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61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片材进给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为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设备以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的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为将片材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材进给设备。给出了一种片材进给设备,该片材进给设备被构造为将片材堆叠在布置在片材接收单元中并能够升降的堆叠托盘上,该片材进给设备将堆叠托盘升高到能够进给片材的位置,然后通过进给单元将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单元(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136811)。在这样的片材进给设备中,片材接收单元被构造为能够安装到片材进给设备的主体并且能够从片材进给设备的主体拉出,以使得片材能够在片材堆叠期间容易地堆叠在片材接收单元上。另外,与拉出操作相结合,堆叠托盘被下降到预定的片材堆叠位置。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升降系统的片材进给设备具有以下构造。当堆叠在堆叠托盘上的片材摞升高时,使片材摞的最上面的片材与拾取辊抵接。当拾取辊旋转时,布置在辊保持件(以下称为“进给单元”)上的信号器单元移动以响应传感器。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在片材堆叠期间在片材中出现浮起、翘曲等时,也能够在拾取位置处精确地检测到最上面的片材。因此,可以精确地执行拾取操作(进给操作)。

然而,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1-136811的构造,当在没有安装进给单元的状态下(例如,在使用者忘记安装在辊更换时已被暂时移除的进给单元的状态下)开始堆叠托盘的升高操作时,则不能够检测到用于停止升高操作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堆叠托盘可能被升高到高于规定水平的位置,而损坏周围的构成部分或引起诸如卡住(卡纸)的故障。另外,即使当堆叠托盘不破坏周围的构成部分时,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当使用者在该状态下进行打印时,片材不被进给,并且判定卡纸。结果,使用者难以注意到已经由没有辊而导致卡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进给设备,所述片材进给设备具有能够在片材进给处理之前确定进给单元的安装状态是否适当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片材进给设备,所述片材进给设备被构造为进给片材,所述片材进给设备包括:堆叠装置,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并且所述堆叠装置能够运动;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部件,所述进给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堆叠装置上的片材相抵接以进给片材,所述进给单元被构造为保持所述片材进给部件;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布置在所述堆叠装置上方并且构造为可移除地支撑所述进给单元;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堆叠装置上有或没有片材;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堆叠装置被升高到使所述片材能够被进给;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在通过进给部件进行片材进给处理之前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没有片材的同时,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允许片材被进给时,确定所述进给单元到所述支撑装置的安装状态有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堆叠装置,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装置上并且所述堆叠装置能够运动;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部件,所述进给部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堆叠装置上的片材相抵接以进给片材,所述进给单元被构造为保持所述片材进给部件;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在由所述进给部件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布置在所述堆叠装置上方并且构造为可移除地支撑所述进给单元;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堆叠装置上有或没有片材;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堆叠装置被升高到使所述片材能够被进给;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在通过进给部件进行片材进给处理之前在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没有片材的同时,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允许片材被进给时,确定所述进给单元到所述支撑装置的安装状态有缺陷。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和堆叠托盘的截面构造的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4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在遮光之前的状态下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4b是示出了图4a的片材进给单元在遮光之后的状态下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堆叠托盘定位在片材进给单元的最下部分的状态的视图。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a的堆叠托盘被升高以与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抵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5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b的堆叠托盘被进一步升高以与拾取辊抵接的状态的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和堆叠托盘的截面构造的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进给保持件被从片材进给单元移除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设备(成像设备)。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这些装置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等。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激光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来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本发明的片材进给设备与成像设备(打印机1)相同来进行描述。

首先,参照图1和图6描述打印机1(片材进给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包括布置在打印机1中的控制单元10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用作装置主体的打印机主体1a。打印机主体1a包括:片材进给单元2,该片材进给单元2被构造为进给片材s;图像形成单元3,该图像形成单元3被构造为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以及排出辊对4,该排出辊对4被构造为将片材s输送到片材输出单元16上,所述片材输出单元16布置在打印机主体1a的上部中。打印机主体1a还包括:构造为执行堆叠托盘5a的升高和降低操作的片材升降单元5;构造为传送片材s的片材传送单元6;以及构造为控制包括上述部分的打印机1的每个部分的控制单元(控制装置)10。堆叠托盘5a形成堆叠装置,片材s堆叠在该堆叠装置上并且该堆叠装置可以被升高和降低。

