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管快速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2281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热膜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电热膜管快速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热管制备的所有工序中,均需要对玻璃管进行转运或是传送,现有的传送机构中多采用金属网传送带或是橡胶传送橡胶辊作为转运部件,然后在加工工艺中,即玻璃管在清洗或是涂覆工序后的转运过程中,玻璃管上会附带部分清洗液或是涂覆原料,而传统的转运方式中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的残留物会沿金属网的网孔或是相邻的两个橡胶辊之间的间隙中流出,使得生产车间内四处溅洒残留物,不符合目前环保绿色加工标准;并且在传送过程中极易出现玻璃管破损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电热膜管快速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电热膜管快速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经过前一个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玻璃管放至矩形槽内,传动链条在外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开始移动,当传动链条移动至传送末端后,启动气缸,使得底板开始上升,同时底板上的电机随之同步上升,直至电机输出端上的主齿轮与转轴上的传动齿轮相接触配合,传动齿轮带动辊筒翻转,以便拾取设备将玻璃管送入后一个加工工艺处理设备中,以完成玻璃管的转运;其中,在两个所述传送链条之间转动设置有多个与传送链条相垂直的辊筒,所述辊筒两端的转轴活动贯穿传送链条后向外延伸,且在转轴上安装有传动齿轮,辊筒上表面上开有用于放置玻璃管的矩形槽,在两个传动链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支座,竖直放置的气缸固定在支座上,在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底板,电机固定在底板上,且在电机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传动齿轮配合的主齿轮,且在初始状态下,主齿轮位于传动齿轮的正下方,且主齿轮与传动齿轮不接触。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玻璃管所有的加工工序中使用的传送方式会将玻璃管上的附着物或是残留物四处溅洒,继而污染整个生产流水线的问题,申请人在传统橡胶辊的基础上,采用金属辊筒,且在金属辊筒的上表面开有容纳玻璃管的矩形槽,并且将多个辊筒转动设置在传动链条上,传动链条带动辊筒以及玻璃管在两个处理工艺设备之间移动,如在涂覆工艺至烧结工艺所对应的设备之间传送,当玻璃管移动至传送链条的末端时,通过气缸的升降以及电机的转动,使得主齿轮与传动齿轮相互接触配合,迫使辊筒发生一定角度的翻转,最终由拾取设备对其进行转移,即实现玻璃管在不同工艺设备之间的转运;在玻璃管移动过程中,辊筒移动平缓,且相邻的两个玻璃管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且附着在玻璃管外壁上的残留物如果发生脱落,会直接落入矩形槽内,不会对生产线的工作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在所述传动齿轮的外侧端面上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在底板上表面对应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且所述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控制器与气缸以及电机电连接。在辊筒的传送过程中,通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单独的一个辊筒移动至传动末端后,气缸以及电机的自动启动,直至主齿轮与传动齿轮相互配合,即实现辊筒工位的自动翻转,加快拾取设备的拾取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电热膜管快速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法,转运过程中,玻璃管始终稳定固定在矩形槽内,不会发生相互碰撞或是磨损,即避免了玻璃管的破碎,同时玻璃管上的残留物不会四处溅洒,保证了生产线上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在辊筒的传送过程中,通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单独的一个辊筒移动至传动末端后,气缸以及电机的自动启动,直至主齿轮与传动齿轮相互配合,即实现辊筒工位的自动翻转,加快拾取设备的拾取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辊筒、2-主齿轮、3-玻璃管、4-橡胶垫、5-限位板、6-支撑板、7-螺杆、8-转轴、9-传动齿轮、10-传动链条、11-支座、12-电机、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经过前一个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玻璃管3放至矩形槽内,传动链条10在外部驱动设备的带动下开始移动,当传动链条10移动至传送末端后,启动气缸,使得底板13开始上升,同时底板13上的电机12随之同步上升,直至电机12输出端上的主齿轮2与转轴8上的传动齿轮9相接触配合,传动齿轮9带动辊筒1翻转,以便拾取设备将玻璃管3送入后一个加工工艺处理设备中,即完成玻璃管3的转运;其中,在两个所述传送链条之间转动设置有多个与传送链条相垂直的辊筒1,所述辊筒1两端的转轴8活动贯穿传送链条后向外延伸,且在转轴8上安装有传动齿轮9,辊筒1上表面上开有用于放置玻璃管3的矩形槽,在两个传动链条1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支座11,竖直放置的气缸固定在支座11上,在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底板13,电机12固定在底板13上,且在电机1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与传动齿轮9配合的主齿轮2,且在初始状态下,主齿轮2位于传动齿轮9的正下方,且主齿轮2与传动齿轮9不接触。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玻璃管3所有的加工工序中使用的传送方式会将玻璃管3上的附着物或是残留物四处溅洒,继而污染整个生产流水线的问题,申请人在传统橡胶辊的基础上,采用金属辊筒1,且在金属辊筒1的上表面开有容纳玻璃管3的矩形槽,并且将多个辊筒1转动设置在传动链条10上,传动链条10带动辊筒1以及玻璃管3在两个处理工艺设备之间移动,如在涂覆工艺至烧结工艺所对应的设备之间传送,当玻璃管3移动至传送链条的末端时,通过气缸的升降以及电机12的转动,使得主齿轮2与传动齿轮9相互接触配合,迫使辊筒1发生一定角度的翻转,最终由拾取设备对其进行转移,即实现玻璃管3在不同工艺设备之间的转运;在玻璃管3移动过程中,辊筒1移动平缓,且相邻的两个玻璃管3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且附着在玻璃管3外壁上的残留物如果发生脱落,会直接落入矩形槽内,不会对生产线的工作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转运过程中,玻璃管3始终稳定固定在矩形槽内,不会发生相互碰撞或是磨损,即避免了玻璃管3的破碎,同时玻璃管3上的残留物不会四处溅洒,保证了生产线上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动齿轮9的外侧端面上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在底板13上表面对应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且所述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控制器与气缸以及电机12电连接。在辊筒1的传送过程中,通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单独的一个辊筒1移动至传动末端后,气缸以及电机12的自动启动,直至主齿轮14与传动齿轮9相互配合,即实现辊筒1工位的自动翻转,加快拾取设备的拾取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