元件的距离d。由此,可以增加容器吞吐量以及引导的稳定性,而同时可以减少支承元件的磨损。例如,对于纵向延伸90-110mm的传送元件,可以实现40-60mm的最小传送间距。传送元件由此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形成:最小可达传送间距t小于纵向延伸的85%,优选小于55%,尤其优选小于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l的40%。

基于根据图6中的本发明的传送元件的详细图示,可以更好地理解所提及的传送元件的前侧410f和后侧410r的可能的互锁。除了凹陷部410f-1和410f-2之外,前侧410f还具有几个突起410f-3至410f-5。相应地,后侧具有分别被设计的突起410r-1和410r-2以及凹陷部410r-3至410r-5。在该上下文中,以如下方式形成凹陷部和突起:前侧410f的突起410f-3至410f-5能够被驱动到后侧410r的凹陷部410r-3至410r-5中,反之亦然,后侧410r的突起410r-1和410r-2能够被驱动到前侧410f的凹陷部410f-1和410f-2中。导向辊子480-1和480-3和/或480-2和480-4由此被布置在突起410f-4和410f-5上以及410r-1和410r-2上,以实现支承元件的最大可能距离d。为了在传送元件410被相互驱动的同时防止前侧410f的导向辊子480-1和480-3彼此限制,它们可相对于后侧410r的导向辊子480-2和480-4另外倾斜90度,如图6中所示的。此外,这以简单的方式允许可以分别在相同的导轨上引导两个导向辊子480-1和480-2和/或480-3和480-4,这简化了整个结构。

图5和图6中示出的传送元件410的次级部470出于展示的目的而配备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磁体的序列475。所示的序列不限于475磁体地更精确地包括具有纵向延伸ls和高度h的成行的五个交变极性的磁极,其中高度h对应于长定子450的线圈的高度。为了实现最小可达传送间距t的进一步减小,甚至在纵向延伸ls以下,磁体序列和它们的布置的形成以及次级部的形成以连续的次级部能够被相互驱动的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改变。在图7至图9中示出了这种类型的示例性进一步扩展。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第一示例性进一步扩展。为了进行比较,在该附图中以及图8和图9中的左侧显示了具有现有技术的磁体序列975的次级部970。该磁体序列975由此沿着y方向,即垂直于传送方向x,在由长定子的线圈占据的整个区域925上延伸。

在图7的右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第一示例性进一步扩展。在此,多个传送元件分成两个组,其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类型的次级部1070-1和一个第二类型的次级部1070-2。在传送流中,来自两组的传送元件交替布置,以便使连续传送元件的次级部1070-1和1070-2能够如图所示地相互驱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序列975的磁体,根据本发明的序列1075-1和1075-2的磁体在高度上减小至小于一半。可选地,磁体中的一部分的高度可以减小一半以下,而磁体中的另一部分的高度可以减小一半以上。在该上下文中,序列1075-1和1075-2以如下这种方式布置在基本上t形的次级部1070-1和1070-2的相应横向部上: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1076-1和1077-2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占据无重叠区域1025-1和/或1025-2。清楚的是,次级部的其他形式,特别是矩形形式也是可能的,并且可以根据直线电机驱动器的形成来使用。如图所示,这两个区域1025-1和1025-2彼此分开一定距离,以避免磁体1076-1和1077-2之间的不期望的强磁相互作用。

由于占据的区域1025-1和1025-2没有重叠,次级部1070-1和1070-2可以朝向彼此被驱动,使得相邻序列端部的磁体1076-1和1077-2直接布置在彼此下面,即对齐。因此,两个磁体1076-1和1077-2在所示位置与长定子(未显示)的相同绕组相互作用。属于次级部1070-1和1070-2的传送元件因此可以以最小间距被同步地引导,实际上作为传送元件队列。在所示的进一步扩展中,序列1075-1和/或1075-2的所有磁体占据相同的区域1025-1和/或1025-2,使得在适当形成次级部1070-1和1070-2和更长序列的情况下也可以设想更大的重叠。由于交变极性,在该过程中优选地总是奇数的磁体重叠,使得总是相同类型的磁极位于彼此之上。在显示的配置中,序列1075-1的最后一个磁体1077-1可以与尾随传送元件的第一个磁体(未显示)重叠。类似地,序列1075-2的第一个磁体1076-2可以与前导传送元件(未显示)的最后一个磁体重叠。这样,可以形成整个传送元件链。

可选地,还可以是偶数的磁体重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连续的传送元件的磁体的磁极反转。例如,五个1075-1的序列的n-s-n-s-n组合后面是另一个五个1075-2的序列的s-n-s-n-s组合。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替代进一步扩展。同样在此,次级部1170-1和1170-2基本上具有t形并且在连续的次级部之间围绕z轴旋转180度。此处,序列1175-1的端部磁体1176-1和1177-1以及序列1175-2的端部磁体1176-2和1177-2在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占据无重叠区域1125-1和/或1125-2。然而,与图7的进一步扩展形成对比,中央磁体1179-1和/或1179-2形成在相应次级部的整个高度1125-3上,并因此占据区域1125-1以及区域1125-2还有两个区域之间的区段。以这种方式延长的中央磁体对最小传送间距没有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邻序列的磁体1176-1和1177-2可以布置在一条线上,但增加了对传送元件的推进力。在序列较长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形成具有全高度1125-3的更多中央磁体。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磁体序列和次级部的另一个替代进一步扩展。在此,所有传送元件的次级部1270相同地形成并且具有阶梯形或z形。这意味着中央磁体1279或者在更长序列的情况下的多个中央磁体在全高度1225-3上延伸,而序列1275的剩余磁体仅具有减小的高度。由于阶梯形,因此在该非限制性图示中的前磁体1276占据第二区域1225-2并且后磁体1277占据第一区域1225-1,其中两个区域如前所述是无重叠的。相应地,相邻序列1275的端部磁体1276和1277可被相互驱动。由于其围绕点p的反转对称,所示的磁体的形成特别适合于具有水平对齐的次级部的楔形或角形底盘,如例如图10中所示的。此外,所有传送元件的次级部的这种类似的形成允许以任何方式将单个传送元件插入到传送元件流中或从传送元件流中排出,而不会对最小可达传送间距产生负面影响。