片材进给单元2包括进给保持件20、由进给保持件20保持的拾取辊28和进给辊21、以及布置成与进给辊21的下部相对的分离辊27。片材进给单元2被构造为逐张分离堆叠在堆叠托盘5a上的片材s,并且通过拉出辊对52将片材s输送到片材传送单元6。片材s在包括对准辊对62的片材传送单元6中被校正偏斜,然后被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3。

图像形成单元3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0;被构造为通过激光照射感光鼓30的曝光装置31;被构造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的转印辊32;以及被构造为将转印到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34。感光鼓30与转印辊32之间的夹持部形成转印部n。图像形成单元3和定影装置34形成被构造为在从片材进给单元2输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下文详细描述片材进给单元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包括布置在打印机主体1a中的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包括被构造为驱动和控制片材进给单元2等的cpu11和被构造为存储各种程序的存储器12。控制单元10连接到片材进给单元2、通知单元40、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传送单元6、包括例如马达的驱动源m1的片材升降单元5以及排出辊对4。控制单元10还连接到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

控制单元10被构造为基于来自传感器(例如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信号来控制片材进给单元2、图像形成单元3、片材传送单元6、片材升降单元5、排出辊对4等。通知单元40形成被构造为发出警告的警告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6,主要针对上述部件描述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作业(通过控制单元10的图像形成控制)。

具体地,当图像形成作业开始时,曝光装置31根据从个人计算机(pc)或扫描仪(未示出)发出的图像信息信号用激光照射感光鼓30的表面。由此,充电到预定极性电位的感光鼓30的表面被曝光,并且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当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30的表面上时,显影单元(未示出)使静电潜像显影,以使得静电潜像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与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操作同时地,片材进给单元2在逐张分离片材s的同时进给片材s。然后,片材s被从布置在片材进给单元2的下游的片材传送单元6的对准辊对62传送到转印部n。当片材s被传送到转印部n时,转印辊32将形成在感光鼓3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具有转印到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由定影装置34加热和加压,结果是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4被输送到外部并且在图像表面朝下的状态(面朝下状态)下堆叠在打印机主体1a的上部中的片材输出单元16上。

[片材升降单元和片材进给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升降单元5和片材进给单元2。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和堆叠托盘的截面构造的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片材升降单元5包括其上堆叠有片材s的堆叠托盘5a,并且堆叠托盘5a通过由控制单元10(图1和图6)控制的驱动源m1(图6)而上升和下降。控制单元10被构造为基于来自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每个检测信号来控制驱动源m1。

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均具有两种状态:“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布置为使得每个传感器的发光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以下称为“检测单元”)通过相应信号器的遮光板(遮光部件)f12和f22而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是被构造为通过遮光板f12的运动(旋转)而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的光检测传感器。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是被构造为通过遮光板f22的移动(旋转)而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的光检测传感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片材进给单元2中,用作进给部件的拾取辊28由用作进给单元的进给保持件20保持,以便与堆叠托盘5a(堆叠装置)上的片材s形成抵接,以进给片材s。进给保持件20被构造为保持拾取辊28以及定位在拾取辊28的在片材进给方向(箭头e的方向)上的下游的进给辊(输送辊)21。

片材进给单元2包括用作支撑装置的保持件支撑单元50,该保持件支撑单元50布置在堆叠托盘5a的上方并且构造为可移除地支撑进给保持件20。在保持件支撑单元50中,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被支撑为布置成直线。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构造为从进给辊21的轴部分的两侧与进给辊21的轴部分配合,从而通过进给辊21的中间作用来支撑进给保持件20。由此,进给保持件20在由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支撑的状态下由保持件支撑单元50保持。进给保持件20被支撑以便能够围绕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旋转,所述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为通过弹簧(未示出)被朝向进给保持件20的中心部分推压的旋转中心。

