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送料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997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茶叶送料装置是采用倒置漏斗的形式,通过控制漏斗的泻料口的大小来控制茶叶送入下一机构进行的工序,这样的控制方式不稳定,容易出现茶叶扎堆堵塞的情况发生,从而需要工人进行不断的清理工作,这样就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耽误了时间,造成了效率低下,目前还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电机与送料履带之间结构紧凑,使茶叶送料机构能够平滑地向下一机构送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包括底部基座,所述底部基座前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底部基座后部安装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上部固定于送料履带内,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上端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双滑轮;送料履带由若干根方形管进行支撑,方形管内壁前部、后部均匀地设有铆接处,方形管内壁安装有若干个单滑轮;所述铆接处、双滑轮、单滑轮上部安装有相配合的钢丝绳;送料履带内形成密封腔,且密封腔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具有转轴,且转轴中部与所述钢丝绳相接。

上述的茶叶送料生产线,所述电机顶部伸至送料履带外壁。

上述的茶叶送料生产线,所述钢丝绳张紧且其从所述方形管内穿过形成回路。

上述的茶叶送料生产线,所述送料履带及内部各附属零件经过镀锌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电机只需提供少许拉力即可实现茶叶生产线的平滑运行,与后续处理工序相结合能够共同完成对袋装茶叶或者罐装茶叶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的侧视。

图中:

1、底部基座;2、第一定位柱;3、第二定位柱;4、第三定位柱;5、方形管;6、双滑轮;7、送料履带;8、单滑轮;9、钢丝绳;10、密封腔;11、电机;12、转轴;13、铆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包括底部基座1,所述底部基座1前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2与第二定位柱3,底部基座1后部安装有第三定位柱4,所述第二定位柱3与第三定位柱4上部固定于送料履带7,第二定位柱3与第三定位柱4上端安装有双滑轮6;送料履带7下部安装有若干根方形管5,方形管5内壁前部、后部各设有铆接处13,方形管5内壁安装有若干个单滑轮8;所述铆接处13、双滑轮6、单滑轮8上部安装有相配合的钢丝绳9;送料履带7内前部、中部、后部各设有密封腔10,送料履带7内中部安装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后部上方安装有转轴12、且转轴12中部套有钢丝绳9,送料履带7上部安装有钢板15。所述送料履带7及内部各附属零件应作防锈防腐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9张紧且其从所述方形管内穿过形成回路,由电机11带动钢丝绳9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送料履带7的转轴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传动体系。

本发明底部基座1并在底部基座1上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2安置于地面上,第二定位柱3、第三定位柱4,第二定位柱3、第三定位柱4上部固定于送料履带7侧,送料履带7内安装密封腔10可使送料履带7往复转动,送料履带7内部安装电机11来控制钢丝绳9。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

本技术:
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送料生产线,底部基座前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底部基座后部安装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上部伸入送料履带内部,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上端安装有双滑轮;铆接处、双滑轮、单滑轮上部安装有相配合的钢丝绳;送料履带内前部、中部、后部各设有密封腔,送料履带内中部安装有电机,电机后部上方安装有转轴、且转轴中部套有钢丝绳,送料履带上部安装有钢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电机只需提供少许拉力即可实现茶叶生产线的平滑运行,与后续处理工序相结合能够共同完成对袋装茶叶或者罐装茶叶的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邝嘉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唯度电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30
技术公布日:2018.0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