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00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提升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提升机。



背景技术:

斗式提升机,是一种固定设置的机械输送设备,主要适用于粉状、颗粒状及小块物料的连续垂直提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规模的饲料厂、榨油厂、粮油厂、面粉厂、港口码头等散装物料的提升。

斗式提升机输送的工作原理是:料斗把物料从下面的储藏中舀起,随着输送带或链提升到顶部,绕过顶轮后向下翻转,将物料倾入接受槽内。带传动的斗式提升机的传动带一般采用橡胶带,由头轮和尾轮带动皮带转动。链传动的斗式提升机一般装有两条平行的传动链,上或下面有一对传动链轮,下或上面是一对改向链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880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米机斗式提升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头轮护罩和机身;所述机身一侧设有进料斗;所述头轮护罩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机身内的顶部设有与电机相连的空心轴式斜齿轮减速机,其中部设有畚斗组合,其底部设有抽屉式底板;所述空心轴式斜齿轮减速机与所述畚斗组合之间设有固定在所述机身上的挡板;所述空心轴式斜齿轮减速机连有包胶主动辊;所述机身的下部且所述抽屉式底板的上方设有带从动轮调节机构的焊接式从动轮;所述畚斗组合环绕于所述包胶主动辊与所述焊接式从动轮之间后搭接。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入料结构直接采用漏斗接收,而后通过漏斗小端出口向料斗放料,但由于料斗的设置是间隔式的,在上一个料斗脱离小端出口的时候,下一个料斗距离出口会存在一定的距离,颗粒物料在从流出的时候,会顺着提升机壳体的内壁下移,从而卡滞在料斗与提升机壳体的内壁之间或堆积在提升机壳体内腔的底部,当物料堆积过多时,会影响料斗的传送,也容易形成扬尘,对内部结构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提升机,其解决了现有的进料结构,物料会顺着提升机壳体的内壁下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提升机,包括提升机壳体和随传送带循环输送的料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结构包括漏斗状的进料口和末端的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下方设置有端部与壳体铰接连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端部在料斗的开口的移动路径上,且导向板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以端部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板的两侧设置侧板。

采用上述结构,当进料口不断进料,受物料自身的重力作用,物料会不断的从入料口流出,经过导向板引导,物料直接落入料斗内;而在料斗经过导向板所在的位置的时候,由于导向板的是铰接连接的,导向板会被带动向上旋转,从而形成让开空间,让料斗通过;并且在这个时候,由于侧板和导向板隔成了一个储料空间,对物料起到储存和阻挡的作用,直至料斗移开后,导向板内的物料流至下一个料斗;整个过程中,充分避免了物料直接沿壳体内壁留下,从而避免了卡滞和堆积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入料口的下方连通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底面向下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物料从出料口出来直接落入容纳腔,而后通过容纳腔内的导向板的引导落入料斗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与侧板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预先留出补偿空间,防止侧板与容纳腔之间因为物料堆积而导致摩擦过大卡止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纳腔的底面的两侧设置有补偿槽。

采用上述结构,预先留出补偿空间,减少或避免物料挤入导向板与容纳腔的底面接触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向板远离料斗的一端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上部与容纳腔铰接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背板、侧板和导向板组成了盛放空间,增加了在导向板避让的时候形成的临时储存空间,使得储存效果更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料斗自底面至开口截面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结构,在料斗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料斗在入料口所在的位置是竖直上升的,截面减少使得料斗与导向板之间形成了让开空间,在料斗上升一端距离之后导向板即可下移,从而更早的复位以进入对下一个料斗的填料,也避免导向板及其组件形成的容纳空间在下一个料斗接收物料之前不足以阻挡不断流动的物料。

进一步优选为:两个所述侧板的间隔大于入料口的横向尺寸,且两个所述侧板的间隔小于料斗的横向尺寸。

采用上述结构,沿物料的流动路径,容器的横向尺寸逐渐增大可以避免物料在传输过程中从侧部漏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利用导向板及其连接组件的引导让物料可以有序的直接流入料斗内,充分避免了物料直接沿壳体内壁留下,从而避免了卡滞和堆积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提升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提升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漏斗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输料辊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导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三的料斗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实施例四的料斗的内部结构图;

图9是实施例五的提升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10是实施例五的侧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六的提升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12是实施例六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漏斗;3、输料辊;4、料斗;5、传送带;6、驱动辊;7、导向板;8、侧挡结构;11、输料电机;12、驱动电机;13、入料口;14、出料口;15、容纳腔;16、补偿槽;17、安装架;21、输料通道;22、输料腔;23、封盖;24、收集容器;25、收集孔;31、输料槽;32、输料部;33、轴接部; 41、开口腔;42、滑移腔;43、推板;44、燕尾;45、燕尾槽;46、导向件;47、弹簧;461、凸环;48、底孔;71、侧板;72、背板;81、柔性遮挡层;82、支撑层;821、侧杆;822、交叉件;8221、交叉杆;83、槽板;84、嵌板;841、台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提升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提升机的壳体1、传送带5、料斗4、驱动辊6和输料电机11,传送带5、驱动辊6和输料电机11均设置在壳体1内,输料电机11带动驱动辊6转动,驱动辊6对传送带5起到拉紧的作用,并带动传送带5运动,壳体1上设置有入料口13和出料口14,入料口13放料至料斗4,料斗4固定在传送带5上,随着传送带5的运动逐渐把物料带至高处,而后从出料口14倒出。

