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袋灌装机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02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袋灌装机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软袋灌装机帽盖焊接站点用于吸取帽盖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



背景技术:

软袋灌装机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设备,用于生产软袋大输液。灌液时,软袋灌装机将药液从软袋的接口处灌入软袋内。灌装完成后采用热合焊接的方式将接口和帽盖焊接,以实现对接口的密封;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帽盖真空筒将帽盖吸取并覆盖至接口上。

现有技术中的帽盖真空筒结构只能吸取一种形式的帽盖,如果想吸取另外一种类型的帽盖,则需要更换帽盖真空筒或花费较大成本对灌装机进行改造。具体灌装施工时,需要吸取多种类型的帽盖,从而需要频繁更换或改造帽盖真空筒,由此造成了诸多不便,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帽盖、且可实现同一台软袋灌装机上使用不同类型帽盖要求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袋灌装机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其包括帽盖真空筒本体,所述帽盖真空筒本体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帽盖载体和真空吸气道,所述帽盖载体为开口朝外的凹槽,所述真空吸气道一端连通所述帽盖载体,另一端连通抽真空结构。

其中,所述真空吸气道与所述帽盖载体开口相对的一端相连通,且与所述帽盖载体同轴设置。

其中,所述真空吸气道的直径与帽盖载体开口的口径之比为1:6~7。

具体的,所述真空吸气道的直径4mm;和/或,所述帽盖载体开口的口径为22~25mm。

其中,所述帽盖载体开口的口径与帽盖载体的深度之比为1:0.6~0.8。

具体的,所述帽盖载体的深度为15~17mm。

其中,所述帽盖载体在纵切面方向上为U型或V型。

其中,所述抽真空结构为真空发生器或真空泵。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软袋灌装机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帽盖,实现了同一台灌装机上使用不同类型帽盖的要求,便于生产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加大了帽盖载体的容积,帽盖载体的开口形状与帽盖相适应,使帽盖载体适配于不同形式的帽盖;同时,本实用新型减小了真空吸气道的直径,因此提高了真空度在实际使用中确保帽盖的牢固度。据观察分析,改进后的帽盖真空筒在实际使用时状态良好,能适应软袋灌装机的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帽盖真空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帽盖真空筒本体;2、帽盖载体;2-1、帽盖载体开口;3、真空吸气道;4、抽真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袋灌装机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其包括帽盖真空筒本体1,所述帽盖真空筒本体1由外至内依次设有帽盖载体2和真空吸气道3,所述帽盖载体2为开口朝外的凹槽,所述真空吸气道3一端连通所述帽盖载体2,另一端连通抽真空结构4。所述真空吸气道3与所述帽盖载体开口2-1相对的一端相连通,且与所述帽盖载体2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结构4可以是真空发生器,也可以是真空泵;而且该抽真空结构4还连接有一个真空负压表(图中未示出)以对真空发生器或真空泵进行监测。所述真空吸气道3的直径4mm;所述帽盖载体开口2-1的口径为24mm;所述帽盖载体2的深度为15mm。所述帽盖载体2在纵切面方向上为U型。

本实施例的通用型帽盖真空筒在设备使用时可以随时更换各种形式的帽盖而不需要对现有设备做任何更改,方便人员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产品附加的生产成本低,却能解决设备在使用不同形式帽盖中不方便的一大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