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传送元件的底盘上的磁体序列的布置的两个示例性进一步扩展。为了简单起见,该图示仅限于传送元件的底盘和布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序列。清楚的是,可以在传送元件上的合适的点处布置进一步需要的元件,例如承载架板、夹持元件等。此外,选择直线电机的水平布置以便在俯视图中同时显示底盘和序列,在所述水平布置中,长定子(未示出)布置在传送元件下面以及双轨系统的两个导轨之间。清楚的是,所图示出的进一步扩展可以适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的上述竖直情况。

在图10的左侧,示出了传送元件510,其前侧和/或后侧具有基本上凸和/或凹的形式。所示的传送元件510借助于在两侧上动作的导向辊子580-1和580-2安装在第一导轨640-1上并且借助于在两侧上动作的导向辊子580-3和580-4安装在第二导轨640-3上。磁体的序列575在所显示的进一步扩展中以阶梯形的方式形成并紧固在底盘的中央部上。由于底盘的u形设计和磁体序列的阶梯形,尾随传送元件510n可以以如下这种程度被驱动到前导传送元件510v中:最小可达传送间距t明显小于支承元件在传送方向x上的距离d。例如,在60mm的距离d的情况下,可以实现40mm的最小间距t。

在图10的右侧示出了传送元件的稍微不同的进一步扩展。在此,传送元件的底盘以成角度的方式形成,其中连续传送元件610n和610v总是以旋转180度的方式布置在导轨640-1和640-3上。因此,尾随传送元件610n以两个辊子680-1和680-2在第一导轨640-1上而仅以一个辊子680-3在第二导轨640-3上的方式来示例性地安装,而同时前导传送元件610v以两个辊子680-1和680-2在第二导轨640-3上而仅以一个辊子680-3在第一导轨640-1上的方式来安装。在该上下文中,支承元件的距离d定义为两个辊子的最大距离。在此同样的是,阶梯形的磁体序列675被布置在传送元件上。这具有的优势在于,由于序列675的c2对称性,仅需要制造一种类型的传送元件,然后它们被以交替旋转180度的方式布置在传送轨道上。由于在以成角度方式布置的辊子680-1至680-3上方的传送元件的楔形结构,可以实现小于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的传送间距t,该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由次级部的纵向延伸给出。在该过程中,根据这种进一步的扩展的传送元件总是成对地被相互驱动。

在图11的左部中示意性地显示了具有楔形底盘的类似的进一步扩展。同样在此,传送元件借助两个导向辊子780-1和780-2而安装在第一导轨740-1上,而它们仅以一个导向辊子780-3安装在第二导轨740-3上。传送元件由此具有延伸ll的长纵向边和延伸lk的短纵向边。支承元件的距离d作为辊子780-1和780-2的距离出现,因为这是纵向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在该进一步扩展中,使用磁体的序列775,其中特定传送元件的序列的磁体占据相同的区域。例如,磁体如在此所示地布置为直线序列,其以相对于中心而言被移位的方式布置在导轨740-1和740-3之间的传送元件上。通过将传送元件旋转180度,该序列从第一区域改变到第二区域,使得如此处所示旋转180度的传送元件的序列不会相互妨碍。

为此,成对的传送元件可以被相互驱动到如下程度:尾随传送元件710n和前导传送元件710v的对应点之间的传送间距t明显小于长边的延伸ll。另外,旋转了180度的两个连续对传送元件之间的间距也小于它们的纵向延伸,使得将具有高吞吐量的传送流。

图11的右侧最终显示出进一步的扩展,其中传送元件的底盘具有如它们的磁体序列875一样的阶梯形和/或z形。至少关于导向辊子880-1至880-4的布置,所述底盘相对于翻转点i反转对称地形成,使得底盘具有c2对称。类似地,每个序列875也具有关于翻转点i的反转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支承元件的最大距离d针对布置在不同的导轨740-1和740-3上的导向辊子880-1和880-3而形成,其在这种情况下也大于尾随传送元件810n与前导传送元件810v之间的最小可达间距t。导向辊子的特殊布局确保了克服该底盘的扭矩的特别高的稳定性。另外,单独的传送元件可以以任何方式插入到传送元件流中并从所述流中排出。

最小可达传送间距小于传送元件的纵向延伸并且尤其小于次级部的纵向延伸的多个其他实施例可以设想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在该上下文中,在此明确地图示和描述的进一步扩展可以根据过程轨迹的要求进行改变而不会违反所述的基本原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