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91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相关政策的规定,在包装行业中大部分的外包装产品需要在包装袋外部贴上纸质标签,但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发现整叠的标签处出现粘胶现象,使得标签并不容易分离,使得贴标签的工人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现如今,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对于自动标签分离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需要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分离标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包括一矩形槽板,所述矩形槽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存放待分离标签的可调节内标腔,矩形槽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存放已分离标签的可调节外标腔,所述可调节的内标签内设置有用于压在待分离标签上的第一滚压轮,所述第一滚压轮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用于实现带动标签进入可调节外标腔,所述矩形槽板的下部设置有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并穿入可调节标签内的第二滚压轮,所述可调节标签内还设置有与第二滚压轮相配合用于实现将部分因粘度较大同时进入外标腔内的两张标签继续分离的从动滚压轮。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内标腔包括设置于矩形槽板内并位于两侧的第一限位调节板,所述第一限位调节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纵向穿出矩形槽板侧壁的第一导向杆,位于两第一限位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调节板,所述第二限位调节上设置有从矩形槽板一端穿出的第二导向杆。

进一步地,位于可调节内标腔的上侧罩设有可拆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下侧经销轴铰接有转动臂,所述第一滚压轮安装于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转动臂与安装座之间还设置有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顶盖下侧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经传动带与设置于第一滚压轮上的皮带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外标腔包括设置于矩形槽板内并位于两侧的第三限位调节板,所述第三限位调节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纵向穿出矩形槽板侧壁的第三导向杆,位于两第一限位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调节板,所述第四限位调节上设置有从矩形槽板另一端穿出的第四导向杆。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滚压轮设置于两第三限位调节板靠近可调节内标腔一侧的端口处,两第三限位调节板靠近可调节内标腔一侧的端口呈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经固定板设置于矩形槽板下侧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经传动带与设置有第二滚压轮的传动轴端部上的皮带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槽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具有竖向槽口的支撑板,所述从动滚压轮上穿设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支撑板的槽口上,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纵向支撑轴,所述纵向支撑轴上设置有与从动轴相连接的拉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标签分离机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分离标签;并且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包装标签的分离工作,简单有效,使用范围广;利用滚压轮转动,解决标签分离自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顶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0-矩形槽板 20-可调节内标腔 21-第一限位调节板 22-第一导向杆 23-第二限位调节板 24-第二导向杆 30-可调节外标腔 31-第三限位调节板 32-第三导向杆 33-第四限位调节板 34-第四导向杆 40-第一滚压轮 41-皮带轮 50-第二滚压轮 60-从动滚压轮 61-从动轴 70-顶盖 71-安装座 72-转动臂 73-压簧 81-第二驱动电机 82-皮带轮 83-传动带 84-皮带轮 90-支撑板 91-竖向槽口 92-纵向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3

一种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包括一矩形槽板10,所述矩形槽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存放待分离标签的可调节内标腔20,矩形槽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存放已分离标签的可调节外标腔30,所述可调节的内标签内设置有用于压在待分离标签上的第一滚压轮40,所述第一滚压轮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用于实现带动一张标签进入可调节外标腔内,所述矩形槽板的下部设置有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并穿入可调节标签内的第二滚压轮50,所述可调节标签内还设置有与第二滚压轮相配合用于实现将部分因粘度较大同时进入外标腔内的两张标签继续分离的从动滚压轮60。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内标腔包括设置于矩形槽板内并位于两侧的第一限位调节板21,所述第一限位调节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纵向穿出矩形槽板侧壁的第一导向杆22,位于两第一限位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调节板23,所述第二限位调节上设置有从矩形槽板一端穿出的第二导向杆24,通过调节第一限位调节板和第二限位调节板即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标签。

本实施例中,位于可调节内标腔的上侧罩设有可拆的顶盖70,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下侧经销轴铰接有转动臂72,所述第一滚压轮安装于转动臂的另一端,所述转动臂与安装座之间还设置有压簧73,从而合上顶盖后,通过压簧的作用就可以使第一滚压轮压住标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顶盖下侧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经传动带与设置于第一滚压轮上的皮带轮41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一滚压轮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外标腔包括设置于矩形槽板内并位于两侧的第三限位调节板31,所述第三限位调节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纵向穿出矩形槽板侧壁的第三导向杆32,位于两第一限位调节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调节板33,所述第四限位调节上设置有从矩形槽板另一端穿出的第四导向杆34,通过调节第三限位调节板和第四限位调节板即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标签。

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滚压轮设置于两第三限位调节板靠近可调节内标腔一侧的端口处,两第三限位调节板靠近可调节内标腔一侧的端口呈喇叭状,以便分离后的标签进入可调节外标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经固定板设置于矩形槽板下侧的第二驱动电机8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轮82,所述皮带轮经传动带83与设置有第二滚压轮的传动轴端部上的皮带轮84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二滚压轮转动,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一对第二滚压轮,并通过开设于矩形槽板底部的通口穿入可调节外标腔内。通过利用第二滚压轮和从动滚压轮间的摩擦带动作用的原理实现标签的自动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槽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具有竖向槽口91的支撑板90,所述从动滚压轮上穿设有从动轴61,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支撑板的槽口上,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纵向支撑轴92,所述纵向支撑轴上设置有与从动轴相连接的拉簧,从而使从动滚轮始终可以压在标签上并可上下浮动。

该自动化标签分离机构工作过程如下:

该设备工作的初始状态为将标签置放在可调节内标腔处,根据标签规格尺寸的大小调节第一限位调节板与第二限位调节板。由第一驱动电机提供动力驱动第一滚压轮转动,由于第一滚压轮转动时与压住的标签间具有摩擦阻力,可带动第一张标签进入外标腔内。由于部分两张标签可能存粘度较大同时通过第一滚压轮进入可调节外标腔内,此时就需要进行二次分离。第二驱动电机运动驱动第二滚压轮转动,将标签卷入,而此时的从动滚压轮由于与第二滚压轮贴紧则反向转动,被卷入的标签即可实现分离,进入外层可调节外标腔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