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011发布日期:2018-10-09 22:0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盒机通常只是对普通的包装盒进行装盒处理,尚不能实现对至少一侧可抽拉的包装盒的装盒处理。所谓可抽拉的包装盒,如图1所示,所述包装盒11内装有药板13和说明书纸板12,当用户拉动说明书纸板12时,药板13会从包装盒11的另一侧伸出。该盒体具体的结构可以继续参考图2,图2示出了可抽拉的包装盒的结构展开图,该可抽拉的包装盒包括盒体111(盒体111按照图2从上至下的方向被折痕划分为上方部分、中间部分和下方部分112)、在盒体下方部分112上包裹的束带115、药板13以及药板13上的泡罩116、以及说明书纸板12,其中图2中位于束带115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黑色区分别代表药板13与束带115的粘接处、说明书纸板12与束带115的粘接处,该两个粘接处一个位于束带115的上表面,另一个位于束带115的下表面,从而药板13和说明书纸板12随着束带115的滑动彼此远离或靠近,从而实现图1所示的可抽拉的包装盒的抽拉功能。为了能够得到这种使用方便的可抽拉的包装盒,需要研发出生产这类包装盒的装盒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生产出抽拉式包装盒的装盒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盒机,包括:盒体传送通道、盒体输送装置,以及沿盒体传送通道传送方向设置的束带处理装置、第一自动喷胶装置、第一物件输送装置、盒体折边装置、第二物件输送装置和第二自动喷胶装置、封盒装置,所述盒体输送装置通过盒体输送气缸驱动,将盒体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上,由束带处理装置将束带包裹在盒体传送通道传送的盒体上;第一自动喷胶装置在预定工位对盒体上包裹的束带的第一面进行喷胶,而第一物件输送装置将第一物件输送到所述预定工位,使第一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盒体折边装置对贴合第一物件后的盒体进行翻折,当翻折后的盒体到达第二预定工位,由第二自动喷胶装置对盒体上包裹的束带的第二面进行喷胶,而第二物件输送装置将第二物件输送到第二预定工位,使第二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封盒装置将贴合有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的盒体予以封合。

本申请的装盒机可以自动高效地生产出可抽拉的包装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至少一侧可抽拉的包装盒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至少一侧可抽拉的包装盒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前端部分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中端部分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后端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请参考图3,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图1所示的装盒机的整机示意图。根据图3,所述装盒机包括:盒体传送通道2、盒体输送装置3以及沿盒体传送通道2传送方向设置的束带处理装置4、第一自动喷胶装置5、第一物件输送装置6、盒体折边装置7、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和第二自动喷胶装置9、封盒装置10。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对装盒机中相应电气元件或装置进行控制,所述装盒机还可以包括操作面板1,便于现场的工人根据现场的环境进行灵活地调整。

下文以上述装置的配合过程为例,对上述装置的配合关系和位置关系进行详述。

首先,所述盒体输送装置3通过盒体输送气缸(在图3中未示出)驱动,将盒体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由束带处理装置4将束带包裹在盒体传送通道2传送的盒体上。

其中,该包裹在盒体上的束带可以绕盒体的一部分滑动。

其次,所述第一自动喷胶装置5在预定工位对盒体上包裹的束带的第一面进行喷胶,而第一物件输送装置6将第一物件输送到所述预定工位,使第一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

再次,所述盒体折边装置7对贴合后的盒体进行翻折,当翻折后的盒体到达第二预定工位,由第二自动喷胶装置9对盒体上包裹的束带的第二面进行喷胶,而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将第二物件输送到第二预定工位,使第二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

最后,封盒装置10将贴合有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的盒体予以封合。

优选地,为了使盒体上包裹的束带能够更顺畅地滑动,本申请的装盒机还包括:沿盒体传送通道传送方向设置的、位于盒体传送通道上方和束带处理装置输出端的搓带装置,所述搓带装置通过搓带气缸驱动,对盒体传动通道上盒体包裹的束带进行搓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束带处理装置4包括:呈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束带输送装置和下束带输送装置,以及热切刀装置;所述上束带输送装置和下束带输送装置分别将预定长度的束带置于待包裹的盒体的上方和下方,由热切刀装置对位于盒体上方和下方的束带同时进行热切割,形成包裹在所述盒体上、且双侧封口的束带。

优选地,为了控制包裹在盒体上的束带的长度,所述上束带输送装置和下束带输送装置包括束带支撑装置、束带张紧装置和电机,所述束带支撑装置经电机驱动,将束带输送至位于盒体传送通道的盒体上,所述束带张紧装置在束带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束带的张紧度来控制输送到盒体的束带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盒体折边装置7包括位于盒体传送通道侧边的折盒导片,所述盒体中包裹有束带的一部分在传送的过程中被折盒导片翻折180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盒体输送装置3包括:盒体存料架、通过盒体输送气缸驱动而将盒体存料架上的盒体吸附并将吸附后的盒体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上的机械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件输送装置6包括:第一物件存料架、第一物件输送气缸、第一吸附机械手、第一物件输送带、第一物件抓取气缸和第一抓取机械手,通过第一物件输送气缸驱动第一吸附机械手将第一物件存料架上的第一物件吸附并放置在第一物件输送带上,第一物件输送带将第一物件输送至抓取工位,由第一物件抓取气缸驱动第一抓取机械手将抓取工位上的第一物件抓取并放置在所述预定工位,使第一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包括:第二物件存料架、第二物件输送气缸、第二吸附机械手、第二物件输送带、第二物件抓取气缸和第二抓取机械手,通过第二物件输送气缸驱动第二吸附机械手将第二物件存料架上的第二物件吸附并放置在第二物件输送带上,第二物件输送带将第二物件输送至抓取工位,由第二物件抓取气缸驱动第二抓取机械手将抓取工位上的第二物件抓取并放置在所述预定工位,使第二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

