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4817发布日期:2018-08-28 23:5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潮垫片。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液晶面板,其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上均贴附有偏光片(pol,polarizer),偏光片对环境中的湿度十分敏感,极易因湿度过大发生偏光片收缩等不良,导致偏光片失去其原有功能,从而造成整个液晶面板无法达到客户标准。而且,若将液晶面板运输至湿度比较大的地区,或者需要海运的地区,也易发生因包装箱内湿度过大,而导致偏光片收缩等不良。

图1为目前市场上包装箱内所使用的普通垫片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垫片101的表面形成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一般为棋盘状纹路。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上述垫片101的棋盘状纹路与液晶面板102的表面形成的通道104将外界环境与液晶面板102的中间部分连通,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湿气很容易通过该通道104到达偏光片103表面的各个位置处,导致偏光片103因湿度过大发生偏光片收缩等不良,甚至失去其原有功能,从而造成整个液晶面板102无法达到客户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防潮垫片,其具有较高的防潮性能,从而可以减少运输环境及包装箱对产品的影响。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种防潮垫片,包括至少一个防潮表面;在所述防潮表面形成有第一纹路结构,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呈闭合环形,用以将水汽阻隔在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四周之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包括一个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所述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且靠近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或者,

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包括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的多个环形凸部,或者包括多个环形凹部,或者包括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并且,每个所述环形凸部和/或环形凹部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且最外侧的所述环形凹部或者所述环形凸部靠近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

所述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的环形形状与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形状相似。

优选的,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组,且所述至少两个环形组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连续排布成闭合环形,且所述闭合环形的边缘形状与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形状一致;

每个环形组包括一个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或者,包括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的多个环形凸部,或者多个环形凹部,或者多个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防潮表面为两个,且相互背离;并且,两个所述防潮表面上的两个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对称设置;

对于每个所述防潮表面,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凸部和第二环形凸部,二者均呈闭合环形,且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环形凸部嵌套在第一环形凸部的内侧,且在二者之间形成边缘凹陷区,以及在所述第二环形凸部的内侧形成中部凹陷区;所述中部凹陷区用于盛放产品。

优选的,所述防潮表面为一个,且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包括闭合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侧形成中部凹陷区,所述中部凹陷区用于盛放产品;并且,在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上设置有闭合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沿所述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

在所述防潮垫片的与所述防潮表面相背离的背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沿所述背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所述背面的边缘处,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内侧形成中部凹陷区,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上的所述中部凹陷区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上的所述中部凹陷区对称设置,用于盛放产品;并且,在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上,且位于与所述环形凸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闭合的环形凹部,并且在两个所述防潮垫片相互叠置时,所述环形凹部与所述环形凸部相嵌合。

优选的,在所述中部凹陷区还形成有第二纹路结构,所述第二纹路结构呈闭合环形,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纹路结构内侧的水汽阻隔在所述第二纹路结构之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纹路结构包括一个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所述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沿所述中部凹陷区的周向环绕设置,且靠近所述中部凹陷区的边缘;或者,

所述第二纹路结构包括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的多个环形凸部,或者包括多个环形凹部,或者包括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并且,每个所述环形凸部和/或环形凹部沿所述中部凹陷区的周向环绕设置,且最外侧的所述环形凹部或者所述环形凸部靠近所述中部凹陷区的边缘;

所述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的环形形状与所述中部凹陷区的边缘形状相似。

优选的,所述第二纹路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组,且所述至少两个环形组沿所述中部凹陷区的周向连续排布成闭合环形,且所述闭合环形的边缘形状与所述中部凹陷区的边缘形状一致;