进给保持件20包括用作抓握部分的开/闭部件24,当进给保持件20被从滑动轴22与驱动轴23之间移除时,该开/闭部件允许使用者抓握。当进给保持件20被安装到保持件支撑单元(支撑装置)50或者被从保持件支撑单元(支撑装置)50移除时,开/闭部件24相对于进给保持件20的主体20a打开或关闭。开/闭部件24被容纳在主体20a侧上并且在正常状态下关闭。当使用者更换进给保持件20时,开/闭部件24在相对于主体20a打开的状态下用作抓握部。

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固定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以便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定位。在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与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相对的位置处,遮光板f12与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的片材有/无检测单元f11一起由支撑轴29支撑,支撑轴29与滑动轴22平行地被支撑。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形成能够检测在堆叠托盘5a上有无片材的第一检测装置,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形成第二检测装置,该第二检测装置被构造为检测堆叠托盘5a被升高为使得片材能够被进给。

另外,在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与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相对的位置处,遮光板f22一体地形成在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上,该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与驱动轴23平行地被支撑并且被支撑为能够沿箭头g的方向旋转。因此,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被布置在包括开/闭部件24的进给保持件20附近并且以驱动轴23是旋转中心。另外,分离凸轮25被支撑在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附近以便沿箭头h的方向能够滑动。

分离凸轮25形成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被构造为当进给保持件20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安装状态有缺陷时,将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切换到检测片材能够被进给的状态。分离凸轮25被支撑为可转换到第一状态(参见图4a)和第二状态(参见图4b)。在第一状态下,当进给保持件20的安装状态正常时,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保持在能够进行正常检测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当进给保持件20的安装状态有缺陷时,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切换到不能进行正常检测的状态。当开/闭部件24相对于主体20a关闭时,分离凸轮25转换到第一状态,以使遮光板(遮光部件)f2能够移动。当开/闭部件24相对于主体20a打开时,分离凸轮25转换到第二状态,以将遮光板22锁定在使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保持在遮光状态的位置。分离凸轮25通过以收缩状态布置在片材表面信号器抵接部分251与保持件支撑单元50之间的分离凸轮弹簧255而被恒定地朝向进给保持件20侧推压。

另外,当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时,分离凸轮25转换到第二状态,以将遮光板f22锁定在使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保持在遮光状态的位置。

控制单元10可以在通过拾取辊(进给部件)28进行片材进给处理之前做出以下确定。也就是说,当在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检测到没有片材的同时,具有由分离凸轮25切换的状态的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检测到片材可以被进给时,控制单元10确定进给保持件20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安装状态是有缺陷的。当控制单元10确定进给保持件20的安装状态有缺陷时,控制单元10控制通知单元40发出警告。由此,使用者可以立即认识到该事实。

这里,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在“没有片材”的情况下具有“透光状态”的状态,并且在“有片材”的情况下具有“遮光状态”的状态。另外,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在“没有片材表面”的情况下具有“透光状态”的状态,并且在“有片材表面”的情况下具有“遮光状态”的状态。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在“没有片材”的情况下可以具有“遮光状态”的状态,并且在“有片材的情况下”可以具有“透光状态”的状态。另外,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在“没有片材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具有“遮光状态”的状态,并且在“有片材表面”的情况下可以具有“透光状态”的状态。下文将详细描述升高和降低操作的控制与传感器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进给保持件20中,信号器抵接部分261被支撑为与拾取辊28同轴。布置在信号器抵接部分261的中央下部中的片材表面检测单元26可以检测由片材升降单元5升高或降低的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当片材表面检测单元26检测到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时,信号器抵接部分261使其顶端从下方抵接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抵接部分f21,从而改变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的相位。由此,当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绕驱动轴23沿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遮光板f22使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检测单元与光屏蔽。

如图3所示,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布置在滑动轴22附近以便可旋转,并且被构造为通过片材有/无检测单元f11检测通过片材升降单元5(见图2)升高或降低的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当片材有/无检测单元f11检测到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时,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旋转,并且固定到支撑轴29的遮光板f12使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的检测单元与光屏蔽。

