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154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材加工机械,特别涉及一种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置物架在生产时通常在金属支撑管的外表面进行加工。目前对金属支撑管的外表面加工时,需要人工将管材放入加工位,当一个管材加工完成后人工取出,之后人工将待加工管材放入加工位,加工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储料机构、提升机构、排列机构、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提升机构、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储料机构与提升机构一侧的底部相配合,排列机构的一端与提升机构另一侧的顶部相配合,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并排设置在排列机构的另一端,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均为两个分设于排列机构的两侧,管材依次经过储料机构、提升机构和排列机构,之后由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配合放料。由此,管材由人工堆放在储料机构上,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提升机构将多个管材逐一运送至排列机构中,在排列机构中排列整齐的多个管材由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配合逐一放料。实现管材的自动输料过程,实现连续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均连接有挡杆,挡杆具有锥形尖端,两挡杆的间距与管材的直径相对应。由此,放料时,第二放料气缸带动挡杆下移插入两管材之间,第一放料气缸带动挡杆上移,则一根管材被放出,之后第一放料气缸带动挡杆下移,第二放料气缸带动挡杆上移,实现后续管材实现填充空位。放料准确性高,易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列机构包括均为长条形的侧板、底板和压板,侧板、底板和压板均为两个且分别与提升机构的两侧相对应,底板靠近提升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压板靠近提升机构的一端向上弯折。由此,自提升机构掉落的管材,掉落至缓冲块上,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管材的两端部进入底板与压板之间。压板的向上弯折可避免管材弹出,增强管材传输的可靠性。压板的设置有利于管材在底板上均匀排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压板之一安装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系统连接。由此,当提升机构将储料机构上的管材全部输送进入排列机构后,报警器发出缺料报警,控制系统控制提升机构、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停止工作,提高输料的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升机构包括电动机、提升链板、两个传动轮、两个转轴和支撑架,电动机和两转轴均安装在支撑架上,两个传动轮分别套设在两个转轴上,提升链板与两个传动轮传动连接,两个传动轮之一与电动机传动连接,提升链板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容纳管材的凹槽。由此,提升机构工作时,电动机带动传动轮使提升链板移动,则储料机构内的管材进入凹槽内,由提升链板带动上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料机构包括底架、导杆、丝杆和两个支撑侧板,导杆和丝杆并排安装在底架上,两支撑侧板之一与底架的侧边固定连接,另一支撑侧板与导杆及丝杆相配合连接。由此,丝杆可使支撑侧板沿导杆移动,进而调节两支撑侧板的间距,使其适应多种长度管材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管材由人工堆放在储料机构上,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提升机构将多个管材逐一运送至排列机构中,在排列机构中排列整齐的多个管材由第一放料气缸和第二放料气缸配合逐一放料。实现管材的自动输料过程,实现连续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的第一放料气缸、第二放料气缸和电动机与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2和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轮管机自动输料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储料机构2、提升机构3、排列机构4、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提升机构3的电动机31、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均与控制系统1连接。储料机构2与提升机构3一侧的底部相配合,排列机构4的一端与提升机构3另一侧的顶部相配合,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并排设置在排列机构4的另一端,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均为两个分设于排列机构4的两侧,管材7依次经过储料机构2、提升机构3和排列机构4,之后由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配合放料。

管材7由人工堆放在储料机构2上,在控制系统1的控制下,提升机构3将多个管材7逐一运送至排列机构4中,在排列机构4中排列整齐的多个管材7由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配合逐一放料。实现管材7的自动输料过程,实现连续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均连接有挡杆8,挡杆8具有锥形尖端,两挡杆8的间距与管材7的直径相对应。放料时,第二放料气缸6带动挡杆8下移插入两管材7之间,第一放料气缸5带动挡杆8上移,则一根管材7被放出,之后第一放料气缸5带动挡杆8下移,第二放料气缸6带动挡杆8上移,实现后续管材实现填充空位。

排列机构4包括侧板41、底板42和压板43,底板42和压板43均为长条形,侧板41、底板42和压板43均为两个且分别与提升机构3的两侧相对应,底板42靠近提升机构3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44,压板43靠近提升机构3的一端向上弯折。自提升机构3掉落的管材7,掉落至缓冲块44上,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管材7的两端部进入底板42与压板43之间。压板43的向上弯折可避免管材7弹出,增强管材7传输的可靠性。压板43的设置有利于管材7在底板42上均匀排列。

两个压板43之一安装有报警器45,报警器45与控制系统1连接。当提升机构3将储料机构2上的管材7全部输送进入排列机构4后,报警器45发出缺料报警,控制系统1控制提升机构3的电动机31、第一放料气缸5和第二放料气缸6停止工作,提高输料的自动化程度。

提升机构3包括电动机31、提升链板32、两个传动轮33、两个转轴34和支撑架35,电动机31和转轴34均安装在支撑架35上,两个传动轮33分别套设在两个转轴34上,提升链板32与两个传动轮33传动连接,两个传动轮33之一与电动机31传动连接,提升链板32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用于容纳管材的凹槽321。

提升机构3工作时,电动机31带动传动轮33使提升链板32移动,则储料机构2内的管材7进入凹槽321内,由提升链板32带动上升。当管材7移动至提升链板32顶端后,掉落至排列机构4。

储料机构2包括底架21、导杆22、丝杆23和两个支撑侧板24,导杆22和丝杆23并排安装在底架21上,两支撑侧板24之一与底架21的侧边固定连接,另一支撑侧板24与导杆22及丝杆23相配合连接。丝杆23可使支撑侧板24沿导杆22移动,进而调节两支撑侧板24的间距,使其适应多种长度管材7的输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