每个环形组包括一个环形凸部或者环形凹部;或者,包括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的多个环形凸部,或者多个环形凹部,或者多个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纹路结构的顶端低于所述第一纹路结构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防潮垫片为多个,且相互叠置,并且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上的所述第一纹路结构相互对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潮垫片,其通过在防潮表面形成有第一纹路结构,该第一纹路结构呈闭合环形,用以将水汽阻隔在防潮表面的边缘四周之外,即,第一纹路结构与产品表面形成的通道与外界环境是隔离的,从而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无法接触到产品表面,进而可以提高垫片的防潮性能,从而可以减少运输环境及包装箱对产品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市场上包装箱内所使用的普通垫片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

图4为防潮表面的区域划分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切面图;

图5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多个防潮垫片的切面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

图6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切面图;

图6c为图6b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6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多个防潮垫片的切面图;

图6e为图6d中ii区域的放大图;以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防潮垫片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防潮垫片,其包括至少一个防潮表面,该防潮表面与产品表面相邻,且在该防潮表面形成有第一纹路结构,该第一纹路结构呈闭合环形,用以将水汽阻隔在防潮表面的边缘四周之外,即,闭合环形的第一纹路结构与产品表面形成的通道与外界环境是隔离的,从而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无法接触到产品表面,进而可以提高垫片的防潮性能,从而可以减少运输环境及包装箱对产品的影响。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请参阅图2,防潮垫片201包括防潮表面203,该防潮表面203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为两个,且两个防潮表面203相互背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多面体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均设置为防潮表面,用以将产品表面与外界环境相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防潮表面203形成有第一纹路结构,该第一纹路结构包括多个环形凹部202,多个环形凹部202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并且每个环形凹部202沿防潮表面203的周向环绕设置。为了保证能够将水汽阻隔在防潮表面的边缘四周之外,每个环形凹部202的环形形状与防潮表面的边缘形状相似,且最外侧的环形凹部202靠近防潮表面的边缘。

由于每个环形凹部202是闭合的环形结构,其与产品表面形成的通道与外界环境是隔离的,从而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无法接触到产品表面,进而可以提高垫片的防潮性能,从而可以减少运输环境及包装箱对产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环形凹部202也可以为一个,其沿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且靠近该防潮表面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纹路结构也可以采用环形凸部代替上述环形凹部202,或者,上述第一纹路结构还可以为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防潮表面301形成有第一纹路结构,该第一纹路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组,且至少两个环形组沿防潮表面304的周向连续排布成闭合环形,且该闭合环形的边缘形状与所述防潮表面的边缘形状一致。具体地,图3中示出了四个环形组302,由于各个相邻的两个环形组302相互紧挨着,这使得四个环形组302在防潮表面304的周向上拼接形成闭合环形,该闭合环形的边缘形状与防潮表面304的边缘形状一致,即,四方环形,从而实现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的作用。

对于每个环形组302,其包括相互嵌套,且相互间隔的多个环形凹部303。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环形组302,环形凹部303也可以为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纹路结构也可以采用环形凸部代替上述环形凹部303,或者,上述第一纹路结构还可以为环形凸部和环形凹部的组合。

对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相对于产品的每个表面,防潮垫片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且多个防潮垫片相互叠置,并且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上的第一纹路结构相互对称,以在各个相邻的两个第一纹路结构之间形成闭合的通道,从而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两个防潮垫片之间。

对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可以将防潮表面划分为边缘区域a和中间区域b,并且,在边缘区域a中可以设置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第一纹路结构;同样的,在中间区域b可以设置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任意一种第一纹路结构。通过将防潮表面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可以形成阻隔水汽的二道屏障,进一步提高了垫片的防潮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图5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切面图。请一并参阅图5a和图5b,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使用两个防潮垫片401对一个产品起到防潮作用,即,将每个产品放置在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401之间。为此,对于每个防潮垫片401,防潮表面为两个,且相互背离;并且,两个防潮表面上的两个第一纹路结构对称设置,以共同对位于二者之间的产品起到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汽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5b所示,每个防潮垫片401朝上的防潮表面,其第一纹路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凸部402和第二环形凸部403,二者均呈闭合环形,且沿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该防潮表面的边缘处。第二环形凸部403嵌套在第一环形凸部402的内侧,且在二者之间形成边缘凹陷区404,以及在第二环形凸部403的内侧形成中部凹陷区405,该中部凹陷区405用于盛放产品。每个防潮垫片401朝下的防潮表面,其第一纹路结构与朝上的防潮表面的第一纹路结构对称,具体包括第一环形凸部406和第二环形凸部407,二者均呈闭合环形,且沿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该防潮表面的边缘处。第二环形凸部407嵌套在第一环形凸部406的内侧,且在二者之间形成边缘凹陷区408,以及在第二环形凸部403的内侧形成中部凹陷区409,该中部凹陷区409用于盛放产品。