对于本文中的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可以分别为说明书纸板和药板。

下文将进一步对上述配合过程进行详述。

下文将结合图2、图3、图4、图5和图6,对本申请的装盒机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图2为至少一侧可抽拉的包装盒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的前端部分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的中端部分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装盒机的后端部分示意图。

具体地,所述盒体输送装置3上可以放置多个图2所示的盒体111,所述盒体111以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放置在盒体输送装置3上。所述盒体输送装置3上的每个盒体可以通过机械装置自动地到达盒体传送通道2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装置为:设置在盒体输送装置3下方的机械手。该机械手上设置有吸嘴,该吸嘴中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产生负压,从而对盒体输送装置3上的每个盒体进行吸附并通过该机械手的运动将吸附的盒体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当盒体放在盒体传送通道2后,该机械手上的吸嘴可以通过现有技术释放负压从而与盒体脱离。优选地,所述机械手通过与图4所示的传动轮31和位于传动轴承座33上的传动轴32形成机械联动,从而随着传动轮31和传动轴32的转动而向上运动吸附盒体以及向下运动释放盒体,其中,所述传动轮31安装在传动轴32上,而所述传动轴32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承座33上。

优选地,所述盒体传送通道2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用于固定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的盒体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可以为固定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的凸起201(如图5所示),该凸起201随着盒体传送通道2的传动而相应地向前行进。进而,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设置有限位装置的情况下,上述机械手可以直接将吸附的盒体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的限位装置中,从而有效避免盒体在传送过程中的随意晃动、掉落等情况发生。

在盒体经盒体传送通道2传送的过程中,可以经过现有的传感技术检测盒体是否到达特定位置,如果到达,则触发束带处理装置4将预定长度的束带包裹在所述盒体的一部分上(如图2所示的112)。具体地,所述束带处理装置4中的所述上束带输送装置和下束带输送装置分别将预定长度的束带置于待包裹的盒体的上方和下方,并由热切刀装置403(如图3所示)对位于盒体上方和下方的束带同时进行热切割,基于束带切口在高温下的物理特性,自动粘合成封口,从而得到包裹在所述盒体上、且双侧封口的束带。更具体地,为了控制包裹在盒体上的束带的长度,所述上束带输送装置和下束带输送装置包括束带支撑装置401(如图3所示)、束带张紧装置402(如图3所示)和电机,所述束带支撑装置经电机驱动,将所支撑的束带沿盒体输送方向输送至盒体传送通道2的盒体上,所述束带张紧装置在束带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束带的张紧度来控制输送到盒体的束带的长度。其中,束带支撑装置401可以为束带卷支撑轴,束带张紧装置402可以由多个可以转动的束带张紧轮组成,用于控制束带的张紧度。其中,所述该热切刀装置403可以通过操作面板1上的切刀电流调节按钮11来控制热切刀的发热指数,使热切刀发热均匀、稳定,以克服在切割束带的过程中产生束带易拉丝的问题。

为了使热切刀装置403切割后的滑动束带能够更平滑地绕盒体的一部分转动,而不会在转动过程中被两侧接口所阻碍,在所述装盒机中设置有:沿盒体传送通道2传送方向设置的、且位于盒体传送通道2上方和束带处理装置4输出端的、用于搓动盒体上的束带的搓带装置404(如图3所示)。从而,经搓带装置404对盒体上的束带的搓动,使束带的双侧封口相对于原位置错动,从而有效地减小束带相对于盒体滑动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为了使粘贴束带后的盒体仍平稳地置于盒体传送通道2上而不翘起,在盒体传送通道2的上方设置用于下压盒体的压合装置405(如图3所示),该压合装置405在一个例子中由以下组件构成:滚压盒体的压轮4051(如图4所示)、支撑压轮的连接臂、固定连接臂的固定座4052(如图4所示)以及驱动连接臂运动的电机。可选地,在装盒机中的多个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压合装置405,例如在装盒机中束带处理装置4的输出端设置一个或多个压合装置405。

当盒体上包裹有束带后,由第一自动喷胶装置5(如图3和图5所示)对盒体传送通道2上传送的盒体的束带的第一面进行自动喷胶,与此可以同步地,第一物件输送装置6(如图3)将说明书纸板输送至盒体传送通道2上,正好与喷胶后的束带在预定工位贴合。