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和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二者都被构造为检测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并且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包括具有更大宽度的遮光板f12。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被设计为在片材s上升时在比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的遮光板f22更早的时间检测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

接下来,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在移除片材进给保持件20的操作中的开/闭部件24和分离凸轮25的操作。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2的构造的放大透视图,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2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如上所述,在进给保持件20中,设置有将在更换期间由使用者操作的开/闭部件24。开闭部件24在正常状态下被容纳在进给保持件20侧。当使用者更换进给保持件20时,开闭部件24被用作抓握部分。

当开/闭部件24处于关闭状态(图4a)时,布置在开/闭部件24上的凸轮抵接部分241保持抵接分离凸轮25,以将分离凸轮25保持在分离位置。在分离位置的分离凸轮25不与倾斜表面f23a抵接,该倾斜表面f23a形成为从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中的凸轮抵接部分f23的上表面突出。另外,凸轮抵接部分241具有随着开/闭部件24沿打开方向的旋转而逐渐变薄的形状。因此,当开/闭部件24处于打开状态(图4b)时,被分离凸轮弹簧255朝向进给保持件20侧推压的分离凸轮25根据朝向进给保持件20侧的推压力而沿着凸轮抵接部分241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凸轮25使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沿图4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使滑动接触部分251a与凸轮抵接部分f23的倾斜表面f23a接触地滑动。

也就是说,如图4a所示,当分离凸轮25的滑动接触部分251a不与凸轮抵接部分f23的倾斜表面f23a抵接时,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随着片材表面检测单元26的移动而旋转。由此,遮光板f22旋转以将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切换到“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因此,片材表面检测单元26可以检测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

当开/闭部件24处于打开状态(图4b)时,由于凸轮抵接部分241朝向开/闭部件24的图4b的前侧旋转,凸轮抵接部分241与分离凸轮25的抵接被解除。从与开/闭部件24的凸轮抵接部分241的抵接释放的分离凸轮25根据分离凸轮弹簧255的推压力而相对于凸轮抵接部分f23的倾斜表面f23a移动到抵接位置。当分离凸轮25移动到抵接位置时,使得分离凸轮25的片材表面信号器抵接部分251与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的凸轮抵接部分f23抵接。当使得分离凸轮25和凸轮抵接部分f23的倾斜表面f23a彼此抵接时,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被向下按压从而旋转,并且遮光板f22被锁定在使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检测单元与光屏蔽的状态,以恒定地具有“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的状态。

接下来,参考图5a至图5c描述每个传感器的状态以及升降操作。图5a至图5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的升高和降低期间的转换的视图。

如上所述,通过控制单元10基于来自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信号来执行升降操作。通常,在初始升降操作期间,片材升降单元5被升高或降低到预定位置,以便从片材摞(s)进给片材s。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状态的转换如下。

(1)在堆叠托盘5a的升高开始时(在开始初始升高时),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被设置为“透光状态:没有片材”,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设置为“透光状态:没有片材”(图5a的状态)。

(2)在堆叠托盘5a升高到片材有/无检测信号器f1的位置的过程中,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被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设置为“透光状态:没有片材表面”(图5b的状态)。

(3)当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由于堆叠托盘5a的升高而到达进给位置时,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被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图5c的状态)。

当堆叠托盘5a上的片材s的数量随着由于拾取辊28的旋转驱动引起的进给操作而相继减少时,控制单元10操作驱动源m1以使堆叠托盘5a根据片材s的数量的减少而升高一定量。然后,进行升高操作,直到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和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状态改变为止,也就是,直到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被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被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

通过上述控制,片材s通过拾取辊28和进给辊21的旋转而被进给,同时堆叠在堆叠托盘5a上的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被升高到适当的位置。当片材s被进给以降低片材摞(s)的最上表面su,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具有“透光状态:没有片材表面”的状态时,再次执行升高操作以将最上表面su设置到适当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恒定地具有“遮光状态:有片材”的状态。重复该控制以进给片材,直到堆叠托盘5a变得没有片材s为止。当堆叠托盘5a变得没有片材s时,片材有/无检测单元f11下沉到形成在堆叠托盘5a中的开口部分(未示出)中,结果是,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被设置为“透光状态:没有片材”。基于此,控制单元10停止进给操作,并且使通知单元40发出警告,以通知使用者“没有片材”。