图5c中示出了相互叠置的三个防潮垫片(401a~401c),对于每对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二者的第一环形凸部相互叠置,二者的第二环形凸部相互叠置,从而使二者的边缘凹陷区形成封闭的环形通道,同时二者的中部凹陷区形成封闭的空间,用以盛放产品410。由此,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的上述第一纹路结构在产品410的外围形成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的一道屏障,防潮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中部凹陷区的深度应足够大,以确保能够容纳产品。

第四实施例

图6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结构图。图6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的切面图。图6c为图6b中i区域的放大图。请一并参阅图6a~图6c,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使用两个防潮垫片501对一个产品起到防潮作用,即,将每个产品放置在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501之间。

具体地,防潮表面为一个,且该防潮表面的第一纹路结构包括闭合的第一环形凸台502,该第一环形凸台502沿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该防潮表面的边缘处,且在第一环形凸台502的内侧形成第一中部凹陷区504,该第一中部凹陷区504用于盛放产品。并且,在第一环形凸台502上设置有闭合的环形凸部503,该环形凸部503沿防潮表面的周向环绕设置。

如图6c所示,在防潮垫片501的与防潮表面(防潮垫片501朝上的表面)相背离的背面(防潮垫片501朝下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505,该第二环形凸台505沿该背面的周向环绕设置在背面的边缘处,且在第二环形凸台505的内侧形成第二中部凹陷区507,该第二中部凹陷区507与上述第一中部凹陷区504对称设置,用于盛放产品;并且,在第二环形凸台505上,且位于与环形凸部50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闭合的环形凹部506。

图6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多个防潮垫片的切面图。图6e为图6d中ii区域的放大图。请一并参阅图6d和图6e,三个防潮垫片(501a~501c)相互叠置,且对于每对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上层防潮垫片的环形凹部506和与之相邻的下层防潮垫片的环形凸部503相嵌合,从而形成自密封结构。并且,上层防潮垫片的第二中部凹陷区和与之相邻的下层防潮垫片的第一中部凹陷区形成封闭的空间,用以盛放产品508。由此,相邻的两个防潮垫片的上述第一纹路结构在产品508的外围形成阻隔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的一道屏障,防潮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中部凹陷区和第二中部凹陷区域的深度应足够大,以确保能够容纳产品。

对于上述第三、第四实施例,优选的,对于每个防潮垫片,在上述中部凹陷区还形成有第二纹路结构,该第二纹路结构呈闭合环形,用于将进入上述第一纹路结构内侧的水汽阻隔在第二纹路结构之外。也就是说,第二纹路结构在中部凹陷区形成了阻隔水汽的第二道屏障,进一步提高了垫片的防潮效果。

上述第二纹路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为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纹路结构中任意一种,即,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纹路结构设置在上述中部凹陷区,由于该第一纹路结构的具体结构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上述第二纹路结构的顶端低于第一纹路结构的顶端,以保证中部凹陷区的深度能够容纳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防潮垫片,其与产品表面形成的通道与外界环境是隔离的,从而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无法接触到产品表面,进而可以提高垫片的防潮性能,从而可以减少运输环境及包装箱对产品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