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和电梯的更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1277发布日期:2019-03-16 01:15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电梯和电梯的更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和电梯的更新方法,特别是涉及将更新在井道内设置有骨架结构体的电梯时所必需的、用于固定导轨的立柱铺设在井道内的方法和立柱的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电梯中,井道的壁或围墙和出入口的门等被耐火覆盖材料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更新这样的电梯的情况下,基于搬运性的问题,使用短导轨。短导轨不能借助支架固定于井道内的建筑梁,因此利用建筑梁将用于固定导轨的立柱设置在井道内,并借助支架将导轨固定于立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770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立柱分别与使两端上下分离的建筑梁焊接,并在建筑梁的长度方向上成2列地沿上下方向铺设在井道内。此时,需要在剥落覆盖于上下分离的建筑梁之间的井道壁的耐火覆盖材料并铺设立柱后,将耐火覆盖材料覆盖于井道壁,存在立柱的铺设负荷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削减耐火覆盖材料的剥落量从而减轻立柱的铺设负荷的电梯的更新方法和电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所述电梯具备:骨架结构体,其是将多个框部件的节点彼此利用建筑柱连结从而将这些框部件沿上下方向组装起来而构成的,所述框部件是将建筑梁组装为四方形而成的,所述骨架结构体设置在井道内;以及耐火覆盖材料,其覆盖于所述井道的壁,所述电梯的更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所述节点周围的所述耐火覆盖材料剥落;将连接部件架设于在所述节点处垂直的所述建筑梁之间,将所述连接部件固定于所述建筑梁;以及将立柱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所述连接部件之间,将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铺设立柱之前,仅剥落节点周围的耐火覆盖材料,因此耐火覆盖材料的剥落量减少。因此,耐火覆盖材料的剥落作业负荷和耐火覆盖材料的再喷涂作业负荷减少,立柱的铺设负荷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井道内的骨架结构体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局部去除耐火覆盖材料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连接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从铅直方向的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图。

图5是从水平方向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连接部件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铅直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连接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在以往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铺设了立柱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井道内的骨架结构体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局部去除耐火覆盖材料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连接部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从铅直方向的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图,图5是从水平方向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耐火覆盖材料仅图示一部分。

在图1中,骨架结构体100是将框部件10的节点彼此利用直线状的建筑柱12连结从而将框部件10沿铅直方向、即上下方向组装多段而构成的,框部件10是将4根直线状的建筑梁11组装为四方形而成的。另外,框部件10的节点是使一个建筑梁11的端面与另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的侧面抵靠,并利用焊接等将两者进行刚性接合而构成的。此外,框部件10的节点通过焊接等与建筑柱12刚性接合。

这样构成的骨架结构体100例如固定于井道的底坑的地面,并沿上下方向铺设在井道内。并且,建筑柱12位于井道内的四个角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此外,井道的壁被作为耐火材料的耐火覆盖材料4覆盖。另外,在图1中,骨架结构体100是借助建筑柱12将框部件10重叠4段而构成的,但实际上,框部件10被重叠了多段,以达到与井道的上下方向的全长同等的高度。

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电梯的更新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剥落框部件10的节点周围的耐火覆盖材料4,使节点周围的建筑梁11的上表面露出。接着,如图3所示,例如将由h型钢制造的连接部件20架设于在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11之间,并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而固定于建筑梁11。由此,连接部件20在各节点的附近被水平地架设在建筑梁11的上部之间。

接着,如图4和图5所示,例如将由h型钢制造的立柱13配置在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0之间,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将立柱13的端部固定于连接部件20。由此,在骨架结构体100的四个角部的每一个角部,立柱13被铺设成沿上下方向排列成一列。

接着,虽然未图示出,对剥落了耐火覆盖材料4的部分喷涂阻燃材料,用耐火覆盖材料4覆盖井道1的壁2。之后,虽然未图示出,搬入新的导轨,使用支架,将导轨固定于立柱13。并且,进行将新的曳引机安装于机房,将新的轿厢、对重安装于井道等必需的更新作业。

此处,为了比较,使用图12来说明以往的立柱13的安装方法。

首先,剥落覆盖于上下分离的建筑梁11之间的井道1的壁2上的耐火覆盖材料4,在上下分离的建筑梁11之间配置立柱13。接着,将立柱13的两端部与各个建筑梁11焊接,并通过螺栓的紧固等而固定。因此,如图12所示,2根立柱13在建筑梁1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建筑梁11之间。同样地,将立柱13在沿上下方向分离的各个建筑梁11之间各配置2根。由此,立柱13以在建筑梁11的长度方向上成2列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铺设在井道的相对的各个壁面,导轨借助支架安装于立柱13。

