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12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



背景技术:

积放式悬挂链输送线上的部分工艺位置需要匀速通过,如喷粉、喷砂等工位,故在该位置使用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原助推机构将吊有工件的车组吊具推到位后,推头需返回才能推下一个车组吊具,返回途中浪费了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前进的推头将车组吊具推到位后,后退的推头也后退到位,后退到位的推头推下一个车组吊具,同时前进到位的车组吊具后退,故能实现连续工作,不浪费工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包括车组吊具、链条驱动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链条驱动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上箍设有首尾相连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有第一移动小车、第二移动小车,链条与车组吊具运动方向平行设置,且设于车组吊具旁,第一移动小车、第二移动小车上均设有推动车组吊具前进的拨块,第一移动小车与第二移动小车之间的链条长度为链条总长的一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链条上固定第一移动小车和第二移动小车,由于为同一条链条带动,当第一小车前进时,第二小车必然后退,反之同理。将两车之间距离控制为链条长度的一半,使得链条上第一移动小车与第二移动小车时刻处于相反的运动状态,可将单边链条长度控制为与车组吊具始末位置距离相等,当第一移动小车借助拨块将第一车组吊具推到末端位置后,第二移动小车可位于第二车组吊具的初始位置处,当该第二移动小车将第二车组吊具推至末端位置后,第一移动小车可位于第三车组吊具的初始位置,并推动第三车组吊具前进,如此循环往复,连续工作。

优选的,还包括小车轨道架,小车轨道架内设有用于放置链条的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链条驱动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分别设于小车轨道架两端,上轨道槽设于下轨道槽正上方,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面向车组吊具的一侧设有供拨块伸出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链条内置于小车轨道架内,只留拨块伸出,使得链条能够在较为封闭的空间内工作,降低链条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优选的,第一移动小车、第二移动小车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用于与链条的链节连接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移动小车固定在链条的链节之间,可使得两个移动小车成为链条的一部分,使两个移动小车能随链条在小车轨道架的上轨道和下轨道内运动,避免外露的移动小车受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的,上轨道槽、下轨道槽内的四角处均设有一根轨道扁钢,上轨道槽、下轨道槽底部的两根轨道扁钢上均设有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压板的厚度,可保证移动小车的车轮与轨道槽顶部的轨道扁钢接触良好,通过压板与轨道扁钢对移动小车车轮的限制,可避免移动小车在轨道槽内的晃动,起到了一定的降噪作用,还能间接稳定拨块,降低拨块在推动车组吊具过程中的晃动程度。

优选的,第一移动小车、第二移动小车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小车轨道架内左、右两侧轨道扁钢接触的导轮,压板设于导轮上方,两块压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导轮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压板将导轮限制在轨道槽的底部,进一步对移动小车进行限位,增加移动小车在轨道架内运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高了工件传输效率,节省了工时,还具有运行低噪音,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链条式助推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电动链条式助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车组吊具;2、链条;3、链条驱动装置;4、链条张紧装置;5、移动小车;5a、第一移动小车;5b、第二移动小车;51、导轮;52、滚轮;7、拨块;8、小车轨道架;81、轨道槽;81a、上轨道槽;81b、下轨道槽;81c、开口;9、轨道扁钢;10、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如图1、图4所示,在车间内设置积放式悬挂输送线的支架,在支架上架设轨道,并在轨道上安装多个车组吊具1,车组吊具1可在轨道上滑动,在轨道旁偏下方紧贴车组吊具1设置一条小车轨道架8,小车轨道架8与支架上的轨道平行且等长,于小车轨道架8内伸出拨块7推动车组吊具1移动。

结合图2、图3,小车轨道架8内设有轨道槽81,轨道槽81内穿有链条2,轨道槽81分为上轨道槽81a和下轨道槽81b,上轨道槽81a位于下轨道槽81b的正上方,小车轨道架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链条张紧装置4和链条驱动装置3,链条驱动装置3和链条张紧装置4均与小车轨道架8内部相通,链条2上的链节之间固定有两个移动小车5,分别是第一移动小车5a、第二移动小车5b,两个移动小车5为细长状,且两端开有通孔,链条2的链节固定在通孔上。移动小车5和链条2均穿于轨道槽81内,上轨道槽81a和下轨道槽81b内均焊接有四根轨道扁钢9,两个轨道槽81均为方形,四根轨道扁钢9分别设于轨道槽81的四角处。

如图3所示,移动小车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四个滚轮52,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四个导轮51,在轨道槽81的截面上,滚轮52和导轮51呈“十”字形与四根轨道扁钢9接触,位于移动小车5上下两侧的导轮51与轨道槽81内左右两侧的轨道扁钢9接触,位于移动小车5左右两侧的滚轮52与轨道槽81内上下两侧的轨道扁钢9接触,轨道槽81底部的两根轨道扁钢9上焊接有压板10,压板10将移动小车5的滚轮52抬高,以使滚轮52能与轨道槽81内顶部的两根轨道扁钢9接触良好,两块压板10均与轨道槽81等长,且两块压板10将伸于轨道槽81底部的导轮51拦住,即压板10伸在移动小车5的车体和导轮51之间,且两块压板10的距离小于导轮51的直径。

在小车轨道架8正对车组吊具1的一侧开口81c,开口81c长度与轨道槽81等长,拨块7从开口81c中伸出并与车组吊具1接触,从而推动车组吊具1前进,拨块7设于移动小车5上。

结合图1、图2,在积放式悬挂链输送线支架的轨道上需要匀速通过产品处设置上述电动链条式助推机构,小车轨道架8内的第一移动小车5a、第二移动小车5b之间的链条2长度为链条2总长的一半。假设初始状态时第一移动小车5a位于上轨道槽81a内,则第二移动小车5b位于下轨道槽81b内,当第一移动小车5a上的拨块7将车组吊具1推至终点时,第一移动小车5a跟随链条2进入下轨道槽81b,此时第二移动小车5b进入上轨道槽81a推动下一车组吊具1到达终点,此时第一移动小车5a又到达推动车组吊具1的起点处,如此循环往复,故能实现连续工作,不浪费工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