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59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塑料管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是高科技复合而成的化学建材,而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大类新型建筑材料。化学建材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型环保塑料管材的广泛使用,掀起了一声替代传统建材的革命。塑料管材因具有水流损失小、节能、节材、保护生态、竣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镇给排水以及燃气管等领域,成为新世纪城建管网的主力军。

线管生产由于速度快、产能高的特点,后勤岗位普遍还采用人工计数、码齐、捆扎和包装。存在劳动强度大,每条线每天需要3~5人,人工成本高等缺点,如果采用片膜包装,外观不美观且侧封不牢,运输过程中容易开口,虽片膜具有收缩性,但压、拉过后不能复原。

市面上机器均采用一条生产线配一台打包系统,占用面积大、设备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可自动存料、计数、码齐、捆扎、贴合格证、分类、封装等一系列的包装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它包含存料架一、提升机一、送料装置、提升机二、存料架二、捆扎机、缓存架和包装机;所述送料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存料架一,所述送料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存料架二,所述存料架一上设置有提升机一,所述存料架二上设置有提升机二,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捆扎机,所述捆扎机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存架,所述缓存架的上端设置有包装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可自动存料、计数、码齐、捆扎、贴合格证、分类、封装等一系列的包装工序,减少人力,节约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存料架一、2. 提升机一、3. 送料装置、4. 提升机二、5. 存料架二、6. 捆扎机、7. 缓存架、8. 包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至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工套管自动包装系统,它包含存料架一1、提升机一2、送料装置3、提升机二4、存料架二5、捆扎机6、缓存架7和包装机8。所述送料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存料架一1,所述送料装置3的另一侧设置有存料架二5,所述存料架一1上设置有提升机一2,所述存料架二5上设置有提升机二4,所述送料装置3的一端设置有捆扎机6,所述捆扎机6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存架7,所述缓存架7的上端设置有包装机8。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两条一出四生产线生产的管材通过计长、切割后分别落在存料架上;把存料架上的管材进行提升(每个存料架上各安装小提升机,分别用1#和2#表示)并计数;达到包装数量后;存料架上的小提升机停止工作;根据管材包装数量先到原则,先满足包装数量一边把管材自由落在传送装置(提升机开始重复工作);把传送装置中的管材推平整;推向打包机进行两次间隔打包;气缸把已吸好的合格证放到管材上;第三次间隔打包把合格证同时打包上;通过滚轮输送把管材推到下一工序(套袋、割袋、提升和封口)管材翻动到套袋工位;对已包装好的管材进行套袋;套袋完毕(套袋装置不退回,待提升机把管材提升移位后再退回),对袋口一端进行切割,大提升机3#把管材提升移位,套袋装置退回,对管材进行两端封口,大提升机3#把包装封口好的管材移位到产品货架中。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点: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可自动存料、计数、码齐、捆扎、贴合格证、分类、封装等一系列的包装工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