其中,所述第一自动喷胶装置5可以为能够熔化热熔胶并能够自动喷涂热熔胶的装置,其可以包括喷胶胶枪501、伺服电机502和热熔胶机503(如图3所示)等,其中喷胶胶枪501用于将胶喷射到目标物上(该目标物例如束带),伺服电机502可以视为能够精准定位并能够快速启动机械传动的动力源,热熔胶机503用于熔化热熔胶。为了支撑热熔胶机503,还可以设置位于热熔胶机503下方的固定座504(如图5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物件输送装置6可以包括:说明书纸板存料架601(如图5所示)、将说明书纸板存料架601上的说明书纸板吸附并将吸附的说明书纸板放置在盒体传送通道2上的说明书纸板吸附机械手602(如图5所示)、将盒体传送通道2上的说明书纸板抓取并将其放置于第一位置处以与喷胶后的束带贴合的说明书纸板抓取机械手63(如图5所示),带动说明书纸板抓取机械手63实施抓取操作的传动轮62以及与传动轮62连接的说明书纸板抓取伺服电机61。

在对第一物件和束带进行粘接之后,对第二物件和束带进行粘接,以得到一端粘接有第一物件和另一端粘接有第二物件的束带。为了使束带带动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反向移动,需要在束带的一面粘贴第一物件,在束带的另一面粘贴第二物件,也即,当在束带的一面上粘贴第一物件之后,需要将束带翻转至另一面,以便于粘贴第二物件,而由于束带套装在盒体的一部分上,因此,可以通过翻转盒体来翻转束带至另一面,而该盒体的翻转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盒体折边装置7来实现。其中,所述盒体折边装置7的一种示例的机构为:位于盒体传送通道2侧边的折盒导片。

在所述盒体折边装置7对套装有束带且贴合有说明书纸板的盒体进行翻折后,当翻折后的盒体到达第二预定工位,由第二自动喷胶装置9对盒体上包裹的束带的第二面进行自动喷胶,而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将第二物件输送到第二预定工位,使第二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包括:第二物件存料架801、用于传输第二物件的第二物件输送带806(如图6所示)以及第二吸附机械手802(如图6所示)。该第二吸附机械手802由气缸驱动而将第二物件存料架801上的第二物件(例如药板)吸附并将吸附的第二物件放置在第二物件输送带806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还包括:第二抓取机械手803(如图6所示),该第二抓取机械手803可以抓取第二物件输送带806上的第二物件并将其放置预定工位,以使第二物件和喷胶后的束带贴合。进一步地,第二物件输送装置8还包括:带动第二抓取机械手803实施抓取操作的传动轮804以及与传动轮804连接的第二物件抓取伺服电机805(如图6所示)。可选地,为了使束带和第二物件贴合地更牢固,本申请的装盒机还可以包括:位于机身上的压合气缸。该压合气缸用于将第二物件和束带进行再次压合,使两者粘合更牢固。

其中,第二自动喷胶装置9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自动喷胶装置5相同,包括喷胶胶枪901、伺服电机902和热熔胶机903(如图3所示)等,其中喷胶胶枪901用于将胶喷射到目标物上,伺服电机902可以视为能够精准定位并能够快速启动机械传动的动力源,热熔胶机903用于熔化热熔胶。

当束带上贴合第一物件(如说明书纸板)和第二物件(如药板)之后,为了得到成品盒体(如图1所示的抽拉包装盒),还需要对贴合第一物件和第二物件之后的盒体进行封盒处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盒装置10包括以下组件:用于再次对盒体进行翻折的盒体翻折组件1001、用于检测盒体是否到达目标位置的传感器、根据传感器检测的结果实施喷胶操作的喷胶组件(该喷胶组件例如为盒体侧封喷胶胶枪)1002以及对盒体进行压合的压合组件1003(该压合组件例如盒体侧封压胶轮)。

其中,盒体翻折组件1001的结构可以与前文的盒体折边装置7类似,其可以位于盒体传送通道2的侧边。

当盒体再次翻折后,由盒体传送通道2继续传送该盒体,继而,传感器检测到到达目标位置的该盒体,则触发喷胶组件对移动过程中的盒体实施预设长度的喷胶,进而由压合组件对喷胶后的盒体进行压合,以得到成品盒体。

可选地,为便于成品按预定方向有序输出,所述装盒机还包括盒体纠偏装置21(如图6)和出料输送带22(如图6)以及驱动盒体传送通道2上的盒体到达出料输送带22的成品盒体出料气缸23,所述盒体纠偏装置可以包括纠偏轮,通过控制纠偏轮的差速将盒体导正后由出料输送带22输出。其中,所述差速可以指纠偏轮的滚动速度和出料输送带22的输送速度之间的差值。

具体地,由于盒体在输出的时候,其上下盒面并不一定是完全对齐的,上盒面相对于下盒面而言,可能向前倾斜或向后倾斜。为了得到上下盒面基本对齐的成品盒体,可以通过调节与上盒面接触的纠偏轮的转速以及调节与下盒面接触的出料输送带22的传送速度之间的正负差值,使上下盒面受到不同力度或/和不同方向的力,从而导正盒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