同时,当没有执行适当的设置时,例如,片材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或者开/闭部件24保持打开时,也就是,当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由于分离凸轮25的移动而恒定地具有“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的状态时,执行以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始初始升高时,片材有/无检测传感器sns1具有“透光状态:没有片材”的状态,并且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具有“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的状态。因此,给出了在片材进给操作之前(在通过拾取辊28进行的片材进给处理之前)在初始升降操作时不能获得的状态的组合。

因此,在片材升降单元5执行升降操作之前能够检测到“没有辊”,也就是,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的事实,并且因此能够防止当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时由升降操作导致的对装置的损坏等。也就是说,当在没有安装进给保持件20的同时执行初始片材表面检测时,堆叠托盘5a不被升高,并且可以检测到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正确地安装。当在没有安装进给保持件20的同时执行片材表面的初始检测时,堆叠托盘5a不被升高,并且可以检测到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确定在通过拾取辊28进行片材进给处理之前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正确地安装。因此,可以避免对周围构成部分的损坏以及诸如卡纸的故障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7a、图7b和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和堆叠托盘的截面构造的截面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设置位置被改变,并且布置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而不是片材表面检测信号器f2和分离凸轮2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部件的说明。

如图7a和图7b所示,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拾取辊28和进给辊21被保持在进给保持件20中,所述进给辊21被构造为将由拾取辊28发送出的片材s进给到片材进给方向的下游。进给保持件20被布置为围绕被弹簧(未示出)推压的作为旋转中心的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能够旋转。

在进给保持件20的上部中,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的旋转基部通过轴35的中间作用由保持件支撑单元50(参见图2)支撑,以便可旋转。轴35在面向与滑动轴22和驱动轴23的轴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由保持件支撑单元50支撑。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形成切换装置,切换装置被构造为在进给保持件20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安装状态有缺陷时将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切换到检测片材s能够被进给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8描述在没有安装进给保持件20的情况下的操作。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进给保持件20被从片材进给单元2移除的状态的透视图。

当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在滑动轴22与驱动轴23之间时,如图8所示,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通过其自身重量围绕轴35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由此,遮光板f32被设置为在使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检测单元与光屏蔽的位置处在管控单元51的管控下待用(图7a)。相对于进给辊21突出的支撑突起22a形成在滑动轴22的一端处,并且可以与进给辊21的花键孔(未示出)配合从而耦联的花键部23a形成在驱动轴23的一端处。

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装置)sns2是被构造为通过遮光板(遮光部件)f32的移动而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的光检测传感器。当进给保持件20(参见图7a和7b)被安装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参见图2)时,保持件检测信号器(切换部件)f3在使得保持件检测信号器抵接部分f31与保持件支撑单元50的上表面20b抵接的条件下转换到上面提到的第一状态。由此,遮光板(遮光部件)f32随着进给保持件20的操作可移动。另外,当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到保持件支撑单元50时,保持件检测信号器(切换部件)f3转换到上面提到的第二状态,而不与进给保持件20抵接,从而使遮光板f32保持在将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设置在遮光状态的位置。

当进给保持件20被安装在滑动轴22与驱动轴23之间时,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的保持件检测信号器抵接部分f31与进给保持件20的上表面20b抵接。由此,不论进给保持件20的旋转位置如何,都防止了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检测单元被遮光。

因此,当进给保持件20被安装时,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不影响片材升降单元5的升降操作以及片材进给操作。同时,当进给保持件20没有被安装时,片材表面检测传感器sns2的状态可以恒定地设置为“遮光状态:有片材表面”。

每个传感器的状态以及升降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使用保持件检测信号器f3,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结果是,可以实现成本降低的构造。

以上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是从本发明获得的最优选的效果,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也可以适当地组合。

通过说明包括被构造为执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机作为示例来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例如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机,该图像形成单元被构造为执行喷墨图像形成处理,以用于通过经由喷嘴喷射墨液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