参照图2和图3,入料口13上设置有漏斗2,以便于入料;漏斗2的下部设置有与入料口13连通的输料通道21,输料通道21包括轴线与输料通道21流向垂直的输料腔22,所述输料腔22内设置有间隙配合的输料辊3,所述输料辊3上设置有输料槽31,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架17,所述安装架17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带动输料辊3旋转,输料槽31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纳入物料,并在下方将其放出,从而达到定量控制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5,输料腔22的两端固定有以螺钉连接的封盖23,输料辊3包括输料部32和在输料部32两侧的轴接部33,所述输料部32与输料通道21间隙配合,所述轴接部33与封盖23旋转连接,所述轴接部33与输料腔22间隔设置,以留出补偿空间提供储存沿轴向扩散出的物料;并且输料腔22在轴接部33所在位置的底部设置有收集孔25,所述收集孔25的下方设置有与收集孔25螺纹连接的收集容器24,以收集容器24对扩散的物料进行清理。

参照图3和图6,入料口13的端部设置有容纳腔15,所述容纳腔15的底面向下倾斜设置;容纳腔15上设置有导向板7,所述导向板7的端部在料斗4的开口的移动路径上,且导向板7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以端部向下倾斜设置,导向板7的两侧设置有侧板71,侧板71与容纳腔15的侧壁间隔设置,容纳腔15的底面的两侧设置有补偿槽16,以防止物料卡滞;导向板7远离料斗4的一端设置有背板72,所述背板72的上部与容纳腔15铰接连接,两个所述侧板71的间隔大于入料口13的横向尺寸,且两个所述侧板71的间隔小于料斗4的横向尺寸。

此外,参照图2,所述料斗4自底面至开口截面逐渐增大,以此使得在料斗4上升一端距离之后导向板7即可下移,从而更早的复位以完成对下一个料斗4的填料。

实施例2:一种提升机,,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输料槽31设置为多个且绕输料辊3的圆周均匀设置。

物料之间相互挤压所能提供的下降速度有限,因此相对来说采用多输料槽31的方式输料更加稳定、均匀。

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料斗4包括开口腔 41和滑移腔42,所述滑移腔42的截面保持不变,所述开口腔 41的截面至料斗4开口截面逐渐增大,所述料斗4内设置有推板43,所述推板43与滑移腔42的内壁滑移连接,并且滑移腔42的内壁设置有燕尾44,所述推板43上设置有与燕尾44配合的燕尾44槽,以增加稳定性;所述推板43与料斗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推板43滑移稳定的导向件46,导向件46为伸缩杆,并且所述导向件46外套设置有弹簧47。

物料的倾倒主要发生在开口朝向水平及其之后的阶段,在水平阶段以及之后的阶段,表面的物料由于较为松散,在过最高点之后运动轨迹具有抛物线的趋向,迅速被甩出,而内层的物料由于粘滞的作用,而其本身重量较轻脱离相对较为困难;此外,由于重力有部分用于提供向心力,推板43与料斗4之间的摩擦减小,推板43迅速推出,从而辅助将内部的,尤其是内壁上的物料甩出,有效的减少物料附着在料斗4内壁的状况。

实施例4: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料斗4的底部设置有底孔48,所述导向件46与底孔48滑移连接,且导向件46的端部设置有阻止导向件46脱离底孔的凸环461。

相对实施例3结构更加简单,但需要占据一定的长度空间。

实施例5:如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相邻的所述料斗4的两侧之间均设置有侧挡结构8,侧挡结构8包括内侧层的柔性遮挡层81和外层的具有伸缩功能的支撑层82,所述柔性遮挡层81一般由弹性面料制成,且与料斗4以及输送带封边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层82包括多个具有伸缩功能的侧杆821,所述侧杆821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在料斗4的外壁上,所述侧杆821上设置有多个交叉件822,所述交叉件822包括两个在中部相互铰接的交叉杆8221,所述交叉杆8221的中部的铰接点与侧杆821铰接连接,所述交叉杆8221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交叉杆8221的端部铰接连接。

实施例6: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层82包括多个相互插接的嵌板84和槽板83,所述嵌板84和槽板83的底部均与输送带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层82位于两端的嵌板84或槽板83均与料斗4固定连接;所述槽板83的截面成U字型,所述嵌板84与槽板83插接的部位的底部设置有台肩841,所述台肩841与U字型的内腔底面间隔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