由此,在以往的立柱13的安装方法中,耐火覆盖材料4的剥落量增大,因此耐火覆盖材料4的剥落作业负荷和耐火覆盖材料4的再喷涂作业负荷增大,立柱13的铺设负荷增大。

根据实施方式1,在铺设立柱13之前,仅仅剥落安装立柱13的节点附近的耐火覆盖材料4即可,因此,耐火覆盖材料4的剥落作业负荷和耐火覆盖材料4的再喷涂作业负荷减轻,能够大幅减轻立柱13的铺设负荷。

此外,立柱13铺设于井道1内的死角、即骨架结构体100的四个角部,因此能够避免与电梯的设备干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框部件10的节点是通过使一个建筑梁11的端面抵靠于另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的侧面并通过焊接等对两者进行刚性接合而构成的,但框部件的节点可以是通过例如将建筑梁11的端面形成为相对于建筑梁11的长度方向倾斜45°的倾斜面,使建筑梁11的端面彼此抵靠并通过焊接等对两者进行刚性接合而构成的。

实施方式2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立柱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在图6中,连接部件21是通过将厚的金属板或金属块制造成l字状而构成的。

如图7所示,这样构成的连接部件21架设于在剥落了耐火覆盖材料4的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11的上部之间,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而固定于建筑梁11。此时,建筑柱12与l字状的连接部件21的内周面接触。并且,立柱13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将其两端部固定于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被铺设在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1之间。

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建筑柱12与l字状的连接部件21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连接部件21的接合强度提高。

实施方式3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连接部件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在图8中,框部件10a的节点是通过将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重叠在另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之上,并通过焊接等对两者进行刚性接合而构成的。如图9所示,连接部件22具备:l字状的支承部件23,其由厚金属板或金属块制造;以及高度调整件24,其由与建筑梁11相同的h型钢制造成短条形,具有与建筑梁11相同的高度,通过焊接等与l字状的支承部件23的一侧的下表面刚性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地,连接部件22架设于在剥落了耐火覆盖材料4的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11的上部之间。此时,支承部件23载置于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高度调整件24载置于另一个建筑梁11的端部。由此,支承部件23水平地架设在建筑梁11之间。然后,支承部件23和高度调整件24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而固定于建筑梁11。建筑柱12与l字状的支承部件23的内周面接触。并且,立柱13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将其两端部固定于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2的支承部件2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被铺设在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2之间。

因此,在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由l字状的支承部件23与高度调整件34构成连接部件22,但也可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直线状的连接部件20来代替l字状的支承部件23作为支承部件。

实施方式4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从铅直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更新方法中安装了连接部件的状态的图。

在图10中,连接部件25具备:一对支承部件26,它们分别与连接部件20同等地构成,在高度方向上分离并平行地排列,以及连结部件27,其由角型钢管制造,具有与建筑梁11的高度同等的长度,使长度方向与支承部件26的长度方向垂直,配置在一对支承部件26之间的支承部件2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通过焊接与各个支承部件26刚性接合。

并且,如图11所示,连接部件25架设于在剥落了耐火覆盖材料4的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11之间。此时,一对支承部件26被载置成沿上下方向夹入在节点处垂直的两个建筑梁11的端部。此外,在节点处垂直的两个建筑梁11的上下边的朝向井道1的内侧的侧面与连结部件27接触。由此,支承部件26水平地架设在建筑梁11之间。并且,支承部件26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而固定于建筑梁11。并且,立柱(未图示)通过焊接、螺栓实现的紧固等,将其两端部固定于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5的支承部件26,从而被铺设在上下分离的连接部件25之间。

因此,在实施方式4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4中,建筑梁11与连结部件27接触,因此连接部件25的接合强度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将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连接部件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方式分别架设于在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的上部之间和下部之间,用连结部件对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连接部件进行连结,但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2、3的连接部件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方式,分别架设于在节点处垂直的建筑梁的上部之间和下部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实施方式2中的l字状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用连结部件对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l字状的连接部件的角部之间进行连结即可。此外,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配置实施方式3中的由l字状的支承部件与高度调整件构成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用连结部件对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l字状的支承部件的角部之间进行连结即可。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井道的壁由耐火覆盖材料覆盖的电梯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即使应用于井道的壁由砂浆、隔音材料、石膏板等耐火材料覆盖的电梯,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